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本文描述了中国枝角类科低额属的两个新种:黑龙江低额Simocephalusheiongjiangensissp.nov.和北安低额Simocephalusbeianensisbeianensissp.nov.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编制了中国大尾溞属Leydigia新的分种检索表,并描述了一新种——溪河太尾溞L.fluminea sp.nov.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中国枝角类溲科低额溲属的两个新种,黑龙江低额溲和北安低额溲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绘图描述了大齿大尾骚的一新亚种,定名为长毛大尾溞Leydigia macrondonta longiseta subsp.nov.新亚种与其它亚种的主要不同是:后腹部每簇侧刚毛中的3—4根刚毛自前至后趋长,并且都比较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甲壳纲双甲目中矩形尖额的一新亚种——粗纹尖额(Alonarectangulatrachystriatassp.nov.),指出其与矩形尖额其它各亚种形态上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
原狭蚌虫属一新种(鳃足纲:介甲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7年6月自山东省兖州县淡水养殖试验场鱼池中发现原狭蚌虫属的一个新种——兖州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yanchowensis sp.nov.作者对新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chinensis Daday 1923,及东平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 dongpingensis Hu 1987。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绘图描述了中国枝角类盘肠溞科盘肠溞属的三个新种:1.腹针盘肠溞Chydorus aciculaius sp.nov.的主要特征为壳瓣腹缘中部有一向后的针刺;2.多刺盘肠溞Chydorus spinosus sp.nov.的主要特征为整个壳瓣表面密布细刺;3.断壳盘肠溞Chydorus mutilatus sp.nov.的主要特征为壳瓣背缘后部平截内陷,有如断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嘉陵江中的枝角类尖额溞属一新种,其主要特征是后腹部很短而宽,后末缘并不拱圆突出,却缓斜而后急转向肛门陷,使转折处形成一钝角,这在本属中尚不多见。新种复眼大于单眼,爪刺基部无细刺,后腹部栉毛束中各毛长短相近,肛刺有8一10个;壳瓣腹缘前后两端无特别长的刚毛;唇片上也无一撮细毛等特征可与近似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研究福建省肖叶甲科物种的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化,通过对闽西北武夷山垂直分布的调查分析,认为肖叶甲科垂直分布呈现3个基本分带;海拔350m以下,350-1200m和海拔1200m以上,其中以中间带种类最丰富,与闽中戴云山对比,发现物种的垂直分布范围(上限和下限)在戴云山比在武夷山高,有明显的上移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是南北不同气流的作用和植被垂直分布变化,综合平面分布与垂直分布结果,福建省肖甲科区系以适应于  相似文献   

13.
中国蚜虫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半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蚜虫类昆虫在中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和分布特点.基于多年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建立了中国蚜虫物种数据库和中国蚜虫地理分布数据库.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中国蚜虫的地理分布和分布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记录蚜虫类昆虫268属1 099种/亚种,其中特有种518种,占中国蚜虫物种总数的47.1%.中国蚜虫的区系成分十分复杂,主要分为9种类型,其中以典型古北种、典型东洋种、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分布的物种为主,同时与新北界、澳洲界的关系也较为密切.在自然地理区划上,蚜虫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分布多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多于南北两端.基于物种多样性和分布密度,确定了蚜虫在中国的5个多样性中心,即甘南山地、横断山区、天山山地、东部平原和台湾岛.  相似文献   

14.
云南胡蜂垂直分布及其区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胡蜂种类,李铁生(1982,1987)曾报道50余种。但有关云南胡蜂的垂直分布及其区系分析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作者于1981—1986年对云南各地的胡蜂种类进行调查和标本采集,经初步整理鉴定,共分7科31属122种(包括亚属和亚种)。本文就云南122种胡蜂总科昆虫,根据地形、气候、植被、海拔等自然特点作一垂直带划分。并对各胡蜂种的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家树  赵建成  李琳 《植物研究》2003,23(3):363-374
基于作者近年来在河北省北部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经过研究鉴定,现已知河北省北部有苔藓植物270种(包括4变种、3变型),分别隶属于36科104属。其中,丛藓科为第一大科,含18属49种;紫萼藓属为第一大属,含17种。利用丰富度指数公式,并通过与我国其它9个山地的比较,可以看出河北省北部是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占总种数的54.07%),其次是东亚成分(占总种数的14.81%)。各类温带成分共计227种,占总种数的84.07%,该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将河北省北部与我国其它12个山地苔藓植物区系所构成的区系谱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北部与小五台山、内蒙古间苔藓植物区系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处于南亚热带的九万山关系最远。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并结合13个采集地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将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系划分为两个地带,即:张北高原苔藓植物地带和冀北山地苔藓植物地带。结合13个采集地苔藓植物种数所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水平分布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种数在纬向上由东向西逐渐减少,在经向上西北部种类较少、东南部种类较多的水平分布特点;通过苔藓生活型分析可以显示出张北坝上高原、冀西北间山盆地气候寒冷、干燥,顶蒴藓类占绝对优势;而承德坝上高原、冀北山地、燕山山地气候较温暖、湿润,侧蒴藓类所占百分比明显增多。这些与河北省北部苔藓植物区划地带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生稻的种类、地理分布及其特征特性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野生稻在世界上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由于所处生态环境的复杂性 ,野生稻在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中 ,形成了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是发展稻作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南方地处热带、亚热带 ,气候炎热 ,夏日长暖 ,雨量充沛 ,十分适宜野生稻的生长与繁衍 ,野生稻分布很广 ,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 ,我国有 3种野生稻 ,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瘤粒野稻 (中国“疣粒野生稻”)。我国野生稻分布广泛 ,南自海南省三亚 ,北至江西省东乡 ;东自台湾省桃园 ,西至云南省盈江。纬度约跨 1 0度 ,经度约跨 2 3度。中国野生稻的特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