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闭壳龟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闭壳龟(Cuora)是龟科(Emydidae)中的一个现生属,有6个现生种,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我国产4种。为该地区龟类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以前未有化石发现。本文记述的是闭壳龟属的一个化石新种(Cuora pitheca,sp.nov.),时代为上新世早期。这是该属龟类的首次化石记录。它的发现,不仅把闭壳龟属的历史从现代推至上新世早期,并为探讨该龟类的进化和分布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2005年7~9月(雨季)和2006年2~4月(旱季),对海南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900~1100 m地区的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在调查样区内根据植被类型随机选取6个调查样区,424个布笼点,6360个笼捕日,调查面积6.36 km2,捕获黄额闭壳龟5只,其中,人工林中...  相似文献   

3.
四川产潘氏闭壳龟繁殖一例及其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巫嘉伟  李东 《四川动物》2004,23(1):15-15
潘氏闭壳龟(Cuora pani)属爬行纲龟鳖目淡水龟科闭壳龟属,是我国闭壳龟属中分布最北的种,于1981年在陕西省平利县徐家坝海拔420m的稻田旁水沟中被首次发现。为纪念陕西动物研究所前所长潘忠国教授,1984年宋鸣涛将其命名为潘氏闭壳龟^[1]。1999年,李东在四川省北部的广  相似文献   

4.
古猿闭壳龟的新材料及该属的地史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祥奎 《人类学学报》1985,4(2):113-117
云南禄丰古猿产地发现的古猿闭壳龟(Cuora pitheca Yeh,1981),是闭壳龟属的首次化石记录。它的发现,把该属的历史从现代一下追溯至中新世晚期。本文除补充记述古猿闭壳龟的新材料外,并结合近年国内外的新发现,综述了该属龟类的地史分布。  相似文献   

5.
2015年6—10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海南省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平顶闭壳龟(Cuora mouhotii)与黄额闭壳龟(C.galbinifrons)日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研究,比较两种闭壳龟日活动节律差异,探究两种闭壳龟资源利用分化模式,揭示两种闭壳龟的野外共存机制。结果显示,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均为昼行性节律,日活动以静息行为为主。平顶闭壳龟的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分别在(06:00—07:00)和(10:00—11:00)有一个高峰期,黄额闭壳龟的摄食行为(13:00—14:00)有一个高峰期,而运动行为有两个高峰期(09:00—10:00和17:00—18: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黄额闭壳龟分配在静息行为上的时间多于平顶闭壳龟,而分配在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上的时间少于平顶闭壳龟。比较两种闭壳龟的活动节律,运动行为节律重叠指数较高(Qik=0.78),摄食行为重叠指数较低(Qik=0.38)。研究表明,两物种在利用食物资源上存在时间异质性和分配差异性,达到食物资源的最优利用,实现两者的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6.
潘氏闭壳龟(Cuora pani)是中国特有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非法贸易加之栖息地破坏等,其野外种群数量十分稀少。本研究旨在利用线粒体基因与核基因标记揭示潘氏闭壳龟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以期为中国潘氏闭壳龟的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次共研究14只潘氏闭壳龟个体,其中,6只原产地为四川广元,8只产地未知。结果表明,在14只潘氏闭壳龟样本中鉴定出Cyt b单倍型、ND4单倍型和R35单倍型各2个,且均有1个新单倍型;Cyt b、ND4和R35基因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440、0.143和0.154,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0 41、0.000 19和0.000 63;各单倍型的平均遗传距离(p)均小于0.01。基于三个基因联合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潘氏闭壳龟与金头闭壳龟(C.aurocapitata)互为单系进化支,且中性检测和核苷酸错配分析显示,潘氏闭壳龟群体近期历史上可能未经历群体扩张事件。潘氏闭壳龟群体遗传多样性低,种内变异小,群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低,建议应加强对中国潘氏闭壳龟野外种群的基础研究和保护力度,同时规范人工繁殖,以避免近亲繁殖和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7.
黄缘闭壳龟生态资料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在安徽省较少见。分布于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安徽省仅见于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前者数量较多。当地俗名夹板龟,是民间常用的一种药材。其个体较大,通常400克以上,大的可达800克左右,肉味亦  相似文献   

8.
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5年3~4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进行了专项调查。在海拔300~1 000 m设5个研究样区,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样区内选取443个研究样点,用笼捕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共发现淡水龟类3种11只,包括8只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2只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和1只锯缘摄龟(Pyxidea mouhotii)。访问调查得知当地还有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三线闭壳龟(C.trifasciata)、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和山瑞鳖(Palea steindachneri)分布。研究表明,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至少有2科7种,约占海南淡水龟类总种数的60%,其中四眼斑水龟和锯缘摄龟为本次调查到的尖峰岭淡水龟的新记录,三线闭壳龟和山瑞鳖为访问新记录。保护区内淡水龟类种群密度非常低,人为捕猎对淡水龟类资源破坏严重,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2017—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对7只性成熟(5雌2雄)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的交配与繁殖进行了观察研究,记录人工养殖条件下亲龟的生活、交配及繁殖习性,结合相关研究报导,调整亲龟饲养及龟卵孵化方法,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成功繁殖出F_1代个体。结果表明,试验亲龟生长状况良好,体质量年平均增长率达6.37%,交配高峰期为5—6月,产卵期为6—7月。共获得5枚受精卵,2次产卵之间积温为197 230~207 955℃·h,并成功孵化出F_1代稚龟3只,龟卵孵化时间为118~136 d,孵化积温为76 464~88 128℃·h,孵化率60.00%。本研究为黄额闭壳龟的人工饲养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0.
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婷 《四川动物》2007,26(2):448-451
2003年1月~2006年6月期间,调查了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状况。结果显示,三线闭壳龟(含越南三线闭壳龟和中国三线闭壳龟)的人工驯养繁育种群数量最多,种龟8000~10000,其中30%~40%是中国三线闭壳龟;金头闭壳龟134只,潘氏闭壳龟49只;百色闭壳龟39~44只,周氏闭壳龟29只;云南闭壳龟最少,仅2只。6种中国特有闭壳龟中,除中国三线闭壳龟外,其他种类人工驯养繁育种群数量均不超过50~150只;没有形成稳定的人工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锯缘闭壳龟指名亚种Cuora mouhotii mouhotii (Gary,1862)的人工饲养与繁殖,2016—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对人工饲养条件下5只性成熟个体(2雌3雄)的生长与繁殖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对象生长状况良好,体质量年平均增长率达5. 17%,交配高峰期为每年5—6月,产卵期为6—7月。实验过程中获得7枚受精卵,2次产卵之间积温为188 397~189 710℃·h。共孵化得到5只稚龟,孵化时间为86~102 d,孵化积温为57 792~68 052℃·h,孵化率71. 43%。自然孵化组和恒温孵化组测得的孵化积温变异系数为5. 74%,1日龄稚龟体质量变异系数为6. 27%。本研究为锯缘闭壳龟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记述似扁蛭属Hemiclepsis Vejdovsky1884 1新种,即广东拟扁蛭Hemiclepsis guangdongensis sp.nov.,新种区别于本属其它巳知种的特征是:眼1对,位于背面第4环;背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皮肤乳突;身体共67环;嗉囊盲囊10对;精巢6对。采自马来闭壳龟体表皮肤。  相似文献   

13.
金头闭壳龟的分布及生存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6月~2004年7月,经历时6年的调查访问,了解到金头闭壳龟(Cuora aurocapitata)生活于水质清澈的溪流中,尤其是落差较大的水潭;食物主要为溪蟹、小鱼虾和水生昆虫;近20年所捕获的该龟均来自皖南的青弋江流域。作者经过40多条样带的野外调查,未曾亲自捕获金头闭壳龟,证明该龟野外种群处于极危状态。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所收集的该龟标本不足20只,国内拥有该龟的养龟爱好者和养殖户约20余家,人工饲养成龟共80只左右,人工繁殖出的幼龟不超过100只。金头闭壳龟的生存现状正面临严重危机,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记述拟扁蛭属Hemiclepsis Vejdovsky 1884 1新种,即广东拟扁蛭Hemiclepsis guangdongensis sp.nov.,新种区别于本属其它已知种的特征是:眼1对,位于背面第4环;背面有许多不规则的皮肤乳突;身体共67环;嗉囊盲囊10对;精巢6对.采自马来闭壳龟体表皮肤.  相似文献   

15.
16.
混隐色猎物高对比度的斑纹会破坏身体的轮廓而产生虚假边缘,妨碍捕食者检测猎物身体的真实边缘.测量动物轮廓周围的虚假边缘与连贯边缘的比例(混隐比率)是目前量化混隐色最好的方法.本研究以黄额闭壳龟Cuora galbinifrons为实例,阐述如何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加博边缘混隐比率法对脊椎动物混隐色进行量化,并比较不同微生境基...  相似文献   

17.
18.
从广东发现的恙虫蚴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文报告从广东发现的新种恙虫蚴8种,属于恙虫亚科(Trombiculinae)的有6种,属于背展亚科(Gahrliepiinae)的有2种,学名如下:(1)母鸡顶恙虫,新种Trombicula(Leptotrombidium)mugidi n.sp.;(2)矩板恙虫,新种 T.(L.)rectanguloscuta n.sp.;(3)通什恙虫,新种 T.(?T.)tungshihensis n.sp.;(4)心毛叶怯,新种 Trombiculindus cardiosetosus n.sp.;(5)赛圩赫列(恙虫),新种 Helenicula saihsuensis n.sp.;(6)合浦珠恙虫,新种 Doloisia hopuensis n.sp.;(7)五指背展(恙虫),新种 Gahrliepia(Walchia)wuchihensis n. sp.;(8)山牛背展(恙虫),新种 G.(W.)shanniui n. sp.。  相似文献   

19.
野生金头闭壳龟栖息地植被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9月通过样方法,对安徽黟县、泾县2地记录有野生金头闭壳龟分布的34个栖息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植被的改变对野生金头闭壳龟栖息地其它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金头闭壳龟栖息地产生较大影响的环境因子包括植物群落结构、溪边沙地、溪流水体环境等;野生金头闭壳龟栖息地植被多是天然林砍伐后形成的次生林、人工毛竹林和杉木林;统计样方中共有维管植物443种,分属129科232属,其中,河柳、枫杨、毛竹、水杨梅、鬼针草、线穗苔草、水蓼等植物在样方中出现频度较高(>50%)。植被的改变对金头闭壳龟生存繁殖产生很大影响,是导致金头闭壳龟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李贵生 《生态科学》2014,33(3):603-606
金钱龟为珍稀动物, 其种群数量日益枯竭, 金钱龟的救护意义重大。金钱龟包括2种闭壳龟, 即三线闭壳龟和圆丽闭壳龟。圆丽闭壳龟又可分为2个亚种, 即圆丽闭壳龟指名亚种和圆丽闭壳龟梅氏亚种。金钱龟的救护措施包括加强金钱龟保护的宣传教育、建立金钱龟自然保护区、开展金钱龟野外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工作、建立金钱龟的种质资源库和大力开展人工繁育。其中人工繁育是金钱龟救护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也是目前形势下最有效的救护措施。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孵化技术、越冬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病害的预防包括合理的养殖密度、保持水质清新和合理的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