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心律失常对降低死亡率有重大作用。我院自六十年代初建立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以来,“AMI”平均死亡率由40%下降到14%左右。所谓“CCU”实际是病人抢救治疗中心,包括:(1)心电图监护;(2)血液动力学监护(热稀释心排血量测定、直接动脉测压、外周阻力计算、血流导向导管肺动脉、肺毛细管测压、中心静脉测压等);(3)血化验自动分析监护(PH、PO_2、  相似文献   

2.
BJ-5心电早搏监护仪是上海医用仪表厂开发的当代国际上流行的新一代监护仪。它采用双通串接型显示波形,可随时将感兴趣的心电波形在第二道“冻结”,而第一道继续监护。 BJ-5心电早搏监护仪能自动分类警报四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搏暂停。当出现上述四种心律失常的任何一种时,失常波能自动在第二道“冻结”,并发出警报音响;记录纸上自动描记失常波形;机器还设有心律数码显示管,因此能满足医院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和少生、优生的积极提倡,人们对孕妇围产期和胎儿的健康状况日益引起重视。为了在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掌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应用胎儿监护仪对母体进行监护是一个重要手段。在监护过程中,对胎心率的测定以及胎心率和宫缩的同步瞬时测定、描述是该项监护的主要内容,这对及时发现高危胎儿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很大的临床价值。目前,测定胎儿心率的方法较多,而以连续超声多普勒法为主要检测方法。TJY-3胎儿监护仪(见图1)就是以此法为依据进行设计而研制成功的,现将其基本原理、使用情况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和重点问题。多种原因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脏源性病变,很多代谢性物质改变也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概率。近年发现活性氧可能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活性氧不仅参与重要离子通道和转运受体的调控,同时本身也作为一个重要的第二信来调节一些关键酶的活性如: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钙离子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MKII)。最近有研究发现长期的活性氧代谢紊乱可能引起细胞遗传物质如miRNA的改变,引起长期的心律失常如房颤。本文主要对活性氧导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做一总结,为心律失常的防治提供一些可能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5.
无创式振动法血压仪测量原理及其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Cushing首次在外科手术中监测血压后,血压已成为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监护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据报道世界上大约有30万台血压监护仪在手术室和CCU病房中发挥作用,其中绝大多数是振动法(Oscillometrjc Method)血压监护仪,另一部分为柯氏音法或超声法血压监护仪。振动法与柯氏音法一样也需要气袖阻断动脉血流,但放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位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1],死亡率为10%—15%。特别是近年,心肌梗塞病例在逐年增加,且有年青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救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03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瑞士Artema公司最近推出一种MM215型生命体征监护仪,它是为术后恢复室、加强监护病房或手术室中应用而特别设计的。该种监护仪可以提供对以下指标的准确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性血压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2条创伤性血压监测通路,以及体温等。独特的使用于用户的连接系统和综合报警系统使该仪器可以对病人在不同临床过程中的状态进行监护,成为监护病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尤其是天然植物中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部分生物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高血压、抗炎以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心律失常是由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引起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文中综述生物碱在抗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揭示发病机制是心律失常诊断、治疗、药物研发和设备设计的关键.整合当前在心脏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及解剖学方面的最新成果,构建从离子通道、心肌细胞、心肌纤维、心肌组织、心脏器官到躯体各个层次的多尺度多模态心脏电生理模型,用于系统研究微观局部变化发生、发展、转化为宏观心律失常表现的过程,将彻底改变传统从基因突变、蛋白质表达、细胞电生理、临床表现单独研究心律失常的方式,实现微观与宏观研究的统一,使心脏电生理模型成为系统研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的有力手段.本文综述了心脏电生理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进展,讨论了多尺度心脏电生理模型在揭示心律失常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给出了基于心脏电生理模型心律失常研究的挑战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极高,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诱因。因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盐酸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镇痛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等方面。近年来,据临床报道,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及术后常反复发生的交界逸搏性心动过速、房性异位性心动过速、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减轻围术期心肌损伤,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本文就应用盐酸右美托咪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常见的病症之一,不仅引起心脏功能障碍还可引起心源性猝死。Micro RNAs(mi RNAs)是一类长度约22 nt的单链非编码RNA。MiRNAs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分化、氧化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MiRNAs不仅与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更与多种心脏病理状态下心脏电重构和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1、miR-328、let-7、miR-26、miR-208a等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望成为心律失常预警、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在这里阐述了这些miRNAs在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言     
<正>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起源于心脏电脉冲的反常性发放和电活动的转导异常。心律失常减损心脏的机械舒缩功能,影响心脏的泵血,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心力衰竭或者心源性猝死。心律失常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心律失常的诊治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令人遗憾的是,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预警预报和干预仍然面临重大挑战。迄今为止,心房颤动、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监护系统既能同时显示一个病人的多个生理信号波形(作为多参数床边监护仪)或同时显示多个病人的ECG波形(作为ECG中央监护仪),又必须具有记忆示波(常称为波形“冻结”显示)的功能。与此相应,临床上更希望监护仪能在显示或冻结生理信号的同时、能对病人的多种生理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在参数越限或波形异常时,能及时、准确地进行报警,提醒医护人员的注意,并自动将显示的波形进行“冻结”,将有关的生理参数值实时显示在显示屏(CRL)上,以供医护人员分析、判断病人的生命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提高监护效能。  相似文献   

15.
心脏α受体和缺血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有α_1和α_2受体。生理情况下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不是通过α受体发挥调节作用。心肌缺血或重灌注早期,α受体明显增加,取代β受体而影响心脏活动,是导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α受体阻断剂和有类似活性的钙通道拮抗剂,对这种心律失常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发育遗传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htl、nodal、HomeoboxTF-β、Pax3基因在心脏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心脏发育的关系,旨在揭示发育遗传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联 。  相似文献   

17.
柯为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6):850-850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ycylical acid),作为一种药物主要用于抗血栓,也用于抗炎症,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等,它是治疗心脏病的必需药物。在英国,20年来心脏病患的死亡率一直居世界第一位,采用阿司匹林这种治疗方法每年可挽救4000名病人的生命,并可防止6000名中风。在英国,每年死于心脏病的患有25万,占所有死亡人数的40%(2001),阿司匹林的应用给心脏病患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发达国家,心脏骤停已成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骤停最主要的原因,且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会增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病的风险.通过药物和器械治疗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心脏电活动的细胞基础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由于时间和电压依赖性激活各种钠、钙和钾离子通道和泵产生的.心律失常机制包括折返,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折返是在组织水平发生的.异常的自动性和触发活动是细胞现象,能够存在于单个心肌细胞或细胞群.心律失常的发生就是上述电冲动传播从这个局部激动由细胞间传导至更多的心肌中.故研究人员提出开展基因治疗心律失常替代现有的治疗方法.在本文中,我们讨论应用基因治疗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基本机制并总结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5):15-1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心脏病 ,该病发病突然 ,病情发展快 ,危险性大。特别是大多数患者都在医院外发病 ,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据统计 ,急性心肌梗死的医院外死亡率很高 ,占该病死亡的 4 2 %~75% ,也就是说 ,在因急性心肌梗死去世的患者中 ,有4 2 %~ 75%的人在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由此可见在发病现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是何等的重要。1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心脏的职责是向全身各个组织输送血液 ,血液沿着血管被送往全身。心脏本身也需要血液供应 ,供应心脏本身的血管称为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分左右两条 ,然后各自…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心脏移动网络监护技术是通过移动设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实施24小时全天候的监护的技术。已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优加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成功。系统由医院远程监护中心、移动网络、用户随身携带的心脏远程监护预警器等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