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气生凤梨叶片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思维  郑桂灵  付英  王丹  李鹏 《植物研究》2010,30(2):140-145
我们以地生凤梨(Guzmnania‘Denise’)作为对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石蜡切片技术对3种气生凤梨(Til-landsia stricta‘Hard leaf’、T.stricta‘Cotton candy’与T.filifolia)的叶片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凤梨叶片表面均分布着葵花状的鳞片,鳞片由碟状细胞、环状细胞和翼状细胞3类细胞构成,最内部的碟状细胞通过柄状细胞与叶片内部的叶肉细胞相连。气生凤梨叶片表面鳞片白色、蜡质、密度很大,但气孔很少或不可见,暗示鳞片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可能具有减少光呼吸、排水及反射阳光等功能。另外,不同的气生凤梨之间叶片表面鳞片的形态、大小和密度也不同,反映了它们对其不同起源地及现生存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2.
张伟  张瑞文  郑桂灵  李鹏 《植物研究》2018,38(3):444-452
植物叶表附属物是与大气颗粒物最先接触的结构,但现在少有研究表明这些特殊结构是如何影响大气颗粒物的滞留的。因此,本研究以具有典型叶表面附属物-鳞片的植物-空气凤梨维路提拉为实验对象,通过人工去除鳞片,比较鳞片的有无对其叶片滞尘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时间、不同风力强度条件下其叶片表面所滞留的大气颗粒物再悬浮的比例。结果表明,未去除叶表鳞片的维路提拉的最大滞尘量(23.24±0.11 g·m-2)和自然滞尘量(10.22±0.92 g·m-2)均显著高于去除鳞片的植株(P<0.05)。大气颗粒物沉降到叶片表面后,在风力作用下,去除鳞片的空气凤梨植株上超过99.0%的粉尘会被吹起,而未去除鳞片的空气凤梨植株上这一比例仅有28.1%。而且,鳞片去除的越多,大气颗粒物的再悬浮比例越大。以上结果表明维路提拉叶表鳞片对大气颗粒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总滞尘量上,而且体现在大气颗粒物的再悬浮过程中,它会有效降低沉降于叶表面颗粒物的再悬浮,起着促进颗粒物滞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药郁金挥发油成分及挥发油中蜡质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药郁金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DS分析,共分离得到137个气相色谱峰,鉴定出73种成分,其中36种为首次鉴定出。首次,作者对其挥发油中蜡质成分进行分离,经GC-MS-DS分析得其主要成分为长直链烷烃和长直链脂肪酸。  相似文献   

4.
杨梅核脂肪酸及蜡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杨梅(Myrica rubra)核中的脂肪酸及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核中脂肪酸和蜡质的总含量为31.10%,其中含有8种脂肪酸和3种长链烷烃,主要为棕榈酸(C16:0)28.22%、亚油酸(C182)14.4%、顺式-油酸(C18:1)25.74%、芥酸(C22:1)15.68%、十七烷5.2%、十八烷5.87%和十九烷4.71%,是一种优质和价廉的脂肪酸来源.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额济纳地区的胡杨叶片为材料,经比较不同的提取试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选择建立了一种从蜡质层较厚的植物叶片表面分离提取蜡质成分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取有效的叶片表面蜡质成分,得到的蜡质可以直接用于气谱、质谱检测。  相似文献   

6.
以贝可利空气凤梨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铅溶液(0~100 mg/L)对其进行胁迫处理,探讨空气凤梨对重金属污染物铅的吸收积累特征.结果发现,胁迫处理15d后,所有贝可利空气凤梨植株都没有明显的死亡症状;随着铅浓度的提高,贝可利空气凤梨植株中的铅含量随之显著增加.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表明,不论何种铅浓度处理植物体,贝可利空气凤梨叶表鳞片中的3类细胞上都可检测到铅元素的存在;但3类细胞在富集铅时所起的作用不同,并以最内部的碟状细胞中铅的含量最高.结果表明,贝可利空气凤梨对铅胁迫具有很强的耐性,并且可对铅进行有效的积累,是一种合适的指示铅污染的植物;其叶表鳞片则可能是铅等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富集结构,而且铅在从外部细胞进入内部细胞的迁移过程中存在主动运输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李萍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2):2065-2074
为了明确卷瓣凤梨属植物不同种类对环境光强的适应性差异,该研究以3种大型卷瓣凤梨属植物的成熟植株为研究对象,在全光照(CK)、40%光照(S40)、10%光照(S10)3种环境下生长近4个月后进行叶解剖结构特征的观测以及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3种卷瓣凤梨的叶解剖结构大致相似,叶的上下表皮均由单层细胞组成,且细胞内壁加厚;表皮层发达;表皮细胞下为多层的含水组织;叶肉组织中分化出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呈独特的拱状排列,下面形成椭圆形至长圆形的气腔,内含丰富的海绵组织,气腔与叶下表面的气孔下室连接,从而有利于叶片内部的气体交换,保证在叶基部常年处于积水的环境下叶内部仍有充足的气体用于光合作用。(2)环境光强对卷瓣凤梨属植物叶解剖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种而异,其中‘格拉齐’对环境光强的变化较为敏感,其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海绵组织占比以及栅海比在不同光强下产生了显著变化,而‘红帝’和‘优雅’除角质层厚度发生显著变化外其余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种卷瓣凤梨叶气孔密度在不同光照处理下均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红帝’和‘优雅’的叶气孔密度较为接近并均显著高于‘格拉齐’,表明不同种类的卷瓣凤梨在叶解剖结构上存在遗传上的差异,且性状较为稳定。(3)环境光强对3种卷瓣凤梨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显著,且不同种类卷瓣凤梨对光强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在全光照(CK)和40%光照(S40)处理下3种卷瓣凤梨的Chla/Chlb在2.73~3.03之间,接近阳生叶的特征,而在10%光照(S10) 处理下Chla/Chlb均下降,其中‘格拉齐’最低为2.53,接近阴生叶的比值。研究发现, 3种卷瓣凤梨对于强光的耐受性表现为帝王卷瓣凤梨(红叶型)>‘优雅’卷瓣凤梨>卷瓣凤梨格拉齐,对于弱光环境的表现则相反;帝王卷瓣凤梨(红叶型)和‘优雅’卷瓣凤梨适合室外光线较好处或半阴环境;格拉齐卷瓣凤梨则适合于室外林荫处,夏季应尽量避免强光直射,且该种较适应展览温室的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8.
柳属植物叶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墨兰叶片结构及光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0.
果实制干是宁夏枸杞炮制的主要过程,宁夏枸杞不同品种在制干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研究以宁夏枸杞栽培中制干差异较大的品种‘宁杞1号’(易制干)和‘宁杞5号’(不易制干)果实为材料,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和GC-MS技术对2个宁夏枸杞品种不同发育时期(青果期、色变期、成熟期)的果实果皮结构以及果皮蜡质微形态、含量和组分进行了观测,从果皮蜡质微形态及组分的积累变化初步揭示枸杞果皮蜡质的积累规律,以明确不同枸杞品种果皮蜡质组分差异,为不同品种适宜促干剂的筛选以及促干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宁杞1号’和‘宁杞5号’枸杞表皮细胞外侧细胞壁均呈现脊状突起的结构,在果实青果期脊状突起不连续,脊和脊之间排列紧密;随着发育时期的延后,脊状突起的连续性逐渐增强,且脊与脊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宽,蜡质呈膜状覆盖于凸起的脊和两脊之间的沟内。(2)‘宁杞1号’和‘宁杞5号’两个枸杞品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单位面积蜡质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成熟期单位面积蜡质含量最高,且‘宁杞1号’3个发育时期果皮单位面积蜡质含量均高于同期‘宁杞5号’,呈现出与扫描电镜观察到的蜡质分布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3)2个品种3个时期的果实表皮蜡质组分均由烷烃类、酮类、醇类、酸类、醛类、酯类和碘代烷烃类组成,两品种青果期和色变期果皮蜡质组分相同,主要由烷烃类、醇类和碘代烷烃类组成,它们成熟期的果皮蜡质组分主要由烷烃类、醇类和酯类组成。(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生育时期‘宁杞5号’果皮蜡质组分多为烷烃类物质,较‘宁杞1号’更利于阻挡果实水分的散失。研究发现,影响枸杞果实制干的原因在于枸杞果皮蜡质含量、结构和蜡质组分,烷烃类组分能够有效阻止果实体内水分的散失,‘宁杞5号’果皮蜡质中烷烃组分含量更高,果皮保水性更强,致果实不易制干。  相似文献   

11.
高羊茅叶片表皮蜡质含量与其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4个高羊茅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中对干旱高温胁迫下的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生理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热胁迫下高羊茅品种间的叶片表皮蜡质含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叶片蜡质含量与综合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78(P<0.01)和0.68(P<0.01);蜡质含量越高的品种,其叶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越低,水分利用效率越高,但所有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绝对值都较低。研究发现,在干热胁迫时,高羊茅叶片表皮蜡质可通过对气孔导度的调节来减少气孔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最终提高其抗旱性;表皮蜡质含量可以作为高羊茅品种抗旱性鉴定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1份叶片表皮无蜡质的突变体wcl1(Wax Crystal-Sparse Leaf 1),突变体wcl1有如下主要特征:一是突变体叶片角质层蜡质减少,二是突变体的干旱敏感性高于野生型。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克隆了wcl1基因,其编码酮酯酰辅酶A(LOC_OS09g25850),在突变体中LOC_OS09g25850基因的第10个外显子处鸟嘌呤(G)突变为胸腺嘧啶(T)导致转录提前终止,经分析表明突变体wcl1是一个wsl2基因的等位突变体。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6个抗病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莱品种,研究其叶表皮蜡质组成及结构与菌核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在去除叶表皮蜡质后病情指数显著增加;感病品种无显著变化。不同抗性品种(系)间除酯类组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其余蜡质组分含量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蜡质组分中酯类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醇类、酮类含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其余组分和蜡质总量与病情指数无显著相关关系。抗性品种叶表皮蜡质中烷类及酯类所占比重较高,而易感品种酮类比重较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抗病品种(系)的蜡质晶体主要为颗粒状、杆状、丝状;而感病品种(系)的蜡质晶体中不规则片状晶体所占比例较大。这些结果说明油菜叶表皮蜡质的组分及结构可能是抗病品种抵抗和延迟病原菌侵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观赏凤梨的特殊结构与分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我国花卉市场上流行着一类高档、时尚的奇异植物——观赏风梨,指的就是凤梨科中一些观赏价值很高的种、变种或品种。风梨科(Bromeliaceae)隶属单子叶植物纲.由法国植物学家裕苏(de Jussieu)于18世纪末建立,约有50属2000多种,除一种原产于非洲西部,其余全产于中南美洲目前国内栽培的主要是果子蔓属(Guzmnnia)、铁兰属(Titlandsia)、  相似文献   

15.
植物表皮蜡质生物合成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表皮蜡质,是覆盖在陆地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一层疏水性脂类物质,是植物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第一道屏障,在抑制植物水分非气孔散失及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入侵、紫外线辐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年来表皮蜡质在生物合成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树种叶片微观结构对其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颗粒物能够危害人体健康,而植被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提高环境质量。本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检测不同树种叶片表面微特征(气孔密度、蜡质层、油脂、绒毛、纹理等)、粗糙度和湿润性,研究了城市中不同树种叶片微结构对滞纳空气颗粒物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之间滞尘能力存在差异,针叶树种滞尘能力要高于阔叶树种;叶片表面结构对于树种滞尘能力的影响非常显著(P0.05),其中测试树种中油松、白皮松叶片滞尘主要受气孔密度、蜡质层厚度、油脂、纹理的影响,而旱柳、五角枫、银杏和杨树叶片滞尘能力主要受叶片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叶片表面湿润性与叶片的滞尘能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然条件下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血藤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和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有相同的趋势。在叶片生长季节早期含量较低。随着叶片的生长发育,其含量逐渐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至8月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叶片总糖含量与日均净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溶性糖含量比淀粉高。大血藤叶片总蛋白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在展叶初期含量较低;随后迅速上升,在6月初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落叶前降至最低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曲线与总蛋白含量基本相似,DNA含量在叶生长初期大幅度上升,至6月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以后基本趋向稳定,RNA在叶生长初期有所上升,峰值也出现在6月,以后缓慢下降,到9月降至最低值,在落叶前又有所回升,总核酸含量的季节变化与RNA变化相似,RNA/DNA比值在生长季节中出现3次高峰,大血藤叶片总黄酮含量季节性变化呈“双峰”型,第1高峰期在开花期的5月。第2高峰期在秋季的9月份。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GC-MS联用技术提取并分析了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叶片的挥发油成分,并用杯碟法和Alamar blue法检测了其抑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从深山含笑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5种化合物,并鉴定出其中3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相对含量的97.8%;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莰烯(16.575%)、β-蒎烯(15.857%)、D-柠檬烯(12.653%)、丁香烯(11.923%)、1R-α-蒎烯(6.855%)及橙花叔醇(5.199%)等。该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alococus aureus Rosenbach)和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Trans.)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00 mg.L-1,抑制率可达98.89%以上。  相似文献   

19.
倪郁  宋超  王小清 《生态学报》2014,34(15):4160-4166
以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cer1、cer4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核盘菌胁迫对拟南芥茎表皮蜡质结构及组分含量的影响,揭示核盘菌侵染与表皮蜡质的关系。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野生型拟南芥蜡质晶体以垂直于表面的杆状、块状结构为主;突变体cer1晶体类型以水平的松针状、块状结构为主;突变体cer4蜡质晶体以垂直片层结构为主。核盘菌胁迫下,拟南芥蜡质晶体结构及分布形态发生变化。蜡质层结构在核盘菌胁迫下表现为:杆状、松针状蜡质晶体减少—蜡质晶体熔融—表皮"囊状凸起"—表皮膜层破裂。这些结构变化有利于病菌突破角质层屏障而侵入到植株体内。色质谱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er1突变体烷、次级醇、酮类显著减少;cer4突变体表现为一级醇含量减少。接种核盘菌后,野生型拟南芥与蜡质突变体一级醇类显著增加(cer1增加不显著);烷类、次级醇类、酮类含量与蜡质总量均显著减少,表明蜡质前体物质在受到核盘菌胁迫后更多地通过酰基还原途径生成一级醇,从而减少了由脱羰基途径所生成的蜡质组分。核盘菌通过改变表皮蜡质晶体结构与化学组分分泌量来促进侵染。  相似文献   

20.
苦瓜叶片抗虫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20年以来国内外对苦瓜叶片抗虫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介绍了已被分离鉴定出的5种具有抗虫活性的化合物对害虫作用的方式和种类,详细分析总结了苦瓜叶片化学成分与抗虫作用的关系和研究前景,提出了苦瓜叶片抗虫作用的研究方向与可采用的具体措施,为进一步研究苦瓜叶片化学成分和抗虫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