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花蒿培养细胞中青蒿素合成代谢的体外调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花蒿培养细胞通过两步培养积累青蒿素.第1步在含有0.2~0.4mg/L6-苄基氨基嘌呤(6-BA)和3~4mg/L吲哚乙酸(IAA)的N6培养基中进行细胞的增殖培养,第2步将培养好的细胞转入含0.2~0.4mg/L6-BA和0.2~0.4mg/LIAA的改良N6培养基中进行青蒿素的合成.青蒿素的合成量为190μg/g干细胞左右.当在第2步培养中加入青蒿素合成前体青蒿酸,青蒿素合成量比仅靠激素诱导提高了3倍多.青蒿素的合成途径是植物固醇合成途径的分支途径,当在青蒿素合成过程即第2步培养中加入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双氯苯咪唑和氯化氯胆碱处理,可使代谢向合成青蒿素的方向移动,青蒿素合成量明显提高.经200mg/L氯化氯胆碱处理2d,黄花蒿细胞合成青蒿素量为372μg/g干细胞;经20mg/L双氯苯咪唑处理4d,黄花蒿细胞合成青蒿素量为1540μg/g干细胞,比靠激素诱导提高了8倍多,与诱导脱分化细胞的黄花蒿叶中所含的青蒿素(3000μg/g干细胞)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以上结果表明:在通过植物激素调节可以合成青蒿素的黄花蒿培养细胞中,缺乏青蒿素合成前体是青蒿素合成量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青蒿素合成的过程中通过体外调节,  相似文献   

2.
适于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光,温和培养方式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了光照,温度和培养方式对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合成的影响。适宜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光照强度约为3000lx,照光时间为20h/d,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通过先25℃(25d)后30℃(5d)的温度转变二步培养法可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佳培养方式为非浸没代转速摇瓶培养。  相似文献   

3.
促进黄花蒿发根青蒿素合成的内生真菌诱导子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酸解法对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内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菌丝体进行提取,在黄花蒿发根培养系统中比较了各制备提取物的青蒿素诱导活性。活性提取物经过SephadexG25层析后,部分纯化的内生菌寡糖提取物(MW<2500)可显著促进发根青蒿素的合成,培养23d的发根经诱导子(0.4mg/mL)处理4d后,青蒿素产量可达13.51mg/L,比同期对照产量提高51.63%,诱导作用与诱导子浓度、作用时间相关。内生菌寡糖诱导子的制备和使用,在青蒿素生物技术生产研究中为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光照、温度和培养方式对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合成的影响。适宜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光照强度约为3 000 lx,照光时间为20 h/d ;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通过先25 ℃(25 d)后30 ℃(5 d) 的温度转变二步培养法可以提高青蒿素的产量;青蒿芽生长和青蒿素积累的最佳培养方式为非浸没低转速摇瓶培养。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地用转基因酵母合成了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有望大幅增加青蒿素产量、降低治疗疟疾的费用。有关论文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6.
中药青蒿的生态生理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中药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是抗疟药的原料,青蒿素是其有效抗疟成分。本文对青蒿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生长栽培和生理生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高青蒿素含量的可能途径及其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青蒿中的青蒿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们试图应用体细胞胚胎于青蒿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旨在发展青蒿资源并提高其产量和质量。供试材料系北京地区所产的野生黄花青蒿(Artemisia annua)。将其茎段、茎尖,幼叶,叶柄消毒,于无菌条件下接种于含有不同激素及不同激素比例的 MS 培养基上。将胚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 MS 6BA(1mg/L) IAA(0.1mg/L)上。为观察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发育过  相似文献   

8.
从黄花蒿茎中分离得到了17株内生真菌,其中内生青霉菌(Penicilliumsp.Y2)能有效促进黄花蒿组培苗生长及青蒿素合成。内生青霉菌悬浮培养5d后,分别将培养液与菌丝匀浆后经过高压灭菌处理,或将培养液经过高压灭菌、过滤除菌处理获得3种内生菌诱导子(A、B和C)。结果表明,3种内生菌诱导子对植株生长、抗氧化酶活性及青蒿素合成都有促进作用,诱导子C青蒿素合成诱导效果最好,可促进黄花蒿组培苗的干重增长44.44%、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8.24%,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从而提高青蒿素合成达58.86%,黄花蒿组培苗青蒿素含量达4.701mg.g-1(干重)。  相似文献   

9.
对黄花蒿植株进行Na Cl盐胁迫(2~8 g/L)处理一个月,分析植株生长、光合作用和抗氧化生理指标,考察盐胁迫对青蒿素合成及挥发性成分累积的影响。Na Cl盐胁迫可抑制黄花蒿植株的生长,引起叶片氧化损伤,同时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但盐胁迫诱导青蒿素含量提高44.3%,且主要挥发性代谢物成分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白菖油萜、脱氧青蒿素、α-萜品醇的相对含量增加。盐胁迫是提高黄花蒿植株药用价值的栽培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青蒿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5℃~35℃)对青蒿毛状根生长和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发现25℃有利于毛状根生长,30℃促进了青蒿素生物合成。通过温度改变的二步培养技术(培养前20d温度控制在25℃,后10d温度提高到30℃),青蒿素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高于在恒温培养时(25℃或30℃)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青蒿发根生长及青蒿素生物合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747条发根农杆菌ATCC15834转化的青蒿株系025发根中,筛选出7个生长较快的发根系,这7个系在生长速度和青蒿素含量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发根系HR9青蒿素产率最高,达到每月3325mg/L。青蒿发根的生长量和青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未转化根和愈伤组织。青蒿发根在分批培养中没有明显的迟滞期,接种后第7天进入指数生长期,第11天生长最快,第20天进入稳定期。青蒿发根中青蒿素含量呈明显的“与生长相关”特性,在指数生长期,青蒿素含量缓慢下降,生长速度减缓后,青蒿素含量上升,发根生长停止后,继续延长培养时间,青蒿素含量也不再提高。在分批培养中,青蒿发根适宜的培养时间为21d。  相似文献   

12.
青蒿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青蒿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蒿素是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完全不同于喹啉类药物,具有高效、速效和低毒的抗疟性能,对凶险型疟疾和抗氯喹株的患者疗效更为突出。青蒿虽然分布很广,但不同产地植株的青蒿素含量差异较大。青蒿素化学结构复杂,人工合成难度较大。通过组织培养方法阐明青蒿素形成途径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提高有效含量和指导人工合成都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报道诱导青蒿愈伤组织及分化再生成植株过程中青蒿素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采收后的黄花蒿植株进行适当的处理及干燥温度和贮藏时间对比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探讨提高青蒿素含量的加工新方法。结果表明:整株立式阴晾一定时间后晒干的处理随着阴晾时间的增加青蒿素含量呈抛物线状变化,4~5d最高,达显著水平,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青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40℃时叶片青蒿素含量较高;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青蒿素含量逐渐下降,贮藏100 d后下降明显。采收后整株立式阴晾4~5 d后再晒干方法能提高黄花蒿叶片的青蒿素含量。40℃的干燥温度能使叶片中青蒿素含量损耗较少。黄花蒿叶片的保质贮藏时间约90 d。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运用FTIR技术,对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指认,并比较分析两者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差异.结果显示:酰胺、芳香类物质均以栽培黄花蒿茎和叶片中多;可溶性多糖和糖苷类物质,栽培与野生黄花蒿茎中含量相近,但是,叶片中含量以栽培黄花蒿高;纤维素类物质,栽培茎少于野生茎,而两种黄花蒿叶片的纤维素含量相近.与青蒿素标准品比较,栽培和野生黄花蒿不同部位青蒿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栽培叶最高,其次是野生叶,栽培茎的含量最低.所以,运用FTIR技术可以快速判断栽培和野生型黄花蒿主要化学成分的差异,本研究对黄花蒿的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花蒿作为治疗疟疾最有效的中草药植物,同时还具有其他多种药用和农业生产价值。与其密切相关的内生菌资源已是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总结整理了黄花蒿内生菌的研究现状,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促进青蒿素的合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不同采收时期、不同组织、不同干燥方式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西忻州7月初到8月中旬为青蒿生长盛期,这一段时间内阳光充足、空气湿度适宜,温度成为青蒿素累积的主要因素.最佳采收时期生长盛期至花期之前,在青篙植株及叶片中青蒿素含量均呈现茎、根、老叶、新叶依次递增的规律,晒干的样品青蒿素平均含量比烘干的样品含量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环境对黄花蒿生长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施肥与不施肥条件下,4种土壤环境(沙土、旱地土、水稻土和棕色石灰土)对黄花蒿的生长、生物量分配和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蒿对土壤养分的适应性较强,在沙土、旱地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上均能生长发育,养分水平低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根,根生物量分数和根/冠比增大;养分水平高时,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叶,叶生物量分数增加。黄花蒿的生长和青蒿素含量显著受土壤养分的影响,不施肥时,石灰土和水稻土栽培黄花蒿的株高、地径、总生物量、叶生物量和青蒿素含量显著大于旱地土,而旱地土又显著大于沙土。但在施肥条件下,以上参数不同土壤间无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不施肥。因此,只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黄花蒿在不同养分土壤栽培均能获得较高的青蒿素产量。  相似文献   

18.
青蒿素对蔬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祯  黄玥  黄建国 《生态学报》2013,33(23):7576-7582
试验以菜豆、豇豆、大白菜和小白菜为对象,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素浸种,研究了黄花蒿产生的化感物质??青蒿素对蔬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蒿素对蔬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表现出浓度效应和品种差异,即浓度越高,抑制作用愈强,尤以豇豆种子发芽率和小白菜生长的表现最为明显,前者的发芽率可降低75.00%,后者的苗高降幅高达88.37%,且胚根停止生长。青蒿素抑制同季和后季作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利于扩大黄花蒿的生存空间,增强生存竞争优势。在黄花蒿?蔬菜种植体系中,选择抗化感作用较强的大白菜和菜豆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整体生产水平。用青蒿素浸种后,蔬菜幼苗的根系活力降低,菜豆和豇豆叶绿素含量提高,而大、小白菜降低,均可视为妨碍生长的生理原因。此外,青蒿素浸种还提高蔬菜种子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推测青蒿素对种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较小,但抑制合成酶催化的生化反应,导致代谢紊乱,抑制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青蒿素生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青蒿素是我国利用传统中医自主开发的抗疟特效药.对青蒿人工栽培、离体培养生产青蒿素、青蒿素生物合成与调控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认为青蒿规模化种植是满足青蒿素现实需求的主要途径,同时应努力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启另一条高质高产的青蒿素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广西黄花蒿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李锋  韦霄  许成琼  傅秀红  黄正福   《广西植物》1997,17(3):231-234
本文报道广西黄花蒿类型调查结果。1)生长在石山上的黄花蒿类型植株长势比生长在平地、路边、土坡、房前屋后的类型差,且产量也较低。2)同一分布区内,生长在石山的黄花蒿类型,有效成分(青蒿素)含量明显高于生长在平地、路边的类型,前者比后者含量提高003%~0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