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乌鸫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乌鸫 (Turdusmerulamandarinus)是紫蓬山区常见的留鸟[1,3 ] 。吴至康等[2 ] 报道其在贵州的繁殖习性。有关巢空间资源利用特点、护雏行为、雏鸟生长模式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是 1996年 3月份在安徽省肥西县的几个居民点对其繁殖初期活动进行了初步观察 ,4~7月又在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圆通山林区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 工作方法根据样地鸟巢统计繁殖鸟类的数量 ,记录巢位特征以及巢和卵的参数 ,观察繁殖行为 ,记录雏鸟的生长情况。拟合雏鸟的生长曲线方程[9] 。2 结 果2 1 繁殖…  相似文献   

2.
山麻雀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时有  王燕 《四川动物》1990,9(2):23-25
本文报道山麻雀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繁殖习性及雏鸟生长发育等。山麻雀在调查地区5—8月进行繁殖,每年繁殖2窝,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13—14天,孵化率88%;育雏期12—14天,雏鸟成活率59.09%。根据其食性分析,提出该鸟在调查区内是有益于农林业的益鸟。  相似文献   

3.
紫蓬山区三种鹭雏鸟的食物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garzetta)和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4~7月在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集群繁殖[7]。有关三者的繁殖生态报道较多[6,10~12,23],但甚少较系统的研究雏鸟的食性,尚缺乏通过食性研究进行鹭类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探讨。笔者1996年4~7月在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圆通山对池鹭、白鹭和夜鹭雏鸟的食性进行了观察,整理报道如下。1 工作方法收集称量雏鸟吐出的食物[13],或逆向挤压嗉囊使其吐出食物,统计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量百分比、食物…  相似文献   

4.
2013年7月和2014年5~7月,在新疆阜康地区对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的巢址选择进行调查,以分析影响家麻雀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研究区内共找到75个家麻雀的自然巢,筑巢生境为农田和防护林带,均在白杨(Populus adenopoda)林和胡杨(P.euphratica)林中的树上筑巢。其中,繁殖成功巢40个,繁殖失败巢20个,15个巢未记录到繁殖结果。在研究区内的居民房屋、墙洞等没有发现家麻雀的巢。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筑巢地海拔(m)、筑巢树种、筑巢树高(m)、巢距路距离(m)、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筑巢树胸径(m)、最近邻巢的距离(m)这些家麻雀的主要巢址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阜康地区家麻雀巢址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巢距地面高度(m)、巢上方盖度(%)和巢距路距离(m)。对家麻雀繁殖成功巢(n=40)和繁殖失败巢(n=20)的巢址参数进行比较,两者差异不显著,因而推测,在研究区域的尺度内,家麻雀的巢址选择并不是影响其繁殖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山麻雀每年4月中旬迁来历山自然保护区,9月下旬迁离。繁殖前的种群数量为1.90只/km,繁殖后为2.50只/km。最早营巢见于5月11日,最早产卵见于5月22日,窝卵数4-6枚,孵化期12-14天,孵化率为93.75%。巢内育雏和巢外抚幼分别为13和11天 ;雏鸟的成活率为78%;繁殖力为2.16只。  相似文献   

6.
麻雀繁殖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麻雀(即树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的繁殖习性,国外Witherby(1938)、Bannerman(1953)、清栖幸保(1954)等,国内寿振黄(1936)、潘炯华(1960),均有零星记载或报导。近几年来,我们在河北省昌黎县凤凰山(1955—1956)、北京南郊和义农场(1957)及河北省大兴县李营(1960)等地,曾经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以补以往工作的不足,令将所得结果,加以分析整理,供有关方面参考。 参加这项工作的,除执笔者外,还有尹达云、刘炳谦、常庆顺等同志。在总结过程中,夏武平先生和钱燕文同志给予很大帮助,王林瑶同志特地供给了麻雀雏鸟食性的材料,这里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麻雀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阮向东 《动物学杂志》1989,24(6):44-48,11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是世界性分布的食谷鸟类,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树麻雀分布极广,早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其的研究工作(Shaw,1935)。从五十年代以来,我国鸟类学工作者曾对树麻雀的食性、分布、繁殖、种群动态,生态生理等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但大多数工作至七十年代终止。八十年代只有少量的工作继续进行。然而,国际上对麻雀生物学及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很快,研究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和深入,而且开始注意到麻雀在生态系统中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几种鸟的寄生拉氏等孢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氏等孢虫[Isospora lacazei(Labbé,1893)]为寄生原虫,主要寄生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的一些鸟类的肠上皮细胞。国内尚未报道。 1964—1966年,我们在调查广州市家禽球虫的过程中,在一个养鸡场的鸡群粪便中和两个养鸭场的鸭群粪便中,检到一种形态相同的等孢虫卵囊,卵囊数量较少。后又剖检广州市[树]麻雀(Passer montanus)26只,在其肠内含物中也发现大量等孢虫卵囊,形态与鸡、鸭粪便中的完全相同,鉴定为拉氏等孢虫。1979年8月,在调查昆明市[树]麻雀的拉氏等孢虫时,  相似文献   

9.
杨志宏  吴庆明  杨渺  邹红菲 《生态学报》2014,34(10):2617-2628
为探讨[树]麻雀的羽再生能力、能量预算对策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对3组(对照CF、去飞羽FF和去尾羽组TF)[树]麻雀(Passer montanus)进行4周驯养(Acclimation)。结果发现:[树]麻雀具有较强的羽再生能力和飞羽参与个体保温。羽再生[树]麻雀能量收支水平降低极显著(P﹤0.001),FF组和TF组比CF组减少依次为:摄入能19.77%和7.17%、消化能18.79%和6.47%、同化能18.73%和6.46%、粪能28.66%和13.35%、水代谢散热热能26.95%和7.43%、排泄次数33.71%和14.40%,增加依次为:消化率1.23%和0.78%、同化率1.35%和0.84%。个体能值水平,体重CF、TF和FF组(P﹤0.05)依次降低,体温组间变化不显著(P﹥0.05)。体内能量储备,血糖、肌糖原、体脂和水分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肝糖原含量、体脂重组间差异显著(P﹤0.05)。器官水平包括心脏、肾脏、腺胃、小肠、盲肠和总消化道长度及质量出现积极的响应。日代谢水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01)。组间日排泄次数最少平均为56.11次和最多可达96.34次/只。结果表明:羽再生[树]麻雀分别选择了不同程度的降低能量收支水平,提高摄入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动用体内能量储备来获取摄入能量不足部分,降低器官总能耗的能量预算对策和不同的新羽(再生羽枚数:飞羽部分和尾羽全部)再生的能量投资对策。泄殖腔排出(粪尿混合物)水是鸟类特有的、迅速的和有效的散热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0.
婺源靛冠噪鹛生物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靛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由原黄喉噪鹛(Garrulax galbanus)[复又被]剥离出来的一独立鸟种并由此而为中国南方之特有种,具两个地理上相互分离/分立的亚种,其指名亚种于中国东南、亚种simaoensis于中国西南;因其对繁殖生境之狭选性且群体数量之稀缺而被列为极危物种(CR)。十余年来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其指名亚种于繁殖季节几乎仅见于江西婺源,营巢于低地村落乡镇的林木间,为典型合作繁殖鸟种。统计结果显示,在婺源靛冠噪鹛各繁殖群体中,其每年的营巢数量从未超过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3,接近1/3已是很好年景;若首批卵和/或雏鸟遭天敌捕杀,二次所筑之巢的数目则充其量不及该群体中个体数的1/5,且二次筑巢通常在首批卵和/或雏鸟遭捕杀后月余方才开始;野外未见婺源靛冠噪鹛在一年之内有第三次筑巢的现象。若以成鸟引领当年幼鸟离开其繁殖地即视其繁殖期成功结束,则从未记录到当年幼鸟的数量有达到该繁殖群成鸟数量1/4的例子,能够接近或达到1/5已属上乘;作为另一方面,婺源靛冠噪鹛的某个或某几个繁殖群由于巢卵遭捕食而在个别年份中无幼鸟问世却并不罕见。目前已能确定婺源靛冠噪鹛有9个繁殖群体,个体总量逾300只,且在过去的5年中其数量略呈增长趋势。另外,尽管10余年来野外找寻simaoensis亚种的努力从未间断,但无论在已知原产地并周边地带却一直未能[再]发现该亚种。  相似文献   

11.
警纹夜蛾幼期虫龄区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脱皮法、测量头壳宽度法等,描述了警纹夜蛾幼期各虫龄的形态特征并加以比较,同时发现六龄幼虫具有二型现象。  相似文献   

12.
PRANCE, G. T., 1992. The Species Plantarum Project. Proposals for a new computer-based project to produce a checklist of plant species on a global scale are outlined. The eventual goal to develop a product with the same level of data as Floria Europaea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14.
鲤鱼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1  
鲤鱼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头部的细胞核卵形,染色质致密。核中有些小空隙,空中的电子致密物质存在。中片紧连在核的后端。中片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核后植入窝中,袖套一侧肥厚,一侧狭窄,袖套中有线粒体和囊泡。囊泡有二类,一类含有电子致密物质;另一类无电子致密物质。近袖套内膜处的细胞质中还存在着与内膜平行的膜,精子尾部从袖套腔中伸出。尾部的轴丝与基体相接。尾部的近核端多有许多囊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昆虫飞行磨对室内饲养的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在不同温度(8℃一30℃)条件下飞行能力的测试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禾缢管蚜的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在12℃~20℃时较大,平均飞行距离为6.614~8.219 km,平均飞行时间为5.074~7.003 h。在15℃时,单个个体的最大飞行距离和最长飞行时间分别达到26.231 km和21.153h:在8℃~10℃条件下禾缢管蚜较难起飞,即使起飞后飞行时间和距离均很短。在 23℃以上禾缢管蚜的飞行时间和距离逐渐缩短,30℃时禾缢管蚜起飞后很快就停止飞行。飞行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平均飞行速度在8℃时为o.781km/h,在30℃时达1.605km/h。  相似文献   

16.
植源昆虫拒食剂苦皮藤种油化学成分的拒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源昆虫拒食剂苦皮藤种油化学成分的拒食效果南玉生,柯治国,卢令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关键词苦皮藤种油,菜青虫,二氢沉香呋喃THEANTIFEEDINGEFFECTSOFTHECHEMICALCOMPOSITIONSOFANGL...  相似文献   

17.
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江西广昌地区支柱性农业产业,莲缢管蚜Rhopalosiphum nymphaeae(Linnaeus)是危害江西广昌白莲的重要害虫.课题组在广昌县开展广昌白莲害虫种类调查时,连续两年在莲田中监测到一种外形类似介壳虫生物在捕食莲缢管蚜,经形态鉴定及分子复核确认其为黑襟...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 chrysippus(Linnaeus)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规模化饲养的方法.该蝶在海南尖峰岭地区全年发生、世代重叠,1年发生15代左右,完成1个世代冬季需29~37d,夏季14~18d.成虫抗逆性与生命力强,耐高温,嗜食的寄主植物有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和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n(L).金斑蝶色彩艳丽、飞翔姿态缓慢优美,宜在生态蝴蝶园与喜庆等场合放飞,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金斑蝶规模化饲养成功的关键,而幼虫饲养是它规模化饲养的重要环节.成虫卵散生,幼虫5龄,初孵幼虫宜室外套网袋饲养,5龄后期用塑料盆室内饲养并使之化蛹于盆盖上,将盆盖挂入羽化室内,通过空调和喷雾装置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60~80%,使蛹能正常发育和羽化.  相似文献   

19.
蓄齿胫叶甲 Gastrophysa polygoni (Linnaeus)是蓼科杂草蓄上的一种重要天敌昆虫。本文研究了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结果表明 ,在 19~ 31℃范围内 ,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反之则延长。经测定 ,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 .4 5± 0 .14 )℃ ,有效积温为 56 .2 4日度 ;幼虫期的发育起点为 (8.12± 0 .2 4 )℃ ,有效积温为 12 2 .2 0日度 ;蛹的发育起点为 (9.70± 0 .82 )℃ ,有效积温为91.70日度 ;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分别是 (16 .17± 0 .96 )℃和 52 .83日度 ;全世代的发育起点为 (12 .6 0± 0 .4 3)℃ ,有效积温为 2 90 .4 0日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定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NEAU30503对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innaeus)和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erg)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NEAU30503对地老虎低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土壤处理法测定对高龄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NEAU30503对5日龄八字地老虎幼虫第15天毒力回归方程为y=0.6568x-0.1636(r=0.9846),其LC_(50)、LC_(80)分别为7.28×10~7孢子/m L、139.14×10~7孢子/m L;对5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回归方程为y=1.0929x-3.2893(r=0.9801),其LC_(50)、LC_(80)分别为3.85×10~7孢子/L、22.65×10~7孢子/L。未死幼虫化蛹后仍有部分蛹死于白僵菌感染,并能明显降低成虫羽化率。白僵菌与Bt、茶皂素、以及亚致死剂量的高效氯氢菊酯和阿维菌素混用能明显提高其杀虫活性和杀虫速度。【结论】NEAU30503对地老虎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土壤处理防治高龄幼虫效果好,喷雾处理防治低龄幼虫加入少量的高效氯氢菊酯或茶皂素效果明显。本研究为开展白僵菌田间防治地老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