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i SM  Hu SA  He RR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2):146-149,i001
目的和方法:利用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心血管相关核团中儿茶酚胺神经元及c f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肾上腺髓质素的中枢效应是否通过激活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结果:①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3nmol/kg)诱发脑干、下丘脑及前脑等多个部位的心血管中枢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②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引起最后区(AP)、孤束核(NTS)、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和蓝斑核(LC)内Fos 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CGRP8-37(30nmol/kg)可明显减弱肾上腺髓质素的效应。结论:肾上腺髓质素可兴奋脑干、下丘脑及前脑等多个部位心血管相关核团的神经元,其中枢效应通过激活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髓质素原N端20肽[proadrenomedullin N-terminal 20 peptide,PAMP(1~20)/PAMP-20]及其类似物PAMPl2(二者均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素前体肽prepro-adrenomedullin,prepro-ADM),是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效应的内源性多肽,其降压效应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胺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髓质素(abrenomedullin,AM)最先是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组织中发现的含52个氨基酸的生物活性多肽。AM广泛分布于肾上腺髓质、肺、肾、小肠、心脏、血管等外周组织和血液中。静脉注射AM可引起正常大鼠强而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中枢途径的AM对高血压时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观察侧脑室注射AM对腹主动脉狭窄高盐摄入型高血压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中枢作用机制。1 材料和方法动物分组:本实验制成功高血压大鼠40只,假手术大鼠6只。在高血压大鼠中随机抽取9只测血压,取心,证明已…  相似文献   

4.
给乌拉坦麻醉六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SP)10μg,引起动脉血压、心率和内脏交感神经放电增加。同样剂量的SP静脉注射后却引起血压降低。阿托品预处理不影响SP的开心率作用。预先脑室注射0.25,4,64μg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SP的升压效应有剂量依赖式对抗作用。以上说明脑室注射SP 引起的血压升高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及外周血管紧张性增加的结果,并提示SP的中枢升压效应可能与脑内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性内肽酶及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内肽酶是一种属于Ⅱ型跨膜蛋白的肽类内切酶,在肽链的氨基端水解疏水氨基酸肽键,灭活心钠素、肾上腺髓质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心血管活性肽,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和休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选择性kappa型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的中枢降压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越  韩济生 《生理学报》1987,39(3):305-309
大鼠侧脑室或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高选择性的 kappa 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U50488H50-200μg 引起血压及心率显著下降,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放电明显抑制。中枢给药的有效剂量(50μg)静脉注射并不引起心血管活动的明显变化。U50488H 的降压效应需用大剂量纳洛酮(8mg/kg,皮下注射)方可完全对抗。以上结果表明,小剂量 U50488H 可抑制交感传出冲动而降低血压,这种效应很可能是由中枢 kappa 受体介导的。当应用较大剂量 U50488H时,可能有外周降压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冷应激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明  李庆芬 《动物学研究》2002,23(4):335-340
为便于了解哺乳动物冷应激生理变化的调节机理,介绍了冷应激的主要神经内分泌反应。控制冷应激反应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冷应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引起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同时抑制促生长激素轴、促性腺轴、催乳激素轴的激素分泌。神经肽Y、瘦素、褪黑激素等多种神经肽和激素参与冷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有关单胺类递质的综述资料很多,本文仅就该类递质的两个大类——儿茶酚胺类和吲哚胺类(包括三个递质“候选者”,candidate)的发现史作一简介,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哺乳动物中枢由L-酪氨酸→L-多巴→多巴胺→L-去甲肾上腺素→L-肾上腺素,这一生物合成序列现已众所周知。有趣的是,人们认识该序列中化合物的次序却相反,并且都是在外周首先发现的。肾上腺素(A)是第一个以结晶形式被分离出来的生物体激素。1895年Oliver等首次观察到肾上腺髓质提取液具有心血管作用。稍后,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1901年)发现,给动物注射肾上腺提取液能兴奋受交感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正常与否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Kato等人发现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Adm)可以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维持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去除培养基中的血...  相似文献   

10.
Zhang X  Zhu CB  Shu H  Liu J  Wang YY  Wang Y  Liu HY 《生理学报》1999,51(5):580-584
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1995年底发现的内阿片肽,一级结构与强啡肽A很相似,但生物学作用与其它内阿片肽有所不同。本工作采用侧脑室及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了中枢OFQ对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侧脑室注射1、10μgONQ可明显降低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侧脑室预先注射4μg纳洛酮不影响1μgOWQ的降压及减慢心率的效应。下丘脑视前区(POA)微量注射1μgOFQ也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结果表明,中枢OFQ与其它内阿片肽相似,可抑制心血管活动,且其抑制作用不是通过μ、δ、κ阿片受体介导。POA为中枢OFQ抑制心血管活动的靶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2抑制脾交感神经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德敏  林树新 《生理学报》1996,48(5):482-486
本文应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中枢应用白细胞介素2对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用urethane α-chloralose麻醉Sprague-Dawley大鼠,第三脑室微量注射基因重组人IL-2300U,观察到脾交感神经冲动数减少。在IL-2注射前后应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均可阻断这种效应,但单独应用Nal对脾神经兴奋性没有影响。实验中未观察到IL-2对体温和动脉血压的影响。说明IL-2抑制脾神经电活  相似文献   

12.
Zhao Z  Sun H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4):379-382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枢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增加,这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所改变,如四肢血流量减少、动脉血压调节发生改变、压力反射作用减弱、动脉管腔增厚以及心血管系统对肾上腺素受体的刺激反应性降低等。这些改变可能是在机体衰老过程中维持自身生理功能和机体稳态的重要代偿因素,同时也是促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研究老年人群交感神经的慢性紧张性增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治疗老年人疾病有着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单胺类递质发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单胺类递质的综述资料很多,本文仅就该类递质的两个大类——儿茶酚胺类和吲哚胺类(包括三个递质“候选者”,candidate)的发现史作一简介,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哺乳动物中枢由L-酪氨酸→L-多巴→多巴胺→L-去甲肾上腺素→L-肾上腺素,这一生物合成序列现已众所周知。有趣的是,人们认识该序列中化合物的次序却相反,并且都是在外周首先发现的。肾上腺素(A)是第一个以结晶形式被分离出来的生物体激素。1895年Oliver等首次观察到肾上腺髓质提取液具有心血管作用。稍后,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1901年)发现,给动物注射肾上腺提取液能兴奋受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学生Elliott的兴趣。Elliott(1904年)给动物注射A(1898年已从肾上腺中提纯了A,1904年首次合成),观察到它能象提取液一样引起许多器官的反应,这种反应同电刺激交感神经所引起的相似。他设想,交感神经可能释放A,然后引起与神经形成接点的肌肉细胞的反应。Elliott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活性多肽是一类小分子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心血管自稳态调节的重要的旁/自分泌因子,其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发病学意义。近年的研究发现心血管局部旁/自分泌功能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心房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尾加压素II、生长抑素、肾上腺髓质素家系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枢递质与心血管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几种中枢递质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不同的中枢递质或同一中枢递质作用于不同的部位及不同类型的受体,可产生不同的心血管效应。有些引起心血管系统兴奋,有些导致心血管活动抑制。  相似文献   

16.
Ji SM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6):460-466
本研究在 3 4只麻醉Sprague Dawley大鼠观察了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 ( 10μmol/L ,2 0 0nl)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肾交感神经放电 (RSNA)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 1)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内微量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可引起MAP、HR、和RSNA明显增加 ,分别由 99 0 9± 3 3 2mmHg ,3 70 78± 7 84bpm和 10 0± 0 %增至 113 5 7± 3 64mmHg (P <0 0 0 1) ,3 83 2 8± 7 3 8bpm (P <0 0 0 1)和 12 3 72±2 74% (P <0 0 0 1) ;( 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阻断剂CGRP8 3 7( 10 0 μmol/L ,2 0 0nl)不能阻断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 ;( 3 )静脉注射NO前体L 精氨酸 ( 10 0mg/kg ,0 2ml)可消除肾上腺髓质素的上述效应。以上结果提示 ,肾上腺髓质素作用于延髓腹外侧头端区可产生显著的心血管作用 ,此作用不是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 ,但可被NO所阻断  相似文献   

17.
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治疗休克的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性休克时,内阿片肽释放量显著增多,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心血管系统。纳洛酮静脉或中枢给药,可改善多种动物的失血性、内毒素性、内脏缺血性、脊髓损伤性等休克状况,并能提高生存率或延长生存时间。注射α受体阻断剂、摘除肾上腺、充分耗竭儿茶酚胺,或脑室内注射5-羟色胺,均可取消纳洛酮升压、抗休克作用。临床试用治疗感染性等休克,取得一定效果。本文作者对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研究了大鼠延髓中缝核在心血管活动调整中的作用。通过埋植套管向大鼠延髓中缝核区注射神经元兴奋剂谷氨酸钠5-μg可明显降低血压,抑制交感神经传出活动,心率无显著改变。降血压效应可被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5-HT受体阻断剂肉桂硫胺50μg,或腹腔注射赛庚啶15mg/kg所部分对抗;并可被皮下注射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1mc/kg所削弱。结果提示:延髓中缝核-脊髓5-HT下行通路对脊髓的血管调节功能起抑制性影响,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可能参与该机制。  相似文献   

19.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2的心血管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IL-2的中枢心血管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脲脂(1.2 g/kg)腹腔麻醉,侧脑室微量注射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2(IL-2),及纳络酮、阿托品、酚妥拉明预处理后注射IL-2,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改变.结果:侧脑室微量注射IL-2 500 IU和1000 IU对血压与心率无明显影响.注射IL-2 1500 IU,MAP在给药后5min开始升高,10 min达到最高,增幅达(10±1.8)mmHg(P<0.01),此效应持续15 min,给药25min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在给药后10 min,心率升高达峰值,增幅达(25±2)b/min(P<0.05),效应持续10 min;分别用纳络酮、阿托品预处理5 min后,均能阻断IL-2的升压和增加心率的作用.酚妥拉明预处理后,不能阻断IL-2的升压及增加心率的作用.结论:侧脑室注射IL-2可引起大鼠血压增高和心率加快.脑内的阿片系统和胆碱能系统可能参与IL-2的中枢心血管效应.α-肾上腺能受体可能不参与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红  翟青竹 《动物学报》1990,36(1):40-45
本实验通过大鼠和家兔侧脑室注射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研究正常血压和急性失血性低血压时,中枢GABA对血压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荷包牡丹碱均有明显的升压作用,但后者显著大于前者,且这种升压效应不被去肾或去肾上腺所影响。同时发现:急性失血性低血压时,兔脑脊液中GABA含量明显增加,提示在急性失血性低血压时,中枢GABA具有阻止血压回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对中枢交感神经系统的抑制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