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伦春人世代飘泊于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居无定址,从事原始的狩猎生产.辅之以采集.捕鱼.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解放初期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是自称,为“山岭上的人们”之意。“鄂伦”是“山岭”、“山顶”、“春”是方位词,意为“……地方的人”,“鄂伦春”在1627年洁朝无聪元年的奏折,文献中开始有记载,写为“俄乐春”、“俄尔吞”、“俄伦春”以及“毕拉尔”、“玛涅格尔”等,不似元朝所称“林木中百姓”那样笼统。  相似文献   

3.
祝福鄂伦春     
一个民族,让人怀有美好的想象,那一定是她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同时.她一定与主流社会和现代生活存在着距离。这两点就注定了鄂伦春这个民族在二十世纪现代化进程中,充满了矛盾、痛苦和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马能吃肉喝血,你会跟我说别搞笑了吧,你说的是马还是狮子啊,但是我要很认真地告诉你,马,能吃肉喝血,当然,这不是指所有的马,而是指鄂伦春猎人的猎马。这种匪夷所思的功能,对世世代代以食草为主的牛马世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背叛,而它们奇特的地方还不仅仅是这些。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再“两难”不过的选择,带领自己民族放下猎枪的孟松林留给自己这样一段经典的评价:“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我可能是个罪人;但是从生态角度来看,我或许能算是个功臣。”  相似文献   

6.
世世代代生活在苍茫林海之中的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终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猎,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因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相似文献   

7.
火成碳是生物质或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含碳物质的连续统一体,火成碳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是全球一个重要的潜在碳汇,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每年都经受不同大小和烈度的林火干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火成碳;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林火面积和林火频次将增加,火成碳的积累将进一步增加,火成碳库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碳汇。然而,目前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相关的生态系统模型中,均未考虑火成碳库的碳汇功能。本文从火成碳的鉴定与定量测定、森林中的火成碳、森林火成碳的生态作用、森林火成碳储量估算几个方面评述了森林火成碳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我们展望了森林火成碳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森林碳预算和碳循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林的回声     
秋风吹起树们一年中最后的妩媚.斜斜的阳光很寂寞地照着窗下有些显得干瘦的风和那风中轻轻飘起的落叶.一片落叶飘进我的视线.又被风吹落到大地上。  相似文献   

9.
与火为敌     
程顺溪 《人与生物圈》2013,(Z1):141-143
我们经常说,水火无情,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过不可比拟巨大作用的火,一旦泛滥起来,却又极像一头恶魔,肆虐过后,留下的往往都是一片灰烬。对于汗马自然保护区来说,火是最凶猛的敌人。汗马人在与火为敌、与火抗争的长期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火后泥石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次生灾害的发生对环境质量和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火后泥石流是最危险的林火次生灾害之一,了解其发生条件、掌握其发生状况,是火后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植被、降雨阈值、物源3方面阐述了火对泥石流的影响,分析了火后泥石流起动的地形地质、降雨、坡面条件以及浅层滑坡与地表径流引发火后泥石流的起动机制,并综述了火后泥石流预测预报与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着重关注4个方面:量化火行为及环境因子与火后泥石流的关系;火后泥石流起动、运动过程的定量分析;火后泥石流机理模型研究;火后泥石流快速高效治理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1.
火后泥石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火次生灾害的发生对环境质量和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火后泥石流是最危险的林火次生灾害之一,了解其发生条件、掌握其发生状况,是火后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植被、降雨阈值、物源3方面阐述了火对泥石流的影响,分析了火后泥石流起动的地形地质、降雨、坡面条件以及浅层滑坡与地表径流引发火后泥石流的起动机制,并综述了火后泥石流预测预报与治理措施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着重关注4个方面:量化火行为及环境因子与火后泥石流的关系;火后泥石流起动、运动过程的定量分析;火后泥石流机理模型研究;火后泥石流快速高效治理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超  张双权 《人类学学报》2020,39(2):249-260
烧骨常见于各类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作为用火残留物的一类,烧骨对研究人类用火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国内针对烧骨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尚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介绍目前烧骨研究领域中若干种主流的分析手段及其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以求能进一步完善国内关于旧石器时代人工用火的研究框架,同时希望能对中国古人类用火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烧骨常见于各类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作为用火残留物的一类,烧骨对研究人类用火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国内针对烧骨的研究工作开展得尚不够深入。本文通过介绍目前烧骨研究领域中若干种主流的分析手段及其在考古学上的应用,以求能进一步完善国内关于旧石器时代人工用火的研究框架,同时希望能对中国古人类用火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火与外来植物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种对本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均有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这已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在植物外来种与火生态因子的作用研究中发现,火与外来种的关系随物种生物学特性、火作用的时间、频度、强度不同而不同,火有时会有效地抑制外来种的生长和入侵,有时会促进一些外来种的生长和入侵.反之,一些外来种会对火的产生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些外来种又会抑制火的发生.火作为控制入侵种的一种方法,经科学地运用,可对某些入侵种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火菇素是一种从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具有抗癌活性的简单蛋白。用SDS-PAGE系统,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参照蛋白比较,确定火菇素的分子量为24kDa,这一结果与其氨基酸组成分析相比偏大,进一步通过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ESIMS)分析,精确测定火菇素的分子量为19891.13Da。推测由于火菇素蛋白与SDS的非正常结合是造成蛋白质在SDS-PAGE中迁移变慢导致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丰富的天然食用色素资源中,火棘色素将成为崛起的新秀。火棘(Pyracantha SPP)属蔷薇科常绿灌木,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欧洲南部。在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等地分布甚广,储量极丰富。火棘色素蕴藏于果皮、果肉中,呈红色或黄色,色泽鲜艳。火棘果可生食或代粮食用。长期食用实践证明,无毒无副作用。研究和开发火棘色素对充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发展经济,开发新的天然食用色素都具有重大意义。但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未来梨火疫病侵入我国的风险,采用幼果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对保存的54份梨种质资源进行梨火疫病抗性评价。通过接种后的症状鉴别、再分离细菌的分子检测,证明有16份种质对梨火疫病表现感病,其中9份为中国种质,7份为引进种质。中国的37份(80.4%)梨种质表现抗梨火疫病,而引进种质中表现抗病的仅有1份(12.5%)。结果初步表明,在中国梨种质中可能存在较丰富的抗梨火疫病资源;东方梨的抗性较西方梨更强;而在梨的地方品种中蕴藏着良好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的生物之中,只有人类能够使用火,使用火是人类在与自然的博弈中得到的专利.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人类对火的驾驭和利用能力是不断发展、不断加强的. 北京周口店遗址和以色列Gesher Benot Ya' aqvo遗址的考古材料表明,至少在70~80万年前的直立人演化中期,古人类已能控制用火、保存火种.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现了许多关于古人类用火遗迹的报道.其中早中更新世有北京房山周口店、辽宁营口金牛山和陕西洛南龙牙洞,这几处遗址都发现了比较多的灰烬、烧骨和烧结的居住面.  相似文献   

19.
燃烧剩余物是火烧迹地土壤表面必然存在的残留物,可以通过降水过程以及地表径流释放其所含有的矿物质和有机质至土壤生态系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对火后生态系统恢复过程造成影响。但不同火行为下,相同的可燃物所产生的燃烧剩余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态学功能,为了认知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二者对火烧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潜在影响,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坡度和含水率为火行为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森林可燃物床层地表上坡火和下坡火的室内模拟燃烧实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了火环境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和火行为的影响,用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上坡火实验组的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含量明显高于下坡火实验组(P<0.01);5°实验组中,燃烧剩余物的水溶性碳含量随着可燃物预设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火行为与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关系密切,火焰宽度是影响燃烧剩余物水溶性...  相似文献   

20.
热力学指标生态(火用)作为传统群落结构指数的补充,通过衡量物种包含的遗传信息量化群落生物热力学空间结构,评估其群落稳定性和健康程度。基于生态(火用)理论研究了戴云山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群落乔木层、灌木层生态(火用)和结构(火用)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乔木层和灌木层分别是群落生态(火用)和结构(火用)的主要贡献者。(2)黄山松种群在群落中具有更高的竞争能力和生存概率,群落生态(火用)贡献率为98.39%,对维持群落结构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3)乔灌层的生态(火用)和结构(火用)在研究尺度上均具有强烈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结构性因素引起,所占比例大于75%。(4)乔灌层的生态(火用)和结构(火用)均呈明显条带状及斑块状分布,有多个明显高值区,等值线较弯曲且密集,空间异质性程度较高。研究确定了戴云山黄山松种群的热力学地位,黄山松在维系戴云山群落结构稳定和群落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果可为黄山松群落演替动态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