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0Co r线1.0-5.0Gy照射狗,比较照后12小时培养法和直接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微核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培养法增加的速度和幅度明显高于直接法,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培养与直接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书  张秀霞 《遗传》1990,12(4):34-35,36
  相似文献   

3.
一种快速简便的完整淋巴细胞微核制片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微核测定是常用的短期测试法之一,可用来评价各种理化因子的诱变和潜在的致癌效应。为了发展人类细胞的检测系统,Heddle等首先研究了辐射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由于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故细胞膜破裂,精确计数微核有困难,后来一些作者采用改变低渗液或培养物直接推片等方  相似文献   

4.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核损伤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薛开先  王苏 《遗传学报》1990,17(1):70-74
核异常作为组织特异性的遗传毒理体内短期检测法,现已日益受到重视。它比微核测试更敏感和合理。核异常包括多种形式的核损伤,而它们与致癌因子的损伤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以r-射线作为致癌与诱变因子,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常用核损伤指标:微核、核变形、核碎裂和核固缩等的剂量(0-5Grag)一反应关系,并作线形回归分析。作者认为,作为人体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应包括微核,核变形及核碎裂3个核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5.
关树荣  白玉书  黄绮龙  柴文 《遗传》1992,14(2):29-31
本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建立。60Co γ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在0.1-5.OGy范围内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回归方程式的回归系数和曲线拟合度进行了显袭性检验,表明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昏适于拟合二次多项式(Y=a十bD+cD2),同时对加Cyt-B的浓度和时间以及终止培养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培养人淋巴细胞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开先  沈宗丽 《遗传学报》1991,18(5):401-406
  相似文献   

7.
用胞质分裂阻断法建立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建立~(60)Coγ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在0.1—5.0Gy范围内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回归方程式的同归系数和曲线拟合度进行了显著性检验,表明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皆适于拟合二次多项式(Y=a+bD+cD~2),同时对加Cyt-B的浓度和时间以及终止培养时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培养人淋巴细胞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中低剂量γ射线体外照射4个供血员的全血,系统地比较观察了胞质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测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用常规法检测,低剂量γ-射线(0.1,0.3Gy)可诱发平均MNCF的逐渐增加,和对照组相比,至0.3Gy差异显著(p<0.01);而BC法测得的平均MNCF无上升,相反在0.1Gy时明显下降(p<0.05)。在中剂量区(0.7—3.1Gy),用BC法测得的平均MNCF的增加较常规法明显,至3.1Gy时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染色体畸变与微核形成的关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MMC,0.025—0.4μg/ml),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中期染色体畸变与不同细胞周期形成的微核间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MMC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ACF),未经培养的G_0期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NC-MNCF)以及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C-MNCF),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并可用幂回归方程描述;(2)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全然无关的NC-MNCF,和C-MNCF一样,与ACF呈良好的正相关;(3)用胞质分裂阻滞(CB)法,检测MMC诱发的CB-MNCF,较C-MNCF无显著提高,MNCF/ACF的比值较小,并随着MMC剂量增加从0.15左右降到0.03。所有上述结果表明,不能简单理解微核形成与染色体畸变间的关系,在分裂的细胞群体中,中期染色体畸变可能仅是微核形成的一种来源。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测试法(CB-MNT)的实用价值,本研究用0.025-0.4μg/mL的丝裂霉素C(MMC)处理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比较CB-与常规(C)-MNT检测遗传毒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在整个剂量范围内,两法测得的微核率(MNF)均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CB法测得MNF低于常规法,随剂量增加而加著;CB法测知的最低浓度为0.1μg/ml,常规法为0.025μg/ml,可见常规法的敏感性优于CB法;(2)我们首次比较了CB法与常规法所检测微核的平均体积,发现CB法检测微核的体积接近常规法的3倍,并提出由于微核形成前后,微核间及微核与主核间的融合,导致了微核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减少,进而引起了MNF的下降;(3)CB法检测健康人自发MNF明显高于常规法,这可能是CB法检测低剂量诱变剂效应,较常规法不够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CB-与C-MNT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沈维干 《生物学杂志》1999,16(1):28-28,48
本实验应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甙处理人外周血Go期淋巴细胞,放置18小时后,直接观察微核率及核损伤的变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多甙对人外周血Go期淋巴细胞微核率,核变形率和核碎裂率均无明显的影响,亦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因此,作者认为,雷公藤多甙是一种对人类无潜在遗传毒性的药物,临床上可以安全作用,另一方面,本实验方法比传统的微核测试法更为直接,简便,敏感,有望成为一种简便实用检测化学诱变剂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应用具有诱变作用的抗癌药:噻地哌、长春新碱,乙双吗啉等,体内或体外处理诱发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通过控制细胞培养时间,放射性自显影及中期细胞阻滞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细胞间期各阶段的微核率(MNF)。本组实验结果表明,间期各阶段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微核形成,其中最多的是G_1期,其次是G_2期和G_0期。S期细胞的MNF较G_1期有极显著的下降,这提示大部分G_1期的微核细胞不能进入S期,使细胞增殖中止,这可能是抗癌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孔志明  王Yuan 《遗传学报》1993,20(4):290-293
本文用不同剂量的MMC处理大鼠外周血,放置18小时后直接制备淋巴细胞血涂片,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MMC可诱发G_(?)期淋巴细胞的核损伤。本实验对各种核损伤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微核、核变形和核碎裂等指标与MMC剂量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作者认为,大鼠外周血G_(?)期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比传统的微核测试法更敏感、合理,在致突变试验中可作为初筛的体外短期测试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初生根长度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少武 《广西植物》2005,25(5):447-448
研究了不同长度蚕豆初生根微核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初生根越短微核率越低,初生根越长微核率越高,提示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是可积累的,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微核率越高,从而对蚕豆根尖微核测试的可靠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研究X射线与X染色体的微校率之间的关系.本实验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同时检测了经X射线诱发人双核淋巴细胞的7号和X染色体的微核率。结果发现:经2.5Gy的X射线照射后.X和7号染色体的微核率男性分别为3.4%和7.1%;女性分别为6.6%和6.0%。X和7号染色体微核率的实验观察值与理论预期值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提示:X射线并不特异性引起X染色体的微核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化学农药对鸟类损伤的微核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化学农药的普遍使用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 ,对禽鸟不仅存在着急性毒害而且还会通过长期暴露及食物链传递在体内蓄积 ,对禽鸟造成慢性毒害。这种慢性毒害同样威胁着鸟类的生存。家禽作为人类的重要食品 ,其慢性蓄积毒性也构成了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化学农药对环境中非靶生物的毒害已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当前使用的微核测试法 ( micronucleus test)是一种简便迅捷而且敏感准确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评价各种理化因子的致癌、致突变效应及监测环境污染等。本研究用以测定长期喂…  相似文献   

19.
20.
摘要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型与抗核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8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以及抗核抗体血清滴度。比较不同抗核抗体、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III+IV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I+II肺癌患者,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II肺癌患者(P<0.05);(3)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非小肺癌患者,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小肺癌患者(P<0.05);(4)肺癌患者抗核抗体血清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抗核抗体阳性患者CD4+和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而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高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异常,并且其表达水平可能与抗核抗体滴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