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无菌萌发及成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月中旬在五峰采集的白芨未成熟种子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白芨进行无菌播种,后通过丛生芽诱导及生根培养,以期得到的白芨组培苗,并对其进行炼苗。实验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无菌萌发率及其成苗的影响,总结了白芨各个生长阶段最佳的培养基组分。实验表明:白芨种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 MS+1 mg/L NAA+2 mg/L 6-BA+3%蔗糖+0.7%琼脂,接种20 d后的种子萌发率为98%,萌发时间快而集中,出芽整齐一致;白芨丛生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 MS+1 mg/L NAA+1 mg/L GA3+0.2%AC+3%蔗糖+0.7%琼脂,接种20 d后白芨丛生芽诱导率为75%,苗基部产生丛生芽量较多,生长较快;白芨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0.2 mg/L NAA+3%蔗糖+0.8%琼脂,接种20 d后白芨生根率为0.95%,苗根粗壮,长势好,且出苗整齐。该实验结果为白芨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一定依据,在白芨资源利用和异地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芨SSR引物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君  杨恒  周天华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7):1343-1350
白芨(Bletilla striata Rchb.)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重要的药用植物。该研究基于Illumina测序技术构建白芨基因组文库和微卫星文库,设计白芨微卫星引物,用白芨4个野生种群80个个体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应用4个白芨近缘种中进行引物的通用性检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白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以探讨白芨的遗传结构和进化潜能。结果表明:(1)白芨基因组中微卫星片断丰富,共检测出17 841条微卫星片断。基于白芨微卫星库对100个位点设计了引物对,经PCR扩增和检测筛选出能够稳定扩增的多态性位点20个,每个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数(Na)在2~6之间,平均为3.85;20对引物的大部分能够在4个白芨近缘种中成功扩增。(2)白芨在物种水平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a=3.85,I=1.07,H=0.614 7),白芨种群遗传分化强烈(Gst=0.43),居群间的基因流较弱(Nm=0.867 6),居群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地理距离较近的居群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光质对白芨(Bletilla striata)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不同光质下白芨组培苗的生长特征、抗氧化酶活性以及酶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光和红光对白芨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绿光的作用不明显。除了CAT外,不同光质处理白芨的APX、POD、S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且黄光处理的白芨SOD和APX活性最高,红光处理的POD活性最高,绿光处理的抗氧化酶活性比其他光质的低,蓝光处理35~45 d对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红光和黄光促进白芨生根组培苗的长高和生根;不同光质处理总体上提高了白芨氧化酶活性;白芨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在蓝光处理下最大。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白芨(Bletilla striata)高效实用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以紫花三叉白芨成熟未开裂的蒴果、块茎、叶片为外植体,筛选最佳外植体材料,并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培养基对原球茎萌发、丛生芽诱导以及生根影响。结果表明,白芨种子为最佳外植体材料;培养基KC + NAA 0.5 mg·L–1有利于白芨原球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 + 6-BA 2.0 mg·L–1 + NAA 0.2 mg·L–1 + 10%椰汁有利于丛生芽增殖及成苗;将2 cm高幼苗转入生根培养基1/2MS + NAA 0.5 mg?L–1中,其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98.67%。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关于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盐胁迫下白芨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以白芨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盐处理(0 mM和200 mM)和AM真菌处理(不接种AM真菌和接种摩西球囊霉)各两个水平共计4个处理组合,探讨盐胁迫下AM真菌对白芨幼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显著降低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和地上部分P含量分别约56.1%、48.9%和10%;在对照盐浓度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地上部分N含量及地上部分P含量分别约14%、56.1%、10.8%和8.2%而在高盐浓度下,接种AM真菌则显著提高白芨根系侵染率、总干重、地上部分N含量及地下部分P含量分别约42.7%、30.7%、12.1%和11%,说明接种AM真菌可降低盐胁迫对白芨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有助于提高白芨的耐盐能力,这对应用菌根技术提高白芨在盐化生境的种植和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VA微粒、中药白芨颗粒栓塞犬子宫动脉所引起的子宫病理变化,观察两者之间对子宫影响有无差别;探讨中药白芨作为血管栓塞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方法:先结扎8例犬双侧子宫动脉,病理证实子宫组织无坏死。然后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6例犬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分别向子宫动脉注入PVA微粒、中药白芨颗粒阻断供血,观察子宫病理变化。将病理结果予以定量,综合评价脏器损伤。结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各栓塞组之间样本均数两两比较,均为P>0.05,即三种处理对于子宫组织损伤无统计学差异。白芨主要栓塞末梢小动脉,栓塞牢靠,不易形成侧支循环,未出现细胞坏死。结论:选择上述栓塞剂,对子宫组织损伤效果一致,中药白芨颗粒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和载体特性,使用方便、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末梢型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7.
以白芨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可溶性成型面膜,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指标:白芨胶液浓度为6%;甘油添加量为1.5%;面膜厚度为0.20 mm;干燥温度为70℃。该可溶性面膜轻薄、韧性好;天然无刺激、无毒副作用,本身还具有较高美容功能和特别美容疗效;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瓜尔胶溶液和白芨多糖胶-瓜尔胶复配溶液的流变特性。两组溶液呈现典型的假塑性,不同浓度下两组溶液表观黏度(ηa)随剪切速率(τ)的变化可以用Ostwald-Dewaele方程描述。白芨多糖胶和瓜尔胶复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复配溶液的ηa大于单一组分的白芨多糖胶溶液或瓜尔胶溶液的ηa。复配溶液中白芨多糖胶与瓜尔胶的最佳配比是质量比为9∶1。  相似文献   

9.
白芨粗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块茎为原料,运用多种理化方法,提取白芨粗多糖,经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比较和鉴定确诊提取物中有多糖特征吸收,测定粗多糖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等组成物质的含量,以多糖纯度和提取率为主要指标,对提取方法予以比较。结果表明热水处理和室温下超声处理为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芨绒毡层解体的超微结构变化刘宁,方瑾(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875)白芨(Bletillastriata)的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细胞早在小孢子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时就表现出解体的迹象。这个时期的绒毡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和质膜完整,但质膜在角...  相似文献   

11.
白芨多糖胶皮肤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对白芨多糖胶皮肤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及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生物膜形成及活性的影响,评价其抗龋效果。方法市售白及95%乙醇浸提;纸片法、打孔法测定直接抑菌作用;液体稀释法检测MIC;结晶紫法研究亚抑菌浓度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粘附能力及生物膜总量的影响;采用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常态牙菌斑生物膜生长过程中及药物处理后牙菌斑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构成,研究其对牙菌斑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白及药液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白及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16~62 mg/m L;结晶紫法定量研究生物膜结果显示白及药液作用4 h对变异链球菌的粘附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8.63%~60.08%;作用20 h对生物膜总量抑制率达77.08%;白及药液作用20 h,荧光染色显示生物膜活性明显被抑制,抑制率达62.03%;梯度浓度白及药液分别作用20 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随着药液浓度增加,绿色的活菌、团块状结构减少,生物膜形成明显被抑制;扫描电镜下可见药液作用后细菌间粘性物质减少。结论高浓度白及提取液对变异链球菌有直接抑菌作用,亚抑菌浓度能抑制其粘附和生物膜的形成,进而具有抗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白及蔗糖合成酶基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该研究以白及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白及蔗糖合成酶的关键基因SuSy,对SuSy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uSy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1)白及SuSy基因长度为2 215 bp,编码737个氨基酸,与铁皮石斛、文心兰和蝴蝶兰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92%和9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uSy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亲水性,与拟南芥SuSy蛋白质氨基酸三级结构一致性为75.2%;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白及SuSy蛋白与铁皮石斛处于同一个分支上。(3) qRT-PCR结果表明,SuSy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块茎中的表达量最低;成熟叶片的表达量高于未成熟叶片的表达量;数据差异性分析显示,SuSy基因在根、块茎中表达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在一年生叶和二年生叶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幼苗叶和一、二年生叶中表达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SuSy基因可能受生长发育的诱导,是调控白及生长发育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白及提取物中4-(葡萄糖氧基)-肉桂酸葡萄糖氧基苄酯(B12)、2-异丁基苹果酸(B6)、1-[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B17)、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B14)、二氢菲1(B19)和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4-O-肉桂酰基-6-O-乙酰基]葡萄糖苷(B23)6个成分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动力学特性。实验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考察各成分在不同浓度、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法测定各成分含量,计算累计吸收量和吸收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除B6成分的低浓度外,各成分在不同浓度、不同肠段下均表现为线性吸收,其回归相关系数(R)均达到0.9以上,符合一级吸收速率,且吸收速率常数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提示各成分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在同一浓度下不同肠段的总体吸收趋势为十二指肠的吸收要大于回肠、结肠和空肠。综上,白及提取物中6种成分在小肠中均有吸收,但小肠对各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本研究可为白及提取物的药物临床开发,确定药物剂型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Wang C  Sun J  Luo Y  Xue W  Diao H  Dong L  Chen J  Zhang J 《Biotechnology letters》2006,28(8):539-543
A polysaccharide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 was isolated, purified and characterized. It induc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up to 156% and 147% of control after 72 h, respectively. Revisions requested 8 November 2005; Revisions received 13 January 2006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分控制实验,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ex A.Murray)Rchb.f.)光合作用、叶片解剖结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分处理不仅使白及的最大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反应中心Ⅱ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等参数降低;也使叶肉层变薄、上表皮增厚、生物量和多糖含量下降。气孔导度降低是白及在低水分条件下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低水分条件可引起白及光合碳同化能力下降,导致生物量和多糖积累减少,进而影响白及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白芨萜类化合物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并进一步研究了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白芨萜类化合物可拮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物因子(bFGF)刺激的HUVECs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在处理的HUVECs中caspase-8活性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经处理的HUVECs的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升高.通过对微管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和微丝进行荧光染色后,用激光共焦扫描显微观察表明,白芨萜类化合物处理的HUVECs中的微管和微丝发生改变甚至被破坏.因此,白芨萜类化合物造成HUVECs凋亡很可能是通过促使微管解体以及微丝去组装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Wang  Xinying  Zhang  Guangyuan  Yu  Di  Wang  Ning  Guan  Qingxiang 《Glycoconjugate journal》2021,38(5):585-597
Glycoconjugate Journal - We fabricated an amphiphilic folate-modified Bletilla striata polysaccharide (FA-BSP-SA) copolymer that exhibite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superior antitumor effects. This...  相似文献   

19.
白及种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不同胚龄的白及种子接种到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对白及种子萌发率、萌发时间、丛生芽增殖、生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及种子萌发率与其胚龄及有胚率成正相关,萌发时间则与胚龄及有胚率成负相关;胚龄16周的种子在1 g/L花宝1号 2 g/L花宝2号的培养基上萌发率可达84%;胚龄等于或大于20周的种子萌发率不受培养基成分的影响,均可达100%,萌发时间只需7 d;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 4.0 mg/L6-BA 0.2 mg/L NAA 100 g/L CM,其增殖倍数达4.41倍;诱导生根较好的培养基为1/2 MS 0.2 mg/L NAA,生根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