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者有幸在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中发现采于海南岛的山烙铁头蛇属(Ovophis Burgerin Hogeand Romano Hoge,1981)标本1号.该属广泛分布于中国、东亚和东南亚大部地区,但在海南岛尚无报道.本文对该标本详加描记.根据其鳞被特征,特别是尾下鳞成单,将其鉴定为过去仅知分布于越南山区的越南山烙铁头蛇Ovophis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在广东省信宜市云开山自然保护区调查时采集到越南烙铁头蛇(Ovophis tonkinensis)标本2号,为广东省新纪录,为该种在中国分布的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标本保存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头蛇属(蛇亚目,游蛇科)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40号标本的形态研究,对中国小头蛇属Oligodon进行分类修订。四线小头蛇Oligodon taeniatus(Güther,1861)在中国没有分布,当初发表该纪录所依据的3号标本为紫棕小头蛇指名亚种Oligodon cinereus cinereus(Güther,1864);中国记录的管状小头蛇Oligodon cyclurus(Cantor,1839)应订正为束纹小头蛇Oligodon fascioatus(Güther,1864)。根据色斑、鳞被和半阴茎等综合特征,提出中国记录的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ocinctus包括2个物种,其中云南省陇川县标本为喜山小头蛇Oligodon albcinctus(Cantor,1839),而西藏墨脱县标本是尚未明确的小头蛇属未定种Oligodonsp.,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最后,提供中国分布的小头蛇属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我国几种蛇的种下分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赵尔宓 《四川动物》1995,14(3):107-112
本文研究了海南闪鳞蛇、紫沙蛇、山烙铁头蛇与竹叶青蛇各地居群的鳞被特征,采用经典的亚种划分标准,描述了海南闪鳞蛇大陆亚种、紫沙蛇台湾亚种、山烙铁头蛇贡山亚种及竹叶青蛇海南亚种第4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5.
云开脊蛇(Achalinus yunkaiensis)之前仅在广东和广西有分布报道。本文基于形态比较及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子系统关系分析结果,确定采集于湖南省新宁县的1号雌性脊蛇标本(CIB 119041)为云开脊蛇,为湖南省新记录种。该标本鼻间鳞沟约等于前额鳞沟,上颔齿24枚;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0枚,尾下鳞55枚;尾长与体长之比为0.203。至此共有4种脊蛇分布于湖南省。此外,本文还报道了棕脊蛇(A. rufescens)1号雄性地模标本(CIB 119042),该标本鼻间鳞沟长于前额鳞沟;背鳞通身23行,腹鳞153枚,尾下鳞62枚;尾长与体长之比0.201。分子系统发育结果显示,棕脊蛇种组各支系的系统地位还需进一步研究厘定。  相似文献   

6.
烙铁头蛇属一新种—莽山烙铁头蛇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描述在湖南宜章莽山发现的蝰科烙铁头蛇属的一新种。此蛇采到不久,中央电视台于1989年11月曾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7.
闪鳞蛇     
《蛇志》2004,16(3):F004-F004
闪鳞蛇(Xenopeltis unicolor),由于该蛇在爬行时,其鳞片在日光下闪耀出多种色彩的光泽而得名,为闪鳞蛇科闪鳞蛇属闪鳞蛇,系无毒蛇。  相似文献   

8.
陈远辉 《蛇志》1996,8(4):48-48
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罕见蛇种白头蝰及海南闪鳞蛇陈远辉(湖南省郴州市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省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发现新蛇种莽山烙铁头蛇以后,近两年的蛇类资源调查中,又分别发现一种白脑袋的毒蛇和一种鳞版具金属光泽,在日光和灯光下均能闪耀出多种色...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双版纳金花蛇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晓瑞 《四川动物》1990,9(4):35-36
金花蛇Chrysopelea ornata属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亚科Colubrinae金花蛇属,在我国仅有一种。一百多年前Bottger(1888)在香港发现此蛇标本;Stanley(1914)报道福建有金花蛇分布,但地点不确切〔1,4〕;杨大同等(1983)报道在云南永德县有金花蛇分布〔2,3〕,但未见有形态和生态的描述;赵尔宓等(1990)根据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888年由德国人Herz在海南岛采到1号雄性幼体标本,报道了该省金花蛇新纪录,并对它的形态作了描述〔1〕,这是中国境内所采金花蛇产地确切的报道。可见金花蛇在我国是十分罕见的。1985年7月28日,作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  相似文献   

10.
莽山烙铁头蛇的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远辉 《蛇志》2010,22(1):50-51
莽山烙铁头蛇分布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只在中国湘粤边界一带有分布,是中国特有的濒危蛇种。1994年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一级优先保护动物;1998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极危等级的生物种;多次列入IUCN红色保护名录。开展对莽山烙铁头蛇的人工繁殖研究,扩大其种群数量,是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的唯一和关键的措施。我们从1994年起就开展了对莽山烙铁头蛇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研究,并成功繁殖100条莽山烙铁头幼蛇。在养殖莽山烙铁头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食物链狭窄、繁殖率低下、种群内亲杀、疾病与寄生虫等几种因素,严重影响莽山烙铁头蛇的成活率,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威胁着这个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山弄)岗植物区系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前言 一、鼻岗植物区系的组成 (一)科、属、种的统计 (二)10种以上的科的统计 (三)含10种以上的科在世界区系中的比重 (四)含10种以上的科在广西区系中的比重 (五)木本植物统计。 二、鼻岗植物区系的特点 (一)热带边缘性质 (二)特有性 (三)岩溶特性 三、鼻岗植物区系的地形分布特点及生态变化 (一)谷地、山坡、崖顶的分布概况 (二)水平分布的差异 (三)生态变化 四、鼻岗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关系 (一)与中印半岛的关系 (二)与海南岛的关系 (三)与广西阳朔的关系 (四)与花坪的关系 (五)与马来半岛岩溶植物区系的关系 (六)总的比校  相似文献   

12.
记述采自我国海南岛的豹蛛属Pardosa 1新种,针豹蛛P.aciculifera sp.nov.,新种以其独特的外雌器和触肢器而易与本属其它已知种区别。由于其外雌器和触肢器十分独特,目前暂不能将新种归入本属已划定的种组,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 Orchidaceae)植物区系特征,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2个岛屿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对这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和周边国家兰科植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共有146属639种,其中,台湾岛有107属446种,海南岛有96属302种。2个岛屿树兰亚科( Subfam. Epidendroideae)的属和种比例均最高;原始的拟兰亚科( Subfam. Apostasioideae)在台湾岛无分布,而在海南岛分布有2属4种。从属和种的数量看,含1种和2~5种的属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3.9%和36.4%,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5.8%和40.6%;且包含种数多的属的比例较低。从生活型看,2个岛屿地生兰和附生兰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52.7%和34.3%,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1%和55.3%。从分布区类型看,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分别可划分为11和10个分布区类型,且均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最高,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也较高。从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数量比(R/T)看,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R/T值分别为3.6和3.3,种的R/T值分别为10.9和11.9,说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台湾岛还包含一定的温带成分。从共有属和共有种看,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属均约占各自兰科植物总属数的90.7%,其中,三地共有属有66属;台湾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低(46.2%),而海南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74.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属的同源性较高,且海南岛兰科植物的大陆性特征更明显。与周边国家相比,2个岛屿与越南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3.9%和75.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齐全,且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台湾岛的兰科植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台湾岛兰科植物的特有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A new species of the coral snake genus Sinomicrurus is described based on four specimens from southern Hainan Island(three specimens from Tianchi,Jianfeng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one specimen from Diaoluo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Hainan Province,China.Morphologically,the new species is rather similar to Sinomicrurus kelloggi.However,it is distinct from S.kelloggi by the pattern on the head,the head length,head length/width,the number of infralabial scales,number of bands on dorsal body,and number of blotches on the belly.  相似文献   

15.
朱华 《植物科学学报》2021,38(6):839-843
当前海南岛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占绝对优势,在属的地理成分上热带亚洲分布属的比例最高,显示出它是一个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并具有热带亚洲亲缘。在海南植物区系中,仅有7个特有属和约10%的特有种,极低的特有性显示了它具有明显的大陆起源特征。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海南植物区系与越南植物区系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广西植物区系。在哺乳动物上,也显示出与植物区系类似的生物地理格局,中国海南与越南的联系最密切。古植物学研究揭示海南岛在始新世时曾具有亚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和亚热带气候,处在比现今更北的位置。古地磁学研究揭示在中生代时期海南岛连接着越南和中国广西,处于比现在高5~6个纬度的位置。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我们从生物地理的角度提出中国海南岛在始新世时曾连接着越南和中国广西,后来发生了向东南移动和旋转,最终到达现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在海南岛历年来所累稷的淡水蟹类标本中,多次获见Potamon(Potamon)orientalis Parisi,1916该种曾由Bott(1966)移入川蟹属Ranguna。作者认为其分类地位置于Potamon或Ranguna均欠妥,故建立海南溪蟹属Hainanpotamon gen.nov.,以容纳Parisi,1916的P.(P.)orientalis,并将本新属中所发现的两个新种和乐海南溪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海南产白唇竹叶青蛇分类地位,捕捉来自海南岛各地的12个白唇竹叶青蛇样本,并从GenBank下载65个竹叶青蛇的样本序列,以瘤鼻蝮蛇为外群,建立16S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竹叶青蛇分为多个属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合理性,白唇竹叶青蛇隶属于帝汶(岛屿)竹叶青蛇属。进一步验证了经典形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的观点,海南岛产白唇竹叶青与其它地方产白唇竹叶青蛇不存在生殖隔离。  相似文献   

18.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107-1116
为了解中国宽额鳢的遗传背景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资源,测定了云南澜沧江和海南岛南渡江、万泉河与昌化江等4个水系9个群体74尾宽额鳢线粒体控制区411 bp序列,发现52个变异位点和20个单倍型;在系统树上可分为云南、海南毛阳群体和海南其他群体等3个分支。谱系间Fst为0.786-0.672(P0.01),基因流Nm为0.153-0.244; 74.352%的变异来自谱系间,谱系间分化时间为2.070-0.350 Ma。推测海南与云南宽额鳢分化可能受云贵高原隆起和海南岛与陆地分离等地质事件影响;海南2个谱系的形成则可能是受到了五指山山脉隆起的影响。云南组群与海南组群间Fst为0.765(P0.01),基因流Nm为0.149, 70.360%的变异来自不同地理组群间,表明云南组群和海南组群间高度分化。相比同区域分布的鱼类,宽额鳢总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较高(Hd=0.9030.016, =0.0360.003),其中海南琼中和石壁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均为0.008;云南勐腊群体最低为0.000;但各个地理群体均比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可能是后者由多个谱系叠加所致。在简约性网络图中单倍型呈非典型星状分布,中性检验为非显著负值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呈现多峰分布,表明宽额鳢群体历史上较为稳定,没有出现显著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19.
毛茛科(Ranunculaceae)升麻属(Cimicifuga L.ex Wernisch.)为北温带分布属。Compton等1998年(Taxon 47:620和Appendix1)报道我国热带岛屿海南岛五指山有小升麻[C.japonica(Thunb.)Spreng.]植物的分布,从而使升麻属这一较典型的北温带分布属的分布区扩展至热带地区。经检查他们引证的标本———黄志44305,发现上述报道完全错误,是他们将这一标本的产地错误地归于海南岛的结果。此外,还指出他们将采自贵州平伐附近的标本J.Cavalerie 7868的产地错误地归于云南。在我国,小升麻目前仅知在安徽、重庆、甘肃、广东、贵州、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山西、浙江有分布。  相似文献   

20.
长臀鮠属鱼类多变量形态分析及物种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形态度量学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珠江水系、元江水系及海南岛诸水系的长臀属3种鱼类,共66尾个体的 43个测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臀属鱼类不能在形态上进行区别。作者认为长臀属鱼类 只存在一个有效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