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树鼩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对中国南部和西南部树鼩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整理。讨论了中南半岛树鼩的种级分类,提出了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Tupaia belangeri及其近似亚种应恢复其种级分类地位;T.belangeri yunalis,T.belangeri tonquinia和T.belangeri modesta应是3个有效亚种;记述了分布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的树鼩为6个亚种,其中有两个新亚种T.belangeri gongshanensis subsp.nov.(云南高黎贡山地区)T.belangeri yaoshanensis subsp.nov.(广西瑶山)。  相似文献   

2.
树鼩进化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鼩隶属攀鼩目,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南部等地区。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如体型小、脑-体重比例高、生殖周期短、寿命短和饲养成本低等,在生物医学研究中被认为是可望替代灵长类动物的新型实验动物。然而,关于树鼩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明确树鼩的分类地位是创建实验动物的重要研究基础。该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树鼩分类地位探讨的分子证据。在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核DNA序列研究,包括近期树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都支持树鼩是灵长动物的近缘旁系群,然而绝大部分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研究却显示树鼩与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这样的分歧主要是由于线粒体序列和核基因数据的差异以及不同的算法导致。综合现有不同DNA数据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树鼩作为灵长类的近亲这一结论应该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3.
树鼩的生物化学参考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鼩科分类地位的争论和我国树鼩的分类至今尚无定论(Lyon,1913;Osgood,1932;Allen,1938;Ellerman等,1951;Hill,1953;Napier等,1967;Walker,1968;Corbet等,1980;Luckett,1980;Honacki等,1982;Ronald等,1983)。自Sim-pson(1945)和Le Gros Clark(1959)将树鼩归入灵长目,特别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对树鼩的血液学、血清学和免疫学研究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我国广西、云南两个树鼩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推动树鼩优良品系的培育和优化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提取广西和云南各32只树鼩的全血基因组DNA,分别采用9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片段,并利用POPGENE等软件比较两个树鼩群体的遗传相关指标。结果广西和云南两个树鼩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0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5,Fis均值0。CCBL1B、CCDC61、EDA1和OPA3四个位点表现为极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两群体的遗传距离及无偏遗传距离分别为1.277和1.268,遗传相似系数约为0.28。遗传结构变异的分布情况显示61.57%的微卫星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部,38.43%存在于群体之间。STRUCTURE分析发现广西和云南树鼩为中缅树鼩群体的两个不同的亚种。结论广西和云南树鼩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都较丰富,两个群体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  相似文献   

5.
树鼩神经肽Y的分子克隆及其灵长类类似物的同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L  Lv LB  Lai R 《动物学研究》2012,33(1):75-78
树鼩由于与灵长类动物有较密切的亲缘关系和其个体小,以及繁殖周期短等特性而倍受关注,尤其是作为医用实验动物的研究,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树鼩的分类地位还一直有所争论。该研究从树鼩脑cDNA文库中克隆得到编码树鼩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前体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序列与灵长类NPY序列同源性高达96.9%。将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其他物种的NPY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树鼩与灵长类处于同一分支。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树鼩与灵长类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分类地位及其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本文利用血红蛋白种间分子杂交技术,以人类血红蛋白HbA为标准,分析比较了树鼩血红蛋白与原始灵长类动物懒猴(Nycticebus coucang)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同。在碱性条件下,三种血红蛋白的电泳迁移率大小为:人>懒猴>树鼩。树鼩Hb(α_2~(Tup)和β_2~(Tup))和HbA(α_2~Aβ_2~A)杂交可以产生两种杂种分子 (α_2~(Tup)β_2~A和α_2~Aβ_2~(Tup))。HbA和懒猴Hb (α_2~(Nyc)β_2~(Nyc)) 杂交也可产生两种杂种分子(α_2~(Nyc)β_2~A和α_2~Aβ_2~(Nyc))。结果表明,树鼩Hb与懒猴Hb的α链净电荷相似。认为树鼩与懒猴的分类地位相近。  相似文献   

7.
 <正> 树鼩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它的分类地位还有争议。有的生物学家认为树鼩属于灵长类,也有的将它归于食虫目。我们已经做了灵长类动物和树鼩DNA特性的比较,表明二者之间的核苷酸顺序虽有一定差异,但在类αDNA的三个进化冷点区域内,有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探讨树鼩同食虫目的关系,我们选用了食虫目动物臭鼩进行了研究。 我们用Bellard法提取了臭鼩DNA,分别用BamHⅠ、BglⅡ、EcoRⅠ、HindⅢ酶切,发现在经BamHⅠ、BglⅡ两酶消化后,可见到高重复区带,而在同样条件下EcoRⅠ、HindⅢ  相似文献   

8.
树鼩的血相     
关于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和它的分类至今还有争论。一些学者将其归入食虫目,另一些学者则根据其性周期和神经系统接近于灵长目的特点,又把它划归灵长目。总之,树鼩目前尚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上,其分类有待确定。 1981年有人用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树鼩,已见可喜的苗头。继之,轮状病毒又感染树鼩成功。在血脂代谢的研究方面,已有人将其用作动物模型。另外,G.Darai等人发现树鼩还有多种自发性肿瘤,其中之一是何杰金氏病——淋巴结恶性肿瘤,因此,树鼩也可  相似文献   

9.
树鼩是一种低等灵长类动物,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以及华南等地。树鼩体形小,容易捕捉、饲养、驯化和繁殖。因而可做为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0.
禄丰古猿地点的树鼩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一种树鼩 Prodendrogale yunnanica gen. et sp. nov.系1983年采集于云南禄丰最晚中新世埧组.材料仅有十余枚牙齿,但代表了化石树鼩在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西瓦立克系外的唯一发现.文中除对该树鼩的形态作了描述和对比外,还评述了西瓦立克系发现的树鼩化石,同时对树鼩类的系统发育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云南树鼩生活习性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鼩(Tupaia glis)在国内医学上的应用日渐增多。为了给野生树鼩的驯养繁殖提供有用的资料,使我国的这种动物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我们于1982—1985年分别对云南禄劝县崇德公社和昆明市西山区谷律公社的野生树鼩进行了考察,并向当地群众作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1)的一段保守区域作为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序列,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缅树鼩隆安种群和昆明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只广西隆安树鼩和21只昆明树鼩样本的CO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应用MEGA V5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及分析其遗传距离,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中缅树鼩种群中,隆安种群、昆明种群和海南亚种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79%,种群间遗传距离为9.71%-13.59%,中缅树鼩与普通树鼩的种间遗传距离为20.43%-24.11%,存在条形码间隔。系统发育树显示:隆安种群、昆明种群及海南亚种分别聚为一小支,分支置信度高达10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有助于树鼩种群和亚种的分类鉴定,经CO1基因的测序分析证实广西隆安树鼩和昆明树鼩分属不同的种群。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灵长目动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现存的灵长目动物有12科51属180多种,集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我国只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有分布,仅有5科7属17种。名录如下: 树鼩科Tupaiidae 1.树鼩Tupaia glis 懒猴科Nycticebidae  相似文献   

14.
有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形状象老鼠,又有点象松鼠的动物,叫树鼩。它的吻延伸,尖细,灰橄榄色的皮毛;尾巴蓬蓬松松,体型小巧。树鼩,分布在马来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等地,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岛也有。树鼩属哺乳纲灵长目树鼩科。树鼩平时栖息在树上,有时也潜入材舍中。树鼩视野非常宽阔,可是判断距离和位置的能力不及狐猴。它的前、后足都是五趾,趾上有爪,但不象猿猴那样有指甲。它的叫声特别高昂,白昼出来寻找食物,主要是水果、植物种子、小鸟、小鼠、昆虫、软体动物、蜘蛛等。树鼩的体型较小,牙齿是食虫型的,门齿较大而成坚硬的钳形,犬齿小,臼齿多尖状突起,所以有的学者主张把它归属于食虫目。近来有人甚至提出把它和类似的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者利用云南树鼩(Tupaia glis yunnalis)做了不少试验,如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的实验动物模型。这些实验的一个特点是对树鼩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各种生化指标做得比较少。这次,我们对80只树鼩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甲肝病毒IgG抗体(HAV-IgG)及谷丙转氨酶(SGPT)进行了检测。兹报告  相似文献   

16.
树鼩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鼩是一种小型哺乳类,其皮张可以利用,特别是近代用于医学实验动物日益增多,对其研究亦相应增多,现将国内外有关研究作一综述供有关方面参考。1 分类树鼩(Tupaia)属攀鼩目(SCAN NDETIA)树鼩科(Tupaiidae),全世界有11种,主要  相似文献   

17.
树鼩24小时昼夜节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Carlsson(1922)时期到现在,树鲍(tupaiidae)的分类地位问题一直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和讨论。历史上树鼩曾不止一次地被错定为松鼠(Grzimek 1975)。虽然人们对树鼩是否属食虫目(Insectivora),原猿亚目(Prosimiae)或另立新目方面尚存在不少争议,但大多数人都同意灵长类在大约第三纪自食虫目演化而来,而树鼩是目前地球上幸存的少数几种灵长类原宗(Ptimitive stock)中的一种(chiarelli 1974;Lende 1970;Grzimak1975;Casseday等1979)。 树鼩可分成2亚科,6属,47种和约100个亚种,它们绝大部分产自亚洲南部。本研  相似文献   

18.
树免疫细胞体外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严重阻碍了HIV-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鼩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为了探讨树鼩是否可以感染HIV-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5种HIV-1病毒株,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鼩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用PCR法未能发现树鼩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1的树鼩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而感染HIV-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鼩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1,可能的原因是树鼩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中国树鼩的动脉系作系统解剖的基础上,记述了树鼩动脉分支的主要特征。同时,还与其他有关种类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树鼩动脉系的主要特征与树鼩科中的其他种类如笔尾树鼩、普通树鼩和地树鼩等的动脉系极为相似,而与灵长类中的猿猴类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动物学研究》2013,(2):57+102
由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破译树鼩基因组研究工作于2013年2月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人员通过完成高质量的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阐明了其系统分类地位和相关生物学特征的遗传基础,尤其是树鼩用于若干重要疾病如HBV、HCV感染以及抑郁症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