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壁盾巨孢囊霉图1-5 Scutellospora verrucosa (Koske & Walker) Walker & Sanders, Mycologia, 77(5): 702, 1985. Fig.1-5 孢子单生于土壤中,球形至近球形,桔黄至桔棕色,212-325×212-325μm.孢子壁三层(W1-W3).W1易碎,透明至桔黄色,0.7-1.8μm厚,饰有密集、矮小的圆形疣突,疣突基部0.5-1.0×0.5-1.0μm,高0.5-1.2μm.W2紧贴W1,层状壁,桔黄至桔棕色,半透明,6.2-7.5μm厚,在Melzer's试剂中呈红棕色反应.W3为萌发壁(gerninal walls,GW),包括两层透明薄壁(L1和L2),L1厚度不超过0.5μm,L2 0.6-1.2μm厚,两层壁常紧贴在一起,均无Melzer's试剂反应.在成熟孢子中,由W3折叠形成一个卵圆形、结构复杂的发芽盾室(germination shield),80-90×130-150μm,芽管由发芽盾室上萌发.球茎状细胞(suspensor-like cell)黄棕色,比孢子颜色稍深,40-60×35-60μm,壁厚2-3μm,近孢子处加厚至7μm左右.连孢菌丝壁薄,有隔,直径3-4μm.土生辅助细胞(auxiliary cell)未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两新纪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  郭良栋 《菌物学报》2005,24(3):465-467
A surve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fungal diversity in Dujiangyan, southwest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a total of 44 AM fungi including six new records were reported (Zhang et al., 2003 a, b). Another two new records of AM fungi, i.e. Acaulospora koskei J. Blaszkowski and Glomus luteum L.J. Kenn., J.C. Stutz & J.B. Morton, were isolated in the same region and we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真菌一新种——枣庄球囊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系统》2002,21(4):522-524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极端生境往往蕴藏着具有特殊生理生态功能的生物类群。海拔高、温度低、生长季节短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典型的极端生境之一,目前有关该生境中分布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青藏高原高寒生境中AM真菌的研究概况入手,论述青藏高原高寒生境中AM真菌的群落组成、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征、菌根侵染发育状况及高寒生境对AM真菌的影响。指出高寒生境中AM真菌群落结构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及其研究发展前景,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与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的三个新记录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Scutellospora dipurpurescens J.B.Morton&R.E.Koske,Mycologia,80:520,1988.Fig.1-3孢子单生于土壤中,黄至黄绿色。球形至近球形,大小为(125-)187(-225)μm,偶尔呈椭球形,大小为138-200×163-225μm。孢子壁两层(L1-L2):L1黄绿色,厚度小于1.0μm,与L2紧贴在一起,不易观察到,只有在油镜下才能分辨出来;L2层状壁,黄色,厚1.8-5.0μm。萌发壁(Germinal wall,GW)两层(GW1-GW2),GW1膜状壁,透明,厚0.5-1.0μm,紧贴于L2上,在Melzer’s试剂中,当GW1和L2分开后,可看到染成很淡的红色。GW2包括iL1和iL2两层:iL1透明,厚1.0-1.5μm,在Mel…  相似文献   

6.
罢生植物根转的丛枝菌根真菌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盖京苹  刘润进 《菌物系统》2000,19(2):205-211
本文主要报道了野生植物根围Glomus属的17个种,聚球囊霉G.aggregatum Schench&Smith。苏格兰球囊霉G.caledonium(Nicol.&Gerd.)Trappe&Gerd,近明球囊霉G.claroidueumSchenck&Smith,明球囊霉G.CLARUM nICOLSON&Schenck,缩球囊霉G.constrictum Trappe,透光球囊霉G.fasc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中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的互作关系及其互作机理,并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徐辉  张捷 《植物研究》2007,27(5):636-640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共生现象,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菌根类型就是丛枝菌根,可以增强植物从土壤中获取水分的能力,改善植物根系对磷、镉等矿质元素及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概况。有关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利用,尤其是磷素营养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工作为深入理解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砷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对利用AM减轻植物砷毒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砷对AM真菌的影响、AM真菌对环境中砷的影响、AM真菌如何帮助植物适应和耐受砷胁迫以及AM真菌自身对砷的耐受及适应4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就该研究方向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推进相关研究进展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真菌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疣壁球囊霉图1-3 Glomus verruculosum J. Blaszkowski & M. Tadych, Mycologia, 89: 809, 1997. Fig. 1-3 孢子果不详.孢子单生于土壤中,黄色至橙色.球形至近球形,大小为(150-)189(-265)μm, 有时呈卵圆形,大小为145-170×170-220 μm.孢子壁一组两层,外壁层(outer wall, OW)为透明壁,厚(0.8-)1.3(-1.7)μm.内壁层(inner wall, IW)为层状壁,黄色至橙色,厚(5.1-)9.8(-12.5)μm,饰有均匀分布的疣突,疣突高为0.8-1.7 μm.连孢菌丝单根,直形或弯曲,管状至近圆柱形,连点处宽(15-)21.3(27.5)μm.连丝壁与孢壁内壁层同色,黄色至橙色,连丝基部壁厚(4.8-)5.6(-6.9)μm,孢子内壁层与之延续,外壁层可沿连丝下延长达至25 μm.在Melzer's试剂中,孢子及连孢菌丝的各壁层颜色反应均不明显.连点由内壁层部分层状壁阻塞,偶尔发现也有不封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霉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13.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学报》2002,21(4):522-524
在鲁西南煤矿土中分离到球囊霉属一新种--枣庄球囊霉.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中文描述和显微照片,标本保存于莱阳农学院菌根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薛煜  邵力平 《植物研究》1995,15(2):189-190
采到骨状拟夏孢锈(Uredinopsis ossiformis Kamei)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正> 1981年5月,梵净山自然环境综合考察期间,作者在梵净山麓盘溪河洗涤时,在淹没于水中的腐木上采集到标本一号,经鉴定为线孢水盘菌(Vibrissea truncorum Fr)。该种和所隶属的线孢水盘菌属(Vibrissea Fr.,Syst.Myc.2:31.1822.)国内尚未见报道,国外已报道8种(Hawksworth et al.,1983)。其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采到科马罗夫金锈菌, (Chrysomyxa komarovii Tranz.)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7.
王发园  刘润进 《菌物学报》2001,20(4):588-593
自从Frank(1885)发现菌根及Thaxter(1922)提出内囊霉科的分类以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分类学研究一直停滞不前,分类归属也非常混乱。60年代“纯盆培养法”和“湿筛倾析法”的相继建立,标志着AM真菌分类学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最近10年更为迅速。目前已发现AM真菌170多种,比1988年增长了约1/4,并不断有新种报道。同时分类方法、分类概念和分类系统都有了新的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化技术在分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介绍AM真菌分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 AM真菌新科属的建立与分类特征 在Schenck和Perez(…  相似文献   

18.
都江堰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查了都江堰地区3个不同生境样地(般若寺、馒头山、龙池)中85种优势及常见植物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其中78种植物(91.8%)被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同时对其中58种植物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共分离到5属47种丛枝菌根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5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7种,原囊霉属(Archaeospora)1种,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2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2种。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是3个样地共有的优势属。光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laevis)是龙池的优势种,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是般若寺和馒头山的优势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显著受到海拔相关因子影响,同时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组成也受较大影响。乔木砍伐没有显著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和种的丰度,同时对种类组成影响也较小。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密度与根系侵染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R2=0.024 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