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教材的叙述,一些教师对豌豆淀粉的形成与淀粉分支酶的关系、淀粉与蔗糖的关系等有疑惑。针对这些问题,首先从科学知识角度展开论述:淀粉合成过程受多种酶控制;淀粉与蔗糖不能直接转化;皱粒豌豆中淀粉分支酶活性较低;淀粉分支酶异常会导致淀粉含量降低。再从中学教学的角度对教材简化处理皱粒豌豆淀粉合成过程的目的进行解读,最后提出"教学时补充生活中更常见的甜玉米实例进行说明"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孟德尔的单因子遗传实验现代遗传学是孟德尔奠下基础的。他经过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于1865年提出了学术报告。他选用七个品种的豌豆进行了一对性状和两对性状的杂交遗传实验,由此得出了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现在先讲分离规律,因为这是基础。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用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杂交,得到F_1,全部为黄粒豌豆。F_1自交,F_2中黄粒豌豆与绿粒豌豆比数为3:1。若再进一步白花传粉到F_3、F_4、F_5代。那么F_5代个体中与F_1相同基因型的应占百分之几?纯合体个体应占百分之几? (理论上) 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黄色为显性,绿色为隐性。从F_1全部为黄粒豌豆,可以判断两个亲本均为纯合体。现以“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F_1的基因型为  相似文献   

4.
正咕噜噜,吹泡泡喽!吹泡泡大概是许多小伙伴的爱好,尤其是在大家很小的时候,这绝对算得上一大乐趣。可是你们知道吗?泡泡除了能让大家心情变好,还能被玩出很多"门道"哟!这就要看动物们的功力啦!斗鱼爸爸:吹出来的泡泡屋斗鱼爸爸是吹泡泡的行家,它常常贴着水面,咕噜噜地吹出成百上千个泡泡来。别担心,这家伙没生怪病,也不是太无聊。事实上,这是它为繁殖后代而准备的"育婴室"。每逢到了繁殖季,斗鱼爸爸都会在水面吹泡泡,构建出数不清的泡泡屋。待这一切准备就绪,斗鱼妈妈会把卵宝宝产在这些泡泡  相似文献   

5.
一、“因子”遗传发展到“基因”俗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鼠生鼠”,这是自然界中的遗传现象和客观规律。关于这个遗传方面的问题,历来就有不少科学家研究过,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达尔文和他以前的一些生物学家,对于遗传的理论都认为遗传不过是一个雌体和一个雄体受精之后,把两者亲体的血液和物质混合起来而已,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亦无规律可循。当时,孟德尔根据他八年的科学实验,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概念,认为遗传的性状是由它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他用豌豆做实验,使高株豌豆跟矮株豌豆杂交,结果产生的杂种第一代(或称z_1)全部是高株豌豆。然后把z_1,即第一代的z代进行  相似文献   

6.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生物学的重要章节,豌豆试验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上课经常要讲,同学们学了以后都觉得挺有兴趣。 尽管孟德尔的豌豆试验十分有名,不论什么有关的生物学教材中都要介绍,可是这些书上都没有实物照片,都是绘图说明。在铃木大拙(D.T.Suzuki)等人的遗传分析引论中只有圆粒和皱粒豌豆标本的照片。因此想到我教了多年的遗传规律,总得亲眼看看豌豆试验的实况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就豌豆的七对性状做了杂交的遗传实验,由此得出遗传因子(即现在所说的基因)的分离规律。这规律我们已经介绍过了。盂德尔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求知欲驱  相似文献   

8.
在孟德尔研究的豌豆7对等位基因与其控制的7对相对性状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应关系,在他所做的豌豆2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有4种表现型,分离比接近9:3:3:1.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密码     
《生命世界》2008,(10):26-31
1866年,当奥地利修道士兼种植爱好者孟德尔发表他的豌豆杂交论文时,科学界对遗传现象仍然一片朦胧。孟德尔宣称豌豆的遗传性状具有“全或无”的特征,而这些性状显然是通过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物质来传递的。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他为什么有如此先进的思想,或许,是因为他留意到了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雌雄二性吧。毕竟,雌雄之结合并不会产生不男不女的中间态。而按照“融合遗传”理论,相对性状会在子代中互相融合,如同墨水和清水的混合。  相似文献   

10.
王江源 《生命世界》2009,(10):80-81
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册)中,是以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为例来讲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是以棋盘法来展示的,此法直观、明了,学生容易接受。但在解题时却显得繁琐、复杂,而且耗时也多。  相似文献   

11.
第12号木棒     
正思维跳跳糖里"堆雪人"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动物选手们玩出了新花样。中场休息时,糖兄打算出一道题考考大家。他用大伙儿"堆雪人"的道具——13根木棒摆了个"迷阵",要求大家经过仔细观察,按顺序一根一根地将需要移动的木棒拿开,最终"解放"第12号木棒。试试看,你能做到吗?(注意:每根木棒被拿掉时,上面不能压着其他木棒。)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豌豆(Pisum sativum L.)种质资源收集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于2015—2017年历时3年,从重庆19个区县收集豌豆地方种质资源56份。豌豆种质资源在重庆地区分布呈现出范围广、海拔跨度大的特点。本研究对上述豌豆资源的1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批资源多样性丰富,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分别是荚型和百粒重;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枝数。聚类分析将该批豌豆资源划分为5大类群,第Ⅰ类群为大籽粒和食荚型材料;第Ⅱ类群为高产、中粒型材料;第Ⅲ类群为直立型、早熟型材料;第Ⅳ类群为叶用型兼食荚型材料;第Ⅴ类群为籽粒食用型材料。这些豌豆资源经重庆不同地区和民族农民长年选择后,在抗逆性、食荚性、食叶性、籽粒特性等方面发展出了独特性状,利用好这些资源将为今后的豌豆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个瞬时表达系统以研究豌豆种传花叶病毒 (PSbMV ,一种马铃薯Y类病毒 )不同基因对豌豆(PisumsativumL .)Hsp70基因启动子激活能力的差异。构建了豌豆Hsp70基因启动子指导下的GUS基因的表达载体 ,同时还制备了 35S启动子指导下的PSbMVP1和P3基因的表达载体。以表达载体DNA包被的金粉做子弹 ,利用基因枪对豌豆离体叶片进行共轰击实验 ,结果表明 ,PSbMVP1和P3基因在激活豌豆Hsp70基因启动子的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孟德尔研究的豌豆7对等位基因与其控制的7对相对性状中,明显地表现出对应关系.在他所做的豌豆2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有4种表现型,分离比接近9:3:3:1。其实,这种现象在生物界并不是很多的.后来科学家们发现生物的性状往往不是简单地由1对等位基因决定,而是由多对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涉及2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杂交实验中,F2的表现型分离比9:3:3:1常常会发生以下几种演变。  相似文献   

15.
攀缘茎生长细长,茎内机械组织较少,因而柔软不能独立.它常常发育出种种适应的器官,以攀缘他物向上生长.卷须就是适应攀缘他物的一种变态器官,常见的葡萄、南瓜、丝瓜、豌豆等都具有卷须.  相似文献   

16.
<正>格里高利轻轻地将脑袋从帷幕后探出来,忧心忡忡地盯着舞台。舞台上,身材苗条的黑熊多顿正在驯兽师的指导下,努力攀上一辆自行车。一次,两次,三次,它终于成功了。观众席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格里高利长舒一口气。他正打算放心地将脑袋缩回来,"嗵"的一声,多顿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观众席立即嘘声一片。"又完蛋了!"格里高利无奈地拍着脑门。超龄的熊孩子多顿曾经是马戏团的"人气王",它会转呼啦圈,会踩皮球,会和老虎玩跷跷板,但它最拿手的还是骑自行车……观众总是很买账,回回表演多顿都能获得最高人气。可惜,那只是"曾经"。如今多顿老了,身体逐渐变  相似文献   

17.
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DNA和RN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实验结果表明: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单粒鲜重、DNA和RNA含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豌豆开花第21天,RNA含量达最高峰,拖尾现象消失而趋于单一带区,DNA的迁移率也降到最低,从而确定出豌豆开花后第21天是基因转录活动降低的转折点,为种子蛋白质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学林 《植物杂志》2010,(11):93-95
回顾科学史,我们就会发现,科学家的科学生涯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孟德尔就是一个典例,当他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观察到规律性的性状分离现象就发出了一系列的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规律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对环境无害的杀虫药剂——由真菌制取的可抵制食真菌的害虫的杀虫剂。麦角菌硬粒看上去象玉米粒中的胡椒斑点。它们是一种残存的结构,它的作用是可以抵挡食真菌的和土壤中发霉庄稼的害虫。农业科学家威克洛认为:一些麦角菌硬粒可产生一种天然的能杀退害虫的化合物。他培  相似文献   

20.
胚轴对萌发豌豆子叶中淀粉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萌发豌豆的上、下肢轴均能诱导子叶中淀粉酶活性,外源GA和6—BA具有类似胚轴的作用。离体子叶的淀粉酶凝胶电泳只有一条活性极低的酶带,连生子叶中有两条酶带,其中由胚轴诱导新出现了一条活性很高的同工酶带,它的活性受亚胺环己酮的强烈抑制,而受放线菌素D影响不大。推测豌豆子叶中存在淀粉酶的长寿命mRN—A,胚轴和外源激素的作用在于促进mRNA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