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donovani)犬分离株的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的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结果仅在无鞭毛体体内检测出该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在不同体外培养条件下向无鞭毛体的转化.方法 将6个对数生长期的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接种于含M199和RPMI 1640复合培养液的24孔板内,在不同温度、pH值、血清、CO2下培养,第3天和第6天分类计数不同形态的原虫.结果 当培养温度为26℃,而其他培养条件发生变化时,利什曼原虫的增殖速度发生变化,大多数原虫保持前鞭毛体典型性形态,运动活跃.当培养温度上升至37℃,不论其他培养条件如何变化,原虫均沉积于培养孔底,停止增殖,运动减缓,显著地向中间体和无鞭毛体转化,酸性pH值和5%CO2可促进前鞭毛体转化为无鞭毛体,新生小牛血清可延长无鞭毛体的成活.但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杜氏利什曼原虫转化效率低于其他种株利什曼原虫.结论 温度是影响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转化为无鞭毛体的基本因素,酸性pH值与CO2可协同温度促进转化,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的遗传异质性可影响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     
疟原虫血涂片的复染与褪色作为教学标本的疟原虫血片,因常用香柏油观察、二甲苯擦拭、封片的加拿大胶 pH 偏低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可致血膜褪色;或因血片染色过深,致虫体难以辨认。为此,进行了复染和褪色试验。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对实验动物的致病性,分别将5×107的杜氏利什曼原虫SC6株、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和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前鞭毛体与无鞭毛体感染Balb/c小鼠和金黄地鼠,观察各感染动物皮肤损害状况,3月后,有限稀释培养法分别检测肝和脾脏内的虫荷数.发现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疾病存在极大的异质性,杜氏利什曼原虫四川SC6株致Balb/c小鼠轻微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热带利什曼原虫K27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但肝和脾脏的虫荷数较低,金黄地鼠肝和脾脏中未查见原虫;婴儿利什曼原虫LEM235株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重度虫荷数;婴儿利什曼原虫KXG-Liu株可致Balb/c小鼠严重的皮肤损害,肝和脾脏中度虫荷数,金黄地鼠肝和脾脏内少量虫荷数.另外,还发现原虫的生活史状态和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实验动物的类型对不同种株利什曼原虫感染致病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砂鼠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gerbilli)存在于我国西北甘肃某地的砂土鼠或大砂鼠(Rhombomys opimus)体内,是中国特有的种类,王捷等60年代分离培养成功。对L.gerbilli的前鞭毛体的亚显微结构的观察表明:1.质膜下微管间距约为50nm,比别的利什曼原虫的宽;2.鞭毛基部极少观察到基板(basal plate);3.线粒体发达,从动基体所在部位伸向虫体各个部位,内有复杂的结构;4.在通常情况下,L.gerbilli的动基体呈棒状,但当细胞膨胀后则无论在光镜或电镜下动基体均呈扁环结构;5.虫体后部有发达的复片层结构。这一结构由一系列的膜卷绕成,其意义不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分泌物中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数量与女性年龄状况、阴道分泌物洁净度及阴道炎症状况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508例妇科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其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的情况。结果 8508例标本中,检出滴虫731例,霉菌1681例,线索细胞596例。其中滴虫、霉菌、线索细胞在育龄期女性中检出率较高,阴道清洁度在Ⅲ°和Ⅳ°的检出率明显较高;滴虫在WBC3+、WBC4+时检出率较高,霉菌在WBC2+、WBC3+时检出率较高,线索细胞在WBC10/HP时检出率较高。结论阴道分泌物中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检出率与女性年龄状况、阴道洁净度情况及阴道炎症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赤眼蜂雄性外生殖器的制片技术,在文献中有所介绍,一般都用甘油阿拉伯胶来封片,但是这种方法有它一定的缺点,首先是制片不易干燥,同时胶内含杂质较多而影响观察,又不能永久保存。 在生物学制片中一般采用加拿大树胶作为永久封片剂,但是由于赤眼蜂雄性外生殖器太小,脱水步骤困难,不容易掌握制片技术,而采用阿拉伯胶来临时封存。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摸索到一些用加拿大树胶封片的方法:首先在载玻片上蘸上少量的加拿大树胶,再取解剖出的雄性外生殖器标本放在胶中定位,然后置载玻片于37℃温箱中半天,使标本内的水分蒸发,取出后在标本部位再加上适量的胶,然后用盖玻片封盖,即可永久保存。  相似文献   

8.
真菌形态的比较研究,较为困难,真菌玻片培养封存一直不令人满意。本法可在封片前全部去除培养基、显示真菌真实结构。标本染色或不染色形态均清晰、立体感强。所用封片剂为芳香族异氰酸酯、粘着力强、固化快、固化后可经3%盐酸酒精和0.1%的新洁尔灭浸泡30分,用以上  相似文献   

9.
带着瘧原虫囊包的蚊胃(中肠)永久标本,在讲授寄生虫学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一章时,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有许多制作感染了疟原虫蚊胃的永久标本的方法。起初我们试用了以前提出的方法:结果发现固定於福尔马林,卡尔诺阿氏液(Carnoy’s fluid)或酒精脱水,用加拿大树胶封闭,以後,透明了,并且囊包收缩看不清楚;依照列维达斯基方法制作的标本,蚊胃与附着胃壁上的囊包,几乎与自然标本无大区别。并且这种标本是半永久性的。但盖玻片之四周涂以门德雷耶夫油灰保藏时,油灰常常要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0.
1.疟原虫孢子体制作法大家知道,发现蚊体唾液腺内有孢子体感染,是难得的教学标本。但往往制作的结果很不满意,不是染液沉淀,就是孢子体染色后被水冲洗掉很多。近午来,笔者采用鲜血固定后染色保存,效果甚佳。方法是:待其感染有孢子体的唾液水滴在空气中自干,然后取耳垂血1—2滴涂在玻片上有孢子体的地方,干后溶血用姬氏(Giemsa's stain)或瑞志氏(Wright's stain)液按照染瘧原虫方法操作程序进行,这样的标本在高倍镜下看得十分清晰。油镜看后,再用二甲苯及镜纸拭油也不至減少孢子体的数目。如孢子体很多,可以多取一点血量稀释,再用裁玻片的一端取血涂在另外的玻片  相似文献   

11.
在鸡羽管内查出双梳羽管螨(syringophilus bipectinatus)和一种国内首次发现的新纪录种螨,未定名,跗端为吸盘,大小约0.4×0.15毫米。标本的采集将鸡张翅,肉眼检查翼皮肤外飞羽羽管部分,发现管内有黄色或灰色粉末,可认为是有羽管螨寄生的羽管。拔下羽管,在平皿内纵向剪开,用0—2号狼毫笔轻轻扫下管内粉末,在解剖镜下挑取虫休,置于70%酒精的平皿内,以狼毫笔轻轻拨洗虫体,如还洗不干净,则在载片上滴一滴封胶,将虫体移封胶上再以挑针拨洗,一般都可洗干净。虫体封片将镜检干净的虫体一个,移于有一滴封胶的载片上,盖上一块小盖片(即普通盖片的1/4)…  相似文献   

12.
在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中,需长期保存一些染色片以供学生观察和科研存档。目前我国常用的封片剂为加拿大胶,封存的染色片久后往往会出现变色、脱色和菌体模糊不清的现象,不封片的染色标本经多次油镜观察,二甲苯去油退色更快。  相似文献   

13.
甘紫菜的染色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紫菜是我国海藻养殖的重要对象之一。搞清楚它的染色体数目和生活史中减数分裂的时期,这在理论上和实际应用上都有一定的意义。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采集于青岛市栈桥附近的海边。所采集的新鲜材料用3:1的无水酒精和冰醋酸固定。用铁醋酸洋红和水合氯醛酸铁苏木精染色。对染色体分裂相较多,分散较好的标本,经酒精脱盖片,用油派胶(Euparal)封片。本研究的凭证标本保存在山东海洋学院遗传研究室。  相似文献   

14.
肥大细胞是大多数脊椎动物疏松结缔组织中常见的细胞 ,常成群地沿着小血管分布。该细胞胞质内充满着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其颗粒具有水溶性 ,用碱性染料染色时呈现异染性。通常在制作肥大细胞标本时先取皮下组织或肠系膜进行铺片 ,风干后经过固定液固定 ,再用甲苯胺蓝、硫堇等染色方法显示胞质内颗粒 ,然后再经脱水 ,透明和封片等常规操作程序完成标本制作。近年来 ,笔者根据该细胞胞质内嗜碱性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特点 ,采用以酒精为溶剂的甲苯胺蓝染色液对风干后肥大细胞铺片标本不经固定而直接染色 ,染色后只经一道酒精洗去浮液 ,风干后…  相似文献   

15.
邹琦丽   《广西植物》1986,(Z1):117-119
作者已报道过花榈木(Ormosia henryi Prain)的核型,近来又进行了光叶红豆(Ormosia glaberrima Wu)的核型分析,现对这两种红豆的核型进行比较。 材料和方法 光叶红豆种子采自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园,凭证标本存广西植物研究所 种子经砂培萌发后取根尖,按常规法压片,铁矶——苏木精染色,叔丁醇退片,冷杉胶封片。选取染色体分散好的片进行核型分析。 结果与讨论 计数结果表明,光叶红豆的染色体数目为2n=16,和花榈木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与属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离体培养的鼠疟原虫配子体到动合子的发育过程。 鼠疟原虫配子的发生是由嗜锇小体趋向配子体表面开始。雌配子体从红细胞中逸出后,嗜锇小体消失。雄配子体微管形成和鞭毛轴丝集合是从红细胞中逸出前出现的。合子转变为动合子由致密内膜及膜下微管形成时开始,继之形成顶端复合物,随着突起增大,表膜复合物逐渐向后延伸,最后包绕整个虫体,即完成动合子的发育。疟原虫生活史第一次核分裂可能发生在动合子形成期间。本文证实了离体培养的动合子与蚊体内发育的动合子结构相同。  相似文献   

17.
疟原虫染色的血片标本,常因着色不佳或保存过久褪色,需要重新再染。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寄生虫学工作者不断地改进与研究,但是重染的结果仍很不理想。1985—1990年,我们对此工作进行研究,先后进行共1219次试验,终于获得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去掉油迹、污垢及残留的染色痕迹将褪色和着色不佳的陈旧疟原虫染色标本,置于装有二甲苯的染色缸内浸泡10分钟,更换酒精二甲苯(100%酒精与二甲苯各半混合均匀)5分钟,再更换  相似文献   

18.
张兵  蔡美英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6):18-19,29
DC-SIGN是相对限制地表达于树突细胞上的膜分子,能结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和Ebola病毒等,并且介导这些病毒在体内的感染,在病毒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它还可以作为ICAM-2、ICAM-3的受体,介导树突细胞在体内的转运和免疫突触的形成;最后,它还可以作为抗原识别受体,参与抗原呈递。最近报道,无鞭毛体利什曼原虫、登革病毒、结核分枝杆菌也能结合人类树突细胞DC-SIGN或DC-SIGN转染的细胞,进一步确立了DC-SIGN在树突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花粉萌发实验时,必须给试验花粉提供一个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且具良好通气保温条件的环境,否则花粉萌发率不高且萌发过程不易清楚观察。我们在教学时利用常见的药片和奶片包装板上的凹槽作为培养小室简便易行、效果很好。方法是用银子小心剥出槽内包装的物品,保持槽底透明塑料无折痕或嗜污,将凹槽完整剪下·口向上平置于载玻片上,也可滴一些封片用树胶将其固定,凹槽内滴1~2滴清水。另取一盖玻片滴一滴花粉前发用培养基,将试验花粉撒在培养基表面,反覆盖玻片于凹槽口,然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萌发或进行花粉管生长的测定。利用药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疟原虫厚血膜染色采用一种瑞氏-姬姆萨混合快速染色法,并对其最佳条件作了初步摸索。当溶血剂(0.6%甲醛PBS)的pH值在7.0、溶血时间2分钟、染色时间6分钟获得的效果最佳。不仅缩短了染色时间,且被感染的红细胞仍保留淡红色残影。其它红细胞多被溶解。疟原虫形态完整,核红浆蓝,清晰易辨,而且标本可长期保存。克服了瑞氏或姬姆萨染色的不足,适用于临床和教学。现将操作方法简介于下:取血1小滴于玻片中央,按常规涂成直径约0.6cm的厚血膜。平置干燥后,滴加溶血剂6滴于血膜上溶血2分钟,再用同样大小的滴管加瑞氏-姬姆萨染液(4:1)配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