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亚广布种栓皮栎为例,通过对南北样带(26°-40° N)上7个群体的调查取样,并结合2个生活史阶段,探讨栓皮栎碳氮同位素比值随纬度环境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在纬向梯度上,栓皮栎叶片δ13C和δ15N随纬度的增加分别呈现非线性的增加和下降趋势,且成年树叶片δ13C和δ15N均显著高于幼树;同时,树龄和纬度对叶片δ15N和δ13C均无显著交互作用,表明栓皮栎幼树和成年树纬向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一致.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栓皮栎叶片δ15N主要受土壤养分,如土壤有机质、磷和氮含量的影响,而叶片δ13C主要受水分因子,如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东亚广布种栓皮栎为例,通过对南北样带(26°-40° N)上7个群体的调查取样,并结合2个生活史阶段,探讨栓皮栎碳氮同位素比值随纬度环境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在纬向梯度上,栓皮栎叶片δ13C和δ15N随纬度的增加分别呈现非线性的增加和下降趋势,且成年树叶片δ13C和δ15N均显著高于幼树;同时,树龄和纬度对叶片δ15N和δ13C均无显著交互作用,表明栓皮栎幼树和成年树纬向环境变化的响应较为一致.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栓皮栎叶片δ15N主要受土壤养分,如土壤有机质、磷和氮含量的影响,而叶片δ13C主要受水分因子,如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叶寿命与叶片虫食相关性对揭示常绿树种的生活史特征及生态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生命表和野外观测分析江苏宝华山5个主要树种叶寿命及虫食频度,并对叶属性进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1)5个树种叶预期寿命不同(P0.05),介于1.26~2.47 a,平均1.80 a。2)不同树种叶片虫食频度不同,平均为34.74%,且同一树种现存叶片的虫食频度随叶片龄级的增大而增大。3)5种植物的叶寿命和虫食频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硬度、厚度、含水量和LM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92.57%,并且虫食频度与第1主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推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不同常绿植物,其叶寿命越长,虫食频度也越高;其虫食作用不仅与物种的多度有关,而且与不同叶属性的综合作用(而非单一叶属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通过收集栓皮栎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河南内乡、江西永修、湖北秭归和湖南城步)种子并在栓皮栎自然分布南界以南(广东鹤山)进行培育,考察自然增温对不同地理种源栓皮栎当年生幼苗的生长性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积累以及迁移和养分分配的影响,探讨在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不同地理种源树木在生长与物质分配方面是否存在某种地理趋势。结果表明:(1)栓皮栎全株NSC浓度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呈显著上升趋势,且该趋势以叶片NSC浓度(特别是可溶性糖浓度)所主导;不同器官间,叶片可溶性糖和根系淀粉浓度均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增加,而根系可溶性糖浓度则相反;茎NSC及其组分无明显地理趋势。(2)在养分方面,栓皮栎不同器官N浓度及叶片P浓度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氮磷比则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显著下降;除叶片外,不同器官的N利用效率和P利用效率均随种源地纬度的增加而呈现微弱下降趋势。(3)栓皮栎幼苗的相对生长速率随种源地纬度增加而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与全株可利用碳库(主要指NS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合已有研究,初步认为栓皮栎幼苗生长及物质分配的地理格局主要受遗传因素所控制。  相似文献   

5.
利用径级法和方差/均值法对我国不同地理区域上栓皮栎种群年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水平梯度上,中部、北部、南部和西部栓皮栎种群均呈倒J型分布,而东部种群呈衰退型分布.成年树在中部和南部均呈集群分布,而北部区域呈现随机分布;幼树在在北、中和西部区域均为集群分布,而在南部和东部均呈随机分布.在纬向梯度上,幼树聚集强度的纬向趋势为中>北>南,而成年树聚集强度为中>南>北,经向梯度上幼树和成年树的聚集强度均为中>西>东.在垂直梯度上,中、低海拔种群呈倒J型分布,高海拔呈现衰退型.幼树在不同海拔均呈集群分布;成年树在低海拔为随机分布,而在高海拔和中海拔均为集群分布.幼树和成年树的聚集强度均为中海拔>高海拔和低海拔.在不同地理区域上,幼树的聚集强度均高于成年树.因此,栓皮栋种群结构及其分布格局主要是由环境梯度变化及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决定,证实了“中心-边缘”种群假说.  相似文献   

6.
区域尺度上栓皮栎叶性状变异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敏感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出表型可塑性。栓皮栎(Quercus varaibilis)是亚洲大陆地理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之一,横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本文在中国中东部区域内,选取了25个天然栓皮栎林种群,测量了其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面积、叶片干重等,并计算了比叶面积和叶形指数(叶片长宽比)等叶性状特征,探讨了区域尺度上叶片性状变异与气候因子关系的格局。结果表明,栓皮栎叶片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的变异;叶片宽度与年均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叶片宽度和叶片面积与纬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叶宽及叶片面积相对于其他指标对气候因子的影响变化更敏感,并且在这一区域尺度上温度影响着叶片大小的变异格局。本研究结果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了解区域尺度上栓皮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境变化对栓皮栎幼苗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栓皮栎在我国天然分布的南界、中部和北界为研究样点,将不同纬度的栓皮栎实生幼苗移栽到同一地点,于生长旺季同时在种源地和移栽地进行取样和测定,探讨生境变化对栓皮栎幼苗生长旺季营养元素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境变化对栓皮栎幼苗各器官N含量和茎P含量的影响显著,而对各器官K含量和叶片、根P含量影响较小;在种源地,栓皮栎各器官的N含量与纬度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茎、根的全P含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叶片N/P的变化不明显;移栽后,北界栓皮栎幼苗各器官的N、P含量显著降低,不同纬度来源对栓皮栎幼苗N、P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各纬度栓皮栎叶片的N/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纬度栓皮栎幼苗不同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对生境变化的响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东北地区4个纬度针叶树种红松和阔叶树种水曲柳为对象,研究两树种成熟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率及其相关性,分析气候和土壤因子对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地理变异存在种间差异,随着纬度的升高,水曲柳叶C、N含量显著增加;水曲柳C∶N、红松N∶P均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水曲柳N∶P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红松磷重吸收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叶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气候因子(年均温和降水量)的影响,而养分重吸收率仅受少数土壤因子(pH和全氮)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磷重吸收率与N∶P均呈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重吸收率仅在红松中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水曲柳相比红松更倾向于具有快速投资-收益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根类药用植物在生产栽培过程中常产生连作障碍,原因之一是其容易产生化感作用,而化感作用是密度制约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夹竹桃科植物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也是热带植物区系的主要科。为探究自然条件下密度制约是否存在于根类药用植物中,本文以海南尖峰岭60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中两种常见的夹竹桃科根类药用植物盆架树(Alstonia rostrata)和尖蕾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bufalina)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的成对相关函数Ripley’s g(r),结合完全随机零模型和异质泊松零模型,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种内和种间空间关联,并采用Berman-test方法分析了地形因子对其种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盆架树和尖蕾狗牙花在0–100 m的研究尺度上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但随着尺度的增大,聚集程度降低,逐渐变为随机分布。(2)盆架树和尖蕾狗牙花各龄级的分布特征类似:幼树和中龄树个体在较大尺度范围内为聚集分布,而成年树个体在0–100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3)在小尺度上,盆架树的幼树与中龄树呈空间正关联,与成年树呈空间负关联,而中龄树与成年树空间无关联。尖蕾狗牙花各龄级间在0–65 m的尺度范围内以空间正关联为主。(4)在0–49 m尺度内盆架树与尖蕾狗牙花呈显著空间正相关。盆架树的中龄树和成年树与同龄级的尖蕾狗牙花都表现为空间无显著关联,而幼树与尖蕾狗牙花幼树存在明显的空间正关联。(5)盆架树和尖蕾狗牙花幼树的分布与海拔、凹凸度显著正相关,中龄树的分布与凹凸度显著正相关,而成年树中只有盆架树的分布与海拔正相关。从现有格局推断:生境异质性和扩散限制影响盆架树和尖蕾狗牙花空间格局的形成,相对于尖蕾狗牙花,密度制约对盆架树空间格局形成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叶片的虫食主要发生在展叶期。虽然展叶期短暂, 它却可能是了解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关键。为了解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在展叶期叶片的虫食格局和展叶方式对叶片虫食的影响, 研究了栲树展叶期内的虫食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栲树展叶的两个阶段(折叠期和打开期), 虫食叶片的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 打开阶段的日虫食频度和日虫食率显著高于折叠阶段(F1, 32=8.97, p=0.005 4; F1, 32=12.38, p=0.001 4), 展叶期最终叶片虫食频度为50.72%, 叶片虫食率为8.25%。折叠期叶片主要受到低强度的虫食, 打开期叶片虫食则以较大强度的虫食为主。展叶期叶片的虫食主要发生在夜间, 夜间虫食率显著高于日间虫食率(t=2.51, p=0.017), 变化趋势与日虫食率一致。栲树叶片在展叶的两个阶段可能采用了不同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1.
湖南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朗  朱光玉  康立  胡松  刘卓  卢侃 《生态学报》2019,39(13):4900-4909
以湖南典型栎类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51块样地的调查数据,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划分林分类型,研究湖南不同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更新特征,分析了湖南不同栎类天然次生林幼树更新指标(幼树密度、幼树平均地径、平均高以及平均冠幅)与环境因子、林分因子的相关性,旨在阐明环境因子、林分因子对幼树更新的影响,以期为湖南不同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恢复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利用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内栎类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类型,包括甜槠锥栗混交林(CC)、亮叶水青冈多脉青冈混交林(FC)、石栎樟树混交林(LC)、枹栎甜槠混交林(QC)、青冈栎混交林(CG)。(2)不同类型栎类天然次生林更新幼树优势种分化明显,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P0.05)。5种不同栎类次生林幼树密度均未超过500株/hm~2,更新情况较差;幼树数量差异显著(P0.05),为亮叶水青冈多脉青冈混交林石栎樟树混交林青冈栎混交林枹栎甜槠混交林甜槠锥栗混交林;生长情况差异显著(P0.05),为青冈栎混交林亮叶水青冈多脉青冈混交林枹栎甜槠混交林甜槠锥栗混交林石栎樟树混交林。(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次生林幼树更新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差异。甜槠锥栗混交林中幼树密度与腐殖质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幼树平均高与灌木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幼树平均地径与草本盖度、灌木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亮叶水青冈多脉青冈混交林中幼树密度与海拔、腐殖质厚度、枯落物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草本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幼树平均地径与郁闭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幼树平均高、幼树平均冠幅与坡位呈显著正相关(P0.05)。石栎樟树混交林中幼树密度与坡向、土壤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余因子对幼树生长无显著影响。枹栎甜槠混交林中幼树密度与郁闭度、乔木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坡位呈显著负相关(P0.05);幼树平均冠幅与坡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青冈栎混交林中幼树平均地径与土壤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乔木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幼树平均冠幅与灌木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南北疆8个不同生境林龄群体的胡杨叶片为材料,测定幼树和成熟胡杨叶片的天然稳定碳、氮同位素组成值(δ~(13)C、δ~(15)N)以及碳含量、氮含量和比叶面积,分析叶片δ~(13)C、δ~(15)N值与海拔、经纬度、叶片碳氮含量、比叶面积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胡杨幼树和成熟林叶片δ~(13)C平均值分别为-27.863‰(-28.776‰~-26.695‰)和-28.230‰(-29.717‰~-26.033‰),不同生境胡杨叶片间的δ~(13)C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幼树林叶片δ~(13)C均大于对应成熟林;幼树和成熟林叶片δ~(15)N平均值分别为3.259‰(-1.842‰~9.082‰)和3.651‰(0.798‰~5.779‰)。(2)胡杨幼树和成熟林叶片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6.225‰(44.573‰~49.056‰)和45.720‰(43.226‰~47.349‰),它们叶片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708‰(1.327‰~2.116‰)和1.823‰(1.164‰~2.450‰);成熟林叶片碳含量与其δ~(13)C和δ~(15)N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其氮含量与δ~(13)C值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δ~(15)N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胡杨幼树林叶片的比叶面积平均值(91.565 cm~2/g)小于成熟林叶片(103.141 cm~2/g)。(4)幼树和成熟林胡杨叶片δ~(13)C、δ~(15)N值均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幼树林叶片δ~(13)C、δ~(15)N值与海拔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幼树林叶片δ~(15)N值与经度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5)幼树和成熟胡杨林水分利用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7.618μmol/mol(68.070~91.069μmol/mol)和72.463μmol/mol(62.809~97.111μmol/mol),不同林龄的胡杨水分利用率均与其叶片δ~(13)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各生境中于田县(阿日系马扎)的幼树和成熟林叶片具有较高的δ~(13)C值(-26.695‰和-26.033‰)和水分利用效率(91.069和97.111μmol/mol)。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Rchd.)几个株系的成年树和实生苗的离体培养芽条为材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它们的叶片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的内源水平,探讨了这三种激素及其之间的平衡与生根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IAA内源水平之差异存在于株系间。2.内源(Z+ZR)在株系间无显著差异,而幼树发育至成年树的过程中,与IAA的平衡是多样的,同成年树的生根率似有以下相关性,当IAA水平降低,同时(Z+ZR)水平升高,有利于生根,反之则抑制生根。3.ABA内源水平无论成年或幼年树都呈低水平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厘清天然广布树种栓皮栎叶片解剖结构的种群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法】以中国28个天然分布栓皮栎种群叶片为研究对象,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光学显微技术对栓皮栎叶片解剖性状进行研究,用巢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栓皮栎叶片解剖结构的种群变异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栓皮栎叶片解剖性状在28个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7.84%~15.16%,且同一叶片解剖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变异范围不同;(2)9个解剖性状在种群内及种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7.44%,解剖性状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3)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对上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有显著影响。【结论】栓皮栎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适应低温与干旱,栓皮栎叶片整体呈增厚趋势。研究结果为了解栓皮栎环境适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不同地理种群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地理变异,推测该虫在不同地区可能发生的代数、为预测其发育发生期的差异提供依据,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该虫的综合治理。以采集自中国的4个地理种群(广东广州(23.08°N,113.14°E)、江西永修(29.04°N,115.82°E)、山东泰安(36.15°N,116.59°E)、辽宁喀佐(41.34°N,120.27°E)的幼虫在室内饲养繁育1代后为试材,采用在获得其在20℃、22℃、25℃和28℃恒温、L16∶D8的光周期条件下饲养的发育历期的基础上,比较研究这4个地理种群的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及其与栖息地纬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室人工饲料饲养的条件下,棉铃虫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8℃-12.19℃、10.60℃-13.50℃、15.56℃-17.96℃,有效积温分别为254.91-300.89日度、126.21-204.43日度、181.03-363.39日度,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比非滞育蛹高3.39℃-5.50℃,其有效积温比非滞育蛹高35.56-165.89日度。这些说明棉铃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均存在明显地理变异,随栖息地纬度的升高,幼虫、非滞育蛹和滞育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栖息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其余呈不显著负相关(P0.05),而有效积温则相反,呈现上升趋势,滞育蛹有效积温与栖息地纬度升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余呈不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分布范围广、海拔梯度大,也是人类活动的伴随物种。对中国837个样本的10个形态特征与温度、日照、海拔和风速等4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树麻雀的体重、嘴裂、翅长、尾长、跗跖长、脑骨宽、眼间距与日照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体长、翅长、尾长、跗跖长与海拔因子显著相关(P0.05),体重、嘴峰、翅长、脑骨长与温度因子显著相关(P0.05),表明树麻雀的形态指标易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控制经度和海拔两个变量,对形态指标与纬度的偏相关分析表明,体重、翅长、脑骨长和脑骨宽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嘴裂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树麻雀身体逐渐变大,符合贝格曼规律;体表突出部分嘴峰和嘴裂随纬度升高变短,符合阿伦规律。飞行能力与海拔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n=92,r=0.217,P=0.038),表明树麻雀在高海拔地区具有更强的飞行能力,这也许是它成为广布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海拔450m和1 200m的常绿阔叶林中选取17种常绿乔、灌木,对其叶片虫食状和取食强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7种植物叶片共有15种虫食状类型,每种叶片虫食状类型为8~14;虫食状出现频率0.02%~37.01%,其中缘食状出现频率最高(37.01%),叶中脉食状出现频率最低(0.02%)。(2)木荷(Schima superba)的取食强度最大(9.60%),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次之(6.61%),油茶(Camellia Oleifera)最小(0.34%)。(3)15种虫食状类型中有6对虫食状呈显著正相关,2对呈显著负相关。(4)海拔1 200m处的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栲树和连蕊茶(Camellia fraterna)比海拔450m处的同种植物叶片的虫食强度高,其中木荷差异最大,从13.81%降至2.93%。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氮磷添加控制试验,对湖南城步(CB) 、湖北秭归(ZG)、河南内乡(NX)、河北临城(LC)和北京平谷(PG)5个种源的栓皮栎1年生幼苗的叶片温度耐性指标(耐寒性、耐热性及耐温范围)及相关生理指标(叶片养分浓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和养分利用效率)进行测定,研究养分对植物种内不同地理种源的温度耐性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栓皮栎养分吸收与氮磷利用效率对氮磷添加存在显著差异但地理趋势不明显.PG在N、P及其二者复合添加的情况下均具有较高的氮磷利用效率,NX则在不同处理下磷利用效率均处于最低水平,CB在磷添加的情况下对磷的利用效率最高.与对照相比,养分(N、P或NP)添加能明显增加PG和LC的耐寒性,但N添加降低了NX的耐寒性.同时,养分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ZG、NX和LC的耐热性.耐温范围与耐寒性相反,表现为养分添加降低了PG和LC的温度耐受范围, 而增加了NX的温度耐受范围.偏相关分析表明,耐寒性与叶片可溶性糖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耐热性与叶片P呈显著负相关,与N/P呈显著正相关;叶片耐温范围与叶片物质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同地理种源对养分利用程度及其效率可能与源生地土壤环境条件有关,表现出一定的局域适应特征,从而增加了温度耐性对养分响应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香樟幼苗生长及养分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肥是苗木培育的重要方式,香樟是乡土珍稀阔叶树种,苗木培育对乡土珍稀树种的保护、繁育、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施肥对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探讨香樟幼苗生长及植物体内养分分配对施肥的响应,该研究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 g·株-1;K:0、2、4g·株-1),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表明:(1)氮肥对香樟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磷肥和钾肥的影响则较小;(2)氮素在香樟幼苗叶、茎、根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受氮肥的影响,磷素在香樟幼苗叶、茎、根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受氮肥和磷肥的影响,钾素在香樟幼苗叶、茎、根中的分布状况主要受钾肥的影响;(3)香樟幼苗的苗高生长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地径生长与茎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生物量与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茎生物量与叶片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4)综合分析得出,对香樟幼苗苗高、地径生长,以及枝叶生物量积累最具促进作用的施肥水平为氮肥(6 g·株-1)、磷肥(6 g·株-1)、钾肥(4 g·株-1)。  相似文献   

20.
探讨海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is)的光合生理特性,以期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Li-COR便携式光合仪和FC1000-H便携式植物荧光成像系统测定海南假韶子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成年树和林下幼苗在7月和11月时净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T_r)的日变化均呈明显"双峰"曲线,成年树的最大P_n达9.24μmol·m~(-2)·s~(-1),最大T_r为3.34μmol·m~(-2)·s~(-1),其光合能力显著强于幼苗;海南假韶子成年树初始荧光值(F_0)在7月和11月最大值分别为323.04和135.87,F_m在7月和11月最大值分别为502.78和307.76,但幼苗的F_0和F_m均低于成年树;成年树F_v/F_m在7月呈单谷型,在11月时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日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7月,成年树的P_n与T_r、F_v/F_m呈极显著正相关,幼苗P_n与F_0呈极显著正相关;在11月,成年树的P_n与T_r、F_m呈极显著正相关,与F_v/F_m呈显著负相关;幼苗的P_n与F_m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为阳性树种,在7月和11月表现出不同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来适应环境,水分可能是引起海南假韶子光合速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