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ture》有关转基因玉米生态安全争论性报道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近年来《Nature》刊登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转基因玉米生态安全争论的两个事件进行了回顾 ,一是 1999年由Losey等引发的大斑蝶事件 ,另一是 2 0 0 1年由Quist等引发的转基因渗入墨西哥当地玉米品种事件。同时对其它学者分别就这两个事件进行的更为细致、严密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 ,总结发现 :Losey等实验设计没有合理的对照和具体的供试花粉剂量及毒素浓度 ,而Quist等则因为反向PCR引物设计的不当把从墨西哥当地玉米品种K1、A3中扩增出的产物误认为与转基因玉米品种中的adh1基因同源。可见两个事件在实验设计上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年报<2008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中,我预测:"与第一轮转基因作物种植浪潮相接轨的新一轮种植高峰即将到来",这一预期在2009年11月底实现了.中国农业部(MOA)在一周之内颁布了转基因Bt水稻(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粮)和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的生物安全证书.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抗病虫等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可有效减少产量损失。培育的转基因玉米需要鉴定外源基因整合位点,为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依据。以一个抗虫转基因玉米事件IE34为材料,采用热不对称PCR(TAIL-PCR)和遗传定位方法,鉴定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及旁侧序列。通过TAIL-PCR得到一段长度为776 bp的玉米基因组序列。分别在旁侧序列和外源基因上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转基因玉米事件特异性的PCR鉴定方法。将旁侧序列在MaizeGDB中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此序列是重复序列而且存在于多条染色体上。构建转基因玉米IE34与自交系B73的F2代遗传分离群体,通过BSR-Seq方法确定外源基因整合在玉米第5染色体短臂2.32-2.70Mb区间内。通过精细定位将外源基因整合位点缩小在第5染色体2.35-2.61 Mb约260 kb的区间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合位点旁侧序列复杂的转基因事件,TAIL-PCR结合遗传定位方法能够有效鉴定外源基因的整合位点。  相似文献   

4.
推进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全球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情况,进而从国内转基因玉米产品消费现状、玉米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以及我国转基因玉米研发现状等方面论述了我国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必要性,并从科学上和管理上分析了推动转基因玉米产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转基因研发人和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以促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玉米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90年以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已有转基因的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杂交种进入商品化生产。从玉米转化受体系统、转化方法、筛选方法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后代中的遗传表达等方面,论述了玉米转基因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农业部网站宣传资料称,我国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最严格的国家之一。但是"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欧洲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等传闻是否属实?我国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日前农业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解答了公众对于转基因的种种疑虑。转基因带来医学"曙光"在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高度关注始于2009年,当时农业部发放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安全证书,引发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质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满足人类需求,转基因育种已经成为改良玉米性状的有效手段。自1996年美国种植商业化转基因玉米以来,利用玉米遗传转化技术开发商业化转基因玉米已取得巨大成功。综述了玉米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的重要步骤,系统总结了已开发的商业化转基因玉米的种类,并对玉米遗传转化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从转基因作物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方法 :采用Chelex-100法提取抗草甘膦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抗虫玉米Bt176和非转基因玉米中的DNA,使用PCR扩增大豆和玉米的内源基因(Lectin,zSSⅡb)及外源特异性序列(CaMV35S,Bt176)评价提取核酸的质量.结果 :Chelex-100法能够快速在1h之内从大豆和玉米中提取DNA,所提取的DNA可以直接用于PCR扩增反应,PCR扩增产物电泳条带清晰,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样品和转基因抗虫玉米Bt176检测均出现强阳性结果.结论 :Chelex-100法提取DNA可以作为转基因检测的模板,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的特点,适合于转基因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15年来,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几乎各种遗传转化方法在这些作物上都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农杆菌介导法,不仅在难转化的双子叶作物大豆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在单子叶作物水稻、玉米、小麦上先后取得了突破。同时,将一些与重要性状改良有关的外源基因转入了主要农作物,包括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品质改良、发育调控、营养吸收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种植,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100万公顷。本文对大豆、玉米、水稻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历史和产业化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全球种植最广泛谷类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转基因玉米研究一直是农业科学领域一个热点。为了解世界转基因玉米的科研态势,基于2005-2014年10年间Web of science收录的转基因玉米相关论文,分析了转基因玉米影响力较高的国家、科研机构、重点期刊、优秀作者、高被引论文。用内容挖掘方法抽取10个主题的核心句集,分析了转基因玉米研究的前沿热点。结果表明,整体上,从发文量、研究作者、出版期刊和高被引论文等方面综合分析,美国转基因玉米科研居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科研机构发文量较大,但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单位,而且中国的论文质量和影响力与美国有一定差距。刊载转基因玉米论文的优秀期刊集中分布在美国、英国、德国和荷兰。排名前16的高被引论文有9篇来自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虫、抗逆、环境的安全性评价以及作物性状改良这四个方面。其中的一些研究,如利用RNAi技术抗虫、玉米耐阴(耐密植)、雄性不育等方面,可能会成为未来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所有的玉米食品(除了甜玉米外,下同)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因为法律规定10%的非转基因玉米必须与转基因玉米混种,其结果就是非转基因玉米与转基因玉米混种,混收,混加工,混出口。所谓的BT"毒蛋白"在美国已经不归为农药范畴,没有残留量指标,任何食品和饮用水中的BT蛋白含量已无需监测,不仅不是毒蛋白,而且属于食品蛋白  相似文献   

12.
2015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15年是生物技术作物(又称遗传改良作物或转基因作物)商业化20周年。从1996年到2015年的20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空前的20亿公顷,相当于中国大陆总面积(9.56亿公顷)或美国总面积(9.37亿公顷)的2倍。这一累计面积包括:转基因大豆10亿公顷、转基因玉米6亿公顷、转基因棉花3亿公顷和转基因油菜1亿公顷。20年来,农民收益超过了1 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正>日本是人均进口转基因食品和饲料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从世界各地进口约1 520万吨玉米、320万吨大豆和240万吨油菜,主要为转基因产品;日本还进口数十亿美元的加工食品,这些食品含有从转基因作物中提取的油、糖、酵母、酶和/或其他成分。长期以来,美国是日本玉米的主要供应国,在2016/17销售年度(2016.10—2017.9),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占日本玉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应用冷冻猪精液首次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73年开始在广东、广西等省、区相继开始进行公猪精液冷冻实验。广西畜牧所应用在液氮(-196℃)中保存1—27天的精液(解冻后精子活率为0.3~0.5)试配了部分母猪,最近将陆续产仔。  相似文献   

15.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和征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308份,鉴定评价玉米资源270份。对收集的玉米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和桂北地区,桂东和桂东南分布较少。凌云、乐业、田林、凤山、东兰5县最集中。垂直分布结果显示:玉米地方品种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海拔400~800 m的中高海拔山区,占收集总数的39.6%。农艺性状初步鉴定结果:收集的玉米资源数量最多的是糯玉米,籽粒颜色最多的是白粒。鉴定评价获得墨白玉米、九节黄、珍珠糯玉米、忻城白糯、隆安爆玉米和天等爆玉米等6份玉米资源,分别在抗病虫、抗逆、品质等方面有优良的表现,对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对收集到的玉米资源种类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对调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推进新型抗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给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管理提出了考验。由于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少,且不包括粮食作物,我国在转基因种植管理上经验不足。选取美国这一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作为比较对象,对比两国转基因作物种植前审批程序、种植者的管理义务、减少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混杂的管理手段三个方面的差异,认为转基因作物的法律定性,知识产权制度和标识制度,各方主体实施隔离措施、承担损害的能力是差异生成的主要原因。我国宜结合国内的农业环境,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布局上着眼于实质性的风险,并由农业主管部门、转基因作物研发主体、转基因作物种子经营主体合力对种植者进行指导,以避免混杂带来经济纠纷,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精子因素对精子载体法制备转基因山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永聚 《动物学杂志》2009,44(3):141-145
精子具有主动结合、转运、整合外源DNA的能力,并在受精时导入卵母细胞,获得转基因动物.精子介导基因转移(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是目前获得转基因动物简单而高效的方法之一.精子因素是影响SMGT方法生产转基因动物的重要方面.本论文结合我们的研究针对转染用山羊(Capra hircus)精液的来源、精子质膜完整性、精液品质及发育阶段等精子因素影响精子结合外源DNA和SMGT方法生产转基因山羊的效率进行了论述,并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筛选精子供体、保持精液品质、调控质膜等措施,提高精子转染外源DNA能力和生产转基因动物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玉米是当前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在保障人类能源、饲料、工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智慧芽数据库(PatSnap)对欧盟、美国及中国等国家或地区收录的1985~2018年全球转基因玉米技术领域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全球转基因玉米专利技术发展的总体趋势、技术分布与格局及研发热点,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主要研发单位转基因玉米研发的竞争力,对未来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陈彦君  关潇  任梦云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12):4180-4188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环境释放风险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是客观评价其风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2018年海南春、冬两季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及其对照常规玉米‘郑58'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其对田间节肢动物、虫害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田间调查共记录节肢动物43753头,隶属7目19科69种,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与对照常规玉米郑58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各生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郑58玉米相比,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对钻蛀类害虫具有明显的抗性;田间杂草隶属8科16种,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与郑58玉米田间杂草在密度及各生态指标上差异均不显著,且二者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的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及杂草多样性无显著的影响。该结果为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在山西动物饲料市场的占有率和标识情况,采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Hexadecyltrimethy ammonium bromide,CTAB)提取山西市场抽取的30份鸡和猪饲料,通过定性PCR打包筛查,对检测阳性结果打包饲料拆包并检测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玉米内标zSSIIb、大豆内标Lectin和Cry IA(b)基因。同时检测玉米和大豆转化体事件MON810和GTS40-3-2。结果表明,83.3%的饲料含有转基因成分。所抽取的玉米、大豆、猪饲料和鸡饲料转基因成分阳性率分别为6.67%、100%、93.3%和73.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定性PCR一致。结果提示,鸡和猪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山西市场的占有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