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前,人体微生物组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有关成果将改变以往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本刊特邀请有关专家撰写了人体微生物组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有不少学者对其持质疑态度。鉴于不同研究团队对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持不同态度,曹蕾/吴健总结了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并评估以纠正肠道菌群为主导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肠道菌群研究将揭示许多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加强对现有肝、肠及代谢性疾病的认识并为制订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期有3篇文章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结合目前出现的新现和再现传染病及其病原体,本刊特邀请专家撰写了有关专题。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的潘浩等报道了我国首次在来自安哥拉的上海入境人员中发现Ekpoma病毒(Ekpoma virus,EKV)(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开启了一个医学新时代,其实质包括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张文宏课题组围绕结核病治疗中的精准医疗进行了阐述,涉及结核病的精准诊断,包括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分子检测及耐药检测技术等)、特殊人群的药理学参数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分子标记、针对病原体生命周期分子靶点的直接作用药物研发、通过正向调控或负向调控药物的使用实现宿主导向抗结核精准治疗。本期刊登了3篇关于结核病耐药的综述。鉴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补偿性进化是其传播与流行的基础,高谦课题组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分子机制、耐药突变的适应性代价与补偿性进化,以及补偿性进化如何影响耐药结核病传播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袁莉课题组就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TAS)与生物膜的研究及抗结核药物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2016年8月6日在上海召开的《微生物与感染》全国编委会会议上,提出了如何在“导读与评论”栏目中突出重点。因此,从本期开始将对几篇特约专稿与论文加以重点介绍与评论。 相似文献
13.
14.
本期特约专稿刊登了梁国栋教授撰写的经蚊传播、我国少见的西尼罗病毒和 Tahyna病毒的分离与毒株分析及相关感染病例的综述,是值得广大读者阅读与学习的重要文章。这是本刊近期刊登寨卡病毒(Zika virus)及其相关疾病后,再度刊登的需认识与警戒的病毒。2011年夏季,研究者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采集的尖音库蚊标本中获得5株西尼罗病毒。对其中1株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1999年在美国纽约和2006年在俄罗斯分离的西尼罗病毒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该病毒株与国际流行的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株亲缘关系最近。该文阐述了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分离的Tahyna病毒及其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对临床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特约专稿是华修国教授等撰写的猪札幌病毒(porcine sapovirus ,PoSaV)的研究进展,对经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猪急性胃肠炎的肠道病毒进行了详细介绍。鉴于某些 PoSa V与人Sa V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越来越多来源于人和猪的Sa V重组新毒株被发现,提示PoSa V具有跨种间感染及传播给人的潜在风险。Sa V的传染源包括患病的人或动物、隐性感染者及健康携带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感染Sa V不仅可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或患者飞沫污染的物体表面引发,还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生食贝类或未经煮熟的海螺引发。我国人口密集,必须对这一病毒有所警惕。希望通过本刊对人医、兽医间的学科交叉研究作出的努力,对疾病防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期刊出稿件均为病毒学方面的内容 ,涉及分子生物学、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研究及测序新技术介绍等.其中有关致病机制密切联系临床的研究方式值得倡导.有关病毒第3代基因组测序的技术 ,对推广新技术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