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采自中国浙江九龙山的苔类植物一新种——毛茎合叶苔Scapania paraphyllia T.Cao,C.Gao,J.Sun&B.R.Zuo。该新种与腋毛合叶苔S.bolanderiAust.相近,两种皆具带齿叶片和假鳞毛,但新种具如下特征可与腋毛合叶苔区别:(1)植物体小,通常红色;(2)假鳞毛多数,不分枝,不仅生于叶腋,茎上也有着生;(3)背脊为腹瓣长的1/4-1/3,背瓣为腹瓣大小1/2-1/3;(4)叶角质层表面粗糙,具粗瘤,直径达6-8μm。与另一个相似种sampliata Steph.相比,因新种具有粗糙的叶表面和假鳞毛等特征,也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
<正>苔藓植物取名,无论是学名还是中文名,会选择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地点、人名等作为切入点。根据苔藓某些部位与人体部位形状相似来命名更是常见,譬如有一类苔的叶片有多个裂瓣,好似手指一样,就被命名为指叶苔;有一类苔侧叶的腹瓣像是小耳朵,因此取名耳叶苔;有一类藓叶片细长且灰白色或灰绿色,就像粗的毛发,因而得名白发藓;还有一类苔蒴萼口部有纤毛,好似眼睫毛,故称为睫毛苔。  相似文献   

3.
正苔类是苔藓植物的第二大类群,全世界有7 500余种,中国产1 000多种。苔类按植物体(配子体)形态可明显分成两类:叶状体苔类和茎叶体苔类。大部分苔类为茎叶体,即植物体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在茎上排列成2~3列,有侧叶、腹叶之分,侧叶2列,腹叶1列或缺,外观较扁平,左右对称;小部分为叶状体,植物体无茎和叶之分,多呈扁平带状。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花蝇科三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万琦 《动物学研究》2001,22(6):485-489
记述采自云南省花蝇科3新种,即:①分布于云南省禄劝的范氏草种蝇Phorbia fani sp.nov.,该种近似于四川产的峨眉草种蝇Phorbia omeishanensis Fan,1982,但新种雄性具1根上眶鬃;前中鬃1对,肩后鬃1:2,无后背侧片鬃;第5腹板侧叶的内缘具4行小刚毛,侧尾叶侧面观其中部宽大,后面观其端部较直等不同于已知种。②分布于土产兰坪冷山的冷山须泉蝇Pegoplata lengshanensis sp.nov.,该种雄性主要特征近似于,河南须泉蝇Pegoplata henanensis(Ge et Fan,1982),但新种具间额鬃,侧颜为触角宽的2/3,芒具长纤毛,最长芒毛为触角宽的2/5(约为芒基的2倍),后头背区裸;盾片具3条棕色粉被条;后股有1列后腹鬃;阳茎端部圆形,不向两侧呈角状延伸等不同。③分布于云南省泸水片马的云南泉蝇Pegomya yunnanensis sp.nov.,该种近似日本泉蝇Pegomya japonica Suwa,1974,但新种雄笥前中鬃呈2列体毛状,腹侧片鬃1+3;中胫无后腹鬃,后胫后背鬃2;第5腹板侧叶侧面观较细长,侧尾叶后面观较宽,侧面观其端部前缘稍弯曲,前、后阳基侧突的形状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Malloch氏于1922年确立了鼻圆蝇属Phychomydaea,模式种R.tuberculifacies(Stein),最初报道采自爪哇,后在苏门答腊、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均有记录。该属该种在我国系首次发现,特描述如下:瘤颜鼻圆蝇 Rhychomydaea tuberculifacies(Stein),1909 采集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勐崙植物园,3、4,1982年9月,李富华采。 体长:6—7mm. :复眼裸,额狭、约为前方单眼的横径;间额在中部邻接,具14—15对下眶鬃,延伸至单眼三角,仅下方一对长大;无上眶鬃;触角淡黄白色,触角第三节长为宽的4.5倍,芒长羽状;中颜板具一明显的瘤状突起;胸底色稍带褐色,其浓的灰黄色粉背,盾片具明显的黑色四纵条;中鬃0 1,背中鬃2 4,翅内鬃0 2,翅前鬃明显,约与后背侧片鬃等长;小盾片侧缘和基部下缘具毛,背侧片具小毛,腹侧片鬃1:2;1 2M脉末段稍向前方弯曲腋瓣棘蝇型,Cu_1 An_1脉不达翅后缘;各足除跗节外均为黄色,前胫前腹面端部1/2具密而短的淡色毛,中股近基部2/3具1前鬃列,中胫具2后鬃,后股前背鬃列完整、近端位具2前腹鬃,后腹面近端位1/4—1/5处有一束细长的缨毛,后胫具4前腹鬃、3前背鬃仅1—2根明显;腹部各背板大明显的后缘带,第三、四、五背板中部具二黑纵斑,长度不超过背板1/2;各背板侧鬃发达。 :额很宽地分离,约为后方二单眼外缘间距的4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一苔类新记录种——糙叶拟蒴囊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产自中国大陆贵州省的拟蒴囊苔属(Saccogynidium)一新纪录种——糙叶拟蒴囊苔[S. muricellum (De Not.) Grolle]。本种与刺叶拟蒴囊苔(S. irregularospinum Gao, Cao, & Lai)主要的区别特征在于侧叶先端具2枚短齿,齿仅由1个细胞组成;其腹叶先端的齿也较短。依据贵州的标本,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  相似文献   

7.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目前已知江西叶附生苔的分布南界。现有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1属和19种(含变种),分布于海拔450 ̄700m的常绿阔叶林内。其中,东亚细鳞苔、白边疣鳞苔、皱萼苔、喜马拉雅片鳞苔内齿瓣变种为江西新记录。尖叶薄鳞苔、尖舌扁萼苔、台湾片鳞苔和列胞疣鳞苔是九连山叶附生苔常见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泛热带及东亚区系成分是构成该区叶附生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47.37%和42.1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开发队渔业组采自新疆一些水库、湖泊敞水带的浮游动物标本中,观察到6种枝角类为新疆的新纪录,其中内蒙古秀体溞(DiaphanosomamongolianumUéno,1938)系国人首次采获,现予一并报道。一、内蒙古秀体溞(DiaphanosomamongolianumUéno,1938)雌休特征:体长0.90—1.35毫米。透明无色。壳瓣侧视长卵形,背缘弧曲,后背角显著,腹缘比背缘较平直,中部有褶片,褶片后半部有羽状刚毛9—15根,褶片后的腹缘沿缘有刺20—34个,接着有更细小、排列更紧密的小刺,一直延伸到后缘,腹缘沿缘还有10—15根长刚毛相间于刺列之间。头部稍大而短,…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花蝇科二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万琦 《动物学研究》2001,22(4):306-309
记述采自云南省花蝇科2新种,即:(1)分布于云南省禄劝的黑腹地种蝇Delia nigriabdomi-nis sp.nov.,(2)颁上于云南泸水片马的匙叶蕨蝇Chirosia fortipispatula sp.nov.。前者雄性尾器近似梯叶地种蝇Delia quadrilateralis Fan et Zhong,1982,但新种雄性侧额邻接,下眶鬃10对,芒短羽状,口前缘稍突出于额前缘;盾片具5个黑条,肩后鬃 2,腹侧片鬃0 2;前缘刺缺如,平衡棒和腋瓣褐色;胫节褐色,跗节暗褐色,前胫后背鬃5-6根,3根后鬃和2根后腹鬃;腹部各背板呈煤黑色;肛尾叶端半部两侧具很长的鬃毛等不同,匙叶蕨蝇近似于黑足蕨蝇Chirosia nigripes Bezzi,1895,但新种雄性额宽,接近头宽的一半,为触角第3节长的2倍,间额黑色,为一侧额宽的4倍;上眶鬃3对;芒毛稍长;后头背区具毛;前缘刺长大;肩后鬃1 0;后股中部具2根前腹鬃;后胫后腹鬃1-2;腹部细长,呈棒状;第5腹板形状不同,雄性侧尾叶侧面观末端成圆形,后面观基部内侧有突起,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阳蝇属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我国西藏自治区蝇科阳蝇属HelinaR.-D.1新种,命名为赘叶阳蝇Helina appendifolia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室.赘叶阳蝇,新种Helina appendifolia sp.nov.(图1~3)正模♂,西藏林芝,海拔3000 m,2003-08-05,王明福采.新种与华夏阳蝇Helina huaxia Feng,1999近缘,但后者腹侧片鬃1:2,前缘刺约与r-m横脉等长;后胫前腹鬃4,前背鬃2,具2列(8根)后腹鬃等即可与新种区别.词源:种名意指雄性肛尾叶末端内侧突细而长,呈赘生状,故此得名.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折麻蝇属八新种(双翅目:麻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万琦 《昆虫学报》1978,(2):185-193
本文描述的八个新种,主要是在整理1964—1976年采自辽宁东部山区的折麻蝇属标本中发现的。模式标本都保存在辽宁省本溪市卫生防疫站。 1.靴折麻蝇Blaesoxipha(Servaisia) cothurnata Hsue新种 体长:7—10毫米。雄:间额约为一侧额宽的1.5倍弱;侧颜鬃弱,2列或不规则。中鬃(2—3)+1;翅内鬃0+2;小盾端鬃弱。前缘刺明显。腋瓣白色。中足股节基半部具一后腹鬃列,中位具2—3  相似文献   

12.
吴玉环  罗昊  高谦 《植物研究》2004,24(4):400-401
报道产于西藏的中国苔类植物缺萼苔科缺萼苔1 个新记录种:附基缺萼苔(Gymnomitrion laceratum(Steph.)Horik.)。该种主要特征为植物体具残存但可辨别的腹叶, 有别于该科其它种类。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调查,为该省西部有关叶附生苔类的首次报道,发现了2科、7属、13种和1变种。它们分布于海拔350—600m之间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最习见种类为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和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其次系海南薄鳞苔(Leptolejeumea hainanensis)和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等。从区系角度分析,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与我国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和台湾的叶附生苔类分别有50—70%的种类相似,它们以南亚成分为主.并有明显的我国特有万分(28.5%)。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植物调查,为该省西部有关叶附生苔类的首次报道,发现了2科、7属、13种和1变种。它们分布于海拔350—600m之间的沟谷常绿阔叶林内,最习见种类为尖叶薄鳞苔(Leptolejeunea elliptica)和尖舌扁萼苔(Radula acuminata),其次系海南薄鳞苔(Leptolejemea hainanensis)和棉毛疣鳞苔(Cololejeunea floccosa)等。从区系角度分析,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与我国西双版纳、福建武夷山和台湾的叶附生苔类分别有50—70%的种类相似,它们以南亚成分为主,并有明显的我国特有成分(28.5%)。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了离瓣叶蝉属Placidellus Evans 1新种双支离瓣叶蝉P. conjugates, sp. nov.,和与该属近似的新属——长板叶蝉属Paraplacidellus, gen. nov.及1新种多斑长板叶蝉P. maculatus, sp. nov.。 1. 双支离瓣叶蝉Placidellus conjugatus, 新种(图1~8) 该新种与石原离瓣叶蝉P. ishihara Evans相似,但新种尾节侧瓣后部具1个大的片状突,阳茎及阳基侧突形状亦明显不同于后者,易于相互区别。 正模♂ 福建闽清,1985-Ⅶ-07,植82级学生采。副模1 ♀,福建福州,1983-Ⅵ-?,植80级学生采。 长板叶蝉属Paraplacidellus, 新属 模式标本 多斑长板叶蝉Paraplacidellus maculatus, sp. nov.。 头冠小,明显狭于前胸背板,中长小于复眼间宽,前缘背面观近直,冠缝不清晰。颜面长显著大于宽,前唇基向前逐渐变阔,略超出下颚板,前缘中部稍凹入;额缝向上延伸,靠近单眼;复眼大;触角相当长,几与体长相等。前胸背板短而阔,宽约为长的3倍,后缘中央略向前凹入。小盾片相当显著且向后延长,后部在中央和两侧形成脊起,横刻痕显著。覆翅端缘弧圆,端片发达,向前延续至R1b处, m-Cu2缺失,爪缝与A1以及A1与A2之间均有横脉相连,其他翅脉完整。 雄性尾节侧瓣具1长背突,着生部位靠近第10腹节基部,指向后方。下生殖板长,超过尾节侧瓣。阳基侧突发达,内基突短,外基突长;端突略扭曲,端向渐细,外缘具数根刚毛。连索"T"型。阳茎简单,阳茎干筒状,端向渐细,头背向弯曲,阳茎口位于近端部处。 该新属与离瓣叶蝉属Placidellus Evans近似,但新属近于平直的头冠前缘、更显著的小盾片中隆脊和侧隆脊,以及雄性的外生殖器形状明显有别于后者,两属易于区别。 2. 多斑长板叶蝉P. maculatus, 新种(图9~16) 正模♂(NMNH) Sandakan, Borneo, Baker采。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伪瘤姬蜂属二新种记述(膜翅目:姬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瘤姬蜂属Pseudopimpla Habermehl,1917隶于瘤姬蜂亚科Pimplinae(=长尾姬蜂亚科Ephialtinae)瘤姬蜂族Pimplini,主要特征是产卵管强度侧扁,直或稍向下弯;背瓣端部背缘有锯齿状齿,腹瓣端部扩大,包围背瓣;腹瓣末端有许多近于垂直的小波纹状细脊;产卵管鞘长约为前翅长的0.24~0.30倍。迄今为止,本属尚无寄主记录。但我们最近在河北槲梢螟幼虫和辽宁槲茎蜂幼虫(学名均不知)中育出了一些伪瘤姬蜂。伪瘤姬蜂属是个小属,全世界已知仅3种,1种分布于阿尔及利亚,另2种分布于南欧。本文报道我国2新种:光腰伪瘤姬蜂P.glabri propodeum sp.nov.和全脊伪瘤姬蜂P.carinata sp.nov.。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存于浙江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室。  相似文献   

17.
赵建成  崔彦伟 《植物研究》2002,22(4):412-416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对河北省苔类植物新纪录属-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进行了首次报道,其中包括达乌里耳叶苔F.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凹叶变种F.davuricavar.concava、石生耳叶苔F.inflata、盔瓣耳叶苔F.muscicola、陕西耳叶苔F.schensiana、塔拉大克耳叶苔F.taradakensis、远东耳叶苔F.fauriana和筒瓣耳叶苔F.diversitexta等7种1变种。本文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并编制了河北省耳叶苔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赵建成  崔彦伟 《植物研究》2002,22(4):412-416
在研究标本和文献的基础上,对河北省苔类植物新纪录属--耳叶苔属Frullania Raddi进行了首次报道,其中包括达乌里耳叶苔F. davurica、达乌里耳叶苔凹叶变种F. davurica var. concava、石生耳叶苔F. inflata、盔瓣耳叶苔F. muscicola、陕西耳叶苔F. schensiana、塔拉大克耳叶苔F. taradakensis、远东耳叶苔F. fauriana和筒瓣耳叶苔F. diversitexta等7种1变种。本文对它们的生境和地理分布作了初步讨论,并编制了河北省耳叶苔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花蝇科二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记述采自辽宁省的花蝇科2新种,即分布于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山的老秃顶须泉蝇Pegoplata laotuding-ga sp.nov。该种外形与丁斑须泉蝇Pegoplata linotaenia(Ma,1988)近似,但新种雄性前胫无前背鬃,翅前鬃短小,腹部各背板均具倒山字形黑斑;肛尾叶端部较狭,侧尾叶后面观较细长,其侧面观端半部较宽大,末端较圆;前阳基侧突端半部狭,后缘具1根小毛等不同。分布于辽宁省本溪南甸的中叶泉蝇Pegomya mediarmata sp.nov,该种与并棘泉蝇Pegomya holosteae(Hering,1924)近似,但新种具上倾口缘鬃1行,前颏发亮,翅前鬃长于后背侧片鬃;下腋瓣短小;前胫无前背鬃,中胫无后腹鬃,后胫前背鬃2;第5腹板具中叶,侧叶基部和端部分别具一鬃毛簇,阳茎具宽大的端阳体等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省的秽蝇属四新种,即:①狭叶秽蝇C.angustiifolia sp.nov.,新种外形特征近似于欧洲的C.gracilis Stein,1916,但雄各胫节基部1/5黄色,中胫前背鬃1,后胫后背鬃2;雄肛尾叶和侧尾叶细长等与后者不同。②暗腹秽蝇C.obscuriabdominis sp.nov.,新种外形特征近似于长足秽蝇C.longipeda Wu et xue,1996,但新种胫节全黄色,前胫中位后鬃1,中股后腹鬃1;第一腹板裸;肛尾叶末端较尖等不同。③离叶秽蝇C.sparagmocerca sp.nov.,新种外形主要特征近似于C.oralis Schnabl,1915,但新种雄侧颜等于触角宽的1/2,髭角位于额角之后;前侧片鬃2;中股无前腹鬃,近中位具1根长的后腹鬃,中胫前背鬃1,后股近中位具1根短小的毛状后腹鬃,后胫后背鬃1;雄肛尾叶和侧尾叶短小等不同。④束秽蝇C.sponsasp.nov.,该新种近似于冯氏秽蝇C.fengi Yang et Zhao,2002,但新种额宽为头宽的0.42,侧颜为触角宽的4/5,口上片不突出,髭间距短于髭至眼缘间距;翅内鬃0+2;中股基部具2-3根长的后腹鬃,后股无明显后腹鬃,后胫前腹鬃1,跗节长于胫节;腹部无明显斑条;肛尾叶中部较宽等不同。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