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海拔地区烤烟叶片光合特性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烤烟品种(‘K326’、‘云烟87’、‘中烟103')为材料,研究不同海拔(500、900、1 300m)地区烤烟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特征,为烟草种植区划分和区域适宜烤烟品种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各品种烤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率(WUE)的日均值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而其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日均值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2)各品种叶片Pn、Ci、Gs及Tr的日变化在高海拔(1 300 m)地区呈“单峰”曲线变化,没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在较低海拔(500 m和900m)地区呈不对称“双峰”曲线变化,在晴天中午时段叶片光合受到明显抑制.(3)3个烤烟品种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提高.(4)各品种的日光合总量(∑Pn)均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且‘云烟87'的日光合总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各品种的日蒸腾总量(∑Tr)均以海拔900m最高,海拔1 300 m最低.研究表明,海拔因素是影响和制约烤烟叶片光合特性及光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品种布局时必须考虑其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2.
铅污染对烤烟光合特性、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土壤中Pb污染对烤烟(Nicotiana tabacum)叶片光合特性、烟叶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对烤烟主栽品种‘云烟85’进行了盆栽条件下的Pb污染实验,实验浓度为0、150、300、450、600、750和1 000 mg·kg-1(以纯Pb2+计),分别于团棵期、现蕾期和采收期测定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并在采收期测定烟叶产量和烤后烟叶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3个生育时期,Pb污染下供试烤烟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随Pb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随Pb浓度的升高先增加后下降;PSⅡ活性(Fv/Fo)、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的量子产率(Ф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烟叶产量均随Pb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不利于烟叶充分地利用捕光色素所吸收的光能,降低其光能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了光合速率;烤烟烟叶品质指标糖/碱比和氮/碱比升高,糖/碱比和氮/碱比分别为9.52~11.96和1.05~1.23,分别大于7(优质烟叶标准)和1(优质烟叶标准),不利于烟叶香吃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镉污染对烤烟光合特性、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马新明  李春明  田志强  袁祖丽 《生态学报》2006,26(12):4039-404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cd污染对烤烟叶片光合特性、烟叶品质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烟叶净光合速率(砌)和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胞间CO2浓度(Ci)随Cd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光系统Ⅱ活性(Fv/Fo)、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电子传递的量子产率(φps Ⅱ)和有效电子传递速率(ETR)则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烤烟烟叶中的糖,碱比和氮,碱比升高,化学成分组成趋于不协调,不利于烟叶香吃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索覆膜垄作模式下当归的最佳施磷水平,研究了磷素水平对同种覆膜垄作模式下当归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研究三种覆膜垄作模式当归在不同施磷水平下当归的光合效能响应.结果:同种覆膜栽培模式下,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当归的总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相同施磷水平下,全膜双垄沟栽模式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  相似文献   

5.
以豫烟5号、豫烟7号和NC89为材料,研究氮素对不同品种烤烟叶片衰老、光合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素可显著增强烤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性能,从而延缓烤烟叶片衰老.与豫烟5号和NC89相比,豫烟7号叶片叶绿素含量较低,光合性能较弱,SOD活性低,MDA含量高,叶片衰老较快.与60和75 kg·hm-2施N处理相比,45 kg·hm-2 施N处理的烟叶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均最高,且化学品质指标较好,符合优质烟叶要求.表明不同品种烤烟衰老生理特性有明显差异;氮素营养对烤烟叶片衰老、产量和品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适量施氮可提高烟叶品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火绒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生长于青藏高原东北部3个不同海拔地区(2300、2700和3800m)的火绒草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绿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而叶绿素a/b比值及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海拔2300m处的相比,生长于海拔3800m处的火绒草的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较低,但光饱和点较高。研究表明,火绒草在光合特性上的变化是对逆境的一种适应.是青藏高原特殊生态条件长期胁迫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氮肥形态和用量对藏东南地区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在藏东南地区进行了氮肥用量和形态对烤烟产量与质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施N量0~150kg·hm-2范围内,施N量与烘烤后烟叶产量、产值、氧化钾及总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上中等烟比例、还原糖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糖/碱比显著下降.氮肥用量75kg·hm-2时,产量、质量最佳.无机氮肥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效应极显著优于有机氮肥.铵态氮、硝态氮、硝铵态氮肥处理间除上中等烟比例,其它各项指标仅略有差异,但均极显著优于酰胺态氮肥.铵态氮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略优于硝态氮,主要在于烟株吸收和同化过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氮素形态对烤烟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7年连续二年进行了固定氮素用量,改变铵态、硝态氮肥的施用比例试验,对烤烟的一些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前、中期,增施铵态氮施用比例,烤烟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但达100%铵态氮时,叶绿素含量反而下降,低于施用50%和75%铵态氮的处理;在烤烟生长后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基本上与施用铵态氮比例高低—致,以100%铵态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另外增加铵态氮施用比例,烤烟功能叶片的希尔反应活性及光合磷酸化活性有所提高,但P/O比值基本不变。从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特征参数及比值情况来看:增加铵态氮施用比例,Fm和Fv值升高;几种荧光参数的比值如Fd/Fs、Fv/Fo、Fv/Fm比值有所上升,但均以25%硝态氮+75%铵态氮的处理最高;并且其烤后烟叶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氮素形态对烤烟光合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1996~1997年连续二年进行了固定氮素用量,改变铵态、硝态氮肥的施用比例试验,对烤烟的一些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前、中期,增施铵态氮施用比例,烤烟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但达100%铵态氮时,叶绿素含量反而下降,低于施用50%和75%铵态氮的处理;在烤烟生长后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基本上与施用铵态氮比例高低一致,以100%铵态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另外增加铵态氮施用比例,烤烟功能叶片的希尔反应活性及光合磷酸化活性有所提高,但P/O比值基本不变。从叶绿素诱导荧光动力学特征参数及比值情况来看:增加铵态氮施用比例,Fm和Fv值升高;几种荧光参数的比值如Fd/Fs、Fv/Fo、Fv/Fm比值有所上升,但均以25%硝态氮+75%铵态氮的处理最高;并且其烤后烟叶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海拔下滇重楼叶片与花萼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对云南省昆明(海拔2100 m)和者竜(海拔985 m)2个不同海拔地区人工荫棚种植下滇重楼叶片和花萼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下滇重楼叶片与花萼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光合午休出现在14:00左右,叶片与花萼Pn最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12:00,空气温度(Ta)偏高和相对湿度(RH)偏低分别是导致者竜和昆明地区滇重楼"午降"的主要因素;昆明地区滇重楼叶片和花萼日均Pn、Pnmax、LSP和初始量子效率较高,LCP、Rd较低,光合能力更高;昆明地区滇重楼花萼具有同叶片相似的光合特性,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大;但者竜地区滇重楼花萼Pnmax和LSP显著低于叶片,初始量子效率显著高于叶片(P0.05),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小,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更高;去除花萼后,滇重楼果实干重显著降低,且者竜地区果实干重减少量显著低于昆明地区(P0.05)。  相似文献   

11.
付鑫  王俊  张祺  戈小荣 《生态学报》2018,38(19):6912-6920
基于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和地膜覆盖措施对旱作春玉米田土壤氮组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包括无覆盖对照,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3个处理,观测指标包括土壤全氮(STN)、颗粒有机氮(PON)、潜在可矿化氮(PNM)、微生物量氮(MB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及作物产量。结果表明:试验进行5到7年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处理0—10 cm土层STN、PON、PNM、MBN和NO_3~--N含量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13.11%、64.29%、17.51%、16.94%和55.37%,10—20 cm土层STN、PON、MBN和NO_3~--N含量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5.93%、33.33%、15.78%和27.57%(P0.05)。而地膜覆盖处理0—10 cm和10—20 cm土层NO_3~--N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89.14%和135.75%(P0.05),其他氮组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玉米产量较对照处理3年平均分别提高了6.90%和36.74%(P0.05)。玉米产量与0—20 cm土层NO_3~--N含量和NO_3~--N/STN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的来看,秸秆覆盖能显著增加旱地土壤全氮和活性有机氮含量,促进氮素固定,但需注意作物生长后期补充氮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而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和作物产量,但不利于土壤有机氮的固定,且表层土壤存在潜在氮淋失风险。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对作物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在年降水量415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进程(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底墒和施N对作物产量和N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底墒、地膜覆盖和施N均会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吸N量(α<0.01),其影响顺序为N肥>底墒>覆膜.覆膜对产量的效应因底、施N和覆膜进程而异.从平均看,在低底墒时,各种覆膜处理产量虽有增加,但与不覆膜处理间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高底墒时,以覆膜60d的产量最高,以不覆膜最低.由于覆膜和底墒影响作物产量和吸N量,因而也影响N效率.在低底墒时,以不覆膜和覆膜30d时N效率最高,而在高低墒时,30d、60d和全程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作物产量和N效率,全生育期覆膜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2016和2017年,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7'为试验材料,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设置定位试验,分析全膜覆土平作穴播(PMS)、全膜覆土平作穴播+有机肥(PMO)、裸地平作穴播(CK)3个处理春小麦抽穗至灌浆阶段土壤水分与群体冠层温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旗叶C/N、旗叶全氮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小麦生育中后期土壤含水量,PMO抽穗至灌浆阶段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PMS和CK分别提高4.6%和8.5%,群体冠层温度分别降低0.1~1.3 ℃和1.4~4.9 ℃,Pn分别提高9.3%和29.7%,gs分别提高30.9%和103.8%,Tr分别提高5.1%和55.0%,全氮含量分别提高6.6%和18.9%,C/N分别降低6.4%和22.8%。收获后,PMO较PMS和CK显著促进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籽粒产量分别提高9.1%和53.7%。抽穗至灌浆阶段旗叶Pngs与C/N呈负相关性;C/N与籽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条件下施有机肥可提高春小麦抽穗至灌浆阶段土壤含水量,促进旗叶光合作用,有利于降低生理干旱胁迫强度和旗叶氮吸收同化限制,促进穗粒数和粒重增加,使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和底墒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底墒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地膜覆盖利于作物前期生长和水分利用,但不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形成.底墒灌溉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均有不利影响.对照 CK 、覆膜 M 、底墒灌溉 W 和覆膜+底墒灌溉 MW 4个处理产量分别为2554.0、2750.1、2424.3、3123.1kg·hm-2,补灌底墒与地膜覆盖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地耐盐小麦覆膜栽培高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测定不同NaCl浓度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发芽率(Gr)、发芽指数(Gi)和活力指数(Vi)及盐渍土壤上的产量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研究了覆膜穴播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旗叶离子含量和旗叶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抑制返盐。覆膜减少Na^+在旗叶中的积累,增加旗叶K^+含量。覆膜显著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细  相似文献   

16.
液体地膜覆盖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棉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利用茚三酮法、钼蓝法及土壤双向切片法,研究了液体地膜覆盖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棉花前期根系生长发育加快,表现为根系活力增强,根系干重较大,但覆盖不利于棉花根系下扎,土壤深层根系衰减较快。与塑料地膜覆盖相比,液体地膜覆盖增强根系吸收与合成能力的效应在棉花各生育阶段均较明显,根系在土壤内分布较为合理,土壤深层根系衰减较慢,更有利于棉株均衡生长发育,防止棉花早衰。在棉花生产上,采用液体地膜覆盖栽培是一项可行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杨封科  王立明  张国宏 《生态学杂志》2013,24(11):3145-3152
以晋豆23为材料,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镇原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双垄沟播(FMRFC)、覆膜沟播(FMFC)、覆膜条播(FMSC)和露地条播(NMSC,CK)4个处理的水热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 在大豆生育期降水量为246.3 mm(干旱年)和407 mm(丰水年)两种年型下,各覆盖处理0~20 cm土层平均地温在24 h内呈“S”型变化,并随生育进程波动振幅缩小.各覆盖处理使大豆苗期(VE~V3)至鼓粒期(R6)0~20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显著提高0.5~2.5 ℃,并使全生育期平均地温提高1.3~1.6 ℃.各覆盖处理分别加速了大豆植株对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但使0~200 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和贮水量分别提高了1.2%~1.4%和62.7~70.3 mm.与CK相比,FMRFC和FMFC在旱年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改善了大豆株高、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等经济性状,使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7.7%~56.3%和33.3%~35.4%,产量分别提高27.7%~51.1%和10.2%~25.2%,是旱作大豆优选的抗寒抗旱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地区不同地膜覆盖时期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李世清  李凤民  宋秋华  王俊 《生态学报》2001,21(9):1519-1526
在年降水量415mm的半干旱地区黄绵土上,以春小麦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包括不覆膜、播种后覆膜30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2m土层贮水量基本没有影响,能显著提高0~20cm土层的含水量;覆膜对5cm处土壤温度的影响呈"U”型变化,即在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影响显著,中期影响较小;覆膜能增加土壤呼吸和有机氮的矿化,因而显著影响土壤剖面中NO-3-N的累积表现为在收获时覆膜30d和60d处理剖面中NO-3-N的累积明显下降,而全程覆膜处理剖面中NO-3-N的累积显著增加,在覆膜的基础上施用氮肥,这种作用会更加突出.显然全程覆膜易造成有机质的大量矿化和NO-3-N的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