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素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荧光素酶(Luciferase)可以分为萤火虫荧光素酶和细菌荧光素酶两大类。萤火虫荧光素酶是分子量为60-64kD的多肽链,在Mg^2 、ATP、O2存在时,催化D-荧光素(D-Luciferin)氧化脱羧,发出光(λ=550-580nm)。细菌荧光素酶是含α、β两个多肽亚基的加单氧酶,它催化长链脂肪醛、FMNH2和O2的氧化反应,发出绿蓝光(λ=490nm)。萤火虫荧光素酶和细菌荧光素酶可分别从萤火虫和发光细菌中直接提前,亦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生产。荧光素酶催化的发光反应能用生物发光检测仪进行灵敏、快速检测,因此该酶有多方面的途径,如应用于快速检测、报告基因分析、有毒有害物质分析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RNO脱色反应检测类囊体中的单线态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敏剂RB在光照射下与O2反应产生 1O2, 1O2与组氨酸或咪唑反应的中间产物使RNO发生氧化,导致RNO在440 nm处吸光度减小,此即为RNO脱色反应.RNO脱色反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表明RB受光照射后使 1O2增加;随着组氨酸或咪唑浓度的增加,RNO脱色反应增大;咪唑在RNO脱色反应中的作用更明显. 1O2淬灭剂NaN3或DABCO存在时,RNO脱色反应降低.利用RNO脱色反应检测到莴苣类囊体在强光照射下产生的 1O2,随着光强和照射时间增加,类囊体中 1O2的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3.
呼吸链电子漏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验证明细胞色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在线粒体中氧化态的细胞色素c直接清除O2·-,还原态的细胞色素c清除H2O2.由于呼吸链传递电子合成ATP的同时,总有少部分电子从呼吸链底物端的复合物Ⅰ和Ⅲ漏出,而且漏出的电子首先使氧分子还原成O2·- ,然后O2·-歧化成H2O2,所以细胞色素c清除O2·-和H2O2的功能使呼吸链出现了两条电子漏旁路.细胞色素c通过这两条电子漏路径实现其控制线粒体中O2·-和H2O2水平的功能.根据两条电子漏旁路都是O2·-代谢路径的事实,引进了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概念,并从自由基代谢失调的角度探讨了呼吸链电子漏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 60Coγ线照射正常人新鲜全血,观察电离辐射对多形核白细胞(PMN)释放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的影响,以及人血甲2巨球蛋白(α2M)制剂对辐射引起的PMN释放O2-·的作用。结果表明:正常人新鲜全血照射(5-20Gy)后1h,PMN释放O2-·的量较不照射组增高(P<0.01),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较不照射组降低(P<0.01)。照前1h加入人血α2M制剂(每ml全血中加入138.5单位)能有效地降低PMN的O2-·释放量,提高红细胞中SOD的活力。离体实验结果提示α2M治疗辐射损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过多的O2-·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该实验以烟草悬浮细胞 BY 2 为材料,在烟草悬浮细胞中分别加入0.05、0.10、0.15、0.20 mmol·L-1AlCl3,以等体积去离子水处理的悬浮细胞液为对照,并依据前述实验结果选择0.15 mmol·L-1 AlCl3,分别添加5 mmol·L-1 DMTU(H2O2 抑制剂)、20 μmol·L-1CaCl2、15 μmol·L-1 LaCl3(Ca2+通道抑制剂)和50 μmol·L-1 ATP设计多项处理,分析胞外ATP(eATP)对铝离子(Al3+)胁迫引起的植物细胞死亡及其胞内H2O2、Ca2+的影响,以揭示Al3+胁迫下植物调节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扩展对eATP功能的认知。结果显示:(1)随着 AlCl3 胁迫浓度的提高,细胞死亡水平和胞内H2O2水平上升,而胞内Ca2+和eATP水平则逐渐降低。(2)外援施加H2O2抑制剂 DMTU(二甲基硫脲)和Ca2+能够有效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水平的上升;而Ca2+通道抑制剂LaCl3(三氯化镧)则加剧了AlCl3胁迫下的细胞死亡。(3)在AlCl3胁迫下对细胞添加外源ATP,能够缓解AlCl3胁迫下胞内H2O2水平上升和Ca2+水平下降的同时,并显著降低AlCl3胁迫导致的细胞死亡。研究表明, Al3+以剂量依赖的模式提升细胞死亡和细胞内H2O2的水平并降低胞内Ca2+和eATP水平,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受到H2O2和Ca2+水平变化的调节,eATP可以通过调节H2O2与Ca2+水平缓解AlCl3诱导的细胞死亡。推测Al3+胁迫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通道而破坏了细胞内H2O2和Ca2+之间的协同关系,外源ATP对Al3+诱导H2O2上升的缓解作用可能是由于其提升了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NO和H2O2诱导大豆根尖和边缘细胞耐铝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NO和H2O2是参与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 为了确定NO和H2O2在大豆(Glycine max)根尖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 RBCs)耐铝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以‘浙春3号’大豆为材料, 研究了铝毒胁迫下大豆根尖内源NO和H2O2的变化, 以及外源NO和H2O2诱导大豆根尖和RBCs的耐铝反应。结果表明, 50 μmol·L–1 Al处理48 h显著抑制大豆根的伸长, 提高Al在根尖的积累, 同时显著增加根尖内源NO和H2O2含量。施加0.25 mmol·L–1外源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和0.1 mmol·L–1H2O2, 能有效地缓解Al对大豆根伸长的抑制、根尖Al积累和RBCs 的死亡, 该缓解作用可以被0.05 mmol·L–1 NO清除剂2-(4- 羧基苯)-4,4,5,5- 四甲基咪唑-1- 氧-3- 氧化物, 钾盐(C14H16N2O4·K, carboxy-PTIO, cPTIO)和150 U·mL–1 H2O2清除酶(catalase, CAT)逆转。并且外源NO能够显著促进根尖H2O2的积累, 而外源H2O2对根尖NO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这表明NO和H2O2是诱导大豆根尖及RBCs耐铝反应的两种信号分子, NO可能通过调控H2O2的形成, 进而诱导大豆根尖及RBCs的耐铝反应。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片中过氧化氢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Ti(Ⅳ)-H2O2比色法因背景物质干扰而测得的植物叶片内H2O2含量偏高,5%三氯乙酸抽提,活性炭脱色,Ti(Ⅳ)-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比色法测得的H2O2含量偏低.萃取法有效地脱去丙酮提液中的色素,且H2O2的回收率在95%以上.用过氧化氢酶(CAT)处理作空白对照,利用H2O2与Ti(Ⅳ)-PAR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植物叶片内的H2O2含量测定方法,H2O2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25 μmol·L-1.用该方法测得多种植物叶片中H2O2的含量在0.1~0.8 μmol·g-1.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活性氧(ROS)清除剂——苯甲酸钠、维生素C、甘露醇、L-组氨酸、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Con A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均有抑制效应,提示人Ly-CL与ROS的生成有关,参与人Ly-CL的ROS类型有·OH、1O2、H2O2和O2-·。钙通道阻断剂——Verapamil对人Ly-CL也有抑制效应,表明人Ly-CL依赖于人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旋捕捉电子顺磁共振(ESR)的方法对从菠菜叶绿体中分离提纯的光系统Ⅱ(PSⅡ)颗粒产生O2-·的机理进行了直接检测.通过对样品充氧、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剂四氰乙烯(TCNE)以及原位光照检测ESR信号等手段,在PSⅡ中检测到O2-·与DMPO加合物的特征ESR信号.而在没有SOD抑制剂的情况下,光照时PSⅡ中O2-·与DMPO加合物浓度显著下降.进一步实验发现PSⅡ中O2-·产率与氧分子浓度直接正相关.O2-·产率还具有pH值依赖性,在pH值为6.0~6.5范围内,O2-·产率最高,大于此范围时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而PSⅡ颗粒的Tris处理也将导致O2-·产率的急剧减少.以上结果证实水裂解放氧十分活跃的PSⅡ也是高等植物叶绿体在光照下产生活性O2-·的主要部位,通常大部分的O2-·能被内源SOD清除,且O2-·的生成与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部位结构合成了含苯并咪唑的5种配体及其32种分别含Cu(Ⅱ)、Fe(Ⅲ)、Mn(Ⅱ)、Co(Ⅱ)的模拟化合物.经光谱、电化学测试证明这些化合物具有拟S3D活性,其50%抑制率浓度(IC50)为10-6~10-8mol·L-1,催化超氧离子自由基(O-·2)歧化的反应速率常数kq为106~108mol-1·L·s-1.同时观察到几种模拟化合物有抗肿瘤活性或增强水稻抗寒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大鼠多形核白细胞(PMNs)为材料、利用酚红氧化原理比色测定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TPA)刺激PMNs生成H2O2的方法。研究表明,PMNs为1×106/ml、TPA为100—300ng/ml和测定波长为620nm是较理想的测定条件。该法简单易行、稳定、无需特殊的试剂及仪器设备,适合于一般实验室常规研究抗氧化剂、抗促癌剂的作用和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氧自由基的新方法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报告检测过硫酸铵/N, N,N′,N′-四甲基乙二胺体系所产生的氧自由基的新方法.O-·2与羟胺溶液反应生成NO-2,NO-2经对氨基苯磺酸和α-萘胺显色在波长530 nm处有专一吸收峰,其颜色深浅与产生的O-·2呈量效关系.氧自由基清除剂抗坏血酸对O-·2的清除作用也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类胡萝卜素在耐辐射奇球菌辐射抗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中类胡萝卜素的生化合成基因及其在该细菌抗辐射机制中的生物学作用,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及LC-MS技术分析了D. radiodurans所产类胡萝卜素物质的主要组分,运用PCR及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对该菌中类胡萝卜素生化合成途径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crtB)及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crtI)基因进行了缺失突变,通过表型观察及HPLC定量分析突变株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组分变化确证突变株构建成功.野生株及crtBcrtI基因缺失突变株对电离辐射和H2O2的敏感性差异比较分析显示,和野生株相比,两种突变株对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和不同浓度H2O2的敏感性更强.crtBcrtI基因功能研究表明,这两个关键性合成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株不能催化合成类胡萝卜素生化合成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体——番茄红素及一系列下游产物.通过λ原噬菌体紫外线诱导系统、电子自旋共振 (ESR)及DMPO自旋捕集技术,分别在体内和体外评价了其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类胡萝卜素对超氧阴离子(O2·)及羟自由基(·O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探究D. radiodurans的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和生物学功能,及类胡萝卜素在D. radiodurans抗辐射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直接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NO和O2-自由基主要形成 ONO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SR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人多形核白细胞(PMN)受促癌剂佛波醇(PMA)刺激产生O2-和NO自由基的相互作用.发现加L-精氨酸使在PMA刺激PMN体系中捕捉到的O2-明显减少,加NG-甲基精氨酸(NGMA)使在PMA刺激PMN体系中捕捉的O2-明显增加.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光照核黄素体系证明,加L-精氨酸使PMA刺激PMN产生NO-·自由基与O2-结合生成ONOO-是加入L-精氨酸使PMA刺激PMN体系捕捉的O2-减少的主要原因,并且推算了加入不同浓度L-精氨酸PMN产生NO-·自由基的量.用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和ONOO-氧化DMPO和DMSO及其对pH的依赖关系,证明了ONOO-分解并没有直接生成羟基自由基.用依赖鲁咪诺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人多形核白细胞受促癌剂PMA刺激产生NO-·自由基动力学过程.另外,用化学合成的NO-·自由基和过氧亚硝基在模型体系研究了它们的ESR和化学发光特征.说明PMA刺激PMN生成的NO-·和O2-自由基反应形成的ONOO-是引起化学发光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O -·2增强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结合力及EBSELEN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配体测定受体法研究了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对[3H]DL-谷氨酸与大鼠大脑皮层突触膜谷氨酸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O -·2明显增强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结合力,此作用能被2-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EBSELEN)(1 μmol/L)所抑制.  相似文献   

16.
细胞氧化损伤时8-羟基鸟嘌呤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2O2易通过细胞膜而到达核这一特点,初步探讨了不同浓度H2O2对HL-60细胞DNA的氧化损伤程度.发现H2O2浓度在0.4 mmol/L以上时,作用8~24 h可以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检测器(GC/FID)检测到氧化损伤标志产物——8-羟基鸟嘌呤(8-oh-G),并观测到在0.4~0.8 mmol/L H2O2作用一定时间时,8-羟基鸟嘌呤含量随H2O2浓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7.
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检测H2O2/Fe2+产生的羟自由基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报告检测H2O2/Fe2+所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 羟自由基氧化反应后, 邻二氮菲-Fe2+的A536明显下降, 且△A536与邻二氮菲, FeSO4及H2O2呈量效关系, 随反应时间延长, △A536依幂函数规律上升. 此法试验结果表明, 甘露醇, 抗坏血酸及硫肥清除羟自由基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背景】焦化废水O/H/O生物处理工艺的二级好氧生物反应器O2具有剩余污染物矿化和完全硝化功能,对废水的达标排放有重要作用。【目的】阐明O2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研究O2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并进行功能预测,揭示其共现性特征和环境影响因子。【结果】O2的优势菌门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菌门(Chlorobi)为主。主要菌属中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溶杆菌属(Lysobacter)、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等参与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酚类(phenols)和硫氰酸盐(thiocyanate,SCN-)等剩余污染物的去除,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和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分别作为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主要的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功能预测结果显示苯甲酸酯降解、氨基苯甲酸酯降解、氯烷烃和氯烯烃的降解、氟代苯甲酸酯降解和硝基甲苯降解是外源物质生物降解和代谢的前五大通路,广泛分布在主要菌属中,验证了微生物降解剩余污染物的作用。基因pmoA/B/C-amoA/B/ChaonxrA/B编码相关的酶,组成了完整的硝化途径。共现网络结果揭示溶杆菌属、Candidatus Solibacter和红游动菌属在O2生态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COD和NH3是影响O2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素。【结论】红游动菌属和溶杆菌属是O2中最核心的功能菌属,在污染物矿化和维持群落生态稳定上有重要作用。亚硝化弧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是硝化作用的核心菌属。O2中的代谢通路以剩余污染物矿化和完全硝化为主,微生物群落主要受COD和NH3的影响。本研究阐明了O2的微生物结构与功能,为焦化废水O/H/O生物处理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微生物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He-Ne激光(波长632.8 nm,辐射剂量5.43 mW/mm2)对萌动小麦种子辐照5 min,待幼苗长至一叶一心时,用150 μmol/L CdCl2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研究He-Ne激光预处理对镉(Cd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He-Ne激光预处理能显著降低Cd2+胁迫下小麦幼苗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显著提高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氧化酶(APX)活性,并使叶片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重增加。研究表明,He-Ne激光预处理可有效缓解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促进其幼苗中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剂的产生,有效减少镉胁迫产生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从而提高其耐镉性。  相似文献   

20.
超氧歧化酶(SOD)对人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文曾报道,红细胞膜经外源O2-·自由基(碱性条件下,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处理后有明显损伤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猪红细胞SOD对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外源SOD对人红细胞膜有明显保护作用,表现为膜流动性和膜重封闭能力保持正常水平,膜蛋白交联作用有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