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寒抗病葡萄新品种——北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育抗寒抗病、丰产质优的葡萄新品种是葡萄育种工作者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广大葡萄生产者的强烈愿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葡萄组,根据发展我国葡萄生产的需要,从1954  相似文献   

2.
葡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上万份的种质资源,其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近年来,随着葡萄产业与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葡萄种质资源网络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1984年,德国Geilweilerhof葡萄育种研究所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PGRI,现更名Bioversity International)与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OIV)支持下,建立了世界上最丰富的葡萄种质数据库——国际葡萄品种目录(VIVC,Vitis International Variety Catalogue)。为了让广大葡萄育种者和科研人员更好地认识VIVC的功能及其所登录的大量葡萄种质的特点,达到促进对葡萄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本研究介绍了VIVC的主要功能与数据库中登录的葡萄种质资源的情况,并对这些葡萄种质的育种地区、用途、果皮色泽、花器类型、种子有无等性状以及SSR标记在葡萄种质鉴定中的利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种子是葡萄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材料,但因具有明显的休眠特性,葡萄育种的效率极低.为提高葡萄育种效率很有必要研究其种子休眠特性,从而高效打破葡萄种子休眠.目前,葡萄种子休眠研究已成为葡萄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鉴于葡萄种子休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因葡萄种群不同其休眠特性也存在重要差异,因而相关研究颇受关注,人们从休眠理论...  相似文献   

4.
SSR标记因其数量多、重复性好、出现频率高和共显性遗传等优点在植物的种质资源品种鉴别、遗传育种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SSR标记在葡萄上的发展和葡萄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DNA指纹图谱构建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SSR标记未来在葡萄育种应用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植物学通报》2007,24(2):I0003-I0003
民族地区生物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是大连民族学院于2004年9月批准成立的专门研究机构。研究所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是逆境植物进化适应和遗传育种、真菌系统学和真菌资源利用及植物生态学。研究所已经建立了植物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细胞和结构、生理生化等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6.
作为“关于生物技术植物育种的综合研究”事业的一环,日本农林水产省从1991年着手研究开发抗植物病毒的蔬菜.期限5年,以蔬菜、茶叶业试验场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为中心.联合地区生物技术事业,打算与自治体的研究机关共同进行研究.植物基因工程作为向自治体的研究所普及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化石》2000,(3):11-11
中国古植物馆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的一个分馆 ,于1996年落成 ,1998年经中国科学院正式批准成立 ,由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现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题写了馆名。该馆位于北京香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 ,是该所古植物学研究室的化石标本保存之处。它集植物化石采集、保藏、陈列、国际交换和科学研究为一体 ,已收藏中国各地质时期珍贵植物化石标本7万余号 ,并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波兰及俄罗斯等国家开展了国际交流与合作。该馆是我国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为我国古植物学家提供了研究生命起源、陆地植…  相似文献   

8.
中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葡萄属植物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种类最多、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起源于中国的葡萄属植物共有40种、1亚种、13变种。本研究根据《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选择多项性状指标作为形态鉴定参数,对起源于中国的葡萄属植物23个种的生物学性状、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等进行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植物的主要物候期,嫩梢新梢的绒毛、颜色,叶片的形状、颜色、锯齿,果实大小、颜色、香型和花器官等形态性状都有丰富的变化,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上述研究结果将为葡萄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依据,也将为葡萄属植物演化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参考。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对目前使用的《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我国野生葡萄资源多样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物物理学报》2006,22(6):I0001-I0001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RAPD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APD作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一项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介绍了RAPD的原理和主要技术步骤及其存在的优缺点,并介绍了RAPD在植物的系统分类、种质资源研究、性状育种、抗性育种、观赏植物育种五个方面的应用;同时,对RAPD在植物研究中的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主管农业农村部主编刘旭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学会历史2000年《植物遗传资源科学》2003年《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刊登内容和读者对象报道内容为农作物、林木、药用、花卉、草等各类植物有关遗传资源研究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刊登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种质创新、共享利用、信息管理等;起源、演化、分类等系统学;基因发掘、克隆、功能分析;分子标记开发、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等。读者对象是从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相似文献   

12.
庄巧生男1916年生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从事小麦科研事业50余年。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带领几代科技人员选育出“北京8号”、“北京10号”、“丰抗号”系列冬小麦新品种,种植面积分别达2000,900、1400万亩以上,累计增产45亿斤。在育种中他倡用复合杂交,重视新抗病源,强调不同基因源的聚合以丰富遗传背景。1981年主持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以来,成效卓著,获国家、部级奖励7项。小麦和作物育种著作、论文40余篇。其中自花授粉作物遗传力估算和配合力分析推动了数量遗传学在国内的应用研究;《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一  相似文献   

13.
《遗传》2007,(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荣誉…  相似文献   

14.
植物耐寒机理与耐寒植物新品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灾害是普遍存在的对植物造成严重伤害的自然灾害,研究植物耐寒的分子机理并积极培育耐寒植物新品种对农业等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介绍植物抵御低温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关键基因,以及抗冻蛋白在耐寒植物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并探讨植物耐寒育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通讯》2007,18(1):71-71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国际水稻研究所、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  相似文献   

16.
1988年3~4月间,日本与生物技术有关的事业部以及研究所调整了组织,并作了一些人事变动。企业的组织调整中,引人注目的是创立了以事业化为目标的事业单位的研究体制。其中,武田药品公司和日本烟草公司,在农业事业中建立了包括动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体制。武田药品公司以前只进行生药原料的植物育种,现在成立的农业事业部中也将研究以一般作物为对象的植物生物技术,并计划以海外为中心开展农药、兽药、种苗的生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为了解我国葡萄中的环境激素污染现状,文章综述了葡萄中邻苯二甲酸酯、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重金属类污染物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葡萄中的环境激素污染目前处于低风险状态,建议开展环境激素污染在农作物中的迁移、积累、转化机理研究、完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限量值以及开展多种环境激素共存下的联合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18.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简要回顾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历史的基础上,论述了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机理,植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交变磁场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变异和植物空间诱变育种效应以及突变性状的遗传;全面综述了空间诱变育种在中国作物新品种、特异优良种质材料的创新中取得的成就.最后对未来植物空间诱变育种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指出空间诱变技术开创了植物育种的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及其机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首创利用返地式卫星搭载植物干种子进行地面育种的工作 ,并通过近 10年的选育获得了一批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对水稻航天育种工作的特点 ,育种成果 ,尤其是对水稻航天诱变育种机理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并对水稻航天育种工作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李树刚   《广西植物》1985,(3):146-150
<正> 广西位于我国南方,南面濒临北部湾,北面和湖南、贵州相邻,西部和云南高原相接,既受到太平洋气候的影响,也受到大陆气候的影响。广西的地形地质奇异,有世界著名的岩溶地形,因此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从事植物调查采集研究的广西植物研究所成立已届五十周年,回顾过去在广西进行植物调查研究的历史,对于今后植物科学研究和工作的开展可能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