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口鲇幼鱼死亡危险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Chen幼鱼死亡危险期出现于内源性营养进入混合性营养初次摄食的时候。在仔鱼向稚鱼过渡时,不因食性、栖息场所的改变出现另一次死亡高峰。在混合性营养阶段,加强温度的控制,采用少量多次的投饵原则,有利于提高幼鱼的成活率。初次摄食的时间和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南方鲇脑垂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不同发育阶段南方鲇脑垂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鲇脑垂体由两个不同部位的胚胎细胞形成。源自胚胎原始口腔顶壁的上皮细胞团构成垂体的前、中腺垂体和部分后腺垂体 ;从间脑腹面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构成神经垂体和部分后腺垂体。受精后 32h ,原始口腔上皮细胞增生 ,口腔顶壁细胞群内凹 ,开始向内迁移 ;受精后 38h ,上皮细胞与口腔顶壁分离 ,形成实心细胞团 ,并沿着前脑腹面向间脑方向迁移 ;受精后4 5h ,细胞团迁移到间脑底部下方 ;初孵仔鱼原始口腔顶壁上皮细胞团位于间脑底部 ,与漏斗体接触 ;出膜后 36h ,上皮细胞团与漏斗体分离出来的细胞结合 ;出膜后 4 8h ,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清晰可辨 ;出膜后 4d ,腺垂体可区分前、后两部分 ;出膜后 6d ,GH细胞开始分化 ;出膜后 10d ,前、中、后腺垂体分化形成 ;出膜后 4 8d ,除GTH细胞外 ,其他分泌细胞均已分化 ;6月龄 ,分泌细胞分化完成。 1冬龄和 2冬龄幼鱼脑垂体仅前、中、后腺垂体体积及分泌细胞比例和部分细胞的超微结构与成鱼不同。 相似文献
3.
南方鲇幼鱼和成鱼血液指标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测定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和成鱼部分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南方鲇幼鱼和成鱼血液中红细胞数量(RBC)、白细胞数量(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LC)、血红蛋白(Hb)、血糖(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及甘油三酯(TG)二者差异不显著,在对幼鱼与成鱼做血液诊断时这些指标可以用同一个标准。成鱼血液中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幼鱼,而幼鱼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成鱼,幼鱼血液中氯离子(Cl-)浓度极显著高于成鱼,在对南方鲇幼鱼和成鱼做血液学诊断时需要设定不同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肉食性南方大口鲇(Silurus soldatovi meridonalis Chen)为对象, 研究采用PCR-DGGE指纹技术对其仔稚鱼胃肠道分化过程及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 进而探讨了细菌群落与胃肠道分化的关系。消化道外部形态和胃肠切片显示13日龄样品起, 胃肠在结构上出现较大的分化。DGGE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细菌群落的分化始于18日龄:从18日龄样品起, 肠内细菌群落明显开始分化, 但在随后的1833日龄期间细菌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而胃内细菌群落则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这说明, 南方大口鲇仔稚鱼的个体发育过程中, 随着胃肠在组织结构上的分化, 其消化道细菌群落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分化, 并且胃和肠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分化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胃和肠内细菌群落的功能差异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产于沱江的大口鲇Silurusmeridionalis成鱼阶段食性和生长等生物学资料。食物以鱼类为主,4龄前生长迅速,体长与体重相关关系方程式为:W=11.5509BL2.9801,r=0.9914,原因可能与沱江饵料丰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南方鲇幼鱼的热耐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驯化温度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热耐受性特征的影响,在水温为10 ℃、20 ℃和30 ℃的条件下,对南方鲇幼鱼((16.9±0.3)g)进行2周的驯化,以1 ℃·h-1的变温速率连续观测实验鱼的耐受温度,各驯化温度下的最大临界温度(CTmax)、最大致死温度(LTmax)、最小临界温度(CTmin)和最小致死温度(LTmin)分别为3413 ℃、3822 ℃、39.41 ℃;34.84 ℃、38.63 ℃、39.53 ℃;4.88 ℃、5.90 ℃、9.80 ℃;4.12 ℃、5.03 ℃、8.29 ℃。结果表明:最大临界温度和最大致死温度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最小临界温度和最小致死温度随驯化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经计算,南方鲇幼鱼在各驯化温度下的温度耐受幅分别为29.25 ℃、32.32 ℃和29.61 ℃;在10 ℃~20 ℃的驯化温度范围内高、低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41和0.12,而在20 ℃~30 ℃驯化温度范围内高、低温驯化反应率分别为0.10和0.39;热耐受区域面积为617.5 ℃2;证明南方鲇幼鱼的热耐受性明显有赖于驯化温度。 相似文献
7.
南方鲇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依形态学特征将南方鲇性腺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据组织学特点将雌雄性细胞的变化各分为6个时相,幼鱼的精原细胞经历时间比卵原细胞长;发育的早期和中期,精母细胞的发育速度不同步,但到晚期则趋于同步化,3时相卵母细胞仍有卵黄核,大,小核仁数随卵母细胞的发育而变化,精孔细胞和卵胶膜源于滤泡细胞,雌雄鱼成熟年龄均为3龄,繁殖期3-5月,一次产卵类型,繁殖时不能将卵完全产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南方鲇血清与其红细胞的交叉反应以鉴定南方鲇的血型.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的血清与同种其他个体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时均未出现凝集现象,这表明南方鲇可能不存在血型或南方鲇具备血型但血清中相应的凝集素含量不足.以南方鲇的红细胞为抗原免疫日本种大耳白兔制备的抗血清与南方鲇的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凝集反应,这表明南方鲇存在血型.据上述两个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南方鲇可能存在4种血型,分别命名为NA、NB、NAB和NO型;同时也证实,在鉴定南方鲇血型的研究中,通过制备抗血清与红细胞进行交叉反应的方法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
10.
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在三个鲇形目鱼类种群间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12对大口鲇(Silurus meriaionalis)微卫星标记引物在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鲇(Silurus asotus)及革胡子鲇(Clarias fuscus)各群体间通用性。结果表明,大口鲇微卫星标记引物除位点DQ223147、DQ223160扩增无特异性条带,位点DQ223149、DQ223159无多态性外,其余8对在这几种鲇形目鱼类中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2—15个不等;不同重复拷贝类别的位点以富含AC重复单元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多态性比较丰富。4个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57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870,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0.6441,均为高度多态,说明这8个位点适用于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学研究。采用Nei’s遗传距离(D)绘制NJ系统发育树,4个群体聚成两大类,兰州鲇与鲇群体先聚类后和大口鲇聚为一大类,革胡子鲇聚为另一大类。8个有效微卫星位点中3个具有特异基因型的稀有等位基因位点(DQ223146、DQ223151与DQ223173),可区分4种鲇形目鱼类,作为其种质鉴定的标记位点。借用已有鲇形目鱼类遗传标记资源,增加同目鱼类遗传连锁图谱上遗传标记的密度,将对今后开展鲇形目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及分子育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对南方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2002年6—8月对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Chen)(初始体重12.93±0.13g)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的喂养实验。实验以白鱼粉、玉米油、糊化玉米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CBH)原料。配制等蛋白质(含量为40%),等脂肪(含量为10%),不同CBH梯度的6组饲料,饲料CBH水平分别设计为0%,6%,12%,18%,24%,30%。实验每水平设4个重复,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27.5℃下以饱足日粮水平喂养8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淀粉水平的增加,摄食率和生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CBH水平不超过18%时,不会对饲料成分的消化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添加量超过18%会降低CBH的消化率。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南方鲇生长的最适CBH为12%—18%。
相似文献
12.
采用PEG沉淀结合Sepharose-4B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了健康非免疫状态下南方鲇血清免疫球蛋白,在SDS-PAGE电泳条件下血清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的分子量分别约为77 kD和27 kD。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4个南方鲇免疫球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并对这些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经抗体亚级份测定,其中IgG1有2株,IgG2a有1株,IgG2b有1株;抗体滴度为104—106,有三株单抗具有Western-blot反应特性,识别南方鲇免疫球蛋白的重链。4株单抗都能特异地识别南方鲇、鲇的免疫球蛋白,而与鲫、草鱼、罗非鱼、斑点叉尾、光泽黄颡鱼血清以及水产动物常见病原菌如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弧菌、柱状屈桡杆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等无任何交叉反应。单克隆抗体F4-A12对纯化的南方鲇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31 ng。实验结果证明这些单抗具有高度特异、高度灵敏等特点,可用于南方鲇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分析、免疫应答水平监测和病原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讨营养、饲料与鱼类消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蛋白含量分别为44.8%、29.1%和13.3%的饲料饲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并在第0d、15d、25d和50d对胰脏、胃黏膜、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胃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中蛋白含量为29.1%—44.8%时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显快于低蛋白含量饲料(13.3%);2)在实验后期(25d后),中等蛋白含量饲料组南方鲇的生长速度比其他两组快,此阶段该组鱼胃黏膜的胃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另两组该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低蛋白饲料组前肠黏膜和后肠黏膜的淀粉酶活性在实验后期急剧下降,与该组鱼的生长最慢相关联;3)在实验的50d内,不同蛋白含量饲料对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影响不大。实验期间,南方鲇消化器官中这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表明,在实验的不同阶段,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对南方鲇胃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合成、分泌和活性大小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摄食对南方鲇耗氧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流水式呼吸仪,在水温27.0±0.5℃条件下同时测定了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摄食前后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实验结果表明:摄食前标准耗氧率和标准排氨率分别为116.4±6.4mgO2/kg/h和6.9±1.4mgNH4 /kg/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然后恢复到静止水平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58.8±11.4mgO2/kg/h和76.1±2.5mgNH4 /kg/h;最大值出现时间分别为10.8±1.4h和10.1±0.9h;摄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发生改变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6.0±2.3h和37.2±2.8h;耗氧总增量和排氨总增量分别为88.3±2.7mgO2和23.1±1.7mgNH4 。实验结果显示,鱼类排氨率在摄食后的变化过程与其耗氧率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具有类似的特征,表明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南方鲇的SDA总耗能的79.4%由蛋白质分解代谢所提供。 相似文献
15.
南方鲇的营养学研究:Ⅰ.人工饲料的消化率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在27.5℃条件下,用人工饲料持喂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6周。以三氧化二铬(Cr2O3)为指示物,测定了蛋白质含量为35%至60%(变化梯度为5%)的6种等能(20kJ/g)试验饲料的消化率,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南水平由39.86%升至55.73%时,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Ddm)、蛋白质表观消化率(Dp)、脂肪表观消化率(D1)、能 相似文献
16.
饥饿对南方鲇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南方鲇仔、稚鱼进行饥饿,观察了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仔鱼肝脏萎缩,肠管缩短、变细,失去变曲形状。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肝组织变得疏松,细胞缩小,仔鱼肝细胞内无脂质积累,到饥饿后期,部分细胞核仁解体;稚鱼肝细胞内贮存的脂质迅速消失,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胰脏组织变得致密,腺泡小叶分界不清,腺泡萎缩,其内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消化道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微绒毛退化,胃腺下发达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人工繁殖的同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7.5、10、12.5、17.5、22.5、27.5、32.5、35和37.5℃条件下测定其心脏、肾脏、肝脏、脑和白肌的线粒体呼吸率、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活性,以检测不同组织线粒体的含量及代谢特征的差异性。在27.5℃下,南方鲇心脏、肾脏、肝脏、脑和白肌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分别为69.94、30.98、32.36、18.89和7.34 nmol O2/min.mg;CCO活性分别为676.54、327.46、294.34、153.23和65.73 nmol O2/min.mg。统计检验表明,状态3呼吸率和CCO活性均表现为:心脏显著高于其他4种组织(P<0.05),白肌则要显著低于其他4种组织(P<0.05),肾脏和肝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脑(P<0.05)。试验测定了以上5种组织的柠檬酸合酶(CS)活性来表征组织中线粒体含量。在27.5℃条件下CS的活性则分别是17.93、7.20、8.42、6.12和1.35 U/mg,心脏显著高于其他4种组织(P<0.05),肝脏、肾脏和脑之间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白肌(P<0.05)。在7.5℃—32.5℃范围内,南方鲇的心脏、肝脏、肾脏、脑和白肌5种组织的线粒体状态3呼吸率和CCO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在高温端,心脏中这两种代谢指标开始出现随温度上升而下降的趋势。在低温端(7.5℃—10℃)和高温端(35℃—37.5℃),各组织线粒体呼吸率RCR值多数小于4,在37.5℃下的心脏和7.5℃下的白肌的RCR值分别低至1.76和1.85。研究结果提示,南方鲇不同组织间线粒体含量可以由CS活性作为间接指标进行比较,而各组织间线粒体含量及其代谢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心脏表现出高含量、高代谢能力和低的耐受高温能力;白肌为低含量、低代谢能力和低的耐受低温能力;肝脏、肾脏和脑表现为中等含量、中等活性和较高的耐受极端温度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