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组合中药学》及其理论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出发点,提出了《组合中药学》新理论体系,试图解答中药现代化中基础理论方面的关键问题。中药的本质就是“组合”。无论是主或复方都是一个庞大的分子库,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分子组合成一个群体。这些群体表现出特定的药效。“组合”有三层意思:生药的组合、分子群的组合与特定药效功能的组合。分子群是特定药效功能的物质基础。分子群的观念表明了东方医药不同于西方的本质之所在,西方医药学研究的对象是单一的化合物。复方是特定药效的组合,分别具有不同或相同或相似药效的几类分子群的组合。即为中药的复方制剂。这些分子群体的组合或相辅相成,或减毒增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本论文阐述了《组合中药学》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组合中药学》作为一大研究领域,可以建立一整套现代中药学的新理论体系,为中药的现代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以此作为中药现代化切入点,以解决中医药科学化的关键问题。遵循这一理论体系,可以使中医药研究系统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组合中药学》就是从《组合分子》水平上研究中药及其药效的物质基础,阐明中药活性部位的相互作用与药效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组合中药学》的三个新概念:中药功效分子族:具有相似药效作用的一类分子的组合,其骨架及功能团相同或相似。中药表征性组合分子:单味中药药效的代表性功效分子族,即主要药效分子组合。中药非表征性组合分子:单味中药表征性分子以外的其他功效分子族,即辅助药效分子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技术不断革新,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信息已不断清晰、完整.因此,现阶段,如何确定其中发挥药效、功效乃至药性的物质基础已经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已有研究利用化学、生物学和药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从分子、细胞、器官和整体多个层次,获得了大量中药物质基础信息,为中药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梅花"粉皮宫粉"花色色素的花青苷实质和花色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征颜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初步表明梅花"粉皮宫粉"的粉红色花色色素为花青素-3-糖苷.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梅花"粉皮宫粉"不同花发育时期、在树冠不同着生部位花朵花瓣的相对花青苷含量,结果表明"粉皮宫粉" 的花色主要存在着花发育时期而导致的时间变化.花色在蕾期最浓艳,花瓣展开后便逐渐变淡;在整个花发育时期,同一朵花不同层次花瓣的颜色浓淡均为外层花瓣>中层花瓣>内层花瓣,且不同层次花瓣颜色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虽然树冠下部单花的花色浓于上部的、树冠内层的浓于外层的,但花朵在树冠的着生部位导致的花色差异并不显著.花青苷除了导致"粉皮宫粉"的粉红花色外,还可能增强其花的抗寒性,为花的凌寒而开创造了条件.本文可为梅花的美学鉴赏、梅花红色花色的机理探索及其色素的分子结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医农业是利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是实现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4个中医农业探索案例.首先论述了从“清热解毒”类传统中药复方及其单味药材中挖掘苦参碱、小檗碱和大黄素甲醚等植物源农药,提出了传统“清热解毒”类中药复方及其单味中药是新型植物源农药创制的重要来源;接着对中药天仙子中挖掘具有新颖结构的天仙子新碱以创制新型植物免疫诱抗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阐述,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对铁线莲属植物发挥“整体”药效以挖掘新颖结构农用活性分子的潜力进行了归纳;最后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技术中的“治未病”策略、“两前两后”关键防控技术以及复方生物菌剂创制进行了阐述.以上中医农业实践探索为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理论和资源创制新型生物农药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探索中药干预细胞因子风暴的物质基础及用药规律。借助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OMIM等数据库收集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 CS)相关靶点;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和匹配可能干预细胞因子风暴的活性成分及中药;并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靶点-化合物、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借助CB-Dock在线分子对接平台对潜在靶点与备选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并利用Ligplot软件展示得分值(affinity)较好的组合。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7表相关功能统计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并构建中药性味归经功效网络。检索到CS相关靶点113个,其中35个靶点匹配的化合物符合筛选标准,共涉及49个备选化合物。通过化合物映射,匹配到268味中药,其中银杏叶、败酱草、甘草、灯盏细辛等中药涉及的靶点较多。分析表明干预细胞因子风暴的中药多为清热类、活血化瘀类、补虚类,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最常见,且多入肝经、肺经。本研究通过系统探讨干预细胞风暴因子的物质基础,总结了细胞因子风暴相关中药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新加坡和泰国南部产直角步甲族直角步甲属3新种。 1. 壮须直角步甲Orthogonius solidicornis, 新种 (图1~5)   正模 ♂,标签为“Singapore Seletar Reservoir, 1°42′N, 103°48′E, 07-Ⅹ-1991, O. Martin leg","Zoologisk Museum, Copenhagen"和“Orthogonius sp. l"(Morvan 先生初步鉴定),保存于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   本新种触角短,头及前胸背板具刻点,前胸背板后角阔,鞘翅第3行距无毛穴,雄性阳具中叶粗壮,易与本属其它种相区别。 2. 泰直角步甲Orthogonius thaicus, 新种 (图6~10)   正模 ♂,标签为“Thailand Satum Province, Thale Ban National Park, 4°42′N,100°10′E, 22~24-Ⅹ-1991, O. Martin leg", "Zoologisk Museum Copenhagen", Morvan 先生的初步鉴定标签为“Orthogonius sp. 2"及“ssp. de. Or. angustus Chaud."; 副模 1♀,"Thailand Satum Province, Thale Ban National Park, 4°42′N, 100°10′E, 22~24-Ⅹ-1991, O. Martin leg","Zoologisk Museum Copenhagen"; 1♀, "Thailand Satum Province, Thale Ban National Park, 4°42′N, 100°10′E, 18~20-Ⅹ-1991, O. Martin leg","Zoologisk Museum Copenhagen"。正模保存于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1副模由Morvan 先生收藏(法国Carentoire),另1副模保存在中国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本新种相似于O. angustus Chaudoir, 但其体色更暗,唇基4刚毛,雄虫第7腹板略凹入,雄虫阳具中叶稍粗,可与后者区别。 3. 莫氏直角步甲Orthogonius morvani, 新种 (图11~15)   正模 ♂,标签为“Thailand Satum Province, Thale Ban National Park, 4°42′N,100°10′E, 22~24-Ⅹ-1991, O. Martin leg", "Zoologisk Museum Copenhagen"和“Orthognius sp. l"(Morvan 先生初步鉴定);副模1♀,同正模。正模和副模分别保存于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和中国广州华南农业大学。   本新种与产于缅甸的O. dispar Bates 很相近,但其雄虫第7腹板中央深凹,鞘翅近端部圆截,且雄性阳具中叶形状与后者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杉木的F1代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春发  施季森 《遗传学报》2004,31(10):1149-1156
对于杉木11分离的分子标记位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策略.通过二点连锁分析,任意两个位点的连锁相和重组率可以得到推断和估计.对于一个连锁群中的最优排序,采用隐马尔可夫链模型的方法进行多位点的连锁分析.该作图方法比通常林木上所用的"拟测交"作图方法更有效.采用该作图策略,利用句容0号无性系(♀)×柔叶杉(♂)的F1代群体的AFLP分子标记数据重建了句容0号无性系和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在句容0号无性系的连锁图谱中,有101个标记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图谱的总长度为2 282.6 cM,平均图距为22.6 cM,单个连锁群上最多含有17个标记,最少含有5个标记;在柔叶杉的连锁图谱中,有94个标记分布在11个连锁群上,图谱的总长度为2 565.8 cM,平均图距为27.3 cM,单个连锁群上最多含有16个标记,最少含有4个标记.构建的句容0号无性系和柔叶杉的遗传连锁图谱比原有的图谱分别增加了26个标记和28个标记,双亲的图谱共增加了54个AFLP标记,使图谱上的分子标记总数达到195个,双亲遗传图谱的跨度均超过了2 000 cM,基本上达到了杉木基因组的长度,图谱的覆盖率接近于100%.利用新的作图方法可以较大提高分子标记在图谱上的分辨率,得到可认为是覆盖了整个基因组的遗传连锁框架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蝴蝶新种,新亚种及新记录种(V)(鳞翅目: 眼蝶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记述眼蝶科6新种,3新亚种,1新级位,1新组合,5新记录,13个在<中国蝶类志>中未记载的已知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其质量事关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科学评价是中药产业现代化、标准化以及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中药材的性状特征、药效成分以及分子标记为迄今三类质量评价方法的主要依据。近年来,微性状鉴定及仿生识别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基于性状特征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中药指纹图谱、代谢组学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基于药效成分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科学性及相应有效成分群的发现;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进展推动了分子标记的挖掘及相应分子鉴定技术的建立。上述方法学进展为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和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退化红壤不同人工林恢复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牲征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对退化红壤上恢复10a的4种人工林,即小叶栎(Quercus chenii)、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na)与木荷-马尾松的混交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季节动态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发生了明显分异.节肢动物类群数在各季节一般都是小叶栎最高,混交林、木荷居中,马尾松最低.节肢动物的个体数总体上仍以小叶栎最高,但在夏季,马尾松林地由于弹尾目数量爆发而使总个体数最高.节肢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一般春季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量最高,夏季最低,夏季高温干旱对节肢动物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冬季低温对节肢动物的影响不及夏季干热的影响严重.各季节林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皆以螨类为主体,占总个体数的60.2%~91.7%.弹尾目占总个体数的比例季节变化较大,但均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捕食者数量(蜈蚣和蜘蛛)在各季节都是小叶栎显著高于其它林地(P<0.05),混交林与木荷比较接近,而马尾松最低.在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d和密度-类群指数DG表达的群落差异明显,其在不同林地的大小顺序与类群数趋势基本一致,而香农指数H、均匀度指数J群落之间基本无差异.聚类分析和鉴别分析将不同林地的节肢动物群落分成4组,小叶栎自成一组,多样性最高;混交林和木荷为一组,多样性居中;马尾松是多样性最低的一组.总之,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顺序是小叶栎>混交林≥木荷>马尾松, 混交林体现了一定的"混交优势".凋落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土壤水热状况是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产生分异的主要原因.借助主成分分析和鉴别分析对描述群落特征的指标进行评价,表明大部分指标相互之间都高度相关(P<0.01),只有DG指数是区分不同林地节肢动物群落差异最有潜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中药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药现代化的任务是对当代药物学家的挑战.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方法尚无统一的认识.吴凤锷在1989年就提出了中药现代化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设想已被一些药物学家所认可,并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过多年的思索,对中药现代化的理论依据进行了研究,认为:(1)中药疗效是针对生药而言,即针对多种成分的结合疗效.(2)中药的多种成分特别适合于老年性多种慢性并发症的治疗.(3)中药的安全性是由于多成分、所含各成分相对剂量低的原因.(4)中药的个体针对性强,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5)中药服用后进入人体的代谢过程不同于西药,对消化道中菌群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6)中药既含有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功能性营养成分,又含有生物碱、黄酮等药物成分,本质上处于西药与食品之间.由于传统中药有以上特点,故中药的现代化必须保持这些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用单方成药代替生药的方法.从现状看,这一方法既有理论依据,在技术上又是可行的.符合中医的传统理论及中草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药在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受到了广泛认可。科学合理地解释中药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提高其利用价值。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中药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打开我国中医药宝库的一把钥匙。肠道菌群在中药成分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复杂的作用:一方面,人类肠道菌群通过编码多种活性酶,促进了中药组分中的非碳水化合物小分子与碳水化合物在肠道中的代谢过程;另一方面,经肠道菌群代谢转化后产生的中药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在未来中药研究中应更多地考虑肠道微生态因素,这有助于为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奠定新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的构成与组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系统生物学作为后基因组学时代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已广泛深入到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而作为中国传统医学而言,似乎与之相去甚远,然而当我们对这两个新老学科基础理论进行比较时,我们发现:传统中国医药与现代系统生物学研究理论的殊途同归。有鉴于此,本文论述了系统生物学和中医学的思想起源、相互联系,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研究思路和方法,阐述了生物学由还原论的研究方法过渡到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生命现象从系统和整体的层次进行研究和把握,对传统中医学研究方法的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最后对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学未来发展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具有精准医学的核心"个体化诊断和治疗"要素。基因组学技术在中医药基于体质的精准预防、个体化诊断与药物、针灸治疗、药物复杂性、包括中医药干预人体微生物环境等方面已经有较多应用。这与精准医学通过分析人群基因信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机制、针对相关靶点开发药物的方法及目标相匹配。未来将在整合各组学技术、结合中医药自身特色等方面应用于中医药精准医学研究,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及精准治疗的目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癌转移与中医脏象理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肺癌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转移灶所属部位,并参照《中医内科学》对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进行判定。分别统计各证型患者肺癌转移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分布、肺癌转移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各证型患者肺癌转移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分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癌转移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证型分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可判断其病灶转移方向,同时,根据肺癌患者的转移灶所属部位可判断其中医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6.
New multiple categories of health disciplines have become popular in the west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medicinal approaches has become essential. The hypothesis presented here suggests a novel integrative view that combines Western biochemistry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al concept of qi. The core for this hypothesis is that transmission of qi along the meridians is based on informational molecules that travel via a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Acupuncture at specific points enhances the flow of the signaling molecules through this communication system. Nitric oxide is suggested as a prime candidate for such a signaling molecule in the meridian system. The biochemistry of nitric oxide can shed light on the biology underlying Chinese medicine while Chinese medicinal data can provide a clue to the sought after framework for nitric oxide.  相似文献   

17.
王华生  宁泽晖  农乐颁 《生物磁学》2009,(15):2998-3000
西医学是从自然哲学模式,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而发展到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而中医学仍处于古代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历史阶段,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同形而异质。在现代,中医学要么通过生物医学的"卡夫丁峡谷"而追随在西方医学之后,要么消解于西方现代医学之中,要么跨越生物医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跃迁至现代医学。而实现跨越的两个基本条件是实现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创造性转化与中医文化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食品抗氧化剂的筛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为了寻找质优、价廉、丰富、易得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资源,本文采用“扩散板法”和“永停法”从51种中草药中筛选出了二十三种活性较强的,其中大黄、牡丹皮、老鹳草、川续断、芡实,山茱萸核、马齿苋、八角回香、千里光和鹅不食草等10种抗氧活性最强(AI>70%)。  相似文献   

19.
依托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马尾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重点中药材品种以及药材栽培等情况。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以及栽培基地调查等方法对马尾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野生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生活型等。马尾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共计506种,隶属于132科360属,含2~5种的寡种科占绝对优势地位;草本为主要生活型,药用部位集中在根类和全草类;有福建省重点药材50种、特色药材22种。由于长期受人为干扰,马尾区原生植被破坏严重,药用植物种类较为贫乏。因此,可考虑林下种植中药改善土壤环境,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代谢物组学作为后基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其主要以现代系统生物学为理论基础,以生物体液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谱学分析理论和生物样品制备方法为技术支撑,集中生物体内低分子量化学组分进行全息分析和海量数据挖掘,最终明晰机体生物学变化的本质。代谢物组学在功能基因组学、病理生理学、药理毒理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代谢物组学概念化的提出为切入点,着眼于代谢物组学的宽口径应用领域,重点概述代谢物组学在医药领域的成功实践,并对代谢物组学的未来发展做初步构想代谢物组学在功能基因组学、病理生理学、药理毒理学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