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2年12月10—1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在南京召开微量元素研究工作会議。参加会议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林业土壤研究所、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江苏分院,以及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等有关的高等院校。到会的代表共約30人。会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四个部分:(1)国外微量元素研究工作文献综合評論;(2)国內近几年研究工作报告;(3)微量元素分析技术經驗交流;(4)制訂今后研究規划。国外微量元素研究文献综述有三个方面的工作:1)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系統地叙述了微量元素研究工作的发展,并重点讨论了在理论研究上的新成就;2)微量元素在农业中的应用,詳細地介紹了苏联、美国及其他国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解决生产问  相似文献   

2.
1980年4月25日至5月1日在南京举行了全国首次农业生态座谈会。座谈会是由中国生态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林业土壤研究所共同筹备召开的。来自全国各有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出版社等30个单位的5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及江苏省科协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草原站”)建站20周年庆祝大会,于1999年8月12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草原站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及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林学院等单位的有关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及中国科学院有关局、内蒙古锡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同志、草原站的新老站长及老一辈科学家的代表在会上讲了话。会上,还就草原站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建设事宜进行了讨论。会议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4.
儿童隐性饥饿问题已成为学术关注热点,贫困农村儿童隐性饥饿问题迫在眉睫,其主要原因是必需微量元素失衡,儿童早期营养不良的后果具有不可逆性。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作物种类等因素是影响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的重要因素,环境中各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并通过土壤、植物等自然生态因子进入食物链。本文综述贫困农村的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与稀释效应对食物质量安全的影响、儿童隐性饥饿的危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开展土壤-植物-儿童人体系统必需微量元素关联特征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5.
1982年8月30日至4月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京主持召开了我国最大的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学术交流和工作会议。来自该站的科技人员和一些宣传出版单位的代表及外地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我国生物界的著名老科学家汤佩松、马世骏、阳含熙、贾慎修、侯学煜等前后参加了会议并对该站的科研成果作了高度评价,同时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期间,代表们总结了该站建站三年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进一步讨论和制定了该站今后的科研工作计划。提交大会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共48篇,在大会上宣读的有25篇,内容有:有关土壤、植物区系、植被和草地资源方面的本底资料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外源硫输入对草地土壤-植物系统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硫输入增加是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酸化的一种重要诱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从而有利于有机碳积累,但可导致石灰性土壤中碳酸盐的分解;硫输入可提高土壤中氮及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的有效性,降低钼的有效性;导致交换性盐基离子淋失并降低钙、镁、钾的有效性;增加石灰性和中性土壤磷的有效性,而降低酸性或强酸性土壤磷的有效性。外源硫输入可促进草地植物对氮和磷的协同吸收,总体上可以促进草地植物对金属微量元素的吸收,但土壤酸化可能引起植物锰毒害,增加植物锰吸收的同时抑制了对铁的吸收。高量硫输入及土壤重度酸化可导致草地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降低;低剂量硫输入对草地生产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会议消息     
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定于1991年10月在武汉联合召开“第二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研讨会”。此次会议将着重讨论现代植物系统与分类学研究方法论及各种有关的学术思想和技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委托,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筹备召开的植物发育分化分子生物学研究讨论会于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沪举行。与会代表四十余人,生物局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植物发育与分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由中科院上海植生所和中科院植物所共同承担的院重大项目。这次会议主要对该项目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交流和总结并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锰、锌、铜、钼、硼等)为植物正常生活所必需。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上栽培农作物产量很低,为了保证丰产必须施用微量肥料(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不足,可能由于它们生长的土壤中缺乏这些元素;但往往不是完全缺乏,而是微量元素以不溶解的状态存在,因而这些物质不能为植物所利用。例如土壤中石灰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一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召开了微生态学会植物生态学组成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从事农作物、果树、蔬菜、林木、中草药及昆虫学研究的专家、教授8人。会议由梅汝鸿副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微生态学及植物微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和这一新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还介绍了  相似文献   

11.
“弗氏菌及放线菌结瘤植物的当前研究”(Current Research on Frankia and Actinorhizal Plants)国际学术会议,于1984年8月5日—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的Laval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80多名科学工作者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派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植物、土壤及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是近年来土壤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有关植物、土壤类型以及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最新研究结果,指出植物的作用因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植物种类、同种植物不同的基因型,甚至同一植物不同根的区域而异;而土壤的作用与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有关;植物和土壤类型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上的作用存在互作关系。不同的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长期连作、大量的外援化学物质的应用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而施用有机肥、免耕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植物对土壤硒的吸收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硒是人类、动物和某些微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因其具有吸收和转化土壤硒的能力而成为人类饮食补硒的主要来源。提高植物的富硒水平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了解影响植物富硒效果的因素,综述了土壤中硒的赋存形态,重点阐述了植物对土壤不同形态硒的吸收、迁移和代谢过程,并由此对硒生物强化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一直倍受各国科学工作者关注,土壤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其中,汞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技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有关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应用技术,如植物挥发、固化及提取等修复方法进行了评述,探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加快对汞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植物体对重金属耐性机制的研究,对今后开展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4年暑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70余位植物学专家、教师、大自然爱好者参加了由新疆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土壤生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二届高山植物、沙生植物研讨会。会议期间,新疆科协、沙漠土壤生物研究所的领导,看望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植物学和地理学专家学者作了有关高山植物、沙生植物和新疆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和发言。  相似文献   

16.
西鄂尔多斯地区土壤与四合木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从西鄂尔多斯地区生境适宜性特征的角度,研究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a)的生态适应性,探讨迁地保护不易成活的原因,对不同生境条件下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和植株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中Cu、Fe、Mn、Zn、B、Mo、Se、Co、CI9种微量元素中,除B的含量明显高于国内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和荒漠区土壤平均含量水平;其它元素都低于国内土壤的平均含量;迁地实验区土壤中除Cu的有效量略低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的含量外,Fe、Mn、Zn、B、Mo的有效量均略高于荒漠区土壤和四合木分布区土壤,四合木植株中Fe、Cu、Zn、B、Se、Co的含量远高于各种类型草原植物,而Mo含量高于植物体含量均值,但低于荒漠草原植物,仅为荒漠草原植物的50%,四合木分布区土壤与四合木成株、幼苗9种微量元素相关性不显著,而且植物体中9种元素含量远远大于土壤中的有效量,从四合木植株中各元素含量与各类型草原植物(包括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中含量比较表明,四合木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元素呈富集特征,可见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不是四合木迁地种植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17.
土壤养分循环实地采样调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种在区域尺度上研究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的样区采样及调查方法.即在满足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所要求的代表性、重现性、随机性及时间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及航空照片等资料,在区域中选定合适面积和数量的样区后,在各样区内按统一标准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考虑区域土壤养分循环受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野外采样过程中有必要对采样单元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记载,并就样区内所有农户的基本状况、种植业结构及肥料投入等有关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因子进行农户调查.对我国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养分循环进行了案例研究,探讨了该采样调查方法在土壤养分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植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国家教委)开放研究实验室共同举办的“全国首届植物分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21日至23日在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云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的17个单位,从事分子生态学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大会的学术报告以中国植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为主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教授做了题为“关于植物分子生态学若干问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志昂研究员做了题为“分子生态学的两种前途”、东北林业大学祖元刚教授做了题为“分子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做了题为“生物安全与分子生态学”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浓厚兴趣。会议期间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核酸实验室的仪器进行了现场实验技术交流和操作演示。学术论坛以中国植物分子生态学发展战略为主题,与会代表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9.
《植物学通报》2006,23(1):43-43
为了加强我国光合作用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光合作用研究进一步发展,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拟于2006年4月在扬州举行“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2006”(具体时间、地点和日程安排请见第二轮通知)。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实验室、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和扬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和国际上从事光合作用的专家,以及从事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将以大会报告、报告、墙报和论文集的形式进行学术研讨和交流。会议将与…  相似文献   

20.
山仑先生1933年生于山东龙口。195O年考入山东大学(后经院系调整到山东农业大学)。1954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刚刚成立的中科院生物土壤研究所(水土保持所的前身)工作至今。1959年被选派到前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学习,并于1962年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工作。197O年赴阿尔巴尼亚地那拉大学任微量元素专家组翻译,1971年作为专家组组长援助古巴科学院建立了水土保持研究所。曾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陕西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邻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保所及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