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气的对称蓝角,艳丽的朱红肉裙——即使你没有听过这种鸟的名字,对它的形象也不会陌生,这就是黄腹角雉,一种珍稀而美丽的稚类,也是我国邮票画面上的明星。黄腹角雉别名角鸡、寿鸡、吐绶鸟,是我国特产珍禽,仅见于我国的罗宵山脉(江西省西南部、湖南省东南部)、  相似文献   

2.
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隶属于鸡形目雉科(Phasianidae)角雉属(Tragopan),是我国特有鸟类,被列入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濒危(EN)等级、CITES附录Ⅰ、IUCN红色名录易危(VU)等级.黄腹角雉是角雉属5种鸟类中分布最东部的物种,分布于我国浙江西南部、江西...  相似文献   

3.
黄腹角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腹角雉 ( Tragopan caboti)隶属于鸡形目( Galliformes)雉科 ( Phasianidae)角雉属 ( Tragopan) ,是我国特产濒危雉类 ,为国家 I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体型比家鸡略大 ,雌雄体色差异很大 :雄鸟羽色华丽 ,背部为栗色 ,密布黄色斑点 ;头顶具有黑色的羽冠 ,羽冠下有 1对翠蓝色的肉角 ,颊部及颏部为橙红色的裸露皮肤 ,上面稀疏地长着一些黑色的毛发 ,喉部藏有 1个肉裙。腹部为单一的黄色。雌鸟全身棕褐色 ,杂以白色或黑色的斑纹 ,没有肉裙 ,肉角也不明显。每年的 3月中旬到 6月中旬为黄腹角雉的繁殖期。在此期间 ,黄腹角雉有非常复杂的求…  相似文献   

4.
黄腹角雉静止代谢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晶  李庆芬 《动物学研究》1993,14(4):341-345
采用Kalabakhov-Skortsov呼吸计,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定了黄腹角雉雏鸟发育过程中的静止代谢率以及成鸟在不同季节的静止代射率。结果表明,黄腹角雉雏鸟在初始日龄时,体温随环境温度而变化,其化学性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建成的日龄为9日龄。成体黄腹角雉在春,夏,秋季静止代谢率与温度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三季的化学体温调节强度无显著差异。各季间的代谢水平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该书是继一九七八年郑作新主编的《中国动物志·鸟纲-第四卷:鸡形目》之后,我国有关鸡类研究的比较系统的总结,它将国内二十四个单位,三十九位鸟类学工作者对三十八种鸡类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故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对鸡类研究水平的展示,是研究中国鸡类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本书共七十匹万余字,而中国动物志鸡形目为二十六万余字,仅从字数上看,增加了近两借,说明研究的深入和取得资料的丰富,例如:黑嘴松鸡、花尾榛鸡、血雉、黄腹角雉、  相似文献   

6.
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是中国特产的鸡形目珍禽,仅生活在我国东部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雄雉羽色艳丽,头顶有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喉下垂着一个橙黄色的肉裾;雌雉体色暗淡,远不及雄雉美丽。每年3月,处于发情期的雄雉头上肉角伸直,胸前肉裾极度膨胀,极具特色。目前,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等原因所导致的栖息地片段化和种群数量稀少,黄腹角雉已成为濒危鸟类而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macropodum)是交让木科常绿乔木,广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各地和台湾省,也见于朝鲜…  相似文献   

7.
蔡明章 《生物学通报》1997,32(11):20-21
(续1997年第9期第23页)武夷山的珍稀鸟类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已知有195种(包括亚种),约占全省鸟类种数(495)的40%。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2种;模式标本产于武夷山的有35种;武夷山特产的(国内其他地方和国外均无分布)有6种。下面介绍几种珍稀鸟类:(1)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特产。别名角鸡。隶于鸡形目、雉科、角雉属。黄腹角雉是古尔德(G。Uld)于1857年根据采自福建省武夷山挂墩的标本计名的。全长460~615mm,体形似家鸡,雌雄异色。雄马体重可达Zkg,上体粟红色夹杂黄色卵圆斑,腹部羽毛黄色,头顶…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鸡形目鸟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形目鸟类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观赏价值。近 40多年来我国鸟类学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对湖南省的鸡形目也进行过广泛调查。 195 7年梁启等首次记录了竹鸡和环颈雉 ;196 5年梁启等又在桑植发现白冠长尾雉 ;1981年李焕宁报道绥宁产红腹锦鸡 ;1984年沈猷慧报道鸡形目 9种雉及其习性产地 ,其中有 5种是省的新记录 ,它们是鹌鹑、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白鹇指名亚种、勺鸡 ;1990年李金声报道吉首发现白颈长尾雉 ;1993年邓学建报道了白鹇福建亚种新记录。鉴于湖南省的特殊动物地理位置 ,许多珍稀雉类分布区范围延伸到湖南境内为止。查明雉…  相似文献   

9.
韩雨潇  吴强  丁平 《动物学杂志》2023,58(3):340,356-347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为我国特有雉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10至2021年通过视频监测技术、红外相机监测与人工观察,对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黄腹角雉巢卵被天敌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基于42个黄腹角雉人工巢监测数据(36巢视频远程监控,2巢红外相机监测,4巢人工观察),野生黄腹角雉巢被天敌破坏的比率为54.8%,其中91.3%被破坏巢中的卵为王锦蛇(Elaphe carinata)所捕食,表明王锦蛇是黄腹角雉巢卵最主要的天敌。捕食黄腹角雉卵的天敌还包括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与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可能的天敌有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黄腹鼬(Mustela kathiah)及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等。本研究基于视频资料揭示了野生黄腹角雉种群的天敌情况,结合文献资料,我们推测黄腹角雉较长的孵卵期与离巢时间可能是造成其巢卵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与繁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腹角雉活动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孙悦华  郑光美 《动物学报》1992,38(4):385-392
1987年11月至1988年6月,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对9只黄腹角雉进行了无线电遥测研究。结果表明:黄腹角雉月活动区大小为0.015—0.30km~2,夏季的活动区明显小于冬春季,这种变化与取食有密切关系;黄腹角雉不存在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即使繁殖期来临,雄性黄腹角雉活动区之间仍存在较大重叠,说明并非所有雄鸟在繁殖期来临后都占区;黄腹角雉对水源丰富的区域更为喜爱。  相似文献   

11.
黄腹角雉,又称角鸡、吐绶鸡。形似家鸡,重约1~1.5公斤。雄鸟上体大都栗色,杂以黄、黑圆斑,下体纯黄色。头顶羽冠前黑后红。头的两侧长“角”,是角雉属共有的特征。它的“角”是一种美丽的翠蓝色的肉质角。脸和喉部的裸露皮肤呈橙红色。喉下隐有肉裾,婉如婴儿吃东西时围在胸前的围巾。而黄腹角雉的肉裾,在发情时因充血而膨胀下垂,平展于胸前,在雌鸟面前充分地显现其红、蓝两色组成的复杂而绚丽的鲜艳花饰,借以求得雌鸟的欢心。  相似文献   

12.
江西武夷山雉科鸟类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4年9月~2008年5月对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雉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查明区内分布有白眉山鹧鸪、灰胸竹鸡、黄腹角雉、白鹇、勺鸡、雉鸡、白颈长尾雉等雉科鸟类,隶属于7属7种,分别占我国雉类属、种数量的33.3%和12.7%.较常见的种类有灰胸竹鸡、白鹇和黄腹角雉.并对有关物种的生境利用特点、生物学特征和灾害性天气对其分布的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建强 《生命世界》2008,(11):58-61
爱鸟之人都希望到董寨看鸟,一是因为那里的鸟多,二是因为那里有白冠长尾雉。白冠长尾雉在分类上隶属于鸡形目雉科长尾雉属,是我国特产的一种珍稀雉类。它是我国的一种名鸟,古代的《尔雅》、《本草纲目》对其均有记载。白冠长尾雉的雌雄鸟具有不同的羽色。雄鸟不仅尾羽修长(最长的可以达到2米),而且全身金黄色并杂以黑色条纹的羽毛看上去华丽夺目,它的头顶部呈白色,故而得名白冠长尾雉。  相似文献   

14.
黄腹角雉的饲养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笼养下黄腹角雉自3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结束,产卵期持续近3个月。年产窝数3.5窝,年均产卵10.8枚/只雌鸟。1994,1995年卵的受精率和化率分别为26.7%。12.5%和68.6%,47.8%,对孵化率人低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段化是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主要的致危因素。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乌岩岭保护区不同林分(阔叶林、针改阔林、针叶林)利用红外相机监测,共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独立照片497张,雌雄比为1∶1.78。结果表明:2015年阔叶林和针改阔林、针叶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针叶林和针改阔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016年阔叶林与针叶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017年针改阔林和阔叶林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针叶林与阔叶林及针改阔林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随着年份增长,种植壳斗科和交让木科等树种的针改阔林,黄腹角雉拍摄独立照片数量接近阔叶林;在拍摄的497张照片中,春季(203张)和冬季(190张)占79.07%,春冬两季与夏秋两季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与冬,夏与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黄腹角雉冬季食物少在外觅食时间多,春季(3—5月)是黄腹角雉的繁殖季节,在外活动时间增加;黄腹角雉属于昼行性鸟类,存在7:00—8:00与15:00—17:00两个活动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昼间行为的红外相机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类的行为是遗传而来,或是学习获得,多表现出对环境条件的适应。为了解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野生种群昼间行为和时间分配,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根据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活动干扰等因子,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44~2 133 m区间,选择了41个代表性的机位进行红外相机监测,每个机位监测时间不少于250 d。其中23个机位获得了视频资料,共记录到314只次(♂229只次,♀85只次)野生黄腹角雉的有效视频4 447 s。其昼间活动时间约11~13 h。地面行为可以分为6种,摄食、位移和休息3个刚性行为时间占总时长的97.08%,不同季节间摄食行为的平均耗费时间差异显著(P0.05),位移和休息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性别间的摄食行为和整理行为的平均时间差异显著(P0.05)。繁殖期笼养黄腹角雉主要行为与野生种群相同,但野生种群的行为时间摄食行为位移行为休息行为,而笼养种群则是休息行为位移行为摄食行为,估计与笼养种群省去了搜寻食物时间和环境异质性小、不用担心被天敌捕食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黄腹角雉的昼间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但机制尚不清楚;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保存较好、人为干扰小,栖息地内的食物在不同季节均能够满足黄腹角雉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物种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条件,进而影响物种的分布、数量和存活率。基于优化后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过去、当前、未来时期的潜在栖息地格局。结果表明,降水量、温度、海拔是栖息地的主要影响因子。当前时期适宜栖息地面积较过去时期下降24.69%;未来2041—2060年间,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3-7.0与SSP5-8.5情景下黄腹角雉适宜栖息地面积较当前时期分别下降55.19%、58.10%。浙江、江西和福建是当前以及未来黄腹角雉核心适宜栖息地,适宜栖息地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往高纬度区域移动。  相似文献   

18.
江西武夷山黄腹角雉野外采食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4年以来,在野外目击黄腹角雉采食植物行为24次,经鉴定被采食植物分属11科12属12种。在江西武夷山区,黄腹角雉基本以植物的叶、芽、花瓣、种子为食,采食嗜好具有季节性变化倾向,采食习性的地域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黄腹角雉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1991 ̄1993年,在浙江省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对黄腹角雉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共发现黄腹角雉巢15个,其中80%位于人工柳杉林中,营果树以柳杉为主,占73.3%。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黄腹角雉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种,依次为:营巢树因素(包括营巢树的高度、胸径、巢位高度和巢上方的植被盖度)、地形因素(包括坡向和坡度)、海拔因素和位置因素。  相似文献   

20.
黄腹角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是Gould于1857年根据采自福建省武夷山的标本订名的,它是我国特产珍禽、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King,1981)。从1882年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被引入到欧洲饲养,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