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蓓 《动物学杂志》1994,29(2):39-40,56
用Brdu及FITC同时标记贝螅S期的间质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法,不但操作简单,大大缩短实验时间,而且还可避免用同位素H^3-Thymindin标记放射自显影所带来的射线危害。在做成的同一张片子上可通过调节改变荧光显微镜光源的色彩来观察分化前的间质细胞与分化后的神经细胞。在观察两者相互关系上有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VYS)向多胚层组织分化的潜能和在逆转录病毒感染下的肿瘤性转化特征。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移植位点的条件下,观察VYS体内外分化的改变;另外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12d卵黄囊细胞,对GFP标记的转化细胞进行体内外研究。结果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对体外培养的或体内移植的大鼠卵黄囊向三个胚层分化的进程无特异的导向性。将荧光蛋白标记卵黄囊克隆细胞接种在裸鼠皮下长出了未分化的间质细胞肉瘤。结论12d大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具有向三胚层分化的潜能;逆转录病毒感染导致卵黄囊间质细胞发生肿瘤性转化。  相似文献   

3.
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动物实验表明,生理浓度的乙醇在脑发育过程中,不但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数量,还可协同增强NGF诱导PC12细胞形态和功能上的分化,分化的PC12细胞具有与交感神经元相似的性状特征。用100mmol/L乙醇和50ng/mlNGF联合诱导可建立PC12细胞分化模型,为以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提供一种获得神经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探讨复合红景天苷微球的胶原蛋白材料支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及作用。将红景天苷制作成微球复合到胶原蛋白中,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支架的表征,接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黏附性,CCK-8法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情况,HE染色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及形态,S100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显示,细胞接种到材料上,在材料上黏附并生长。同种材料,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上的细胞显著增殖(P0.05)。神经细胞标志性蛋白S100表达为阳性。复合红景天苷微球的胶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红景天苷微球不影响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且可有效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5.
人羊膜来源成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治疗手段,其中成体干细胞由于不存在伦理问题,更为广大学者所青睐。本研究成功从人羊膜间质细胞中分离纯化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首先从羊膜间质细胞中通过极限稀释法进一步分离得到羊膜来源成体干细胞(Amnion-derived stemcells,ADSC),分析其形态、生长方式及主要的免疫表型,并在体外分别将其向脂肪、成骨、内皮、肝细胞及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结果发现,ADSC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向3个胚层的细胞分化,经连续传代30次,其形态及表型稳定,并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证实了ADSC的干细胞特性,可能为细胞治疗及干细胞工程提供种子细胞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及新生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后,观察BMSCs条件培养基对N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全贴壁培养法培养BMSCs,并采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特异性表面抗原标记。无血清技术培养NSCs,采用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其特异性抗原标记。BMSCs条件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对NSCs诱导7 d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SCs分化。BMSCs高表达CD90、CD29(90%),而CD45呈阴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SCs标记蛋白Nestin、SOX2为阳性。NSCs经BMSCs培养液诱导分化7 d后经免疫荧光鉴定,MAP-2及GFAP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3.80%和50.47%;NSCs经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诱导分化7 d后经免疫荧光鉴定,MAP-2及GFAP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42.14%和31.90%。BMSCs条件培养基可诱导NSCs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其中BMSCs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诱导分化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施万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大鼠骨髓间质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质细胞并传至第 6代 ,诱导前 2 4h加 1μg·L-1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入培养液中以促分裂 ,再以施万细胞条件培养基作诱导剂 ,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诱导后一周的细胞进行Map 2及NSE、GFAP表达的检测。结果 诱导后 48小时间质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神经元样 ,神经元样细胞呈Map 2及NSE阳性 ,而GFAP显阴性。结论 施万细胞的上清液能诱导骨髓间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在无血清培养液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3  
用无血清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细胞,观察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并与血清培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海马神经元在5%血清培养液中培养日龄较长,可达2个月,但非神经细胞增殖速度快,易影响神经元的生长分化。与血清组相比,无血清培养使非神经细胞生长缓慢,神经细胞突起分化早、伸展快,神经元可持续培养1个月。无血清培养易控制因素,有利于神经细胞生长,并具有促进分化的效应,是神经细胞分化发育研究以及单因子分析的理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βamyloid蛋白在不同年龄的恒河猴脑中的表达及其组织学和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取脑组织额叶、海马、颞叶和顶叶做免疫组化,观察βamyloid蛋白在组织学上的分布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选用23岁恒河猴一只,灌注后取上述部位做免疫电镜,观察βamyloid蛋白在细胞超微结构水平的分布特点。结果免疫组化染色可观察到年轻猴的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中有少量的Aβ40颗粒,以额叶和海马居多。在老年猴脑中Aβ40常聚集成团状斑块。年轻猴脑细胞内未见明显的颗粒状Aβ42,而老年猴的额叶有多量的Aβ42细胞外散在斑块,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内也见有Aβ42颗粒状沉积。免疫电镜可观察到Aβ40的胶体金颗粒大部分存在于老年猴神经细胞细胞质中,在细胞间质和小胶质细胞中也可见少量的胶体金颗粒,多见于额叶;标记Aβ42的胶体金颗粒也是多见于神经细胞中,在小胶质细胞中少量存在,同时在颞叶的神经纤维束中也可见Aβ42标记的胶体金颗粒。结论Aβ42是恒河猴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并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睾丸间质干细胞(stem Leydig cells, SLCs)是哺乳动物睾丸间质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成熟的睾丸间质细胞,参与精子发生。目前,仅在人、大鼠和小鼠中成功分离出SLCs,并证实其具有分化成为睾酮分泌细胞的潜能。最新研究发现:PDGFRα、Nestin、Thy-1、CD51和COUP-TFII等可作为SLCs的分子标记,但并不具有特异性。迄今,只在大鼠中建立了SLCs的基本分离培养体系。因此,本文拟从大鼠等SLCs的分子标记、分离培养条件、增殖分化调控以及哺乳动物LCs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SLCs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睾丸间质干细胞(stem Leydig cells,SLCs)是哺乳动物睾丸间质内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为成熟的睾丸间质细胞,参与精子发生。目前,仅在人、大鼠和小鼠中成功分离出SLCs,并证实其具有分化成为睾酮分泌细胞的潜能。最新研究发现:PDGFRα、Nestin、Thy-1、CD51和COUPTFII等可作为SLCs的分子标记,但并不具有特异性。迄今,只在大鼠中建立了SLCs的基本分离培养体系。因此,本文拟从大鼠等SLCs的分子标记、分离培养条件、增殖分化调控以及哺乳动物LCs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以期为哺乳动物SLCs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生大鼠下丘脑培养细胞LH—RH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新生大鼠下丘脑细胞进行全外细胞培养,观察下丘脑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并对细胞培养,观察了下丘脑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并对培养的下丘脑细胞作了LH-RH和NSE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显示:新生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可在体外生长发育,对LH-RH和NSE均呈阳性免疫反应。LH-RH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图像分析表明,细胞平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在培养早期较低。至第7天时明显增加,以后随培养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提示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13.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的生长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β-catenin和GAP-43在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表达.结果分化1d时,β-catenin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上有表达.到分化第4d时,β-catenin的表达变弱,到第7d时,β-catenin表达阴性.GAP-43在分化1d时,在细胞浆内有广泛的表达,到4d时反应增强,且在突起中的表达很明显.到第7d时GAP-43反应消失.结论在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中,β-catenin联合 GAP-43引导早期的突起生长,到分化第7d时这种突起生长停止,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4.
从细胞分子水平,采用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离技术,自旋标记技术,酶学方法及细胞染色技术探讨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及EGb保护作用。结果显示,用自由基攻击的细胞其自旋标记膜的序参数S,旋转相关时间τc及膜蛋白巯基的S/W比对照组高(P<0.05),提示:受自由基攻击的细胞膜,其流动性比正常减低,且蛋白质构象发生了改变。加EGb保护后,可减少自由基引起的膜流动性及蛋白质构象改变,起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经·OH攻击的神经细胞,其LDH活性及死细胞比率都比对照组高,而EGb对此有保护作用。本文结果说明一定浓度EGb可保护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胚胎干细胞(ES细胞)是一种能够在体外进行不断自我更新,并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进展迅速,相关实验技术和理论也不断发展。总结了近年来各国研究者诱导小鼠和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方法,分析了一些方法的原理并初步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一些可行性新方法。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因其体外的可操作性、来源的广泛性及质量可控性将有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大脑微环境的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过程,探讨与细胞极性化相关的关键分子,以及Reelin蛋白对干细胞的分化的影响。用细胞脑片共培养以及细胞脑匀浆上清共培养的方法,将i PSCs和BMSCs分别与野生型(WT)和reelin基因缺失小鼠(reeler小鼠)的海马脑片以及脑匀浆上清共培养,观察二者在脑片微环境下的细胞分化和极性化改变。结果显示,与WT和reeler小鼠脑片共培养的i PSCs和BMSCs均出现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与WT小鼠海马脑片共培养的这两种细胞呈双C字型海马片层化分布,同时表现出很强的方位性,而与reeler小鼠海马脑片共培养的细胞分布则无明显规律性,呈均匀分布。脑匀浆上清培养基共培养的i PSCs和BMSCs在共培养72 h后,部分类神经元样细胞可以被神经元特异标记物(Neu N)所标记,显示出分化成为功能性神经元。而在共培养初期(2~4天),reeler微环境培养基中神经元分化和突起生长相对滞后。以上结果提示,在大脑微环境的诱导下,i PSCs和BMSCs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甚至向功能性神经元分化,Reelin蛋白参与了细胞极性化过程,而Reelin缺乏可造成神经细胞极性紊乱,延迟神经元分化及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细胞间粘附分子5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5,ICAM-5)在HIV相关神经认知损伤中的作用,用ELISA法测定HIV感染者脑脊液样本和体外动物神经细胞培养体系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5(ICAM-5s)的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ICAM-5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用CytoTox 96非放射性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神经细胞死亡率.抗ICAM-5单克隆抗体Cy3标记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ICAM-5可在神经元细胞的胞体和突起表达,且经HIV神经毒性蛋白gp120 500pmol/L处理的神经细胞平均突起长度显著小于无gp120处理的对照组|体外神经细胞培养体系中,gp12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实验组的ICAM-5s含量显著高于gp120组,且前者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率高于后者|在 HIV感染者中,HIV相关神经认知障碍(HIV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HAND)患者脑脊液中ICAM 5s的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结果表明,ICAM-5可能具有标记神经细胞突起的潜能,但其确切性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ICAM-5与HIV相关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相关,具有潜在的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源神经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arkinson s disease,P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脑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性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诱导前后细胞Ca2+浓度变化,6只PD大鼠行纹状体内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作为细胞移植组,6只PD大鼠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术后4周检测PD大鼠的行为变化,观察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MSCs经脑匀浆上清诱导后其胞体折光性增强,发出数个细长突起,互相交织成网,有的似轴突。诱导后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NF),胞质Ca2+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将BrdU标记的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到PD大鼠纹状体治疗4周后,可见细胞散在分布于注射侧脑组织,有少量细胞可迁移到对侧脑组织,PD大鼠的旋转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结论MSCs源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可使其旋转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在体内实验,MSCs都可以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细胞分化,但争议颇多。因为功能性神经元不仅要具有典型神经元的形态、特异性标记,还要求具有可兴奋性、能和其他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产生突触电位等,所以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能诱导出真正具有功能的神经元存在很大分歧。在此对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研究的现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给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及其移植对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运动的影响。方法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第3代向神经细胞分化,经免疫组化鉴定分化后细胞的性质。制备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局部注射BrdU标记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细胞移植5周后观察移植细胞在脊髓内存活分布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呈纺锤形和多角形,有1~2个核仁,经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后,发出数个细长突起,并交织成网,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estin,可推测诱导后的细胞为MSCs源神经细胞。5周后移植的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内聚集并存活,表达MAP-2、NF、GFA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运动功能较移植前有所改善。结论MSCs经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后移植治疗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可使运动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