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福建省为害甘蔗的主要是螟虫。其中又以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和蔗茎卷叶蛾(Eucosmaschistaceana Snellen)为主,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和条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次之,白螟(Scirpophaganivella Fab.)最少。它们前期为害蔗苗,引起枯心,减少有效茎;中后期蛀食蔗茎,造成螟害节,诱发赤腐病[Physa-lospora tucumanensis Speg.]使甘蔗生长受阻,且易受风折,降低蔗茎糖分和产量,因此对当前甘蔗的生产影响很大。目前对其防治尚缺乏彻底简便的方法。据前人介绍利用红蚂蚁防治蔗螟颇有效果,但仅限于水源便利的土地应用。我们在参考前人著作和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企图对红蚂蚁在不同地区、类型蔗园治螟效果,单位面积有效放蚁量,放蚁治螟有效期,红蚂蚁对地下蔗芽的保护作用,及红蚂蚁治螟与药剂的配合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甘薯茎螟(0mphisa illisalis Walk.)群众叫“蛀广虫”,以幼虫钻入甘薯藤头内蛀食为害,使藤头变成空洞,畸形膨大而质脆,提蔓或刮大风时往往折断,未折断的由于藤头内部输导组织破伤妨碍养分的运输和累积,而影响薯蔓的生长和块根的膨大。一般受害后要减产二至三成。过去本地群众曾采用“刈腹捕虫”,“铜丝钩杀”和注射666等防治办法,但花工大,同时对甘薯生长也有损害。笔者自1964年开始,进行利用红蚂蚁防治的研究。现将二年来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4.
粤东地区的甘蔗螟虫有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条螟Proceras venosatus Wk.、黄螟En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台湾稻螟Chilotraea auricilia Dudgeoa和大螟或称紫螟Sesamia inferens wk.五种。其中以前三种分布最广,为害则以二点螟和条螟最烈,常因这两种蔗螟为害而造成枯心、蛀节、枯茎和断茎,并因螟害而引起赤腐病,甚至整株枯死,影响蔗糖的产量和质量。根据我们1957—1963年调查;旱地甘蔗二点螟为害枯心苗率一般哒8.4%—39.6%。条螟被害节率达4.7%—12.4%,被害全株枯死率达5%—8.45%,蛀节风折率达6.6%—8.93%,损失很大。兹就二点螟和条螟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明确大螟Sesamia inferens Walker和黄螟Argyroploce schistaceana Snellen在甘蔗上的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关系。【方法】通过对甘蔗苗期螟害枯心苗和螟幼虫调查,根据生态位理论测定其生态位和种间竞争强度。【结果】甘蔗苗期,大螟60%以上由蔗苗地上部位蛀入,黄螟90%以上由蔗苗地下和地面部位蛀入。在生态位方面,大螟时间生态位较黄螟宽,空间生态位则两种害虫相当,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高,种间竞争系数最高达0.7472。【结论】这两种害虫在蔗苗上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7.
8.
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在广东经过了四年的田间试验,获得了比较确实的防治效果。1958年分别在广东顺德县沙滘农业社和中山县群众农业社举行了放蜂治螟结合农业防治的综合措施的示范。前者放蜂治螟蔗田面积共500苗,对照区蔗田200苗;后者放蜂面积共350苗,对照区165亩。自3月20日至5月3日在群众农业社先后放蜂7次,每亩每次放蜂1,500—5,000头。自3月26日至5月8日在沙滘农业社先后放蜂三批,第一批每亩放蜂4,500头,第二批8,000头,第三批10,000头。两社的放蜂治螟蔗田,都显著地减轻了螟害。沙滘农业社新植蔗田的放蜂治螟区,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林区云杉梢斑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杉梢斑螟以幼虫危害青海云杉新生的树梢和嫩叶,以1龄幼虫在当年新梢基部和针叶中越冬。次年5月中旬开始活动并危害新梢,6月中旬化蛹,6月底始见成虫,7月上旬末、中旬初达羽化高峰。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下旬幼虫孵化,幼虫轻微危害后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状态。6月中旬,用3%高渗苯氧威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效果85%以上;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0.
桉树同安钮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安钮夜蛾(Anua indiscriminata Moore)是近年来桉树产区出现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广东蕉岭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幼虫6-7龄。每年仅有1个发生高峰期,一般在9月出现。室内药效测定表明:高效氯氰菊酯、保尔、锐劲特、阿维菌素、印楝素、鱼藤氰和吡虫啉对同安钮夜蛾幼虫的毒杀效果均达100%;而Bt和灭幼脲Ⅲ号的杀虫效果分别为96.3%和92.6%。林间试验表明:高效氯氰菊酯、阿维烟剂和Bt对同安钮夜蛾幼虫的杀死率分别为100%、96.6%和89.7%;用烟雾机喷施阿维烟剂10倍柴油溶液,其杀虫率为82.2%。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为害及传播 蜡螟是蜜蜂的重要敌害,其幼虫在巢脾上吞食蜂巢,并钻隧道保护自己,所以又叫巢虫。受害巢脾中许多幼虫不能存活,蜂群不能正常繁殖,日渐衰退致使弱群难于繁延后代,最后被迫全群飞逃。 相似文献
12.
<正> 台湾稻螟Chilo auricilius Dudgeon在我县水稻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有的年份局部地区受害成灾,造成稻谷减产。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对台湾稻螟进行了研究及防治试验,其结果如下。 一、年生活史 台湾稻螟在我县一年发生五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稻秆或稻茬内越冬,越冬代螟蛾在3月上旬始见,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盛发,产卵于早造秧田和早插田,发生数量很少。第一 相似文献
13.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扩增并测定了小蔗螟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其序列全长1146 bp,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包括小蔗螟在内的4目(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尾目)共19条Cyt 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鳞翅目昆虫AT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昆虫,其中小蔗螟AT含量为75.1%;AT含量与A或T碱基使用的偏倚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并且颠换率远大于转换率;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基因碱基组成AT偏倚有相关性;相比于核苷酸数据,氨基酸所显示的遗传距离更为准确;使用Cyt b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支持昆虫的单源进化学说. 相似文献
15.
<正> 糜子是嫩江地区主要杂粮之一,历年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但常遭受螟虫危害而减产。以往误认为是玉米螟或栗灰螟。笔者在研究玉米螟及其近缘种的试验观察中,发现糜子上螟虫种类、危害情况与前人所述不同。经鉴定为糜禾草螟Chilo panici Wang et Song。 相似文献
16.
17.
<正> 茄白翅野螟Leucinodes orbonalis Guenee俗称茄螟、茄黄斑螟、茄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为害花蕾、花芯、子房、花萼,蛀食嫩茎、嫩梢、叶柄、心叶及茄果,引起落花、落果、枝梢枯萎及烂果。近几年来,在南方各地茄子产 相似文献
18.
<正> 甜菜白带野螟(即甜菜叶螟)Hymenia rec-urvalis Fabricius在山东省春夏播甜菜上普遍发生为害,而且逐年加重,重者大片甜菜叶片被吃光仅剩下叶脉,导致甜菜含糖降低1—3度,产量减少10—20%。 甜菜白带野螟是我国中部地区甜菜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省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