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长臂猿月经周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臂猿与其它类人猿和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月经周期,研究它的月经规律,将为生殖生理学、内分泌学和计划生育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我园饲养的二号雌性黑长臂猿Hylobates ccncolor ccncolor于1975年10月购自绿春县,估计当时年龄约1.5岁,至1981年3月约7岁,体重约10—12公斤,体毛颜色由黑色逐渐变为幼体时的浅黄色。从1981年5月13日第一次月经来潮起,至1986年5月9日止连续观察了五年,共记录到72次行经(71个月经周期,从初潮至第二次行经为一个周期,所以行经次数为72次,而月经周期只有71个)。现将观察结果振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在光周期L∶D=16∶8,温度(25±1)℃条件下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羽化规律及交配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全天均可羽化,雌虫羽化高峰出现在亮灯后7:00—9:00am,雄虫的羽化高峰出现在亮灯后5:00—7:00am;羽化过程历时较短,仅5~7 min。成虫自4日龄开始达到性成熟;室内短距离条件下雌虫通过足摩擦腹部(有时会伴随着振翅)吸引雄虫,同时雄虫用足摩擦腹部并振动翅膀回应雌虫,定位雌虫后发生交配,交配时间约30 s。 相似文献
5.
云南无量山黑长臂猿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对粪便中的种子进行鉴定,并记录各种种子的数量,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重量.结果表明观察期间黑长臂猿共取食31种果实,其中有1种在被取食时尚未成熟,另有2种果实的种子在取食后遭到破坏,还有1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被长臂猿吞食而得不到传播,黑长臂猿可为27种植物传播种子.黑长臂猿个体平均每天排便2次,粪便的平均湿重为22.7 g,每份粪便平均含有1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包含小种子(直径<3 mm)的情况下,平均每份粪便中含有12粒种子.总的来说,黑长臂猿是有效的种子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黑长臂猿的分布、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黑长臂猿 (Hylobates concolor)是现生 1 1种长臂猿中其系统地位最低的灵长类。历史时期长臂猿曾广泛分布在我国南部的大部省区。自公元 4世纪以来 ,它们的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分布区从北到南 ,从东到西急剧缩小 ,现黑长臂猿缩小到只在海南岛、云南南部和越南北部 ,已分化为 6个亚种。分布于我国的 5亚种中 ,海南亚种 (H . c. hainanus)现今仅20余只 ,是最濒危的一个亚种 ;.北部湾亚种 (H.c.nasutus) 50年代曾在广西西南部发现 ,60 -70年代已绝迹 ;指名亚种 (H.c.concolor)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滇南和滇中哀牢山。滇南约有100余只 ,滇中哀牢山可能有40 - 60群 ,180 - 240只 ;景东亚种 (H . c. jingdongensis)为滇中无量山的特有亚种 ,现有100 - 116群 ,430 - 500只 ;滇西亚种 (H . c. furvogaster) ,只分布在滇西南的沧源、镇康、云县和耿马等地 ,约有 2 6-42群 ,100 - 150只。现今 ,黑长臂猿的分布区已不足1000Km2 ,总数量约1000只 ,为高度濒危的灵长类动物。造成黑长臂猿濒危的主要原因是 :热带和南亚热带原始森林的被破坏和缩小、人类活动的干扰使生境破碎和恶化、过度猎捕和长臂猿自身的生物学弱点。目前 ,中国的黑长臂猿已在 9个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7.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对人类和非人类捕食者的回避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捕食和避免捕在动物生存和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了我们自1990年3月至1992年元月观察黑长臂猿对人类和非人类捕食者的一系列反映,在遇到人类(观察者)后,据离观察者的远近和受惊程度不同,它们表现出5种回避方式,而在遇到非人类捕食者时,成年雌雄性一起将捕食者引开,以保护其后代个体免遭捕食。文中还对这些不同的行为方式进行了讨论。成年雄性是群体的主要保护者,成年雌性在群体保护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景东无量山自然保护区黑长臂猿的数量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无量山地处云南中部,为黑长臂猿(Hylobatesconcolor)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虽然对黑长臂猿进行了较多的行为,生态与保护研究,然而有关该地区黑长臂猿的数量估计却有很大差异(66-300群)如:蓝道英(1989)报道有66-144群,Haimoff等(1986)认为有225-250群,Bleisch等(199)也认为有较多的群体,达160-300群之多,而Zhang等(199 相似文献
9.
10.
2005 年10 月至2006 年4 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扫描取样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北方森林动园4 对圈养狼交配活动进行了观察,以期了解无人干扰下圈养狼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观察时间共计25 d, 225 h,实际录像时间为126 h,记录到爬跨741 次,成功交配46 次,成功爬跨交配占总爬跨次数的6. 2% 。狼在交配过程中有锁结现象,雄狼通常在一次爬跨、多次抽动后出现射精。交配行为一般发生在8∶ 00 ~10∶ 00和14∶00 ~ 16∶ 00。雌性具有明显的邀配模式,一旦邀配成功,雌狼站立不动,尾巴偏向一侧,腰部微下躬,配合雄狼爬跨。对交配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4 只雄狼的抽插时间没有差异(P = 0. 827),而其锁结行为的时间差异极其显著(F = 71.43,P <0.001),交配期持续5 ~ 14 d,交配平均持续时间为534 ± 402 s,最长达1 588 s,
最短只有28 s。 相似文献
最短只有28 s。 相似文献
11.
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鸣叫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基于对云南黑长臂猿多年的野外研究,报道其鸣叫行为的一些特性。黑长臂猿通常在上午鸣叫,且大多数发生在930分以前,鸣叫的起始时间具季节性变化,有两个较为集中的时间,一个在730分左右,另一个在830分左右,然而起始时间并不与日出时间一致。黑长臂猿平均每两天鸣叫一次,日鸣叫发生频次在50%左右,鸣叫的发生也随着季节而变化。鸣叫的持续时间无群体的差异,一次鸣叫的平均时间在12分钟左右(除了GG群),但群体在不同季节鸣叫时间长短不一。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时还表明一个群体的鸣叫并未引起邻近其它群体的鸣叫。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海南黑冠长臂猿的分类地位、种群数量、食性、活动范围与配偶制度、行为以及保护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方方法对栖息于云南省哀牢山平河(E101°17′16.1″,N24°20′09.5″,海拔2600m)的黑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栖息地乔木层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共记录到乔木57种隶属于23科37属;木质藤本植物9种隶属于6科8属。优势科主要为杜鹃花科(Eric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壳斗科(Fagaceae)植物。主要树种重要值排序表明,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为该地区最主要的优势种,在各坡位中均有广泛分布。乔木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在沟底明显降低,而乔木1层和2层所占的比例以及木质藤本的平均多度均随着坡位的下降而升高。与其他地区的长臂猿相比,哀牢山黑长臂猿的活动程度较低(10—22m),果实性食物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14.
滇南、滇东南黑冠长臂猿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滇南、滇东南曾是黑冠长臂猿广泛分布的地区之一。为掌握该地区近年黑冠长臂猿分布及种群数量现状,从2003年7月~2004年12月,采用访问调查及利用鸣声定位法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近40000km2的范围内,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sp.cf.nasutus)在云南境内可能已消失;西黑冠长臂猿(N.concolor)亦仅发现4~7个种群,且孤立分布于3个地区(金平芭蕉河2群6只,金平西隆山1-2群,绿春黄连山1~3群,总计不超过25只),而在江城牛倮河自然保护区、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麻栗坡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及屏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可能已绝迹。滇南、滇东南黑冠长臂猿分布区缩小及种群数量剧减,主要与栖息地丧失及过度捕猎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采取所有事件取样法,对成都动物园5只(2雄,3雌)圈养金钱豹(Panthera pardu)进行观察,旨在了解圈养金钱豹的交配情况。记录交配行为1 174次。结果显示,圈养金钱豹全年皆可发情。具有明显的交配模式,交配姿势仅有一种,为背腹式。平均交配持续天数为(4.75±1.26)d。昼夜都有交配行为,但白天交配次数较夜间多。日交配的高峰发生在08:00~10:00时,不同的雄性个体出现的交配高峰日不同。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7.48±1.22)s。在交配持续时间(P=0.000)、总交配次数(P=0.04)上,不同的雄性个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同一雄性在与不同雌性交配时,其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金钱豹交配的特点为,交配的频次多,但每次交配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黑长臂猿的配偶制及其与行为,生态和进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黑长臂猿是猿类中野外行为生态研究最少的一种,因而对其社群结构及配偶体制一直有着很大争议,本文基于近两年在无量山和牢山10个月的野外工作,着重阐述了黑长臂猿的配偶体制,我们认为黑长臂猿是以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至少是一夫两妻)的形式存在,并与其行为,生态及系统发育相关联,黑长臂猿的系统发育地位,成年雌性的领域性及群体的领域性不强和群体的领域较其它长臂猿类大得多可能是形成一夫多妻的原因;而黑长臂猿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据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云南中部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种群(5个群体)进行了观察,获得了群体大小、配偶体制、繁殖间隔、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近缘种的一些相关数据,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914),对无量山大寨子地区黑长臂猿亚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大寨子亚种群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潜在繁殖力的种群,如果没有偷猎,亚种群在100a之内不会灭绝,并且能迅速达到环境容纳量。但是每年如果有1只成年雄性和1只成年雌性被猎杀,该种群将会在第78年灭绝,且灭绝概率为100%。不同程度的死亡率对种群影响不大,但高死亡率显著延缓了种群到达环境容纳量的时间。环境容纳量对种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没有猎杀的情况下,种群的长期存活需要一个较大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在黑长臂猿受到严格保护、且栖息地主要在保护区内的今天,严密监控火灾的发生,限制牲畜进入林区等人为干扰的影响,保护好黑长臂猿栖息地是首要工作之一。但如果能使其栖息地周围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增加其栖息范围,将有利于该地区黑长臂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笼养藏猴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笼养藏猴交配活动的观察表明:1.Macaca thibetana属多次跨爬及单次跨爬射精兼而有之的类型,而非典型的单次跨爬射精型;2.在交配活动中,特别是在性伙伴的选择上,雌性和雄性一样起着积极的作用;3.M.thibetana雌性存在性干扰行为,并且雌性的社会地位可能受其交配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种群生存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对云南中部无量山大寨子黑长臂猿种群(5个群体)进行了观察,获得了群体大小、配偶体制、繁殖间隔、环境容纳量、死亡率、灾害的发生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近缘种的一些相关数据,利用旋涡模型(Vortex 914),对无量山大寨子地区黑长臂猿亚种群的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大寨子亚种群是一个具有很强的潜在繁殖力的种群,如果没有偷猎,亚种群在100a之内不会灭绝,并且能迅速达到环境容纳量。但是每年如果有1只成年雄性和1只成年雌性被猎杀,该种群将会在第78年灭绝,且灭绝概率为100%。不同程度的死亡率对种群影响不大,但高死亡率显著延缓了种群到达环境容纳量的时间。环境容纳量对种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没有猎杀的情况下,种群的长期存活需要一个较大的环境容纳量。因此,在黑长臂猿受到严格保护、且栖息地主要在保护区内的今天,严密监控火灾的发生,限制牲畜进入林区等人为干扰的影响,保护好黑长臂猿栖息地是首要工作之一。但如果能使其栖息地周围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增加其栖息范围,将有利于该地区黑长臂猿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