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悦 《蛇志》2008,20(1):50-54
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骨质疏松症的90%,它又可分为两型:Ⅰ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药物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两大类.以下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对蚌埠市蚌山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探讨骨质疏松症对跌倒风险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蚌山区的常住居民,调查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共发放960份调查问卷,回收941份,回收率为98.02%。根据有无骨质疏松症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无骨质疏松症组,观察两组跌倒风险和认知功能状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941例研究对象中,检查出存在骨质疏松症者325人,发病率为34.54%。根据有无骨质疏松症分为骨质疏松症组(n=325)和无骨质疏松症组(n=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与乳制品和钙片摄入情况、年龄、连续服用类固醇激素超过3个月情况、骨折史、性别、其他慢性病患病情况、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饮茶情况、每天运动情况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性别为女性、连续服用类固醇激素超过3个月情况是老年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而每天运动情况≥30 min、有乳制品和钙片摄入情况、体质量指数≥24 kg/m2是老年人群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P<0.05)。骨质疏松症组的跌倒风险评估工具(FROP-Com)评分高于无骨质疏松症组,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低于无骨质疏松症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无骨质疏松症组,画钟试验(CDT)评分高于无骨质疏松症组(P<0.05)。结论:蚌埠市蚌山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较高,且受到年龄、性别、连续服用类固醇激素超过3个月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每天运动情况≥30 min、乳制品和钙片摄入情况、体质量指数≥24 kg/m2可减少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同时存在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其跌倒风险升高,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自2019年12月—202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量表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自制问卷进行一般人口学、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调查。运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营养状况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MNA平均得分为(22.79±4.193)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存在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及营养状况差者分别占所有患者的42.27%、50%、7.7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饮酒、病情程度重及疼痛程度重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喝牛奶及经常运动为保护因素,均有P<0.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营养状况不佳,众多因素均可对此产生影响,临床工作者可针对患者存在的,且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指导。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已超过25%,特别是在亚洲。一方面它给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例如骨折,另一方面它还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尽管骨质疏松症有许多发病因素,但是已得到确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重构过程失衡的结果。目前有两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一类是抑制骨吸收,如钙,维生素D(VitD),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等,另一类是刺激骨形成,如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锶盐等,然而至今尚无特效药,因此骨质疏松症重在预防。本文就其发病机理、危害、药物治疗及新药开发前景这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为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自噬是一个动态的、高度规律的自我消化过程,负责细胞存活和氧化应激反应,可以控制人体老化和骨质疏松症。尽管目前自噬对骨质疏松症的调控机制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但是随着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可能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机制不断被揭示。本文回顾了近年来自噬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文献,探寻自噬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科学依据,发现对自噬与骨质疏松症共同影响的机制包括衰老、基因调控等。同时,自噬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发病及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利用与自噬相关的调控体系来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6.
从《内经》开始,历代医家就指出脾虚是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脾的角度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很好。但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具体发病机制缺乏现代医学证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脾虚引起的诸多肠道疾病,尤其是与小肠相关的疾病,可直接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而肠道微生态改变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将基于“脾与小肠相通”理论,阐述脾与肠道微生态和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从微生态学角度探讨中医学关于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论述,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欣 《植物杂志》2011,(5):58-63
当前,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同被列为世界三大老年性疾病。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就多达8800万,总患病率为12.4%,其中骨折发生率为27.5%~32.6%,在老年人卧床者中约有20%是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骨质疏松症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并识别出外周血细胞中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枢纽基因,通过检索GEO和ArrayExpress数据库获得骨质疏松症相关的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运用GWGS (genome-wide global significance)方法对纳入的数据集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然后,运用GO (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并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筛选出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枢纽基因。公共数据库检索得到3个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集, GWGS整合分析筛选出排序前200的DEGs,这些基因主要富集的GO条目为脂多糖的细胞反应、凋亡过程和炎症反应,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KEGG富集通路为破骨细胞分化等。PPI分析进一步检测到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10个枢纽基因,其中9个基因已有研究报道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相关,而ELANE基因还未有研究报道与骨质疏松症有关。ELANE基因同时在人的骨髓组织、小鼠骨髓和骨组织中高表达,这个基因很可能与骨质疏松症有潜在的联系。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骨质疏松症的分子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进程,罹患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已经和肥胖、糖尿病一样,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最大危害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指轻微外伤导致髋部、椎体和挠骨远端骨折,其中髋部骨折是老年人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年内死亡率可高达20%。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细结构破坏,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  相似文献   

10.
脉冲电磁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人57例为治疗组,采用XT-2000B型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并与活络骨康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血骨钙素、尿吡啶酚、骨密度、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而两组治疗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说明脉冲电磁场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与药物相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对改善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宿主体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肠道菌群对骨骼健康特别是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的研究逐渐深入。结果显示,益生菌被证实为对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有关益生菌对卵巢切除小鼠因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及其机制。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具有肠道菌群的依赖性并被益生菌所预防。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检测并分析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66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骨质疏松老年人群117例作为无骨质疏松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的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66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16.82±4.52)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64例、占38.56%,维生素D不足72例、占43.37%,维生素D正常30例,占18.07%。不同性别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的血清PINP、N-MI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P<0.05),与PINP、N-MID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血清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联合检测血清25-(OH)D和?茁-CTX有助于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为常见的骨代谢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亦逐年上升。近年来,传统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骨碎补及骨碎补总黄酮具有较明显的抗骨质疏松活性,能够通过有效地调节骨代谢及改善骨结构来发挥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本文从骨碎补总黄酮改善骨代谢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细胞、动物、临床水平及相关通路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该药材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及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代谢性疾病,可引起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大。近年来,随着骨质疏松症病因研究的深入,基因领域的机制研究获得了更多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变化,已成为控制基因表达和影响多种生物过程的重要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能够通过调控干细胞分化和骨重塑等过程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影响。该文主要针对长链非编码RNA对干细胞、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在骨质疏松症形成机制中的调控作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牙周炎和骨质疏松症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健康。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增长,牙周炎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高,骨丧失是两种疾病的共同特征,且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增龄、吸烟和内分泌等,这些危险因素影响着牙周炎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牙周炎与骨质疏松症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国内外文献对牙周炎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具体关系尚存在争议,本研究对牙周炎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本研究所说的骨质疏松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脆性骨折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能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地困扰。我国作为一个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的人口大国,做好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相对女性而言,概述了骨质疏松症在男性人群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对骨质疏松症疼痛护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老年人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备受老年病学者的关注。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最常见的症状。大多数人不了解骨质疏松症与饮食、锻炼、体内激素变化等有关。通过大力开展骨质疏松症的健康宣传,加强社区人群的保健护理,进行卫生宣传、家庭访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是营养和矿物质高效吸收的重要部位。研究显示胃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肠-骨轴对骨质量具有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主要通过矿物质吸收、激素控制和免疫调节来实现。中药可以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近期研究发现,microRNA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基因,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从而调节骨代谢,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microRNA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调节机制,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肠道微生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高发生率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与骨代谢联系密切,肠道微生物群稳态的破坏会导致宿主的病理生理反应,从而引起骨质疏松。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许能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相关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帮助。本文就目前肠道微生物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机制和主要治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