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新西兰及其周围的小岛上,你可以见到一种很奇特的小型爬行动物——楔齿蜥。它是爬行动物喙头目中仅存的一种,它的形态构造相当原始、古老,和科学工作者在两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的一些喙头类化石构造很相似,其骨胳特征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昔日颇为繁盛的这类爬行动物。现在已经几乎灭绝了,这种楔齿蜥只有在新西兰被保存下来。因此古生物工作者特别重视它,称它是“活化石”。楔齿蜥的样子乍一看很象四脚蛇(蜥蜴),但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动物。楔齿蜥有一个大的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新西兰存留极少的一种爬行动物叫斑点楔齿蜥,属爬行纲,喙头目。它是一种大型的蜥蜴模样的动物,由于头的前端象鸟喙状,因此又叫喙头蜥。它身长50—60厘米,尾巴几乎占身长的2/3。身体表面覆盖着细小、颗粒状的鳞片,四肢发达,各有5趾,有爪;背面从颈到尾的基部的正中线,有棘状的鳞片,排列成鬣状,故也叫“鬣蜥。它两眼之间有透明的鳞片覆盖着的第三只眼睛,这只颇为发达的眼睛,有角膜、晶体和视网膜的结构。喙头蜥生活在陆地上,还没有完全脱离水。它常与海燕同栖于岩石穴洞之中。性成熟很迟,要20年,寿命100年,以昆虫、蠕虫等为食。  相似文献   

3.
郭鹏 《生物学通报》2002,37(6):29-29
爬行动物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栖脊椎动物 ,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为了适应特殊和复杂的陆上生活环境 ,爬行动物在一些器官系统的组成和机能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其生殖系统也不例外。1 雄性交接器官 在生殖季节 ,爬行动物全部种类毫无例外地都要在陆地上或由水登陆进行繁殖 ,行体内受精。为了保证体内受精的顺利完成 ,在生殖系统的组成上爬行动物雄性发展了交接器官。但是不同的类群在雄性交接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上有所不一样。爬行动物现生种类有 4目 :龟鳖目、鳄形目、喙头蜥目和有鳞目 ,除了分布于新西兰的喙头蜥目 (仅含…  相似文献   

4.
洞穴类生物楔齿蜥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从中生代起就生存在新西兰。这种动物的两只眼睛中间多长一只眼,在古生物学上一直是个谜。最近苏联的数学家基列伊托夫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生物的进化初期,大脑都不发达,还没有能力处理视觉  相似文献   

5.
动物“活化石”有两个含意,一是指有些动物很早以前在地球上就“消失”了,但在近代又重新发现了它们(如新蝶贝、旋壳乌贼、吸血枪乌贼、海百合、海胆、总鳍鱼);或有些动物曾在早期地质年代繁盛,后来发生了衰退,只有少数种类在少数地区生存至今(如鹦鹉螺、鲎、肺鱼、中华鲟、喙头蜥、扬子鳄、鸭嘴兽、白暨豚、大熊猫)。这些动物又叫孑遗动物。另一种含义是指虽发生时期较早,但至今仍广泛分布于世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活化石? 是不是化石又复活了呢?不是的,我们说,化石本身是不会死而复活的。所谓活化石,是指凡在地质年代中曾经繁盛一时,而现代几乎要绝了种的一类生物的残余。我国现存的水杉和银杏,就是植物中有名而珍贵的活化石。当您有机会到北京西郊大觉寺、大悲寺、潭柘寺等处参观游览时,就可看到古庙的庭院中挺拔着高大粗壮的银杏树,在夏天,枝叶繁茂,到了深秋,更是果实累累,据说有的还是在辽代的时候所种植的呢!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大觉寺那株古老的银杏树、胸高直  相似文献   

7.
《生命世界》2009,(10):4-4
科学家对一种大型猛禽哈斯特鹰的颅骨化石研究后发现,该物种极可能是新西兰毛利文化中提到的可怕“食人鸟”。这种猛禽翼展长达3米,体重18公斤,其鹰爪如同虎爪一般大。觅食时,它能够以每小时80公里的高速向地面俯冲,活捉猎物。当它用爪子抓住猎物,攻击猎物头、颈,并用坚硬的喙撕裂猎物器官时,猎物根本无从逃脱。科学家称,这种生物的身体构造简直就是“天生的杀人机器”。  相似文献   

8.
北票地区位于辽西,其完备的中生代地层及其所含门类众多的化石,使得它在全世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孔子鸟发现以来,短短的10余年中,30多种古鸟类已经在此出土,其中不但包括形态原始古老的蜥鸟类(如各种孔子鸟、热河鸟、会鸟等),还有多种形态奇特的反鸟类(如华夏鸟、中国鸟、辽西鸟、原羽鸟等),以及特征进步的今鸟类(如辽宁鸟、朝阳鸟、义县  相似文献   

9.
中间眼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在演化发展中,动物界有各种各样的感光器官。现存脊椎动物一般具有一对侧生眼。在七鳃鳗、硬鳞鱼类(ganoid fishes)、少数真骨鱼类(特别是幼体)、无尾类幼体、某些无尾类成体、喙头蜥(sphenodon)和某些蜥蜴类等,除侧生眼外还具有机能的第三眼,这种眼位于头顶正中线上,所以叫中间眼(median eyes)。  相似文献   

10.
<正>新西兰四面环海,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其特有的地理和自然环境造就了许多植物和动物特有种,我们可从新西兰的国鸟、国树与国花中窥见一斑。国鸟——奇异鸟在世界动物地理分布上,新西兰属于澳洲区。和澳大利亚大陆一样,新西兰在  相似文献   

11.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属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志留纪及寒武纪,有现存的"活化石"之称,它印记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同时作为脊椎动物的祖  相似文献   

12.
四种利用不同生境蜥蜴运动能力的形态特征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体态特征、功能表现和生境利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当前生态形态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分别利用开阔地面、草丛、岩石、树丛生境的 4种蜥蜴 (中国石龙子、北草蜥、山地麻蜥和变色树蜥 )的形态特征和运动能力 ,着重探讨蜥蜴运动能力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4种蜥蜴的头体长大小依次为 :中国石龙子 >变色树蜥 >北草蜥 >山地麻蜥。就相对体长而言 ,中国石龙子 >山地麻蜥和北草蜥 >变色树蜥 ,而头大小、附肢长度和尾长的种间差异趋势则相反 ;体高的种间差异为北草蜥 >中国石龙子和变色树蜥 >山地麻蜥。在平面上 ,山地麻蜥和北草蜥的速度显著大于中国石龙子和变色树蜥 ;在斜面上 ,变色树蜥和山地麻蜥的速度显著高于中国石龙子。变色树蜥斜面附着能力最强 ,中国石龙子最弱。生境利用不同的蜥蜴形态迥异 ,运动能力亦因此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支持动物形态特征与其功能表现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了南草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幼体特征。南草蜥产卵雌体的体长、最大窝卵数、平均卵重小于北草蜥,相对放重与北草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但卵处形明显不同,南草蜥的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同孵化温度(26℃)条件下,南草蜥的孵化期明显比北草蜥长。南草蜥幼体的体重、体长、头长和头宽的实测值小于北草蜥,尾长实测值与是蜥显著差异。南草晰幼体的体重、头长和头宽的矫正平均值小于北草  相似文献   

14.
草蜥属两种蜥蜴卵和幼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研究了南草蜥和北草蜥实验条件下的卵及幼体特征。南草蜥产卵雌体的体长、最大窝卵数、平均卵重小于北草蜥 ,相对窝卵重与北草蜥相似。两种蜥蜴均通过增加卵长径和卵短径来增加卵重 ,但卵外形明显不同 ,南草蜥的卵较长。两种蜥蜴卵孵化过程中均吸水增重。相同孵化温度 ( 2 6℃ )条件下 ,南草蜥的孵化期明显比北草蜥长。南草蜥幼体的体重、体长、头长和头宽的实测值小于北草蜥 ,尾长实测值与北草蜥无显著差异。南草蜥幼体的体重、头长和头宽的矫正平均值小于北草蜥 ,尾长矫正平均值大于北草蜥 ,体长矫正平均值与北草蜥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医用生物磁学是一门古老而年青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两千多年前国内外已开始利用磁石治疗疾病,我国在世界上也是应用磁石治疗疾病最早的国家之一;说它年青,是因为医用生物磁学的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应用在不断发展,生物磁学在磁医学中的应用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许多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介绍一下应用钐钴和钕铁硼两种稀土永磁体,主要利用磁体的吸引力与排斥力做成磁性医疗器械及其新技术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鸟类的飞行     
现在世界上的鸟类,据估计大约有8,600余种。在脊椎动物中,除鱼纲外,是为数最多的一纲,它们在构造的细节上,也十分分歧,它们的基本特征,却完全是相同的。鸟纲在脊椎动物中是最年轻的,在地球历史的最新世纪中得到迅速繁盛的一纲。鸟纲分为十分不相称的两亚纲:蜥尾亚纲(Saururae)和扇尾亚纲(Ornilhurae)。属于蜥尾亚纲的仅有两个相近的化石类型[始祖鸟(Arch-aeopteryx)和古鸟(Archaeornis)],很像爬虫类;属于扇尾亚纲的,包括其余化石种类和现存的种类。现存的种类,可分为平胸上目(Ratitae)、企鹅上目(Impennes)和突胸上目(Carinatae)。  相似文献   

17.
殷静雯 《化石》1992,(2):30-31
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学家赫伯特·朗和詹姆斯·查普就对黑腹碎种雀的嘴形变化颇感兴趣。他俩发现分布于非洲大陆上的所有黑腹碎种雀可按鸟喙大小分为两类,一类系长嘴形,(嘴长约1.6厘米),另一类则属于短嘴形(嘴长约1.25厘米),而介于两者中间的黑腹碎种雀则从未发现。为此,加州大学的动物学家托马斯·贝茨·史密斯和夫人于1985年奔赴地处西非喀麦隆的偏僻雨林中,开始对这种奇异的进化现象进行了历时两年的野外调查工作,最后终于解开了这个生物之谜。  相似文献   

18.
正"饮鸩止渴"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意思是喝毒酒来解渴,寓意人急功近利,用错误的方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完全不顾后果。在"饮鸩止渴"这个成语中,鸩(zhèn)是传说中的一种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那么这种叫作"鸩"的鸟到底长啥样子呢?先秦时代著成的《山海经》中说:"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古人认为"鸩"这种鸟像雕,爱吃毒蛇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6月19日,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竹瓦根镇(97°27'20.03″E,28°39'14.04″N,海拔2 302 m)观察到1只灰色涉禽,该鸟全身呈灰褐色,喙呈黄色,喙端有黑斑,头灰色,胸前有黑色条状斑,腹部白色,飞行时背部褐色,翅初级飞羽黑色、次级飞羽白色,尾白色。经鉴定,该鸟为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MacK innon et al.,2000),通过查阅文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3;郑光美,2011;刘迺发等,2013;曲利明,2014),发现该鸟为西藏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爬行动物在过去的地史时期中曾很繁盛,而现今却已衰落,只有龟鳖类、鳄类、有鳞类(蜥蜴和蛇)和喙头类为代表。其中,喙头类仅生活在新西兰及附近岛屿一带,我们现在常见的爬行动物,则只有三类。对于龟鳖类,大家都比较熟悉,扁平的身体隐藏在坚硬的甲壳之中,行动迟缓。这类动物的构造,与现生乃至其它爬行动物化石都有很大的差别,以致生物学家们迄今尚未搞明白它们到底是从哪类古代爬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