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和天花病毒同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的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较强的传染性。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了高致病性天花病毒,但致死率较低的MPXV至今却仍然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隐患之一。2022年初,欧美地区多个国家暴发了非典型性猴痘(atypical monkeypox)疫情,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者通过对MPXV全基因组进行测序比对发现,已出现了MPXV变异情况。随着猴痘疫情(monkeypox epidemic)的快速蔓延,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MPXV流行,研制出更加安全、有效的猴痘疫苗(monkeypox vaccine)已迫在眉睫。现就猴痘疫苗及其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 OPXV),与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 VARV)同属,其宿主范围较广,人与动物的感染率都比较高。目前,MPXV在非流行国家和地区迅速蔓延,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OPXV,且已证实出现人际传播。对MPXV快速、准确诊断与筛查是许多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中的最重要工作。为我国制定防控措施,开发更高效、更准确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提供参考,现就实验室MPXV诊断检测方法的技术原理、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各诊断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杨琛晖  葛行义 《激光生物学报》2023,(6):481-491+516+478
近20年来,偶发的感染人类的猴痘疾病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和经济。啮齿类动物是猴痘病毒(MPXV)在自然界的主要宿主。MPXV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至人并引起自限性感染,出现皮疹和淋巴结症状。本世纪初,美国报道了第一例在非洲以外地区人感染MPXV的病例,此后,猴痘逐步在全世界流行,并成为严重的公共威胁。随着病毒检测和测序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痘病毒被发现,从而丰富了痘病毒科的多样性。本综述对MPXV以及痘病毒科中的其他病毒的最新分类、宿主范围、基因组结构特点、致病性以及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全面概述。这些信息将促进我们对痘病毒的遗传进化关系和传播的了解,并且对未来病毒的研究和疾病的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天花、猴痘可感染人并引起严重皮疹、发热等临床症状,均为烈性传染病,是潜在的生物恐怖因子,因此需要建立针对其感染的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方法:分别设计正痘病毒属通用型、天花病毒特异、猴痘病毒特异的引物与荧光标记探针,建立荧光定量实时PCR方法,对人工合成或模拟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可在4h内对天花或猴痘病毒感染进行特异性鉴别诊断,检测灵敏度可达100拷贝/25μL反应体积。结论:本方法可作为一种检疫与反恐应急储备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期,全球各地相继出现了猴痘疫情。截至2022年7月31日,猴痘疫情已涉及全球超过78个国家或地区,共报道超过23 000例病例,其中包括8例死亡病例。与既往疫情最大不同的是,本次疫情病例蔓延到了欧洲和美国等猴痘的非流行区,出现人际间传播,并且以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其中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不容忽视,被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结合2022年猴痘疫情探讨猴痘病毒感染,对猴痘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以及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猴痘     
猴痘(monkeypox)是由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期,至少在11个非洲以外的国家出现了120多例猴痘患者。人猴痘很少在非洲以外的国家发生,其症状和天花相似。现对猴痘的起源、发病、检测及预防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7.
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后,导致宿主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探索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近年来,以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已经为病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以及其它病毒的出现,使得对病毒蛋白质的分子功能及感染后宿主蛋白质组的深入探索更加迫切。本文综述了应用不同蛋白质组学方法来阐明病毒蛋白质的组成、病毒-宿主蛋白质相互作用、宿主蛋白质组的改变以及感染诱导的翻译后调控方面的现状。并讨论蛋白质组学与其他组学联用的策略,总结了蛋白质组学的限制和优势,为寻找病毒感染生物标志物、抗病毒药物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猴痘(monkeypox)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兽共患病,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西部地区。猴痘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类动物,主要在动物中流行,人接触感染动物后可被传染。猴痘的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发热、皮疹等),但症状较轻。天花疫苗接种可提供预防猴痘的免疫保护力。然而,因全球天花被消灭而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后,猴痘成为最可能威胁人类的正痘病毒性疾病。近期,其散发病例在欧洲多地出现。2022年5月7日英国报道了猴痘疫情。随后,欧洲报道猴痘确诊和疑似病例超过100例。猴痘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感染动物、与患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2022年5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就此次猴痘疫情召开了紧急会议,旨在提高对猴痘的认识,做好防范应对准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英国卫生部门报告了相关疫情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截至2022年5月28日我国尚无输入性猴痘报道,但因国际交往频繁等仍须提高警惕。本文介绍了猴痘流行现状及有关防控信息,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猴痘病毒、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等痘病毒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痘病毒(Poxviridae)是一种大型双链DNA病毒,宿主范围广。在与宿主长期作用过程中,痘病毒通过编码非结构蛋白来逃逸宿主IFN-I介导的免疫反应。本文综述了痘病毒编码的非结构蛋白拮抗IFN-I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为防控痘病毒传播提供理论依据,为痘病毒新型疫苗研发及药物靶点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的CrmB(cytokine response modifier B)蛋白的结构特征和抗原表位,运用ORF Finder、ExPaSy、SignalP 6.0、TMHMM 2.0、Cell-Ploc、Conserved Domains、 SOPMA、SWISS-MODEL、NetNGlyc 1.0、NetPhos 3.1、IEDB、SYFPEITHI、Clustalx、MEGA 11.0、Prankweb、DrugBank等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CrmB蛋白的开放阅读框、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区、亚细胞定位、结构域、糖基化/磷酸化位点、二级/三级结构、B/T细胞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蛋白同源性、配体结合位点、小分子抑制药物等。CrmB蛋白是由349个氨基酸组成的不稳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38 308.75;理论等电点为6.24,分子式为C1621H2550N460O550S32;二级结构以不规则卷曲为主,有信号肽...  相似文献   

11.
猴腺病毒(simian adenovirus,SAdV)是猴类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常在病毒之一,可引起肺炎、咽炎、肠胃炎、结膜炎等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主要感染猕猴、非洲绿猴、黑猩猩和狒狒等[1]属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有学者认为SAdV感染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也有报道认为其种间交叉传播在非人灵长类中可能普遍发生,是动物传染病似的感染。SAdV是否感染人类尚未见报道,但已从猴的分泌物中发现了可能和人腺病毒(humanadenovirus,HAdV)发生重组的新型腺病毒。SAdV与HAdV亲缘关系很近,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也相似,是人腺病毒研究的理想模型。目前已经制定了研发猴腺病毒模型的目标,用于研究感染机制,促进腺病毒基因治疗和疫苗开发进程[3]。但猴腺病毒自然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依然很少。本文将就SAdV的发现与分类、生物学特性、感染特点及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丽丽  蒋涛  赵晏强  刘欢 《病毒学报》2022,(5):1069-1079
2022年5月以来,非洲以及多个非流行国家相继报告猴痘确诊病例,三个多月已造成全球90余个国家超4万例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22年7月23日宣布此次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62-2022年间国际猴痘病毒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了多维分析,对猴痘病毒领域的整体研究态势和研究主题进行了知识图谱呈现,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情报参考。结果表明,猴痘病毒研究领域可大体分为初始发展期、快速增长期、集中暴发期和徘徊持续期,美国在该研究领域具有独强优势,猴痘病毒的流行病学、分子遗传和致病机理、疫苗制备和药物研发是主要的研究主题。研究分析,我国在猴痘病毒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猴痘疫苗和药物研发、猴痘病毒病原学和相关新生物技术方法等领域的布局和研究需加强,猴痘病毒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储备值得相关科技机构和科研群体关注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省实验猕猴中心的安徽恒河猴进行了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病原菌)和寄生虫检测。对恒河猴的病毒检测结果发现,猕猴疱疹病毒1型(BV)和猴痘病毒(SP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0.7%(6/29)和10.0%(2/20),20只恒河猴中没有发现猴反转录D型病毒(SR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STLV—1)的抗体。5只受检的人工繁育的安徽恒河猴没有感染沙门菌、皮肤病原真菌、志贺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的这四种病原菌。肉眼检测恒河猴体表,未发现体外寄生虫。39份人工繁殖的恒河猴粪便样品的总寄生虫感染率为38.5%,检测到溶组织内阿米巴和5种蠕虫(粪类圆线虫、猴结节线虫、绦虫、钩虫、蛔虫),感染率最高的是粪类圆线虫和猴结节线虫。本次调查表明,安徽恒河猴无特殊疾病,健康状况基本良好,可以建立普通级的实验恒河猴,实现安徽恒河猴的实验动物化。  相似文献   

14.
喂饲高脂高胆固醇饮食是诱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的基本方法。在诱发AS过程中,血清脂质的改变不但有种属差异,也存在个体反应性的差异。猴是用于AS研究最理想的实验动物。喂以高胆固醇饮食后,有些猴血清胆固醇上升速度明显高于一般同种猴,称高反应猴(High-responding rhesus monkey);另一些猴的血清胆固醇上升十分缓慢,低于同种猴的一般反应速度,称低反应猴(Low-responding rhesusmonkey)。关于高反应猴(简称HI)及低反应猴(简称LO)在诱发AS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反应的差别,国外已有报道。(Baker et al.,1981;Bhattacharyya et al.,1977;  相似文献   

15.
越南仰鼻猴被重新发现刘诗峰(西北大学生物系西安710069)关键词越南仰鼻猴,重新发现,数量分布越南仰鼻猴(RhinopithecusavunculusDollman,19l2)又名东京仰鼻猴或越南金丝猴。与我国特产的3种金丝猴同属,为金丝猴属(Rh...  相似文献   

16.
人工饲养恒河猴、食蟹猴的繁殖性能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人工饲养恒河猴与食蟹猴的繁殖性能,为温带地区猕猴的人工饲养和繁殖方式提供借鉴。方法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饲养的317只恒河猴繁殖群(30只雄猴,287只雌猴)和78只食蟹猴繁殖群(8只雄猴,70只雌猴)近两年的繁殖性状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恒河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60.73%、54.45%和96.89%。食蟹猴母猴妊娠率、繁殖率和成活率分别为79.86%、56.12%和75.00%。结论食蟹猴和恒河猴可以成功的在温带地区饲养和繁殖,但人工饲养食蟹猴的妊娠率与产仔率较恒河猴高,而仔猴成活率则低于恒河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工繁殖恒河猴婴猴生长发育指标的标准数据库。方法随机对90只人工饲养繁殖的恒河猴(从100d至1周岁)进行体重、身长、尾长、前肢长、后肢长发育指标测定。结果测定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和绘制生长曲线图,发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恒河猴(1周岁前),其生长发育指标基本均匀一致,只有个别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现象。随时间推移,雄性生长速度要快于雌性。结论所建立的恒河猴婴猴正常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为提高人工饲养繁育恒河猴技术和不断改善恒河猴营养与发育健康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食蟹猴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驯养与繁殖。方法从2004年底开始,建立了一个20只雄猴,140只雌猴的食蟹猴室内生产繁殖种群。每个室内饲养单元内包括两只雄猴,14只雌猴,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进行繁殖。同时对室内饲养食蟹猴繁殖的季节性、妊娠期、月经周期、仔猴出生体重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从2005年4月到2008年3月的3年时间,母猴怀孕305例,流产59例,生产仔猴246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分别为74.0%和59.7%。室内饲养食蟹猴的繁殖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平均月经周期为(28.5±3.3)d(n=30),平均妊娠期为(167±12)d(n=30),仔猴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50±120)g(n=30)。结论食蟹猴能够在温带地区的室内进行成功的驯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恒河猴和食蟹猴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确立一种对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个体的遗传鉴别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采用15个多态性微卫星DNA位点对50只恒河猴和50只食蟹猴个体进行了DNA多态性的分析,对比两群体间等位基因数目差异。结果筛选的15个具有显著多态性的微卫星DNA位点对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可以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其等位基因数目均在7个以上,且两群体间有11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利用这些多态性微卫星DNA位点建立一种有效鉴别恒河猴和食蟹猴种群遗传背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藏酋猴精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间首次对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藏酋猴的精子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藏酋猴精子在大体结构上,如头的形状,顶体大小,核的结构等,与猕猴属其它种类相似,其主要特征是顶体发达,总长(79.96±0.29)um,及头长(5.97±0.05um),尾中段(11.98±05um)与尾主段的长度(62.01±0.32um)与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及猕猴属其它种类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果表明藏酋猴与红面猴应分属于不同的种组,与Fooden关于藏尊猴分类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