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从T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及IL-1家族、结合含γc受体的细胞因子、IL-12家族、IL-17等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阐述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发病机制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小分子多肽类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RA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简要综述了细胞因子在RA发病中的促炎、抗炎作用,及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存  董金波 《生物磁学》2009,(13):2581-2583
类风湿关节炎是机体对自身滑膜发生免疫反应的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滑膜增生和多种炎症细胞的浸润。滑膜增生的有关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滑膜细胞和炎症浸润细胞数量增加及凋亡相对减少,即细胞凋亡程度不及增殖程度所致。Fas/FasL系统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影响滑膜细胞的Fas/FasL表达可以诱导其凋亡。本文对Fas/FasL的性质、结构、功能、Fas/FasL与RA发病机制及RA治疗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用类系祖建系的方法 ,对HLA -Ⅱ类基因DRα 和DRB1   0 4 0 1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了繁育。通过PCR和Southernblot分子杂交的方法 ,检测小鼠尾组织的DNA样品 ,以确定DR基因的整合和复制情况。结果表明 ,HLA -Ⅱ类基因DR已稳定地遗传至第五代(F5) ;共产仔 32 6只 ,PCR检测出阳性小鼠 95只 ,阳性率为 2 9.1 %。PCR—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 ,发现 68只仔鼠整合有DR基因 ,总有效率为 2 0 9%。经Nothern杂交和RT -PCR检测HLA -DR基因在脾脏和肾脏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多系统的以关节的炎症损害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过程与多种细胞因子有关,包括TNF-α、IL-1、MMPS、IL-6、IL-17、IL-18等,这些细胞因子在RA的发病进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治疗RA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大多与宿主共生进化,菌群结构、数量恒定形成稳态,能有效预防有害病菌的入侵和炎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肝硬化、结直肠癌和类风湿关节炎。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病的环境因素,其中涉及的机制有肠道菌群-黏膜稳态的失衡,其不利于肠道适应性免疫的形成,使得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常驻菌与致病菌,引起黏膜紊乱;另一种机制是肠道菌群失调激活免疫因子,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既有肠道黏膜与菌群的局部调节,也有全身性免疫因子的共同参与。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失调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关节炎早期预防及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mPEG修饰HLA抗原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mPEG有效修饰HLA抗原,阻断HLA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方法.在22℃,pH7.4的PBS介质中,采用浓度梯度法修饰淋巴细胞表面HLA抗原.结果显示经mPEG处理后的淋巴细胞表面HLA-1类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为阴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经mPEG修饰后可以完全阻断HLA—I类抗原与其相应抗体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EB病毒与RA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EB病毒VCA-IgA抗体和EB病毒DNA载量.同时分析EB病毒VCA-IgA抗体与R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抗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和血沉(ESR)的相关性.结果:223例SLE患者中,32例为EBV-VCA-IgA抗体阳性,259例健康对照者中16例阳性,KA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35%VS 6.17%;P<0.01).RA患者EB病毒栽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与抗CCP抗体、RF和ESR不相关.结论:EB病毒感染与RA相关.EB病毒VCA-IgA抗体阳性者有较高的DNA载量,RA的发病危险性亦高,EB病毒重新活化与RA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系统性、慢性、炎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骨破坏在RA的发生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RA致残致畸的主要原因。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的异常增生与活化对RA骨侵蚀的发病进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RA患者骨破坏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ion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核激活因子受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RANK)/骨保护素(orthopantomography, OPG)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nti-citrulline protein antibody, ACPA)、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14-3-3η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小泛素样修饰物蛋白(smallubiquitin-likemodifierprotein,SUMO)、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SFRP)、骨转换标志物等作一阐述,旨在为RA早期骨破坏诊断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尽管已经明确该病具有基因学背景,但仍知之甚少。当今对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预选基因研究的众多手段中,基因芯片技术以其能够同时分析成千上万个基因表达而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研究工具。通过该技术鉴别分类疾病相关基因群、创立疾病特异性基因群数据库,将有助于深层次地了解RA的基因基础,并成为评估RA诊断与治疗手段有效与否的一个有益工具。  相似文献   

11.
于凤至  孙朋 《生命科学》2020,32(8):845-854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异常免疫反应。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GPCR)是人体最大的跨膜受体家族,介导RA的发生发展过程,其相关信号通路在RA炎症和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GPCR/AC/cAMP相关通路,如β2-ARs/AC/cAMP、EP2/4/AC/cAMP和CXCR/AC/cAMP等信号通路,以及相关调节蛋白,如GRK和β-arrestins等,可能参与RA的淋巴细胞功能异常、血管生成及关节破坏等病理过程。由此,β2-ARs等受体以及GRK等调节蛋白可能作为RA的潜在治疗靶标。现通过简要阐述GPCR相关通路及其调节蛋白的特点,以期加深对GPCR参与RA调控的认识,为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明,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近年发现,白细胞介素-18可作用于RA发病的多个参与因素,成为研究RA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机制的研究虽然并不完全清晰,但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使我们对RA的了解增加了很多。遗传因素对RA有很大的影响,但不足以完全解释RA的发生。随着对菌群与RA关系的了解增多,使我们认识到可以利用调节人体菌群的方法,来改善宿主黏膜及更远处的免疫环境以改善RA。目前研究已表明,RA与多个部位的菌群都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将以RA的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为基础,对人体口腔、肺部和肠道的菌群变化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以及益生菌的治疗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将注射24kb小鼠肾素-2(Ren-2)基因的425枚受精卵再植于22只假孕大鼠输卵管内(每只约20枚),怀孕的16只母鼠共生得子代鼠97只,用PCR及Southerm印迹杂交技术对存活的60只子代鼠进行鉴定,发现有两只大鼠携带Ren-2基因,此两只转基因大鼠整合外源基因的拷贝数约为1~2个,血压均未见升高。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损害为主的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其有较高的致残及致畸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且DMARDs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流.而我国有丰富的植物药资源,近年来对于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主要的植物药有白芍总苷、雷公藤、青藤碱及羟基喜树碱.本文从体外研究、动物实验方面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探讨虎杖苷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采用大鼠右后足趾皮内注射0. 1 m L完全弗氏佐剂致炎制备RA模型,分别给予160、80、40 mg/kg的虎杖苷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造模后第28 d,对RA大鼠关节炎评分和足爪肿胀评分进行评估,并观察大鼠踝关节的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及关节滑膜组织中的Bax、caspase-3、Bcl-2、Wnt4、GSK-3β、β-catenin mRNA的表达及Wnt4、GSK-3β、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虎杖苷可显著降低RA大鼠的关节炎评分和足爪肿胀评分,改善关节腔炎症状态,降低血清TNF-α及IL-1β水平及FLS中的Wnt4、GSK-3β、β-catenin mRNA和蛋白及Bcl-2 mRNA的表达,并升高FLS中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虎杖苷可有效抑制RA大鼠滑膜增殖,促进滑膜细胞凋亡,控制关节炎症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IL-15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近年来,白细胞介素—15 (interleukin-15,IL-15)在RA中的作用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最新研究表明,IL-15参与了RA的多个发病环节,在RA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HLA┐DR抗原与多肽的结合姜良勇王福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上海200025)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抗原肽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是迄今所知人类最复杂、多态性程度最高的遗传系统。HLA中某些等位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已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的抗氧化治疗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氧自由基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抗氧化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综述。结果:发现氧化应激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结论:抗风湿药物与抗氧化剂的配合应用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瑾  樊宇华  张利华  张巧娟  李芳娥  黄芸芸 《生物磁学》2011,(16):3159-3161,317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焦虑水平、焦虑发生的状况及其主要相关影响因素,进而为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及方向。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拟焦虑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58例住院RA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住院患者SAS得分较国内常模高,焦虑水平明显增加;RA患者焦虑和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有相关性;影响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疾病带来的痛苦,对药物毒副作用的担心,对经济状况的担心,给家人带来的负担,对治疗缺乏信心,性格。结论:RA住院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RA患者焦虑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实施有针对性的个体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