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只能依靠肾脏替代疗法(即肾移植和人工透析)来维持正常的生命需要。由于受肾脏供体及费用的限制,仅有极少数患者可接受肾移植,因而人工透析作为最主要的肾脏替代疗法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从血液透析疗法、腹膜透析、透析耗材及设备制造3个层面,阐述了人工透析的发展现状,重点回顾了透析器结构设计、透析膜材料及治疗模式的发展史,分析了腹膜透析的临床使用及市场情况,并详述了国内透析耗材制造的机理、工艺流程及实际应用问题。最后展望人工透析的发展趋势,指出随着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的发展,便携式人工肾、生物人工肾及肾脏再生等新型透析理念和技术必将有革命性突破,其临床应用必将成为人工透析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微透析校正的相关问题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透析技术是研究生物动态变化的一种新型的活体生物采样技术,近年来由于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微透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在体的定量研究。在进行生物细胞外液的定量研究中,微透析探针的校正是十分必要的。本从微透析的回收率、影响因素及校正方法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微透析校正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80年代,腹膜透析(PD)治疗急慢性肾功衰有了很大发展。为了探索透析治疗过程中溶质浓度的动力学变化,实现有效透析,建立数学模型是必要的。近十余年国外对此作过一些研究,但均限于一次透析的单室单指标模型,Farrel甚至认为“PD”的模型“还未被公开探讨”。国内尚未见过这方面的报导。本文采用三室模型,以尿素氮(BUN)、肌酐(Cr)为指标,对间歇腹膜透析(IPD)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BCKM)。它能够在PD治疗中,预测与监测透析的全过程。并给出长期透析的最佳处方。  相似文献   

4.
王宝仁  高峰  李芳  贺晓 《蛇志》2008,20(1):34-35
血液透析(HD)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血液透析的开展,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逐步提高,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患者残存肾功能在逐渐下降,透析的充分性也在下降.我们研究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透析时间、营养状态等对其生存率的影响,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2组:高通量透析(HPD()n=26)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26)。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4h,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毒症患者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PTH的清除作用及对血脂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KT/V及透析前后血BUN、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HDF组透析1年后β2-MG较透析前增高(5.17±15.09)%,HPD组透析1年后β2-MG较透析前下降(12.32±3.2 7)%,P<0.0 1。HDF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增高(6.59±14.13)%,HPD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下降(19.07±5.27)%,P<0.01。HPD、HDF两组血磷下降率分别为(56.4 4±14.83)%、(43.94±17.96)%,P<0.05,HDF组患者透析1年后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相比于透析前血清TG水平上升了(22.4 2±9.52)%,HPD组1年后TG较透析前下降(2 3.81±9.93)%,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β2-MG、甲状旁腺激素、对血磷的清除效果也优于血液透析滤过,对血脂代谢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柳芬  杨希林 《蛇志》2004,16(3):52-53
目前,随着透析理论、技术和设备不断完善与发展,透析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对生命质量的要求随之提高,然而常规透析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每次治疗时间长,中分子物质清除效果差,并发症多等。近年来,高通量透析在各地相继开展。我院血透中心自2003年以来对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高通量透析,疗效满意。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冯菁  张兴凯  付金喜  侯晓平  徐蕾 《生物磁学》2011,(22):4314-431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慢性肾功能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并随机分为2组:高通量透析(HPD)(n=26)和血液透析滤过(HDF)组(n=26)。两组患者均每周透析2次,每次4h,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毒症患者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血磷、PTH的清除作用及对血脂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KT/V及透析前后血BUN、Cr的下降率无显著性差异。HDF组透析1年后β2-MG较透析前增高(5.17±15.09)%,HPD组透析1年后132.MG较透析前下降(12.32±3.27)%,P〈0.01。HDF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增高(6.59±14.13)%,HPD组透析1年后甲状旁腺激素较透析前下降(19.07±5.27)%,P〈0.01。HPD、HDF两组血磷下降率分别为(56.44±14.83)%、(43.94±17.96)%,P〈0.05,HDF组患者透析1年后其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相比于透析前血清TG水平上升了(22.42±9.52)%,HPD组1年后TG较透析前下降(23.81±9.93)%,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β2-MG、甲状旁腺激素、对血磷的清除效果也优于血液透析滤过,对血脂代谢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透析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重度感染、脑梗死,两组的病死率及死因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患者7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透析年龄超过60岁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腹膜透析组1年、3年、5年、7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心力衰竭、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组腹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各有优缺点,对终末期肾病患者应个体化选择透析方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相应地,腹膜透析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明确腹膜透析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是临床医师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尿毒症毒素的积蓄可对腹膜透析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作用,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腹膜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指标对于预测病人的生存率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腹膜炎的发生可使超滤量明显下降,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合并症可能通过加重病人的营养不良状态、促进炎症水平,影响病人的预后。因此,重视病人的尿毒症毒素水平、透析充分性指标与合并症情况,积极防治腹膜炎,将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情况,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腹膜透析患者165例,观察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感染致病菌的分布以及透析护理中发病情况,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165例腹膜透析患者共有79例发生108次相关感染,其中腹膜炎32例共41次,出口感染17例共28次,出口处合并隧道感染28例共37次,隧道感染2例共2次;79例感染患者共有58例细菌培养为阳性,阳性率为73.42%。分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0株(占63.49%),革兰阴性菌19株(占30.16%),真菌4株(占6.35%);108次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的原因:操作因素共67次,患者因素36次,环境因素3次,原因不明2次。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接触性感染和患者身体因素是腹膜透析患者相关感染的重要原因,采用恰当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血液透析患者(n=172),上述DN血液透析患者中普通透析治疗者60例(普通透析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者112例(高通量透析组)。普通透析组采用低通量透析治疗,高通量透析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以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低于治疗前和普通透析组(P<0.05),高通量透析组治疗6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高于治疗前和普通透析组(P<0.05)。高通量透析组的生存率高于普通透析组(P<0.05)。存活组年龄、上机前舒张压、上机前收缩压、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均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透析频率、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死亡组(P<0.05),两组性别、血钙比较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机前舒张压高、上机前收缩压高、血磷高、iPTH高、透析频率少、白蛋白低、血红蛋白低均是DN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减轻DN患者血液透析所引起的心脏功能及结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影响DN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上机前舒张压、上机前收缩压、血磷、iPTH越高,白蛋白、血红蛋白越低,透析频率越少,患者的死亡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高峰  贺晓  高德 《蛇志》2007,19(2):114-115
目的以尿素清除指数和肌酐清除率为指标,探讨影响透析效能相关因素。方法评估76例透析患者的蛋白分解率及残余肾功能,研究其与尿素清除指数及肌酐清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腹透患者营养状态和残肾功能分别与透析充分性呈正相关。结论加强患者营养状态,保护残余肾功能可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非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确诊为冠心病并进行PCI治疗的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和转归.结果:所有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均较重,除第1例患者外均为多支病变,介入治疗只对一部分狭窄病变进行了干预.5例术后需要透析治疗,其中有3例出院时仍不能脱离透析.所有术后没有接受规律透析的患者均表现出血肌酐升高且超过44.2μmol/L.所有出院前脱离透析的患者,血肌酐水平恢复到介入前水平.所有患者均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并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7例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出院.结论:终末期非透析慢性肾疾病患者进行冠脉介入治疗,CIN发生率接近100%,水化、等渗造影剂和预防性透析的采用,对这些患者仍具有保护作用.介入前的肾功能是决定患者术后是否需要长期透析的最主要因素,对比剂比值越高,术后脱离透析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4.
近日 ,日本日机装公司与上海医疗机械厂合资建立了人工透析装置的销售公司。此前双方曾经在上海设立了人工透析装置的生产厂家 ,后来因某些原因双方决定于今年 1 1月内清算原有的生产工厂 ,将其转变为日本进口产品的销售公司 ,负责日本生产的透析装置的销售和维修。新公司名为“上海日机装医疗器械贸易公司”,注册资金为 430 0万日元 ,日机装出资 75%日机装在华设立合资销售公司  相似文献   

15.
沈丽敏  陈郁初 《生命科学》1999,11(3):137-139,134
应用透析原理对脑内细胞外液中神经化学物质进行取样分析的想法已有20多年历史,对脑内细胞外液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情况,而微透析技术就是一种用来测定脑内细胞外液神经递质浓度的取样方法,随着探头设计的微型化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的建立,微透析技术在许多实验室已成为一种常规实验手段,近年来,以猴脑的研究对象的微透析实验呈增长趋势,并获得了一些崭新的结果,本文介绍在猴脑上进行微透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以及腹膜透组,每组各50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治疗以及腹膜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磷、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血钙水平,观察患者的2年生存情况、3年生存情况以及死亡原因。结果:两组透析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血红蛋白、血磷、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以及血钙水平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液透析组透析后的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P0.05),且血液透析组透析后的血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组存活2年者33例,存活3年者26例;腹膜透析组存活2年者32例,存活3年者25例。两组患者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重度感染以及休克等。结论:血液透析以及腹膜透析均为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且二者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透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代表团于一九八○年九月九日至十月二十六日赴美国和西德,对生物医学工程的组织管理、教育和发展趋向等进行考察。在美国参观了克利富兰的透析中心和西德哥廷根一家医院的透析中心。标准的平板型透析器已被淘汰,目前以空心纤维为主,也有使用其他型式的。克利富兰的透析中心,一共十五台透析器,除了空心纤维型外,还有法国生产的小型多层平板型和美国的超滤型透  相似文献   

18.
王新珠  邓丽容 《蛇志》2014,(3):340-341
目的探讨更为合理的饮食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通过观察转换透析模式患者的营养指标,分析饮食教育过程的缺陷,并提出改进饮食教育方式和方法。结果传统的饮食教育重点在于强调两种不同透析模式对溶质清除的区别,患者担心出现高钾等合并症而过于严格控制饮食,导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现象。结论对转换透析方式的患者进行饮食教育时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指导病人合理饮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腹膜透析(PD)三种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为老年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HD组(33例)、联合组(33例)、PD组(34例),在初次透析前后、透析后1个月、透析后2个月记录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并检测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透析2个月后比较三组对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PD组透析2月后β2-MG水平、i PTH水平、瘙痒症评分明显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2月后β2-MG水平低于联合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2月后i PTH水平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2月后评分明显低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联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有效率高于联合组,但差异怒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与腹膜透析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缓解患者瘙痒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制的直立式透析器。用它,不论袋内离子浓度多少,均能在1—2小时使透析袋内、外离子达到完全平衡。相反,常规静置透析在同条件下经48小时只能达基本平衡。本文叔述了仪器的设计、组装、透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