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发起人组织玲珑园会议1993年,自然之友发起人梁从诫、杨东平、王力雄和梁晓燕开始议论并探讨在中国建立民间绿色组织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993年6  相似文献   

2.
梁丛诫主编的《为无告的大自然》是自然之友书系读物一书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于 2 0 0 0年出版。它是一部由非生态、环保等专业的人员编写的 ,以生态伦理和自然为主题的著作。全书分九章 ,36万字 ,包括“与自然为友绿色理念” ,“血染长江源绿色行动” ,“血染的希望环保人物” ,“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绿色散文”等精彩的篇章 ,系统地反映了“自然之友”这一民间环保团体六年来走过的历程 ,是她的理念、主张和行动的一个缩影 ,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一代环保志愿者的心声和脚步 ,是一部既有社会价值又有学术价值的宝贵文献。对于我们这些从事生态学…  相似文献   

3.
徐自强 《化石》1995,(4):5-7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徐自强中国大地的远古文化,华夏神州的古代文明,是在长时期中独自演化而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国古代文化立足的自然条件是比较独特的。从外鸟瞰:西面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西南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北为阿尔...  相似文献   

4.
中国曾经是森林茂密的国家。几千年前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其中东北地区90%以上,中南地区80%以上,西北地区也有大面积森林区,森林覆盖率达40%。由于自然气候的变异和几千年来人为的破坏,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迷人的花卉王国,不仅拥有众多的奇花异卉,人民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也极其悠久。而且,随着花卉与人民生活关系的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被不断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形成一种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的花文化。  相似文献   

6.
德国环境教育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雅滨 《生物学通报》2000,35(10):30-30
1998年秋 ,我作为“自然之友”教师小组成员之一 ,应德国汉堡市“拯救我们的未来”(SAVEOURFU TURE)环保基金会的邀请 ,到德国汉堡市参观中小学环境教育。在那 1 2天中接触到的有关环境教育的一切 ,给我留下了深刻鲜明的印象。1 学校环境教育德国的中小学没有专门的环境课 ,但在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语言、艺术等课程中都有可能渗透环境教育 ,这并不是教育部门的规定 ,而是依任课教师的个人兴趣。在我听的几节生物课中 ,就有关于水的讨论和修建河堤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讨论。德国是世界绿色运动的发祥地之一 ,教师的环境素质…  相似文献   

7.
圣境的意义     
在旅游网站上,稻城亚丁是个吸引入的名字。而本期杂志里谈论的亚丁,却显示出另一种意义:它是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圣境结合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林圣龙 《人类学学报》1989,8(3):209-215
本文通过把中国古人类的进化摆到中国这一特定的地理区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去作联系的考察,提出如下几点看法:1.中国是世界上很早就为人类所居住的地区之一,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人类主要生存于自然条件较好的东部季风区域;2.古人类在中国境内主要是由南向北、进而向东北方向扩散和分布;3.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可能是外来的,可能是从中国南部边境进入中国境内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普遍重视、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发展、人类环境意识的逐渐觉醒以及传统大众旅游业的生态化,生态旅游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运而生。由于生态旅游尊重自然与文化的异质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一提起白蚁,人们都会因其食本村,并在地上筑起高高的巢穴而认为是破坏自然、威胁人类的害虫。然而,科学家的研究却表明.在热带雨林中,大多数种类的白以是有益的昆虫。它们不吃木材,也不在地上筑巢,只吃林下腐烂的植物遗体,在上楼中筑巢。这些在地下洞洞的白蚁,通过挖掘隧道网络、搬运土壤,从而大大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由于消耗植物的遗体,有利于土坡中的养分循环,为树木和雨林中的其它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因此,有人称这些有益白以为“雨林之友”,并将其比作热带土壤中的蚯蚓。白蚁──雨林之友@孟小雄  相似文献   

11.
陈桦 《生理通讯》2004,23(4):97-97
3月11日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推出一期名为《中国:来自西方的观点》的特刊。特刊以专业学者的评论性文章剖析了中国科研多个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将世界的目光引向崛起的中国科技。以特刊形式介绍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对《自然》杂志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183;坎贝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许多领域的研究都达到了国际水平,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全世界的读者都关注这片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化学》2012,(3):J0004-J0004
2012年5月24日,英国《自然》杂志Nature发布了名为《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的报告。报告称,中国目前在《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率已经超过6%,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论文中,超过10%来自中国科学家——多个数据表明,中国在发表论文和科学研究两方面有望成为全球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苏铁首批列入国家 自然保护工程规划 中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复杂的自然条件、多山的地貌、较古老的地质历史,造就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中国是全球生物“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也是全球三大农业遗传育种资源中心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有效地保护与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人类无限的发展欲望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仅仅任环境本身做文章还是治标不治本。中国文化给了我们一个治本之策,那就是调和内心的欲望,发现作为快乐来源的心能和作为健康来源的体能的意义,节制对于物质能源无节制的消耗。问题在于,这种天地人和的道德文化可能复兴吗?变化从何而来?首先,要找到能够动员人心的话语。在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要找到一种既与传统相通,又与现代相连,既为政府认  相似文献   

15.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9):3654-3654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7):1328-1328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17.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8):1427-1427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  相似文献   

18.
1868-1902年间,法国神甫韩伯禄系统研究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动物区系,发表新种数百个。他所采集和研究的动物标本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动物标本收藏,现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0):1856-1856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第二,太极两象代表了中西文化交合,象征着中西方科学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20.
封面说明     
《生物磁学》2009,(14):2630-2630
这个图片设计,被编委会命名为“和谐生命之光”。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界的和谐是一种一分为二的对立统一,但世界同时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背景采用带有金属色彩的变形太极图案,由一个中心点分两部分旋转生出整个奇妙的世界,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太极图案首先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中国特色,该图案也在奥运会开幕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过;第二,太极两象代表了中西文化交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