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癫痫(Epilepsy)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反复发作会逐渐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导致多种共患疾病.癫痫发病机制复杂,其中谷氨酸代谢异常与癫痫发病关系密切.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是调节谷氨酸代谢的主要途径,谷氨酸转运体和星形胶质细胞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及谷氨酸转运体对癫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近年来,关于星形胶质细胞及腺苷和癫痫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腺苷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其可以作为整合中枢兴奋性以及抑制性神经递质的调节因子,其诸多生理作用都是通过受体介导实现的。研究腺苷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及腺苷激酶、谷氨酸、表观遗传基因修饰、伽马氨基丁酸受体等通路在抑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为治疗癫痫提供全新的治疗思路和措施。本文将针对腺苷抑制癫痫发生的机制以及目前与腺苷有关的癫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如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明确腺苷在抑制癫痫中的作用机制,就有可能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对发展新的预防措施,指导预防药物研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蝎毒对癫痫敏感性和海马GFAP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和方法 :本工作用海人酸癫痫模型 ,通过对癫痫大鼠蝎毒治疗后行为变化及脑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活性的检测 ,对蝎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相关脑区及其机制做以初步探讨。结果 :癫痫大鼠蝎毒治疗三周后 ,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的例数 ,减轻癫痫发作的程度 ,使发作的潜伏期延长 (P <0 .0 5 )。免疫细胞化学的实验显示 ,蝎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相关脑区是海马。 8例蝎毒治疗的大鼠与实验对照组相比 ,有 6例背侧海马GFAP免疫染色明显减轻 ,未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CA1区无明显神经元缺失 ;而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癫痫大鼠蝎毒治疗三周后 ,能明显减轻癫痫发作的行为 ,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肥大 ,减轻海马神经元受损的程度。蝎毒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很可能是蝎毒抗癫痫反复发作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含量最丰富的细胞,研究表明,星形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有关,尤其是对AD主要致病蛋白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产生、内化和降解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讨论星形胶质细胞中Aβ的产生,星形胶质细胞对Aβ的内化、降解和清除的机制,并阐释星形胶质细胞在Aβ代谢中的作用与AD早期发病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激活神经胶质细胞所导致的炎症反应是其核心病理机制,其中小胶质细胞是主要的炎症细胞。近期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近年来AD发病过程中TLR与小胶质细胞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57/BL6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DCX和GFAP表达的时程变化,为神经元发生,发育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海人藻酸建立小鼠癫痫模型,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不同时间点双皮质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癫痫发生后3天7、天,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神经元的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GFAP阳性神经元的免疫荧光强度在癫痫发生后持续的一周内较对照组均见明显持续表达增强。结论:小鼠癫痫后会引起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同时发病早期神经元已经出现再生标记物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白质脱髓鞘、胶质细胞增殖、轴突损伤和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脱髓鞘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既往在对MS及其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研究中发现了细胞自噬也参与了其发病,涉及到的主要有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元。因此,本文将对以上细胞自噬在M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M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揭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strocytic Conditioned Medium,ACM)作用于纯化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核转录因子NF-k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ACM作用后30min即可诱导NF-kBp65的核内表达,2h达高峰。结论:TNF-α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释放可溶性的神经活性物质使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兴奋性升高。  相似文献   

9.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临床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仍在探索中。中枢神经系统内有三种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近来有研究发现,这三种胶质细胞可通过活化、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等途径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节。探索神经胶质细胞的多种复杂功能或作用机制来充分认识胶质细胞的特点,为今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通过研究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特点及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与疼痛治疗之间的相关性,旨在总结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星状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相关病变包括淀粉样蛋白β在脑内沉积形成老年斑、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在神经细胞内聚集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轴突变性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AD的发病机制并不局限于神经元,也与脑组织的神经胶质细胞密切相关。神经胶质细胞中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过程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因此影响AD病理变化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过程中分泌众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TNF-α可特异性结合细胞表面受体TNF-R1和TNF-R2,激活NF-κB、JNK(cJun)等信号通路,促进更多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炎症诱导、细胞凋亡、APP和Tau蛋白的生成等病理过程。该文拟对神经胶质细胞及TNF-α调控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白质病,其致病基因EIF2B 1~5分别编码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2B(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B,eIF2B)的5个亚基α~ε,其中任一编码基因突变均可引起发病。起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期,临床表型差异大,典型表现为进行性运动功能退行,可伴共济失调和癫痫。应激(发热、外伤等)可导致发作性加重。影像学显示大脑白质进行性液化。尸解神经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广泛性白质稀疏和囊性变性,无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异常,过表达祖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δ(GFAPδ),少突前体细胞数量增加和成熟少突胶质细胞减少、泡沫化且凋亡增加。VWM致病基因EIF2B 1~5是管家基因,但多数患者通常仅脑白质受累。少数胎儿期及婴儿早期发病的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受累,成年女性患者可有卵巢功能障碍。目前认为,星形胶质细胞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病理性星形胶质细胞继发性引起少突胶质细胞成熟障碍和髓鞘形成异常,进而导致脑白质病变。其他疾病机制包括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过度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自噬抑制等,尚不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12.
小胶质细胞是定居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其激活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均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存在M1和M2两种形态、功能显著不同的极化类型。M1型细胞主要发挥杀菌和促炎作用,M2型细胞则具有抗炎和促进神经修复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cro RNA(mi RNA)在不同极化状态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mi RNA可以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过程,并进一步影响神经疾病的病理进展。充分阐明疾病发病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极化亚型及其mi RNA调节机制,有助于深入认识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为寻找更加有效的神经疾病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主要特点是内脏高敏感性增高,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研究有较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在内脏痛反应中可能起较为重要作用,尤其是脊髓中支配左半结肠的骶髓后连合核团中神经胶质细胞与IBS内脏高敏感性可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拟于对神经胶质细胞在IBS内脏高敏感性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受体及下游通路的异常调节可导致AD患者及AD实验动物的免疫失衡.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抑炎受体,抑制促炎受体或调节Aβ清除受体,可逆转免疫失衡.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在AD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受体及其下游通路在AD免疫稳态中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NAD~+依赖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2)通过对组蛋白和多种转录因子进行去乙酰化调节,调控神经元的生存和线粒体生物学包括线粒体能量产生、信号传递和凋亡等。细胞具有通过细胞核与线粒体之间的信号网络自身调节的机制,sirtuins途径可能参与其中。近年研究指出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是难治性癫痫的核心发病机制,sirtuins家族参与了癫痫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sirtuins途径对癫痫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星形胶质细胞引起神经元超激发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星形胶质细胞表面膜上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能积极参与脑内的信号传导,并与多种神经性疾病相关.在锥体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耦合网络中,星形胶质细胞能接受外部刺激.本文研究了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耦合系统中,将谷氨酸刺激加载在星形胶质细胞上的情况,发现神经元出现超激发现象,而神经元超激发是癫痫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大鼠癫痫海马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SD大鼠BMSCs,BMSCs处理的无血清αMEM和单纯无血清αMEM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而后应用ELISA检测BMSCs培养基中抗炎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的表达。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导大鼠癫痫模型,侧脑室注射5×10~6个BMSCs和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未经处理的SD大鼠设为正常对照,4 d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海马小胶质细胞或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达变化。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各组数据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结果 BMSCs条件培养基中MCP-1(61.8±15.64)pg/ml和TSG-6(1.3±0.12)ng/ml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模型后,小胶质细胞胞体和突起所占面积百分比(39.2%±7.68%)较正常对照组(11.7%±3.47%)明显增多(P0.01),且ED1染色发现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BMSCs移植4 d后,小胶质细胞和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表达较癫痫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BMSCs具有旁分泌抗炎细胞因子的潜能,其移植对大鼠癫痫海马神经炎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危机之一。目前的研究进展表明,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维持至关重要。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包括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或者脑影像学研究都提示,小胶质细胞在疾病早期大量激活。小胶质细胞是脑内一类吞噬细胞,新的细胞吞噬途径——细胞啃噬(trogocytosis)的发现为揭示小胶质细胞与存活神经元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将重点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吞噬及啃噬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 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与AD的发病密切相关. 小胶质细胞受体及下游通路的异常调节可导致AD患者及AD实验动物的免疫失衡. 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抑炎受体,抑制促炎受体,或调节Aβ清除受体,可逆转免疫失衡. 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在AD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机制,并总结天然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受体及其下游通路在AD免疫稳态中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性脱髓鞘疾病,为临床神经系统的疑难重病,基本病理特征包括炎症浸润,原发性脱髓鞘和胶质细胞活化等。其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和评价都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本文从其发病机制、致病特点与适应范围等方面对MS模型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