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长兰 《生物磁学》2006,6(1):59-60
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上消化道血管粘膜损伤性疾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胃镜检查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行纤维胃镜检查,同时采用酶免法检测病人血清HBV.12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38例.结果:观察组的83例胃病患者即消化性溃疡,出血性或糜烂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的HBV总阳性率为65.1%.对照组38例即非血管粘膜损伤组的单纯性浅表性胃十二指肠炎患者,其HBV总阳性率为42.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阳性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上消化道血管粘膜损伤与HBV感染密切相关.如何有效保护消化道血管粘膜的完整性是降低HBV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的75.0%,而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疗效明显,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勇 《蛇志》2013,25(2):148-149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止血敏、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经胃管注入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44/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6例HBV DNA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在保肝等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2例患者联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对照组24例患者予阿德福韦酯,总疗程均为48周。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4.5%、20.8%(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63.6%、33.3%(P<0.05)。治疗24周、48周后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起效快,降低病毒载量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对9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老年患者依据临床表现、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确诊为术后胃瘫。经非手术治疗11-47d后,9例均治愈。结论:老年患者胃瘫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通过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治疗上采取以营养支持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感染状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内镜下表现的特点。方法应用C13尿素呼气试验,对905例以慢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进行检测,对C13呼气试验阳性者进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905例慢性腹痛患儿中H.pylori呈阳性185例(20.44%),随年龄增长,其H.pylori阳性率升高,学年组已达高峰。对H.pylori阳性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隆起病变47例占25.40%,结节性胃炎41例占22.1%,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占20.5%,结节性胃炎伴十二指肠隆起病变23例占12.4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3例占12.4%。胃溃疡7例,占3.7%(其中包括1例复合性溃疡),结节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炎6例,占3.2%。结论H.pylori感染为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C13尿素呼气试验方便,快速,无痛苦,无放射性,是一较好的H.pylori检测方法;对既有消化道症状同时C13呼气试验阳性者进行胃镜检查能够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艳冬  胡云  刘勇  毕永春  陈炜  朱大龙 《生物磁学》2009,(13):2517-2519,2545
目的:通过调查糖尿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携带率,阐明糖尿病发生是否与HBV感染有关,并观察糖尿病合并HBV感染时是否加重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33例2型糖糖尿病患者和1440例普通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HBV其他血清学标志,同时常规测定肝功能和血糖等。结果:2型糖尿病HBsAg阳性24例,阳性率4.50%,普通人群HBsAg阳性70例,阳性率4.86%,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0,P=0.740)。糖尿病患者感染HBV后的抗体应答与普通人群相似。糖尿病合并HBV感染者与无糖尿病HBV感染者的肝功能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中83例(16.3%)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在肝功能异常指标中最常见,这与HBV感染后丙氨酸转氨酶升高为主不同。结论:糖尿病发生与HBV感染无关,糖尿病合并HBV感染时不加重对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病例共256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两组,治疗组给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并于治疗72小时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胃内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各指标改善情况、胃内Ph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胆汁反流性残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将1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36例(45.0%),有效40例(50.0%),无效4例(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效29例(36.25%),有效31例(38.75%),无效20例(25.0%),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胆汁反流性残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应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应用莫沙必利和铝碳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未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了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止血措施,观察组(52例)行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不同病灶大小的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8.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不同病变大小止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从止血治疗成功率来看,随着病变大小的增加,止血成功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大便潜血转阴,呕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且术后再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诊内镜下止血联合生长抑素对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对病变范围较大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治疗感染乙肝病毒(HBV)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35例B细胞NHL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13)为感染HBV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方案;对照组(n=22)为非感染HBV的患者,单纯接受CHOP化疗方案,两组治疗4~6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CR率)为76.92%,对照组CR率为40.91%(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为23.07%,对照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18.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0.77%,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72%(P0.05),两组在肝功能损害及毒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BV均未再激活。结论:感染HBV的B细胞NHL患者用R-CHO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以及在化疗时预防性、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并且可以降低肝功损害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对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术后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组织瓣转移面部修复术的烧伤患者146例,分为对照组(n=64)和研究组(n=82)。对照组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探测患者供区皮瓣的血管位置,走向并标记探测结果,根据多普勒探测结果结合术前设计行皮瓣转移术。观察组术前3~5 d采用CTA技术检查患者供区皮瓣面部受区血管位置、血管走向等,将检查结果通过计算机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根据皮瓣血管与受区血管重建模型修订手术方案后行皮瓣转移术。观察和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皮瓣断蒂时间、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和术后皮瓣坏死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81%和1.21%,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的皮瓣断蒂时间为17.1±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21.3±2.8 d,P0.01);对照组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率为17.19%,研究组并未发现血运障碍病例。对照组术后皮瓣坏死率为7.81%,而研究组未出现皮瓣坏死病例,存活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数字化血管三维模型的建立用于烧伤患者面部修复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术后皮瓣供血障碍的发生率及皮瓣死亡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两组组患者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T细胞PD-1、CD8+ T细胞PD-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 T细胞PD-1、CD8+ T细胞PD-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CHB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进而抑制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红蛋白(Hb)、人附睾蛋白4(HE4)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三二〇一医院收治的17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6)和对照组(n=86)。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Hb、HE4、肌瘤体积、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9.53%(P0.05);治疗后,两组的Hb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E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及血小板聚集率(PA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3.95%、1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及Hb、HE4等指标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13C-尿素呼吸实验的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成HP阳性组71例和Hp阴性组79例,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炎症因子IL-8、IL-10、CRP及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并对比观察组不同HP感染情况的炎症因子及血脂指标水平,分析Hp感染与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IL-8、IL-10、CRP、LDL-C及TG水平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阳性组患者治疗前的IL-8、IL-10、CRP、LDL-C及TG水平均分别高于HP阴性组,但Hp阳性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指标水平均分别低于HP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0、CRP水平均分别低于治疗前,且Hp阳性组患者的IL-8、LDL-C及TG水平也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与患者IL-8、IL-10、CRP、LDL-C及TG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但Hp感染与HDL-C和TC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Hp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的炎症指标及血脂指标关系紧密,临床上可考虑将此类指标作为存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的监测指标,从而更好地辅助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接受小骨窗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二次手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癫痫、颅内再出血、颅内感染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血肿清除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颅内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 年10 月到2014 年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6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3 例)和对 照组(23 例),在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纠正酸碱失衡、呼吸兴奋剂、针对原发病等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正 压通气(CPAP),观察组给予BIPAP 通气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 动脉血气、肺功能以及多 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2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两组患者的24 h动脉血气、肺功能和PSG 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 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肾癌患者肾功能以及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92例,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及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部疼痛、肾周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r、BUN、β2-MG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虽有升高,但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5年的生存率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有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部疼痛、肾周血肿等并发症,观察组总发生率(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29.54%,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癌患者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对肾功能影响小,明显提高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红花逍遥片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激素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68例月经不调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接受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红花逍遥片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激素水平、血液流变学、相关量表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的61.76%(21/34)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8.24%(30/34)进一步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周期后相比,观察组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更低,中华生存质量量表(ChQOL)评分更高,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全血高、低切黏度(HBV 和 LBV)、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更低,孕酮(P)、雌二醇(E2)水平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红花逍遥片联合地屈孕酮可有效改善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可能与改善激素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