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在SD大鼠麻醉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大鼠模型制备的麻醉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进行麻醉实验,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死亡率,并将相同剂量的1:1混合液应用于SD大鼠模型制作时的麻醉中,比较其与非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混合液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2.5±1.5分钟,与单用水合氯醛无差异(P>0.05),比单用乌拉坦起效时间短(P<0.05);维持时间107.4±4.1分钟,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长(P<0.01);麻醉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低,总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低。模型组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2.9±1.6分钟,维持时间108.9±4.4分钟,零麻醉死亡率,总死亡率为2.5%;与1:1混合液非模型组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水合氯醛+乌拉坦1:1混合液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死亡率极低,适合用于2小时左右的SD大鼠手术或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2.
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对SD大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一次性腹腔注射麻醉对SD大鼠麻醉状态的影响.方法 经预试验确定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可维持相同的麻醉时间.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大鼠呼吸频率、体温、心室峰压、±dp/dtmaxt、心率和t-dp/dtmax等的影响.结果 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呼吸频率、体温抑制较强,并能抑制大鼠的心肌收缩性,表现为 dp/dtmaxt值降低,t-dp/dtmax值增大,心室峰压及心率下降;水合氯醛对大鼠呼吸频率和体温的抑制作用较少,但与前者比较,维持相同麻醉时间,使用剂量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大鼠的体温、呼吸频率及心功能均有抑制作用;水合氯醛,一次性腹腔注射,获得较长的麻醉时间须增加剂量,但亦增加其对心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种对家兔血压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适用于家兔动脉血压实验的一种全身麻醉复合剂。方法:将氯胺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有序分组,按不同比例配置麻醉复合剂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观察记录并比较给药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麻醉维持时间、痛觉、角膜反射、肌张力、呼吸、心率变化。结果:①氯胺酮、水合氯醛、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四种药物联合给药时家兔颈总动脉血压122±3mmHg,波动范围在开口时血压的5mmHg内,是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波动最小的,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25%乌拉坦(10mmHg左右)。②麻醉后生理状态平稳,角膜反射消失,肌张力明显减弱,呼吸频率减慢,骨痛反应消失,麻醉持续时间大于90min,降低了每种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增加了麻醉药物的安全性。结论:1.35%氯胺酮(0.4mL/kg)、25%乌拉坦(0.8mL/kg)、5%水合氯醛(0.3mL/kg)和3%戊巴比妥钠(0.2mL/kg)复合给药时对家兔血压影响最小、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适合于家兔血压实验的复合麻醉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麻醉药物对雌性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戊巴比妥钠(40mg/kg)、水合氯醛(400mg/kg)、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注射麻醉雌性SD大鼠,麻醉20min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大鼠血液细胞学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三种不同药物麻醉雌性SD大鼠20min后,某些血液细胞学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麻醉药物可对雌性SD大鼠的血液学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种对家兔血压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适用于家兔动脉血压实验的一种全身麻醉复合剂.方法:将氯胺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有序分组,按不同比例配置麻醉复合剂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观察记录并比较给药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麻醉维持时间、痛觉、角膜反射、肌张力、呼吸、心率变化.结果:①氯胺酮、水合氯醛、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四种药物联合给药时家兔颈总动脉血压122± 3mmHg,波动范围在开口时血压的5mmHg内,是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波动最小的,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25%乌拉坦(10mmHg左右).②麻醉后生理状态平稳,角膜反射消失,肌张力明显减弱,呼吸频率减慢,骨痛反应消失,麻醉持续时间大于90min,降低了每种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增加了麻醉药物的安全性.结论:1.35%氯胺酮(0.4mL/kg)、25%乌拉坦( 0.8mL/kg)、5%水合氯醛(0.3mL/kg)和3%戊巴比妥钠(0.2mL/kg)复合给药时对家兔血压影响最小、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适合于家兔血压实验的复合麻醉剂.  相似文献   

6.
张青峰  李文宇  李官成  姬可平 《四川动物》2008,27(1):154-156,160
目的 为本校生物工程系实验动物学课程小鼠尾部皮肤移植实验课提供一种合适的操作方法.方法 分别用0.7%、1%、1.5%戊巴比妥钠和10%水合氯醛对小鼠进行麻醉试验,选出合适的麻醉方法;再进行小鼠尾部皮肤移植,对比玻璃套管法和创可贴法2种包扎方法的效果,以选出合适的手术方法.结果 0.7%和1%戊巴比妥钠麻醉持续时间过短,1.5%戊巴比妥钠和10%水合氯醛能维持足够手术操作所需的时间,但1.5%戊巴比妥钠易导致动物死亡,故采用10%水合氯醛麻醉小鼠较合适;玻璃套管法包扎的效果较创可贴法为好且更简便.结论 10%水合氯醛麻醉结合玻璃套管法包扎进行小鼠尾部皮肤移植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小鼠尾部皮肤移植手术实验方法;此方法技术失败率低,适合学生实验课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在SD大鼠麻醉中的效果并进一步在大鼠模型制备的麻醉中检验其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水合氯醛和乌拉坦及其1:1混合液进行麻醉实验,比较其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死亡率,并将相同剂量的1:1混合液应用于SD大鼠模型制作时的麻醉中,比较其与非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水合氯醛和乌拉坦混合液麻醉大鼠的起效时间2.5±1.5分钟,与单用水合氯醛无差异(P〉0.05),比单用乌拉坦起效时间短(P〈0.05);维持时间107.4±4.1分钟,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长(P〈0.01);麻醉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低,总死亡率比单用水合氯醛、乌拉坦低。模型组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2.9±1.6分钟,维持时间108.9±4.4分钟,零麻醉死亡率,总死亡率为2.5%;与1:1混合液非模型组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水合氯醛+乌拉坦1:1混合液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死亡率极低,适合用于2小时左右的SD大鼠手术或模型制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动物实验麻醉药物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Bio Pac MP150动态记录四种麻醉药物麻醉后大鼠的心电图、血压,采集麻醉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糖以及实验终点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结果水合氯醛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异氟烷对心率有抑制作用,戊巴比妥钠可引起大鼠心电图P波增高,乌拉坦可引起大鼠心电图J点抬高。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均可引起SBP升高,水合氯醛可引CK升高,异氟烷可降低CK、CKMB,戊巴比妥钠、异氟烷有降低ALT、AST的作用,水合氯醛、戊巴比妥钠、异氟烷均可降低肌酐,四种麻醉药物均有降低血钠、血钾的作用。结论水合氯醛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明显,不适合用于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戊巴比妥钠、乌拉坦、异氟烷可适当选择作为心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解毒能力,比较分析了戊巴比妥钠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产生的麻醉时间,及连续注射戊巴比妥钠对实验室内高原鼢鼠麻醉时间的影响过程。研究显示,在野外状态下,雌、雄高原鼢鼠的麻醉时间分别为134.23 min±27.73 min和121.14 min±35.23 min,雌、雄高原鼠兔的麻醉时间分别为90.92 min±31.10 min和116.37 min±37.13 min。统计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的麻醉时间显著长于高原鼠兔(P0.05),意味着高原鼢鼠的解毒能力弱于高原鼠兔,这可能与有毒植物在高原鼠兔食物中所占比例较大有关。在实验室条件下,雌、雄高原鼢鼠麻醉时间均有明显的波动,显示麻醉剂对高原鼢鼠的解毒能力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此外,雌、雄高原鼢鼠之间麻醉时间的变化过程差别较大,这可能与两种性别的高原鼢鼠个体对新环境的应激行为明显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山羊单纯麻醉与复合麻醉的效果,探讨一种安全高效便捷的山羊麻醉方法。方法选取山羊3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单纯戊巴比妥钠麻醉,B组给予单纯氯胺酮麻醉,C组给予地西泮、戊巴比妥钠和氯胺酮复合麻醉,记录三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死亡率。结果地西泮、戊巴比妥钠和氯胺酮复合麻醉,起效快、麻醉维持时间长、动物死亡率低、麻醉效果好。结论安定、戊巴比妥钠和氯胺酮复合麻醉优于单纯麻醉,是一种高效、便捷、安全山羊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头,一组是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Ⅰ组),另一组是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麻醉后对动物实施心脏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术,观察动物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7.6±2.4 min(Ⅰ组)、2.4±1.4 min(Ⅱ组)进入麻醉状态(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30.8±8.8 min(Ⅰ组)、16.5±2.8min(Ⅱ组)(P〈0.05),Ⅱ组动物比Ⅰ组动物苏醒平稳(P〈0.05)。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无明显差别,而氧饱和度在第10 min(Ⅰ组87%,Ⅱ组92%)和30 min(Ⅰ组94%,Ⅱ组89%)由于追加麻醉药后,两组值差异较大,但很快恢复正常。Ⅱ组麻醉效果较Ⅰ组麻醉效果好。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强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亚硝酸盐暴露对红耳龟与中华条颈龟幼体的慢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研究了亚硝酸盐4个浓度NaNO2(0、100、200、500 mg/L)暴露对红耳龟(平均体重13.89 g±1.67 g,n=224)和中华条颈龟(平均体重13.12 g±1.83 g,n=236)机体慢性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红耳龟各暴露组肠中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中华条颈龟,且胁迫20 d时差异极显著(P<...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和不同麻醉药物对大鼠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异氟烷、乙醚吸入麻醉,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经腹主静脉取血,经血气一电解质分析仪全自动分析测定,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对大鼠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异氟烷吸人麻醉组Na’离子浓度略低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P〈0.05);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组Ca2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1);吸入麻醉组的Mg2离子浓度显著高于药物腹腔注射麻醉组(P〈O.05,P〈0.01);水合氯醛腹腔注射组Lac含量显著高于乙醚和戊巴比妥钠麻醉组(P〈0.01);吸人类麻醉药能较好的维持较高的PO2、SO2、O2Ct和A(肺泡气中氧分压),而BE-ECF、BE-B、PCO2、HC03-和TCO2降低,表明不同麻醉药均有不能程度的引起大鼠静脉血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产物的改变。结论不同麻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引起大鼠静脉血血气、电解质及能量代谢产物的改变,异氟烷和乙醚对动物机体心血管、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机体损害较少,而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对动物机体心血管、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体损害较大。因此,在使用麻醉药时应合理选用和控制,避免由于麻醉引起实验误差。  相似文献   

16.
稳定性铵态氮肥在黑土和褐土中的氮素转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稳定性氯化铵为氮源,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0.20、0.50、1.00 g N·kg-1干土3种浓度的稳定性铵态氮肥在黑土、褐土中的氮素转化特征.结果表明: 在褐土中,随着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发生硝化作用的时间逐渐推迟,添加0.20、0.50 g N·kg-1干土处理开始发生明显硝化反应的时间分别为第3、7天,在高浓度氮量(1.00 g N·kg-1干土)添加下硝化作用受到明显抑制;在黑土中,各浓度氮量添加处理开始发生硝化反应的时间相同,均为第3天,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硝化作用潜势逐渐减弱.只加铵态氮肥的处理中,添加0.20 g N·kg-1干土的氯化铵氮肥在褐土和黑土中的硝化反应时间分别可维持3周和2周左右;添加0.50 g N·kg-1干土的氯化铵氮肥在褐土和黑土中的硝化反应时间分别可维持4周和3周左右.与单施氯化铵相比,黑土和褐土在0.20、0.50 g N·kg-1干土添加浓度下,按纯氮量的1.0%添加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4.0%添加二氰二胺(DCD)均能显著抑制硝化作用,降低硝态氮的含量,抑制硝化作用潜势.综上,在褐土中,随着氯化铵添加浓度增加,土壤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效果大于黑土.在0.20、0.50 g N·kg-1干土外源铵态氮时,添加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因此室内硝化抑制剂培养试验时,建议铵态氮添加量不超过1.00 g N·kg-1干土,以0.50 g N·kg-1干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两麻醉剂在超声监测兔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组,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麻醉两组,每组12只。采用频谱多普勒检测兔肾各级肾动脉血流参数。结果乌拉坦组各级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min)均明显高于戊巴比妥钠组(P〈0.05),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为保证超声监测兔肾血流动力学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戊巴比妥钠麻醉较乌拉坦麻醉更适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对西藏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速眠新Ⅱ(0.1mL/kg)肌内注射和3%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溶液(0.2 mL/kg)静脉注射联合麻醉方法对15头行胚胎移植术的西藏小型猪进行麻醉,观察动物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效果、呼吸频率和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80%(12头/15头)西藏小型猪初始量麻醉状态维持45 min以上,20%(3头/15头)西藏小型猪手术过程中追加麻醉。麻醉期间肌肉松弛效果好,动物呼吸和心率平稳。手术过程中西藏小型猪呼吸频率为(12-22)次/min,心率为(63-85)次/min,麻醉过程中未出现麻醉死亡,术后苏醒时间为30-60 min。结论速眠新和戊巴比妥钠混合麻醉效果好,且麻醉剂量较以往大幅减少,术后苏醒快。戊巴比妥钠联用速眠新复合麻醉对西藏小型猪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且动物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只受肝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的乙醚吸入麻醉对照组,B组先用乙醚吸入作麻醉诱导,再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作麻醉维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麻醉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平均需要重复吸入乙醚5±1.63次,以维持麻醉状态。B组术中麻醉平稳,不需要继续给药.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可延长麻醉的有效时间,加强麻醉效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