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然侧柏林的种类组成以菊科、禾本科植物最多,豆科、百合科、蔷薇科植物次之。组成天然侧柏林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和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较大,地下芽植物次之,一年生植物的比例略高于地上芽植物。31年生人工侧柏林以胸径4—5cm、树高3—4m的植株数量最多。侧柏的胸径、树高与茎重、枝条重,叶重、根系重之间具显著相关。以胸径为自变量。树木各部分干重为应变量所获得的优化模型为:茎重(Ws)=169.82D1.92(P<0.001),枝条重(WBr)=28.64D2.41,(P<0.01),叶重(WL)=10D2.82(P<0.001),根系重(WR)=e4.99+0.387D(P<0.001)。由此估算得侧柏林的各器官干重:茎15.56,枝条为6.57,叶5.16,根5.29吨/公顷。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32.58吨/公顷。林下灌木和草本层在生长季中变化明显,9月的总生物量为7.17吨/公顷。人工侧柏林总生物量为39.75吨/公顷,年平均净生产力为1.28吨/公顷。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样方上测定糙花箭竹的地径,茎高,密度,茎重,枝条重,叶重和鞭系重资料,研究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并建立回归数学模型为“茎重WS=160.942+0.277(D^2NH) p<0.001,枝条重WB=76.008+0.039(D^2NH) p<0.001,叶重WL=80.643+0.051(D^2NH) p<0.001,鞭系重WR=285.554+0.074(D^2NH) p<0.001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苦参(Sophotora flavescens)、毛竹-决明(Catsia tora)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以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一致的3种立竹密度D1(1600±200株·hm~(-2))、D2(2400±200株·hm~(-2))、D3(3200±200株·hm~(-2))毛竹林下种植的固氮植物苦参和决明实生幼苗为试验对象,调查了不同立竹密度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积累以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的株高、地径及叶生物量、茎生物量、豆荚生物量、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均随立竹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且D1立竹密度显著高于D2、D3立竹密度;苦参幼苗叶重比、豆重比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呈"∧"型变化,根重比、根冠比呈"∨"型变化,茎重比呈持续下降趋势且D1立竹密度显著高于D2、D3立竹密度(P0.05),除茎重比外,其他生物量比在不同立竹密度毛竹林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随立竹密度的增大,决明幼苗茎重比、根重比、根冠比的变化趋势与苦参相同,而叶重比和豆重比呈持续增大趋势,且D1、D2与D3立竹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和R型因子综合评定法分析表明3种立竹密度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D1D2D3立竹密度。研究表明,立竹密度对毛竹林下苦参和决明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从试验毛竹林立竹密度来分析,毛竹-苦参、毛竹-决明复合经营适宜的立竹密度为D1(1600±200株·hm~(-2))。  相似文献   

4.
肖瑜 《植物生态学报》1992,16(3):227-233
 经测定分析陕西南部28—37年生巴山松天然林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量,结果表明,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为81.28t/ha,草本下木生物量为1.45t/ha,林分凋落物量为11.16t/ha;乔木层净初级生产量为6.94t/ha·yr,约45%分配到树叶。巴山松林的消光系数平均为0.33。在地上部生产结构方面,枝重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叶龄愈大,叶重在树冠下部的比例愈高。巴山松林木的根系总长度约99.4km/ha,其中细根占58%。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理解半寄生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生存策略,对西南典型半寄生植物毛叶钝果寄生(Taxillusnigrans)的生物量分配模式和异速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以长度(L)或基径(BD)为自变量的个体生物量(TB)回归模型:TB=0.0027L2.3077,TB=134.99BD3.334,TB=4.35L+8.34BD–183.85。结果表明,毛叶钝果寄生在幼龄和非幼龄阶段的生物量分配占比分别为叶>茎>吸器和茎>叶>吸器。在幼龄阶段,毛叶钝果寄生吸器和植冠(叶、茎和果实)间呈等速生长关系;在非幼龄阶段,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关系不完全符合异速分配理论,叶与吸器间的异速生长指数(1.01)显著高于异速分配理论的假设值(0.75)(P<0.001),而茎与吸器间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P=0.001)。毛叶钝果寄生独特的生物量分配模式以及异速生长特征有利于其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相似文献   

6.
海南五针松人工林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海拔930m的17年生海南五针松(Pinus fanzeliana)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据调查数,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都较高,具有参考价值.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61.152t/ha,生产力为10630.69kg/(ha·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49.351t/ha,生产力为11095kg/(ha·a),叶面积为199248.734m2/ha,叶面积指数为19.9149m2/m2。  相似文献   

7.
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的估算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利用不同参数和函数,模拟了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马尾松、湿地松和杉木的枝条、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及单株各器官生物量,选择最佳函数计算生物量在各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估算不同林型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枝条基径(d)和枝条生物量(BW)、叶生物量(LW)之间,当d3为自变量时,相关系数最高,湿地松利用线性函数、马尾松和杉木利用幂函数模拟效果最佳;单木总生物量以利用D2H(胸径2×树高)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最高;3个树种叶和枝生物量各有不同的最佳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但同一树种的叶、枝生物量最佳拟合方程的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一致.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3.6、72.1和59 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叶生物量最小.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推算3种林分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0.44、9.42和11.48 t·hm-2,其固碳量分别为47.94、45.14和37.52 t·hm-2.  相似文献   

8.
关帝山黄刺玫灌丛群落结构与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关帝山东坡海拔1700m处的黄刺玫灌丛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并探讨了生物量与群落结构、动态演替和群落性质的关系。灌丛的生物量是用回归模型来预测的,其为:黄刺玫(?)_(枝)=2.5289(D~2H)~(1.8988),(?)_(叶)=0.1521(D~2H)~(1.9236),(?)_(根)=1.9884(D~2H)~(1.9304);沙棘(?)_(枝)=0.2993(D~2H)~(2.1344),(?)_(叶)=0.1988(D~2H)~(2.1332),(?)_(根)=2.0269(D~2H)~(1.6113);其余灌木和草本植物用实测数据估算。最后得出,6月份黄刺玫灌丛的总生物量为6.231t/ha,其中灌木层4.867t/ha,草本层1.364 t/ha。  相似文献   

9.
王永健  方兴  钟章成 《生态学报》2010,30(17):4628-4635
通过对毛竹林(Bamboo forest,BF)与林缘旷地(Open area of forest edge,OAFE)两类生境蝴蝶花自然种群花部与果实(种子)特征及降雨干扰影响的研究,探讨不同生境中蝴蝶花花部特征适应性及有性各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竹林生境相对于林缘旷地生境,蝴蝶花单花花冠的长、宽较大,子房、花部(除花柄)及单花总生物量较小,比花柄长较大;两类生境蝴蝶花花柄生物量与子房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协方差分析表明,两类生境该直线回归的总体斜率间(F=18.420,P0.001)及总体截距间(F=3791.7,P0.001)均具有显著差异,竹林生境花柄生物量随子房生物量增大而增大的程度更强。竹林生境的蝴蝶花侧花花冠长与宽最高,竹林生境顶花次之,林缘旷地顶花与林缘旷地侧花最低;花部(除花柄)与全花重都表现为林缘旷地侧花最高,林缘旷地顶花次之,竹林侧花与竹林顶花最低。比花柄长随竹林侧花与竹林顶花-林缘旷地侧花-林缘旷地顶花依次降低;竹林顶花的花柄比率最高,竹林侧花与林缘旷地侧花最低。(2)林缘旷地生境中蝴蝶花的每花序花数、花序结果百分率、单花结果百分率、每结果花序果实数、每结果花序果实重与种子重及花期内每花序掉落花数都高于竹林生境。(3)林缘旷地生境大雨干扰的4个时段花朵掉落数显著高于竹林环境(P0.01)。不同生境花部形态结构特征表明其自身的生境适应性,林缘旷地生境蝴蝶花为抵御干扰及为获得有性繁殖成功,有性组分的投入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IBS)患者血清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 NPY)、P物质(substance P, SP)以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平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本研究选取确诊为C-IBS的患者35例,健康对照组35例,采用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定C-IB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状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C-IB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NPY、SP以及5-羟色胺含量变化。结果表明,IBS-C中出现抑郁、焦虑或者无抑郁、焦虑的患者在各方面(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IBS组NPY和SP水平显著降低(t=7.96, p<0.01; t=5.63, p<0.01),5-HT则表现出显著性升高(t=8.06, p<0.001)。C-IBS组SAS和SDS评分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着显著性的升高(t=12.13, p<0.001; t=11.34, p<0.001)。C-IBS患者血清NPY与SAS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2, p<0.001; r=-0.69, p<0.001)。C-IBS患者血清SP水平与SAS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r=-0.63, p<0.001; r=-0.57, p<0.001)。C-IBS患者血清5-HT与SAS和SDS评分均呈正相关(r=0.74, p<0.001; r=0.68, p<0.001)。本研究初步表明,C-IBS患者血清中NPY和SP水平降低,并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性,5-HT在C-IBS患者血清中升高,与焦虑、抑郁评分呈正相关性,NPY、SP以及5-HT可能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出现焦虑、抑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浙北平原水杉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浙江省北部平原水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分别调查了干、枝、叶、根的生物量。据调查材料,用相对生长规律建立了估测单株林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精度符合要求,具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水杉人工林生物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林带18年生后增加速度变缓,片林生物量普遍大于林带生物量,生物量组成比例因年龄而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年平均净生产量、叶面积指数、光能利用率均逐步加大,至18年生时,上述指标分别为17.51t/ha·a、9.1和0.77%。叶净光合生产率以速生阶段为最大,衰退阶段为最低,当叶净光合生产率急剧下降时,可实施主伐更新。  相似文献   

12.
28年生人工油松林标准地设置在西山海拔300一350米的南坡与北坡山地。试用了多种数学模型预测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应用w(树干)=2.372(D2H)0.664, w(枝条)=1.317(D2H)0.992,w(叶子)=1.417(D2H)0.833和w(根系)=1.593(D2H)0.757幂函数方程,分别获得树干、枝条、叶子和根系的生物量。南、北坡油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9.13吨/公顷和42.46吨/公顷。用直接收获法测得不同坡向油松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的季节动态,以8月份生物量计,南、北坡灌木层生物量为8.05吨/公顷和5.78吨/公顷,草本层为0.74吨/公顷和0.77吨/公顷。南,北坡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38.08吨/公顷和48.68吨/公顷。  相似文献   

13.
紫果云杉天然中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洪 《植物生态学报》1986,10(2):146-152
本文对四川松潘地区海拔3200—3300m的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天然中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幼树下木层、草本地被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据调查数据,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林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方程的相关系数和估测的精度都较高,具有实用价值。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平均为158.779吨/公顷,净生产量为3.259吨/公顷·年。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34.408吨/ 公顷,净生产量为2.890吨/公顷·年。研究证实叶面积指数与林分乔木层的生产力关系十分紧密。在—定范围内,叶面积指数为4.34的林分比叶面积指数3.32的,其乔木层净生产量可增加47.2%。林冠浓密的林分比林冠稀疏的生产力要高。另外,林分的产量结构上反映出下层木结 构不合理,应予间伐。  相似文献   

14.
The average height of 31-aged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in west mountain of Beijing is 7 in and the mean breastheight diameter of tree is 8.3 cm. The number of tree per hectare appears 1750. The canopy coverage of plantation shows 0.5. Using tile diameter square at tree breast height times tree height (D2H), as an independing variable, to estimate the dry weight of various parts of trees, between them the significient correlations occur. According to the modle of Wstem=58.88(D2H)0.88 (WBranch)=e7.77+0.001(D2H) (Wleaf)=e5.71+0.0008(D2H) (Wroot)=e7.67+0.0009(D2H) 28.45 t/ha of the stem biomass, 11.6 t/ha of the branch biomass. 0.97 t/ha of the leaf biomass, 7.6 t/ha of the root biomass are estimated in arbor layer. The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shrub and herb layers axe 13.71 t/ha and 10.72 t/ha respectively in September, the biomass of shrub and herb layer is 24.43 t/ha. 73.05 t/ha of the total biomass in Robinia pseudoacacia plantation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群落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厦门地区苏门答腊金合欢人工群落的生物量和凋落物量等生态特征。1. 5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群落总生物量为81t·ha-1,平均年净生产量为16.2t·ha-1;秋季消光系数为0.52;年均光能利用率为0.56%。运用生物量基径二次相关方程,可估测该群落的生物量。2. 5年生苏门答腊金合欢群落年凋落物量为7.9t·ha-1。年凋落物中氮、磷和钾的含量分别为152.1、32.3和26.0kg·ha-1。 凋落叶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均高于同一生境中先锋树种台湾相思和马尾松凋落叶中的相应指标,且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  相似文献   

16.
四川红杉人工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60年代人工栽培的四川红杉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和研究。按“径阶标准木法”和“样方收割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和枯枝落叶层。据调查数据,应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木各器官干重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文中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四川红杉人工林分生物量平均为135.17t/ha,净生产量为10820.52kg/ha·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13.57t/ha,占林分生物量的84.02%,净生产量为8951.63kg/ha·a,占林分净生产量的82.73%。林分中灌木层、草本层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占林分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的1.01%和3.16%、4.44%和13.86%。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为14.23t/ha,占林分的10.53%,林分年凋落物量和枯损物量为3996.14kg/ha·a,占林分生产力的36.93%。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安徽大别山天然林内16年生银鹊树和引种于南京的银鹊树幼苗及人工幼林的生物量,分析了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芦蒹遮光,一龄苗的生物量为1777.5kg/ha。以一层塑料纱遮光处理的幼苗生物量最大,全光照的幼苗生物量居第二、三层纱遮光生物量最小。(2)天然林内16年生单株银鹊树地上部分干重为107.77kg。(3)8年生人工银鹊树林总生物量为80.63t/ha,其中乔木层平均净生产量为9.563t/ha·a,高于湖南会同、朱亭及江苏南部的杉木林。(4)银鹊树林总初级生产量为1219.18g/m2·a;其中乔木层为956.25g/m2·a,草本及天然幼苗为161.10g/m 2·a,枯枝落叶为101.83g/m2·a.光能利用率为0.527%,其中乔木层的光能利用率为0.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