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民间调查和植物采集,总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鄂温克族民间药用植物共18种,编录了各药用植物的名称、药用部位、功能及其使用方法,并分析讨论了鄂温克族的植物药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族民间野菜资源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民间作蔬菜利用的野生植物共有23种.记录了植物的学名、汉名、食用部位、食用方法,分析讨论了鄂温克族民间利用野菜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达翰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13项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达翰尔族485例、鄂温克族322例、鄂伦春族100例的13项形态特征的调查结果。X^2检验结果显示,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之间形态特征相差较远,而鄂温克族与达翰尔族之间比较相象。多数形态特征无性别差异;少数有性别差异的形态特征在3个民族中表现不一;没有一项形态特征在3个民族中均表现出有显著性别差异。13项形态特征绝大多数具族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鄂温克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357名(男162,女195)20~60岁的鄂温克族进行了体型平定。鄂温克族男女的平均体型值为3.5~5.0-、.6和5.2、4.4-1.5,分别属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和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20~44岁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鄂温克族男女存在着内、中因子值上升和外因子值理降的趋势,男女性的体型有显著性差异。将鄂温左族的体型值与国国内外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中国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永生细胞系的建立与保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采用EBV(Epstein-Barr Virus)上清液转化B淋巴细胞,并加入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 A)抑制T淋巴细胞,成功地对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鄂温克族49株,鄂伦春族40株,达斡尔族51例,总计140株。永久保存我国特有民族的基因组,为分析其遗传学差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鄂温克族与鄂伦春族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我国鄂温克族(包括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的原“雅库特“猎人、陈巴尔虎旗原“通古斯”牧民和鄂温克旗原“索伦”牧民三个人群)和居住在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和黑龙江呼玛县的鄂伦春族进行了群体遗传学调查。调查的指标和例数为:近亲结婚率与异族通婚率809起,容貌特征及人体测量655人,血型(ABO、MN和Rh抗D)1515人,皮纹1047人,血压755人,色觉1427人,苯硫脲味觉1080人和女子初潮年龄428人。
分析结果表明,鄂温克族的三个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这可能是人群起源上的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有遗传漂变以及生活环境条件在各个小隔离群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还表明,鄂伦春族猎民和鄂温克旗的鄂温克族牧民在许多遗传性状上都很相近,支持了史料上记载的这两个人群可能有共同来源的说法,或者有共同的血缘成分。  相似文献   

7.
人口死亡年龄是揭示一个族群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九个墓地人骨遗存的发掘报告,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检验了人口死亡年龄分布特征。发现该区大汶口文化时期人口的死亡年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最后探讨了造成人口低死亡年龄的可能原因,并给出了这一概率分布的数学意义以及在史前人口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中国西南地区人口集疏格局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静  卢涛 《生态学报》2018,38(24):8849-8860
中国西南地区复杂的地形起伏造就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研究地形起伏度与区域人口增减以及集疏格局演化的关系,有利于深入理解人口的分布规律和流动趋势,从而为增进对区域人地关系的认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地区DEM数据和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密度、人口集聚度以及人口商度等指标,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西南地区1995—2010年期间地形起伏度与人口集疏格局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县域尺度上的地形起伏度主要以中小起伏为主,其中小起伏(0—200m)占30.34%,中起伏(200—400m)占30.33%,且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地貌类型分布状况基本一致,即小起伏主要出现在四川盆地盆中区域、广西丘陵以及青藏高原高原面,中起伏主要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境内,大起伏和极大起伏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以及川西高原地区。(2) 1995—2010年间,西南地区人口"西疏东密"的集疏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地形起伏度的整体格局根本上决定了区域人口格局的形成。人口流动主要发生在中小起伏地区,且流出人口比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地形起伏度较大的高山以及高原边缘地区多为人口稳定区域。(3)地形起伏度差异决定了西南地区高度集聚和极端稀疏两种人口格局并存的现状。平原、丘陵、低山等起伏较小的地区人口增长迅速;而地形起伏度大的高山以及高原边缘地区人口增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明晰人口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增进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口密度为指标,采用洛伦兹曲线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并探讨了自然因素组合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分布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干燥度、净初级生产力、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等16个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人口分布集聚现象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以高、中、低人口密度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正空间关联特征;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净初级生产力、≥5 ℃积温、降水量变异、相对湿度、温暖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高差、平均高程、日照时数、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因子(年均温度、温暖指数、降水量变异、净初级生产力)、地形因子(地表粗糙度、相对高差)和水系因子(河网密度)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建议加强对东部高人口密度区的生态环境监控,避免因人口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同时,强调对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育,增强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减缓东部地区高人口密度的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性,明晰人口分布格局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增进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人口密度为指标,采用洛伦兹曲线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并探讨了自然因素组合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分布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干燥度、净初级生产力、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等16个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中国人口分布集聚现象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以高、中、低人口密度为主,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正空间关联特征;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净初级生产力、≥5 ℃积温、降水量变异、相对湿度、温暖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高差、平均高程、日照时数、地表粗糙度、距海岸线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气候因子(年均温度、温暖指数、降水量变异、净初级生产力)、地形因子(地表粗糙度、相对高差)和水系因子(河网密度)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建议加强对东部高人口密度区的生态环境监控,避免因人口增长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同时,强调对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育,增强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减缓东部地区高人口密度的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人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取岷江上游5县1986~2003年统计年鉴的人口和经济数据,以研究区行政区划图(1:250000)为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在ArcGIS平台上,建立人口空间数据库,采用传统人口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岷江上游5县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是以藏族、羌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为主的聚居区,其人口总量规模小、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密度偏小;人口的空间结构状况趋于不均衡化,人口再分布活力明显下降;人口重心从1950~2003年由北到南移动了6.30km。反映出研究区经济发展良好的区域在南部(即汶川县)方向;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河流、道路、海拔、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经济吸引力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松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翰杰 《植物研究》1985,5(1):151-155
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北部,阿龙山、满归和敖鲁古雅等地,鄂温克族猎民中长期有信奉"昂特"(Onter)红松之传统,"昂特"为鄂温克语,意为"神树",据猎民称,此树既不是红松、(Pinus koraiensi),又非偃松(P.pumila)。几年来,经调查研究,发现其分布区域较广阔,但现存数量极少,甚罕见,其形态虽与西伯利亚红松(P.sibirica)相近,并与偃松相似,但亦有其独立特征,应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5个民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了79名汉族,30名鄂伦春族,31名鄂温克族,31名过斡尔族,29名壮族随机选择正常个体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位核苷酸多态性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4.
基于QuickBird卫星影像,采用阴影长度法对城市居住建筑面积进行测算,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沈阳城市潜在人口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15年,沈阳市三环内各行政区潜在人口分布不均;三环内潜在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典型的圈层结构特征;各行政区潜在人口数量为铁西区>沈河区>皇姑区>于洪区>和平区>大东区>东陵区;各行政区潜在人口密度为铁西区>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于洪区>大东区>东陵区;城市西部潜在人口密度高于东部,南部高于北部.居住建筑及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紧密相关.在未来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考虑加强铁西区以及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增加公园绿地数量,合理开发城市南部的居住用地,适当控制居住人口数量,避免造成较大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浙江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为我省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及合理配置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与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来评价浙江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2011年浙江省各地护理人力资源按人口、面积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均分布在绝对公平线附近;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16,按面积分布的基尼系数为0.28。结论 浙江省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总体上公平,但布局欠合理,其人口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EBV(Epstein?Barr Virus)上清液转化B淋巴细胞,并加入环胞霉素A(Cyclosporine A)抑制T淋巴细胞,成功地对中国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及达斡尔族的部分个体建立了永生细胞系,其中鄂温克族49株,鄂伦春族40株,达斡尔族51株,总计140株。永久保存我国特有民族的基因组,为分析其遗传学差异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he immortal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 were established by EBV transformation of B cells and addition of cyclosporin A to inhabit the activity of T cells.In the present study ,140 immortal cell lines of the Ewenki,the Oroqen and the Daur ethnic groups in the Northeast China were established .Thi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f human genome diversit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and progression of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and also provide enough research materials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人类mtDNA序列是遵循母系遗传的重要生物信息学资源,利用遗传算法和k-modes模型结合的聚类算法,对西安和长沙两个区域人群mtDNA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在分子层次上阐明了西安和长沙两地区人口结构特点.发现西安地区人口是发散性分布,而长沙地区人口具有主导性类群.  相似文献   

18.
基于QuickBird和GIS的沈阳市城市潜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是城市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了解城市人口分布特征对制定城市政策及城市各项设施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QuickBird卫星影像提取城市居住建筑信息,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沈阳市三环以内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沈阳市三环以内各居住用地建筑类型的人口密度依次为:高层片块>混合片块>混合花园>老式多层>高层花园>多层片块>多层花园>别墅片块>矮房及棚户>别墅花园;三环内居住建筑空置率高达30%以上,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过剩;沈河区的潜在人口密度在城市5区中最大,铁西区和大东区较小.基于人口重心分析测算的城市人口重心及各行政区人口重心为城市商业设施选址及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崔未 《人与生物圈》2013,(Z1):126-131
2012年7月27日早上5点,我在汗马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汗马)附近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帐篷中醒来。走出帐篷,外边雾蒙蒙的,四五顶帐篷在灌木丛中若隐若现,空气清洌,草叶上的露珠打湿了裤脚。鄂温克族著名的"女酋长"玛丽亚·索已经92岁高龄了,早已被慕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等级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的3大结构之一,其特征可以反映出城市在不同规模层次中的分布状况及城市人口集中或分散程度,有助于认识城市体系发展所处的阶段。本文通过运用城市首位度、分形、城市重心转移等理论和方法,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城市群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城市规模分布呈首位分布,等级序列中中等城市数量较少;城市规模空间分布趋向均衡,但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从1982—2005年城市人口重心总体向西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