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分子体外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体外定向进化是改造酶分子的新策略,它主要通过体外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利用基因随机突变、重组和定向筛选技术,使进化过程朝着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简要介绍了酶分子体外定向进化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突变文库构建和筛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肿瘤标志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扩大。该文从样品预处理、质谱检测和临床应用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质谱技术在核酸、蛋白质和代谢物层面筛选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质谱方法的优势与挑战。最后对基于质谱技术的肿瘤标志物筛选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性展望,预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催化剂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游离或固定化细胞和游离或固定化酶的统称.目前,筛选新生物催化剂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环境样品中筛选全新的生物催化剂;二是探索现有生物催化剂的非天然新活力.本文详细综述了筛选新生物催化剂的方法及策略,并着重介绍了从微生物源开发新生物催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疾病相关的药物靶标蛋白与小分子化合物的亲和作用研究是当今新药研发的热点领域,基于靶蛋白与配体亲和作用的筛选技术已成为与基于靶蛋白活性高通量筛选技术高度互补的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亲和质谱技术用于筛选和检测指定靶蛋白的小分子配体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优势,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应用于大规模化合物库筛选、分子片段库筛选、天然产物粗提物筛选和蛋白质与胞内代谢物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土壤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传统的基于培养的研究方法只能反映土壤中少数(0.1%~10 %)微生物的信息,而大部分微生物目前还不能培养,因而这部分微生物资源尚难以被有效地开发利用.宏基因组学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而形成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技术包括土壤DNA的提取、文库的构建和目标基因克隆的筛选.它可为揭示微生物生态功能及其分子基础提供更全面的遗传信息,并已在微生物新功能基因筛选、活性物质开发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对土壤宏基因组学技术的方法和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同源基因拼接技术是一种全新概念的酶人工定向进化策略,本文在介绍这一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对该技术的两个关键环节;突变体基因库的构建以及高通量的重组子筛选手段进行详细论述,最后对该技术在酶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死亡率高达70%~80%,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微流控芯片技术能够有效模拟骨组织的生化和生物物理微环境,便捷地实现模拟骨微环境中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这将为探索乳腺癌骨转移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而进行抗乳腺癌骨转移药物高通量筛选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方法和平台.本综述简要介绍了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药物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乳腺癌骨转移的微流控芯片模型,分析了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进行抗乳腺癌骨转移药物高通量筛选的优势和挑战,旨在为乳腺癌骨转移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代表性差别分析方法(RDA)以及改进的cDNA代表性差别分析方法(cDNA RD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筛选差异基因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代表性差异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同时针对该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总结了近年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代表性差别分析方法的一些优化改进,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SELEX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适配体筛选技术,在筛选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系列的筛选方法,如磁珠法、硝酸纤维素法、毛细管电泳法、细胞法等。本文介绍了一种更加快速准确的筛选方法——氧化石墨烯法(graphene oxide,GO-SELEX)。氧化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筛选效率更高,在对小分子的适配体筛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另外,基于氧化石墨烯的适配体目前也逐渐应用于药物靶向运输、肿瘤细胞检测、病原体或生化指标检测等领域,在医学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20年中,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抗体筛选、疾病治疗,临床诊断以及基础研究之中。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快速有效的筛选出最适合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可靠和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是十分重要的。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噬菌体抗体库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并且对数据管理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定向进化过程中,多样性的突变文库一旦构建好后,实验成败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建立针对目的改造特征的高通量筛选方案。从突变文库中筛选需要的、功能进化的目的基因,关键在于是否有一种或几种高通量筛选技术。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高通量定向筛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特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噬菌体展示抗体库筛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噬菌体展示技术已成为制备高亲和力抗体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是在获得高亲和力抗体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总结了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抗原所须采用的不同筛选方法,并简单介绍了高通量筛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离子通道是一类重要的药物作用耙点。膜片钳技术是目前进行离子通道研究和影响离子通道药物研究的最好方法。但膜片钳技术通量低,成为应用该法进行药物筛选的最大障碍。膜片钳阵列技术是在普通膜片钳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技术,包括平面膜片钳阵列技术和微管自动化膜片钳技术,已经在药物筛选中得到应用。本文仅就这2种方法当前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做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病原菌,可引发多种严重感染。分子遗传学操作是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功能和分子感染机制的重要手段。金黄色葡萄球菌因其限制性修饰系统使得对其进行遗传学操作总显得费时费力。此外,较低的DNA转化效率和同源重组率也一直制约着相关研究的开展。本研究列举了近年来主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编辑方法,包括基于基因等位替换的抗生素筛选和反向筛选系统、基于Ⅱ型内含子剪切的TargeTron系统以及重组的CRISPR/Cas9系统,从技术层面较为详细地介绍和比较了上述编辑技术的操作原理和试验流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浓度琼脂糖电泳分离差异显示PCR产物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荧光差异显示技术(fluorescent differential display,FDD)的操作成本及对仪器和试剂盒的依赖性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介绍一种使用高浓度琼脂糖电泳方法显示荧光差异显示PCR扩增结果的简便方法,该方法在筛选低钙与足钙处理条件下花生胚胎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得到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书是《现代微生物技术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全书系统论述了药物微生物技术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具体的应用技术.在介绍和归纳药物微生物、微生物药物和药物微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药源微生物和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技术以及药物发酵合成的优化和生产技术,概述了微生物技术在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的应用,对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基因工程改造(次级代谢工程)和药物微生物基因组技术等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书在顾及药物微生物技术传统内容的同时,将更多的篇幅用于介绍和归纳各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SELEX技术体外筛选功能核酸元件是其发挥各种功能的必要前提。SELEX程序中,制备高质量的单链次级文库是最基础、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筛选的成败。全面总结了功能核酸筛选中的单链生成策略,如基于扩增的方法、酶消化技术、基于链霉亲和素包被珠的链分离和基于迁移率变化分离获得次级文库等,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与关键细节,以期为进一步开发高效的功能核酸筛选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新产品最新信息 Amersham国际信息公司又出版一份EXTRAS,这是20页的简讯,详细介绍它的新产品。这一期收编了广泛的技术,包括杂交、DNA测序、Western blotting、ECL技术、放射自显影和光检测,以及荧光技术。还详细介绍了放射安全性方面的产品、一种热稳定DNA聚合酶以及三种专为分子生物学家设计的新书。特异性细胞结合 TechGen International现在提供AIS Micro CELLector细胞培养瓶,这种培养瓶的表面能结合特异的单克隆抗体,因此可以特异地对细胞表现型进行正筛选或者直接剔除。采用专有的附着技术,即可将特异性细胞受体结合到培养瓶的表面。添加血液或骨髓样品之后,固定化受体即与目标细胞的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9.
酶定向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向进化在改造酶的性质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各种建立突变库的方法不断涌现。对新近发展的几种突变技术(如寡核苷酸设计型装配重组技术ADO、非序列同源蛋白重组SHIPREC等)进行了简要地介绍与分类。与突变技术相对应的筛选方法也在逐渐改变和完善,这里仅介绍高通量筛选方面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可培养微生物被不断重复培养和筛选,从中分离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越来越困难,而这些可培养微生物却仅占微生物总数的1%。未培养微生物是指迄今为止在实验室中还无法纯培养的微生物(占99%)。为了解决未培养微生物问题,科学家们突破了传统的培养方式建立了新型原位培养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未培养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多样性及重要性、微生物不可培养的原因,重点介绍研究策略以及基于原位培养技术原理发展起来的5种未培养微生物培养分离方法,指出了未培养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促进难培养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