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杂志》2011,(11):94-95
秋海棠科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产自热带和亚热带。全球约1400种,中国约170种。  相似文献   

2.
云南秋海棠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记述云南产秋海棠属9个新种。即;麻栗坡秋海棠,古林箐秋海棠,圆叶秋海棠,圭山秋海棠,大围山峰为海棠,马关秋海棠,红斑秋海棠,紫叶秋海棠,河口秋海棠。  相似文献   

3.
广西秋海棠属(秋海棠科)4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广西秋海棠属(秋海棠科) 的侧膜胎座组和秋海棠组4新种。  相似文献   

4.
变色秋海棠的繁殖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播种、扦插和组织培养 3种方式繁殖变色秋海棠均获得成功。播种繁殖的发芽率约 60 % ;在 3种不同的叶插繁殖中 ,以锥形叶插成活率最高 ;组织培养以叶片为外植体、MS+BA1 +NAA0 .1固体发芽培养基较好 ,从外植体直接分化出芽原基和新芽 ,属于器官型再生方式。利用密闭容器栽培法或类似此种方法栽培变色秋海棠 ,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34种秋海棠基因组大小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4种野生秋海棠(包括4个变种)为试材,水稻(Oryza sativa L.subsp.japonica Kato)为外标,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其基因组大小,比较不同种、组之间基因组大小的差异,并分析与染色体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4种秋海棠基因组大小在0.292~2.554 pg之间,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9倍,平均基因组大小为0.863 pg,最小的为盾叶秋海棠(Begonia peltatifolia H.L.Li),最大的为水鸭脚秋海棠(B.formosana(Hayata)Masam.)。中国原产的30种秋海棠平均基因组大小(1C=0.925 pg)较南美洲原产的4种的(1C=0.398 pg)大,中国台湾原产的3种秋海棠基因组均比大陆原产的27种的大。中国原产秋海棠不同组间基因组的大小存在差异,同一组内基因组大小亦不相同,本研究所测材料以四室组的基因组最大,为1.285 pg,组内变化近3.2倍;秋海棠组和二室组次之,分别为0.895 pg和0.888 pg,组内变化近6.4、6.8倍;侧膜胎座组基因组最小,为0.721 pg,组内变化约1.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秋海棠基因组大小与染色体数无显著相关性。本结果可为秋海棠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五种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种中国秋海棠属 (BegoniaL .)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 ,分别为 :小叶秋海棠B parvulaL啨vl.etVant .2n =2 8;石生秋海棠B lithophilaC .Y .Wu 2n =2 4 ;木里秋海棠B muliensisY櫣 2n =2 4 ;蕺叶秋海棠B limprichtiiIrmsch .2n =2 2 ;以及二室组sectionPlatycentrum的一个未知种B sp . 2n =2 0。  相似文献   

7.
云南八种秋海棠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 8种 (变种 )中国秋海棠属 (BegoniaL .)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 ,分别为 :盾叶秋海棠BegoniacavalerieiL啨vl. 2n =30 ;角果秋海棠B ceratocarpaS .H .HuangetShui 2n =2 0 ;掌叶秋海棠B hemsleyanaJ .D .Hooker 2n =2 0 ;长果秋海棠B longicarpaK .Y .GuanetD .K .Tian 2n =2 0 ;红孩儿B palmatavar .browingiana (Champ .exBenth .)J .GoldingetC .Kareg .2n =2 2 ;大王秋海棠B rexPutz.2n =2 2 + 1B ;勐养秋海棠B mengyangensissub sp .mengyangensisM .C .TebbittetK .Y .Guan 2n =2 2 ;变色秋海棠B versicolorIrmsch . 2n =2 2。除掌叶秋海棠、大王秋海棠和变色秋海棠外 ,其余染色体数目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海棠属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在中国还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被利用。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收集整理和研究,共记载了中国产26种秋海棠属植物被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加以利用。在所记载的26种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24种作药用,8种作食用(蔬菜)或饮料,5种作饲料。3种作饮料的种类在其自然分布地被广泛利用。9种秋海棠作为多种用途加以利用,其中8种既被作为药用、食用和饮料,也被作为饲料加以利用。本研究还表明,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些种类由于过度采集利用或其它因素已变得稀有或濒危。由此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应成为今后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云南秋海棠属(秋海棠科)一新种——假侧膜秋海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中国云南秋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属Begonia扁果组sect.Platycentrum的一新种——假侧膜秋海棠Begonia coelocentroides Y.M.Shui&Z.D.Wei。该种与山地秋海棠B.oreodoxa Chun&F.Chun相似,子房上部为侧膜胎座,但雌花被片5,蒴果最大翅舌形,长20-22mm,而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0.
云南秋海棠挥发物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产的16种秋海棠属(Begonia L.)植物进行了挥发物抗微生物活性实验,其中14种秋海棠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16种秋海棠中,有8种秋海棠具有抗葡萄球菌(Staphyllococcus epidermidis)活性。而抗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活性最强的是厚壁秋海棠(Begonia silletensis C.B.Clarke),假厚叶秋海棠(B.pseudodryadis C.Y.Wu)和秋海棠(B.grandis Dryand.)。只有铁甲秋海棠(B.masoniana Irmsch.)和毛叶秋海棠(B.rex Putz.)对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有抗性。作为室内盆栽花卉被广泛应用的秋海棠,不仅可以美化室内环境,而且还可以作为药用和净化室内环境的生态产品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梁定仁  陈秀香 《植物研究》1993,13(3):217-219
本文发表了秋海棠属一新种, 即柱果秋海棠Begonia cylindrica D.R.Liang et X.X.Chen  相似文献   

12.
云南秋海棠属植物小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写了云南产秋海棠属6个新种1个新变种,它们是澜沧秋海棠、角果秋海棠、盈江秋海棠、粉叶秋海棠、蔓耗秋海棠、斜叶秋海棠、红毛香花秋海棠,补充描述了8个种及新命名1种,即四棱秋海棠、不显秋海棠、薄叶秋海棠、截裂秋海棠、长柔毛秋海棠、光叶秋海棠、变色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河口秋海棠。  相似文献   

13.
描写了云南产秋海棠属6个新种1个新变种,它们是澜沧秋海棠、角果秋海棠、盈江秋海棠、粉叶秋海棠、蔓耗秋海棠、斜叶秋海棠、红毛香花秋海棠,补充描述了8个种及新命名1种,即四棱秋海棠、不显秋海棠、薄叶秋海棠、截裂秋海棠、长柔毛秋海棠、光叶秋海棠、变色秋海棠、假厚叶秋海棠、河口秋海棠。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秋海棠属侧膜组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秋海棠属侧膜组11新种,即星果草叶秋海棠(BegoniaasteropyrifoliaY.M.ShuietW.H.Chen)、耳托秋海棠(B.auritistipulaY.M.ShuietW.H.Chen)、桂南秋海棠(B.austroguangxiensisY.M.ShuietW.H.Chen)、水晶秋海棠(B.crystallinaY.M.ShuietW.H.Chen)、须苞秋海棠(B.fimbribracteataY.M.ShuietW.H.Chen)、巨叶秋海棠(B.gigaphyllaY.M.ShuietW.H.Chen)、黄氏秋海棠(B.huangiiY.M.ShuietW.H.Chen)、长柱秋海棠(B.longistylaY.M.ShuietW.H.Chen)、扁果秋海棠(B.platycarpaY.M.ShuietW.H.Chen)、喙果秋海棠(B.rhynchocarpaY.M.ShuietW.H.Chen)、多变秋海棠(B.variifoliaY.M.ShuietW.H.Chen);并报道了3新变种及1新名称,即疏毛越南秋海棠(B.boniiGagnep.var.remotisetulosaY.M.ShuietW.H.Chen)、密毛龙州秋海棠(B.morseiIrmsch.var.myriotrichaY.M.ShuietW.H.Chen)、簇毛伞叶秋海棠(B.umbr-aculifoliaY.WanetB.N.Changvar.flocculosaY.M.ShuietW.H.Chen)及彩纹秋海棠(B.variegataY.M.ShuietW.H.Chen)。  相似文献   

15.
李景秀  管开云  李宏哲 《广西植物》2005,25(2):161-163,103,i001
以变色秋海棠为材料,观测在不同空气湿度条件下栽培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均湿度 75%的栽培环境,变色秋海棠的根系不太发达,茎的伸长生长明显,叶片大、质薄色浅、毛被较疏,叶柄长,以至 株高、冠幅增加;而在相对湿度60%以下略为胁迫的条件下,变色秋海棠的营养生长与上述指标对应相反。 由于相对湿度在变色秋海棠生长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导致变色秋海棠植株开展型和紧凑型两种观赏效果,可 根据需求,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湿度调控进行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秋海棠属等翅组植物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南秋海棠 (BegoniahainanensisChunetF .Chun)、多花秋海棠 (B sinofloribundaL .J.Dorr)及一新种———长柄秋海棠 (B sublongipesY .M .Shui)的特征比较 ,订正了中国秋海棠属等翅组 [Sect Petermannia (Klotzsch)A .DC .],使该组在中国增至 3个种。  相似文献   

17.
秋海棠属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变异多样,导致种类的系统放置混乱,近缘种类鉴定困难。利用DNA条形码实现物种快速准确的鉴定技术具有不受形态特征约束的优势,为秋海棠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本研究选择4个DNA条形码候选片段(rbcL,matK,trnH psbA,ITS)对中国秋海棠属26种136个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rbcL,matK和trnH psbA种内和种间变异小,对秋海棠属植物的鉴别能力有限;ITS/ITS2种内和种间变异大,在本研究中物种正确鉴定率达到100%/96%,可考虑作为秋海棠属DNA条形码鉴定的候选片段。研究结果支持中国植物条形码研究组建议将核基因ITS/ITS2纳入种子植物DNA条形码核心片段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银星秋海棠无性系通过离体两步培养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银星秋海棠(Begonia argenteo-guttata)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花卉,通常用扦插繁殖。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的一些种的组织培养已有一些报道,但几乎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试验。本文简要介绍银星秋海棠在离体培养中,用固体培养和液体旋转培养的两步培养法进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通过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缙云秋海棠(Begonia jinyunensis)及其伴生物种所在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并以样地作为一维资源轴,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测状态指标,采用Levins、Hurlbert、Pianka公式对缙云秋海棠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该群落物种间对资源的利用和竞争关系,为缙云秋海棠的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在群落中缙云秋海棠的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均最大,分别为6.742 40和0.717 80,表明缙云秋海棠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强,生态适应幅度也较大。(2)研究区内缙云秋海棠的伴生物种中生态位宽度(Ba)大于0.3的3种植物为石生楼梯草(Elatostema rupestre)、斜方复叶耳蕨(Arachniodes rhomboidea)、对马耳蕨(Polystichum tsus-simense),其Ba值分别为0.460 00、0.417 04、0.301 60,表明缙云秋海棠的3个主要伴生种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3)20个伴生物种中与缙云秋海棠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的是石生楼梯草(0.671 4),说明缙云秋海棠与石生楼梯具有相似的环境要求,资源不足时,两者可能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其中有12个伴生物种(60%)与缙云秋海棠的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群落中大多数物种与缙云秋海棠的生态位重叠值均较低,说明物种之间对资源的需求不同,环境适应能力相似度低,群落中的种间竞争不激烈。研究认为,缙云秋海棠生态位宽度大,生境适宜生存,种间竞争不激烈,即目前生态位因素不是造成其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导致缙云秋海棠数量少,呈现岛屿状分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生境遭到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以不等型为主。叶表皮综合特征,例如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气孔器形态以及与一些种类独有特征的组合,在种间,尤其在近缘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