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卫平 《动物学杂志》1989,24(5):35-37,34
本组资料对戊巴比妥钠麻醉猫的肢导联和胸导联心电图数据做了统计整理,与前人的乌拉坦麻醉猫的肢导联心电图资料做了比较。并就猫与人在解剖生理上的差异造成的对心电图的影响做了分析。 总的来看,猫的心电图有其特点,但基本波型与人相似。不同的麻醉药物对猫心电图的影响似不大,但麻醉程度对心率及心电图各间期时程可产生一定影响。另外,猫心电图Q波振幅的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封闭繁殖的成年东方田鼠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记录并分析24例麻醉东方田鼠体表心电图。结果表明,(1)Ⅰ、Ⅱ、Ⅲ、aVF导联波形较稳定,主波向上,各波较明显;(2)aVR及部分aVL导联主波向下多见,QRS波群形态多样复杂;(3)各导联T波不对称,无明显S-T段,且不在等电位线上;(4)与大鼠相比各导联波幅值均低较,心率较快。  相似文献   

3.
Peng QS  Zhou J  Shi XM  Hua GP  Hua TM 《动物学研究》2011,32(3):337-342
以前的电生理研究结果显示, 老年哺乳动物视皮层细胞的自发反应及对视觉刺激的诱发反应比青年动物的显著增加, 而对光栅刺激的方位和运动方向选择性却显著下降。然而, 这种视皮层细胞功能的老年性改变是否因青、老年猫细胞对不同麻醉水平的敏感性差异引起尚不清楚。为探讨该问题, 以常用的麻醉药——乌拉坦(Urethane)为实验对象, 通过改变其麻醉剂量分别记录青、老年猫初级视皮层细胞对不同方位和运动方向光栅刺激的调谐反应。研究结果显示, 在基础麻醉量的基础上, 累积增加 50 mg 和 100 mg 乌拉坦对青、老年猫视皮层细胞的自发反应和诱发反应以及对光栅刺激方位和运动方向的选择性不产生显著影响, 累积增加 150 mg 乌拉坦会导致青、老年猫视皮层细胞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性下降, 但下降的幅度相似。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剂量的乌拉坦对青、老年动物视皮层细胞的反应性具有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ketamine)和乌拉坦(urethane)对神经细胞活动的影响大小和机制尚存在争议。c-fos是刺激依赖表达的立早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其表达量可反应神经细胞活动的强弱。该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观察乌拉坦和盐酸氯胺酮急性麻醉对猫初级视皮层细胞中刺激依赖的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氯胺酮组和乌拉坦组初级视皮层各层神经元密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乌拉坦组视皮层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和免疫反应强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盐酸氯胺酮组视皮层细胞中c-fos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密度及免疫反应强度均显著降低。即氯胺酮对视皮层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强,而乌拉坦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慢性清醒猫正常摄食过程中胃电的变化,以及脑室注射心得安和动物麻醉对胃电的影响。结果显示,空腹饥饿状态下,猫胃电图上出现具有特征性的高振幅的“饥饿波”;摄食时胃电慢波抑制,可见较小快波;进食后半小时左右,胃电开始出现每分钟4—5次的振幅逐渐增大的正弦形慢波,多数慢波负载有快波。脑室注射心得安,可使饱猫胃电慢波抑制期出现饥饿波。动物在饥饿时麻醉,胃电慢波幅度显著降低,饥饿波完全不出现,苏醒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种对蟾蜍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固定方式,适用于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的固定方式。方法:将一定数量的蟾蜍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捣毁大脑和脊髓组、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模拟Ⅱ导联分别将麻醉组、捣毁组蟾蜍连接RM6240,进入心电图实验模块,观察并记录两组组蟾蜍的处理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蟾蜍经过处理后痛觉、肌张力、呼吸的对比情况。快速游离三组蟾蜍的心脏,4%甲醛固定,30%蔗糖溶液脱水,修剪后冰冻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查。结果:①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固定效果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相当。②给药前后麻醉组蟾蜍的心电图变化幅度小于捣毁前后捣毁组蟾蜍的心电图。③与对照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相比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破坏程度小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结论:在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中对蟾蜍进行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是一种优于捣毁蟾蜍大脑和脊髓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Bio Pac MP150动态记录四种麻醉药物麻醉后大鼠的心电图、血压,采集麻醉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糖以及实验终点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结果水合氯醛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异氟烷对心率有抑制作用,戊巴比妥钠可引起大鼠心电图P波增高,乌拉坦可引起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均可引起SBP升高,水合氯醛可引CK升高,异氟烷可降低CK、CKMB,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ALT、AST的作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氟烷均可降低肌酐,四种麻醉药物均有降低血钠、血钾的作用。结论水合氯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不适合用于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异氟烷可适当选择作为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晓琴 《四川动物》2006,25(3):603-605
本文采用标准双极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对12只成体远东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进行心电图测定。结果表明,远东刺猬的平均心率为294±46次/min,均为窦性心律。各导联的波形均较规则而稳定,所有导联都有QRS波群和T波,P波只在导联Ⅰ、Ⅱ、aVF中较明显,R′波明显存在于导联Ⅲ中。  相似文献   

9.
1980年以来,我们测定了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淇淇”和“珍珍”的心电图,并与人和其他海豚的心电图作了比较,从而确定了白鱀豚心电图常规导联的联接方法,并比较完整地描述了白鱀豚正常心电图的特征。研究发现,白鱀豚的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的正常范围基本与人的相近,但T波的特征与人不同,人的T波与同导联的主波方向一致,而白鱀豚的T波却正好相反。P—R间期明显比人的延长。本研究将为白鱀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康健  魏保龄 《生理学报》1986,38(3):259-265
在33例猫将普鲁卡因或海人酸微量注入耳蜗核(CN)和上橄榄复合体(SOC)内,观察ABR的相应改变,以分析P_(2a)和P_(2b)波的来源。猫P_(2a)波的出现率与电极导联有关,颅顶-颈后为90%,颅顶-乳突仅为18%。普普卡因注入CN后,同侧耳短声诱发的ABR仅保留P_1波,对侧耳的则无改变。海人酸注入CN后,P_1和P_(2a)存留,P_(2a)不减小反而增大。普鲁卡因注入双侧SOC,可使P_3、P_4和P_5消失。这些结果提示,P_(2a)波主要起源于CN区域内的第一级听觉传入神经元轴突并受第二级神经元负电位的影响,P_(2b)波主要起源于SOC以下的第二级听觉传入神经元,猫的P_(2a)和P_(2a)波与对侧脑干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超声波清洗器对大鼠的影响。方法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采用标准肢体二导联法测量正常状态和超声波清洗器工作时麻醉大鼠的心电图。结果超声波清洗器打开后2 min、15 min和30 min时,麻醉大鼠的心率显著增加,心电图的QRS波群间期显著缩短。而超声波清洗器停止工作后30 min时,大鼠心率和QRS波群间期基本恢复至正常。结论超声波清洗器工作时对大鼠心脏可产生一过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动物饲养或实验区内,超声波清洗器的放置应远离大鼠饲养室。  相似文献   

12.
草原兔尾鼠心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标准双极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和单极胸导联(Va、Vb、Vc),对经10%乌拉坦麻醉状态下的119只成体草原兔尾鼠进行心电图测定,同时对20只昆明系小白鼠作为对照比较。结果表明,草原兔尾鼠的平均心率为558.54±54.59次/min,均为窦性心率,额面心电轴平均59.61±12.63度。PD-R、QRS波、Q-T、P波平均间期分别为38.29±6.48、12.70±0.46、27.62±7.37、12.34±4.09毫秒。P波和T波的方向与主波R波一致。在Ⅰ、Ⅱ、ⅢaVL、aVF和Va导联为正,在aVR导联均为负向。无典型的S-T段,QRS波群与T波部分重叠,Q-T间期较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两麻醉剂在超声监测兔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组,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麻醉两组,每组12只。采用频谱多普勒检测兔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乌拉坦组各级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均明显高于戊巴比妥钠组(P〈0.05),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为保证超声监测兔肾血流动力学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戊巴比妥钠麻醉较乌拉坦麻醉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光照刺激对麻醉大鼠海马节律的影响。方法:对乌拉坦麻醉大鼠,在海马中植入电极,通过神经信号放大器记录场电位。重复对大鼠进行视觉刺激,刺激10s,并给予20s的恢复期。与经典掐尾实验进行对比。结果:乌拉坦麻醉大鼠的掐尾实验能够将海马场电位从"大不规则波"(LIA)变成theta波。LIA到theta的转变通常只需1s,掐尾结束后3s后theta返回LIA。光刺激造成了在5-8s后LIA消失,光刺激撤离后4-6sLIA返回,并没有引发theta。结论:本文结果提示视觉通路与触觉通路有不同的优先级和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15.
牵拉猫左心房所致的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露  王志安 《生理学报》1991,43(2):171-177
本实验在50只麻醉猫中研究了牵拉左心房(LAS)对尿量(UV)、尿钠(U_(Na)V)和尿钾(U_KV)排出量的影响。在迷走神经完整的动物,LAS 导致 UV,U_(Na)V 和 U_KV(P<0.001)明显增加。切断迷走神经后 LAS 仍能使 UV,U_(Na)V 有所增加(p<0.01),但增加量明显低于迷走神经完整的动物(P<0.005)。在迷走神经完整的猫滴注肝素(10U/min/mg)后,LAS 也能引起 UV,U_(Na)V 和 U_KV 的增加,但增值明显低于没有滴注肝素的猫。在迷走神经切除后滴入肝素,则 LAS 的肾效应消失(p>0.05)。切断左侧肾神经后,LAS 引起神经完整肾尿量和尿钠排出显著增加(P<0.001)。而去神经肾对 LAS 的效应虽减弱,但其增值仍有显著性。两侧肾效应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上述结果说明,LAS 在麻醉猫中能引起尿量,尿钠和尿钾明显增加,这些效应是神经反射和体液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猫上用不同方式升高颅内压,观察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表明: 1.阶梯性升高颅内压至30—40毫米汞柱时,脑电波频率加快,振幅降低。颅内压升高至50—70毫米汞柱时,以慢波占优势。当颅内压升高接近血压水平时,脑电活动消失。脑电图的变化与脑灌注压有密切关系,除颅内高压可以引起脑灌注压下降外,心脏功能的障碍也可促使血压下降,从而致使脑灌注压降低。 2.急骤升高颅内压至血压的二分之一水平时,如脑灌注压不低于70—80毫米汞柱,脑电图上不出现明显异常。如脑灌注压因血压的下降而迅速降低时,脑电图将出现明显异常,直至脑电波消失。 3.颅内压急骤升高至血压相近水平时,脑电活动在16—17分钟时即发生消失。 4.颅内高压可以引起心率减慢、血压和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改变可发生在血压异常升高后,也有发生在血压正常时,这可能与心血管中枢的兴奋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在SD大鼠麻醉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大鼠模型制备的麻醉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进行麻醉实验,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死亡率,并将相同剂量的1:1混合液应用于SD大鼠模型制作时的麻醉中,比较其与非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混合液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2.5±1.5分钟,与单用水合氯醛无差异(P>0.05),比单用乌拉坦起效时间短(P<0.05);维持时间107.4±4.1分钟,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长(P<0.01);麻醉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低,总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低。模型组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2.9±1.6分钟,维持时间108.9±4.4分钟,零麻醉死亡率,总死亡率为2.5%;与1:1混合液非模型组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水合氯醛+乌拉坦1:1混合液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死亡率极低,适合用于2小时左右的SD大鼠手术或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标准双极肢导联(I,Ⅱ,Ⅲ)和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对未经麻醉并处于清醒安静状态下的4只全同胞幼狮进行了心电图测定。结果表明,幼狮的平均心率为159±1次/min,均为窦性心律,QRS波平均心电轴为68±18°。P波,QRS综合波及T波持续时间分别为0.055±0.004s,0.067±0.006s和0.069±0.012s。R-R,P-R,S-T及Q-T间期分别为0.378±0.002s,0.082±0.006s,0.078±0.0058和0.225±0.017s。P波的形态在I,Ⅱ,Ⅲ和aVF导联中呈正向,而在aVR及aVL导联中呈负向;QRS综合波的波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I,Ⅱ,Ⅲ及aVF导联中主要表现为R型正向波,而在aVR,aVL导联中则表现为Q或S型负向波;S-T段无出现移位现象;T波在aVL导联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在I,Ⅱ,Ⅲ和aVF导联中,主要呈正向,在aVR和aVL导联中则往往呈负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在SD大鼠麻醉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大鼠模型制备的麻醉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进行麻醉实验,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死亡率,并将相同剂量的1:1混合液应用于SD大鼠模型制作时的麻醉中,比较其与非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混合液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2.5±1.5分钟,与单用水合氯醛无差异(P〉0.05),比单用乌拉坦起效时间短(P〈0.05);维持时间107.4±4.1分钟,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长(P〈0.01);麻醉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低,总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低。模型组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2.9±1.6分钟,维持时间108.9±4.4分钟,零麻醉死亡率,总死亡率为2.5%;与1:1混合液非模型组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水合氯醛+乌拉坦1:1混合液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死亡率极低,适合用于2小时左右的SD大鼠手术或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近交系MIJ、HFJ大鼠心电图,并与Wistar大鼠比较分析,观察MIJ和HFJ大鼠心电图表现.方法 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大鼠固定板上,用短针电极刺入皮下2~3 mm位置,麻醉5 min后,用福田青岛FX-102B心电图机做心电图,并对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三种大鼠均为窦性心律,心律齐整,雄性HFJ、MIJ心率均高于同性别Wistar.HFJ和MIJ品系、性别间心率差异均无显著性.HFJ和MIJ心电轴与Wistar相同,主要在0°~90°间.三种大鼠的P波方向及QRS波群基本相同,但各波振幅和各波时限,在不同品系和性别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结论 近交系MIJ和HFJ大鼠各有其独特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