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蟒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缅甸蟒油2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7.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10.3%.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有油酸、棕榈酸、亚油酸、棕榈油酸,特有脂肪酸DHA、α-亚麻酸,并且明显不同于其他蟒和蛇的脂肪酸含量.缅甸蟒油具有重要的药用和保健品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01~2007年先后饲养于成都动物园的14条蟒的食性、行为和护理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为,蟒行为活动受季节和气温变化影响大,夏季活动与休息的比例为1∶9;冬季活动与休息的比例仅1∶60。人工饲养的适宜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50%~90%;安全越冬的基础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60%~90%。可以自主采食兔子、鸡、鸭和大白鼠等活体动物,而人工填食可用牛肉、精猪肉。易患寄生虫、口腔炎、感冒并继发肺炎等疾病,人工饲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对成都动物园2000年以来饲养过的14条蟒进行了训练.通过观察蟒的反应,采用试探、轻触、抚摩和用温热水给蟒洗浴或用温热湿巾给蟒檫拭身体等方式,让野性较大不易接近或对新饲养环境应激反应很大的蟒尽快适应人工饲养并变得更加温顺可接近.本文获得了圈养蟒接近和保定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沙蟒是爬行纲蟒科的代表物种之一,分布于温带沙漠绿洲的边缘地带。在我国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地区,是营穴居、卵胎生的特殊小型无毒蛇类。主要以啮齿动物和蜥蜴为食,具有特殊生态习性,应加以很好地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5.
李操  古小东  王鸿加 《四川动物》2003,22(3):149-150
蟒Pythonmolurus属蟒科蟒属 ,别名南蛇、蚺蛇、琴蛇、蟒蛇 ,是中国最大的蛇类 ,国家I级保护动物。资料记载四川省有蟒蛇分布的是明代曹学诠所著《蜀中广记》方物记·龟类 ,记载 :“瞿塘峡有大蛇 (蚺蛇 ) ,吞鹿”。该记载所说的“大蛇 (蚺蛇 )”是不是现在的“蚺蛇 (蟒蛇 )” ,我们今天无法考证 ;即使是现在的“蚺蛇 (蟒蛇 )” ,瞿塘峡现在也不属四川的行政范围。现代的记录四川省有蟒蛇分布最早的是青川县人民医院的刘德扬在《两栖爬行动物学报》1 986,5 (3 ) :1 98页“四川省青川县发现蟒蛇”上的报道 :“1 986年 5月 1 1日雷雨后的午后 ,…  相似文献   

6.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脉东端的阳城县境内,112°22'11"~112°31'35"E,35°12'30"~35°17'20"N,面积5573 hm2。蟒河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866种,隶属于435属103科,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6种,被子植物100科430属860种(双子叶植物90科364属748种;单子叶植物10科66属112种)。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共45科,占总科数的43.69%),其次是温带分布(共29科,占28.16%)。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共264属,占总属数的60.69%),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136属,占总属数的31.26%),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暖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分布占有绝对优势(305种,占总种数的35.22%),作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有油松、白皮松、青杨、红桦、橿子栎、青檀、锐齿槲栎、虎榛子、陕西荚蒾等,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190种,35.22%)、东亚分布(154种,17.78%)。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的珍惜濒危野生植物8种,如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无喙兰和天麻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海南文昌种蟒养殖基地的种蟒的遗传多样性和个体来源,本研究对27条种蟒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蟒cytb基因全长1 111 bp,序列中A+T含量为58.0%,G+C含量为42.0%,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55±0.053),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 29±0.000 43),表明该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共检测出6条单倍型,单倍型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007,最小为0.001;与已知地理来源的个体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该养殖种群来源两个母系世系。本研究结果为制定缅甸蟒合理圈养计划和科学放归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动物园的蟒蛇馆中住着两条大蟒蛇,一条是全身布满黑色花纹的普通黑花蟒;另一条则是通体金黄的珍稀黄金蟒。黑花蟒总是有些不服气:哼!黄金蟒那小子因为得了白化病,所以看起来皮肤白嫩,人类却将它当宝贝,总是喜欢聚在它的周围,又是拍照又是抚摸。我身上的花纹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1,(2):F0002-F0002
瑞士日内瓦电视台关注我国人工繁殖金蟒和黄金蟒。2010年4月该电视台记者专程从瑞士来到广州专题采访驯蛇用毒奇人——雷重新博士。  相似文献   

10.
时磊 《四川动物》2007,26(2):258-262,I0002
对隶属蟒科的东方沙蟒唇鳞的光学显微结构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了类似小窝的结构,可能是原始的鳞片感受器官;对鳞片感受器的大小做了测量;同时观察了头部其他鳞片和身体中部背鳞和腹鳞的显微皮纹结构。所有鳞片的角皮层细胞平坦,没有大的表面特征结构,除了后缘齿状结构、微孔和窄而短的边界。考虑到穴居种类减少反光不是主要的选择因子,而主要选择是减少摩擦和清除污物,显微皮纹特征很好地符合这一假说。不同部位鳞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角皮层细胞的形状和的大小,微孔的有无,细胞后缘齿状结构的有无和大小以及细胞边界重叠的程度。首次描述了鹅卵石样多孔细胞这一微饰类型。  相似文献   

11.
采用LA-PCR(long and accurate PCR)、巢式PCR及TA克隆测序技术,首次获得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NC_021479)。分析结果表明:缅甸蟒线粒体全长17 617 bp,与其它多数蛇类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相似,由13个蛋白编码区、2个rRNA、22个tRNA和双控区组成,基因间排列紧凑;与蟒属其它物种相比,缅甸蟒线粒体在氨基酸数目上存在增减现象;tRNA中tRNA-Cys长度最短,只有57 bp,二氢尿嘧啶环无配对的茎区;缅甸蟒在两个控制区各存在3个相同的串联重复,可能是造成个体间相差87~89 bp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侯沁文  铁军  白海艳 《生态学报》2014,34(23):6954-6962
选择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阔叶落叶林、杂木林和灌木林4种植被类型为调查样地来初步了解蛾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共采集蛾类标本4709只,隶属24科184种,其中螟蛾科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在4种植被类型中,灌木林的蛾类种数最多,有20科132种,灌木林中螟蛾科为优势科;阔叶落叶林中最少,14科74种,尺蛾科为优势科;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居中,其中前者优势科不明显,后者以草螟科占优势。对4种植被类型中蛾类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蛾类的多度指数在阔叶落叶林中显著低于其余3种植被类型;蛾类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灌木林中均最高,在针阔叶混交林和杂木林中则相近。蛾类种-多度曲线在针阔叶混交林、杂木林和灌木林中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而在阔叶落叶林中不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13.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茹文明 《植物研究》2001,21(1):42-46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的分布与生境, 群落组成及特征, 并建议对其加强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林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的分布与生境、群落成组成及特征,并建议对其加强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于2012~2013年,以样带法、样方法和无样地法相结合,分4次对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栖息地食源植物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其区系特征。研究发现:(1)蟒河保护区猕猴栖息地内有维管植物659种,隶属102科374属,其中54科126属261种为猕猴的食源植物,占猕猴栖息地植物科、属、种总数的52.94%、33.69%和39.61%;蔷薇科是食源植物中包含种类最多的科,有16属39种,其次为豆科,含11属23种。(2)蟒河保护区内猕猴食源植物区系特征为:食源植物所在科有6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所在属有13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在属的分布类型中,温带性质分布类型的属占优势,有75个,占总属数的66.96%,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的属46个,占总属数的41.07%;热带性质分布类型的属有24个,地中海区、中亚、东亚和中国特有分布成分的属共有13个,分别占总属数的21.43%和11.61%,说明蟒河保护区内猕猴食源植物区系为暖温带性质。  相似文献   

16.
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及生态位相似性指数,对山西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油松林群落8种乔木、12种灌木和10种草本的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乔木树种中油松(1.673)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其次为华山松(0.737)和侧柏(0.570);灌木树种中荆条(1.150)和黄刺玫(1.020)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而草本层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苔草(1.520)和华北米蒿(1.200)。乔木、灌木和草本层各种群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叠,重叠指数依乔木、灌木、草本层逐渐增大。在乔木层中有2对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值0.5,占总数的7.14%;灌木层中有9对物种的重叠值0.5,占总数的13.64%;草本层中重叠值0.5的物种对有7对,占总数的15.56%。总体上表现为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强,与其他物种间的生态位相似性较高,生态位重叠较大。  相似文献   

17.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栓皮栎林的聚类和排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用等级聚类、极点排序、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等多元分析法, 对蟒河自然保护区的栓皮标(Quercus variabilis)林进与于了聚类和排序。等级聚类法将蟒河自然保护区的栓皮栎林划分为五个群丛, 极点排序、主成分分析和对应分析三种方法得出一致的结论, 并较好地反映了环境变化的梯度及植被变化的连续性。综合分析表明栓皮栎林是保护区内稳定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18.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土壤放线菌区系及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的后河背、旱地和后大河三个样区采集上样。用五种培养基分离放线菌,并对放线菌的数量、组成、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它们的拮抗性等进行了研究。按放线菌常规分类方法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到九个属的高、中温放线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群落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山西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群落结构和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保护区内采集蛾类标本隶属24科,其中螟蛾科、夜蛾科、卷蛾科和尺蛾科为优势类群;该保护区内主要蛾类的时间生态位宽度高于空间生态位宽度,各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现象,其中尺蛾科和螟蛾科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0.913)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0.852)均高于其他类群;天蛾科和舟蛾科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0.772)也较高,但其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0.218)却较低;除天蛾科与毒蛾科时间生态位相似性系数(0.247)、天蛾科与大蚕蛾科(0.258)和舟蛾科与天蛾科(0.226)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系数较小外,大多蛾类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系数均较大。说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蛾类群落之间生态位竞争较激烈。  相似文献   

20.
2014年3—6月,在海南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运用无线电跟踪、GPS定位、样方调查和资源选择函数对7条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放归初期栖息地利用进行分析,共测得80个利用样方和75个对照样方。结果表明:缅甸蟒放归初期栖息地的利用类型倾向于灌木丛和草地,偏向海拔较低、阳坡、郁闭度较小、环境温度(27.19±2.44)℃、光照较强、距干扰源较远、距水源较近的栖息地;缅甸蟒对栖息地利用的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0.21-2.77×环境温度-2.20×坡向+1.44×光照强度+1.21×植被类型-1.19×郁闭度;缅甸蟒对栖息地的利用与环境温度、坡向、郁闭度呈负相关,与光照强度、植被类型呈正相关;根据拟合的资源选择函数,缅甸蟒对栖息地利用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该模型的正确率为90.7%,R2=0.843;环境温度、光照和植被类型是影响缅甸蟒放归初期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