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是空心莲子草的重要生防菌,但长时间保存或继代培养会导致该菌株产孢量和致病性显著下降。【方法】通过对初始菌株回接、分离、纯化和鉴定相继获得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分别在3、6、9d后对初始菌株、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进行产孢培养,比较其产孢量;同时比较分析了这3代菌株的液体发酵原液和1:10稀释液对空心莲子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获得了10株复壮一代和10株复壮二代菌株,20株菌对空心莲子草均有致病作用,且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与初始菌株一致。与初始菌株相比,复壮菌株的产孢量显著提高且达到最大产孢量的时间显著短于初始菌株。其中,复壮二代菌株的孢子量是初始菌株的4.8倍,其次为复壮一代菌株,产孢量是初始菌株的4.1倍;复壮菌株达到最大产孢量的时间为3d,初始菌株为6d。复壮菌株一代和二代的原液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分别比初始菌株提高了4.65%和9.82%,1:10稀释液的致病性分别提高了25.79%和16.55%。【结论与意义】对长期保存或继代培养的空心莲子草生防菌复壮可显著提高其产孢量和致病性,对维持生防菌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安徽、山东、湖北、江苏等地多点采集棉花红腐病、水稻恶苗病、玉米穗腐病的病组织,经分离、鉴定和纯化,获得107个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Fine)菌株。对上述来源于棉花、水稻、玉米的串珠镰孢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及其在无性后代的遗传与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大致相同,但在菌落形态特别是色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生长速率和产孢量也存在显著差异。棉花菌株的平均生长速率最大,玉米菌株生长速率最小,水稻菌株生长速率居中,相同群体的不同菌株间生长速率有极显著差异;玉米菌株产孢量最大,棉花菌株产孢量最小,水稻菌株产孢量居中。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寄主菌株群体间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同一寄主群体的不同菌株间产孢量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菌株产孢量大小主要与其寄主种类有关,而与地区来源关系不大。遗传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棉花、玉米和水稻的串珠镰孢的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在单分生孢子后代均可稳定遗传;产孢量性状遗传有两种情况:分离自棉花和水稻的串珠镰孢菌株Fm1和Fm31的产孢量性状在单分生孢子后代均可稳定遗传,而分离白玉米的串珠镰孢菌株Fm19的产孢量性状在单分生孢子第一代(CG1)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3.
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生长环境变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anisopliae)是一种广谱的昆虫病原真菌,提高菌株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分别对2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4与MAlml的菌丝生长及次代产孢具有影响的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装液比、光照及微量元素等环境因素进行了测定.经过优化得到2菌株最佳培养条件分别为:MA4菌株在28℃、pH 7、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Mn全光照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MAlml菌株在28℃、pH9、装液比为75ml/250ml、加入微量元素Cu、黑暗培养时生长最好、次代产孢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马铃薯早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2010年河北省145株及外省30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敏感性、产孢量两个表型性状和AFLP基因型的测定,揭示了河北省早疫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毒力测定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对代森锰锌均表现敏感,其EC50范围介于1.04-4.86μg/mL之间,平均为2.93μg/mL。被测河北省47株早疫病菌产孢量平均为85个孢子/mm2,大大高于30个对照菌株的产孢量,对照菌株的平均产孢量为50个孢子/mm2,菌株间产孢量存在明显差异。AFLP聚类分析揭示出了马铃薯早疫病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每个菌株都具有独特的AFLP基因型。早疫病菌AFLP基因型与地理来源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与菌株产孢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代森锰锌敏感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蛹虫草菌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极易退化。本研究选取5株蛹虫草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基于单孢分离和显微技术从每株出发菌株中获得50株单孢菌株。通过PCR方法对单孢菌株进行交配型类型鉴定,全部为单一交配型单孢菌株,且不同出发菌株分离得到的MAT1-1和MAT1-2交配型单孢菌株比例差异较大,分别为27:23、34:16、42:8、28:22和7:43。从不同出发菌株获得的单孢菌株中随机选择MAT1-1和MAT1-2交配型单孢菌株各5株(共计50株),进行菌落直径、产孢量和虫草素含量测定。与出发菌株相比较,14株单孢菌株菌落直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10株显著减小),24株产孢量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下降,29株单孢菌株虫草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21株显著下降)。进一步,将50株单孢菌株连续继代培养,测定菌株菌落直径、产孢量和虫草素含量,计算第七代与第一代比值评估菌株性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较,14株单孢菌株菌落直径比值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增加,41株单孢菌株产孢量比值具有显著差异(其中40株显著下降),44株虫草素含量比值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下降。本研究表明同一菌株中的不同单孢菌株个体之间,在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单孢株继代过程中的菌落局变现象,并通过AFLP分析了角变子与原菌株间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出发菌株Bb13的单孢分离株13S5和13S8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均发生生长速率加快和产孢量下降现象。13S5在前5代,13S8在前6代产孢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至第10代时产孢量比第1代分别下降了81.7%和69.0%。菌株角变现象在继代培养5-6代后表现明显,而13S8角变子出现的频率更高。AFLP指纹图谱分析表明,用20个引物组扩增出的98个位点中,两个角变子与野生型菌株间有12条差异条带,变异率达12.2%。由此证明单孢子分离株在继代培养中发生菌落局变后遗传物质已产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7.
棒束孢菌Cordyceps sp.是一类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具有开发潜能。前期(通过生物毒力测定)筛选一株对斜纹夜蛾具有较高毒力蝉棒束孢SLGY-2菌株,为进一步提高其产孢活力,分别利用单因素方差法和中心组合设计配合响应面分析两种方法开展了本次研究。本研究以产孢量为指标,选择培养基营养成分含量、pH值、温度以及光照条件等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最佳产孢条件。结果表明:SLGY-2菌株在实际和模拟较为吻合,模型中最佳产孢条件为培养基营养成分含量为38.3 g、pH 6.55、温度25.21℃、光照18.04 h。在该培养条件下,产孢量达到5.70×10~8个/mL,可用于孢子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羊肚菌不同分离物在培养过程中形态学变化较大且极不稳定,通过同一子实体不同单孢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研究特别是产菌核能力的变化回答这些变化是否是由于多核菌株的不稳定性引起.方法:以不同来源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为材料,并以粗柄羊肚菌为对照,研究了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并对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产菌核和不产菌核单孢进行配对培养.结果:尖顶羊肚菌单孢菌株按培养特征可分为9类,同等条件下每一菌株的培养特性保持稳定;在综合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CPDA)、葡萄糖硝酸钠琼脂培养基(GN)、酵母膏胨葡萄糖琼脂培养基(YPD)进行转接培养时,可成功地将产菌核菌株转化为不产菌核菌株;尖顶羊肚菌同一子实体及不同子实体各产菌核单孢菌株产核数量及分布变化很大,交配后单孢之间性状会发生较大变化,包括菌核形态、菌丝形态、生长势,特别是产菌核能力会消失和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9.
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产孢量等表型特征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为多主棒孢霉侵染引起的黄瓜叶斑病和茎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采用PDA培养基25°C黑暗培养5 d和21 d,计测不同表型菌株单位面积产孢量;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不同表型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C;在PDA平板25°C黑暗培养5 d,气生菌丝稀少型菌株cu-4、cu-5即大量产孢,产孢量明显多于气生菌丝丰茂型菌株;在试验浓度下,5个试验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依次为:代森锰锌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速克灵百菌清嘧菌酯多菌灵。【结论】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在适宜生长温度、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试验浓度下,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极低(抑制率40%),这2种杀菌剂已失去对该地区黄瓜褐斑病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链棒束孢菌株培养特征、致病性及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一种对小菜蛾有高致病力的杀虫真菌,对来自不同地域的环链棒束孢菌株的培养特征尤其是孢梗束形成、对小菜蛾的致病性和基于5.8S-ITS nrDNA构建的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可分为3个类型:孢梗束浓密型、孢梗束稀疏型和不产孢梗束型。孢梗束浓密型对小菜蛾的致病性最高,平均达到88.9%,其中XS.1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达到98%;孢梗束稀疏型次之,为68.4%;不产孢梗束型最差,仅35%。系统发育聚类树分析表明,在环链棒束孢菌株中,致病性较高的菌株,如XS.1,XS.2和SL.7等聚在一亚分支内,致病性低的菌株8.02和468.10聚在一起;不产孢梗束的两个菌株8.02和468.10聚在一个亚支。这些结果表明环链棒束孢菌株间具有明显的种内遗传变异性。孢梗束形成与小菜蛾的致病死亡率有相关性。孢梗束的形成可作为高致病性菌株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提高布氏白僵菌产孢量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固两相培养法,筛选出了适用于培养布氏白僵菌Bbr84菌株的培养基,并测定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光照条件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液固双相培养法培养布氏白僵菌获取高孢粉,在液相培养阶段,SDAY+2%麦芽糖是较好的培养基;固相培养阶段,以大米+稻壳+黄粉虫粪组合产孢量较高,且在培养的第五天白僵菌产孢量即达到高峰,这比已报道的其他培养料配方的产孢高峰时间缩短2-3天.培养前期,应以黑暗环境为主,以增强菌丝生长,但后期应适当供给光照,以促进菌丝大量产孢.  相似文献   

12.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ing)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核变异性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株球孢白僵菌转基因工程菌在继代培养中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是解决昆虫病原真菌致死慢、致死率低的有效途径,但在传代培养过程中,被转入的基因是否会丢失以及转基因工程株是否会像野生型菌株那样频繁地发生变异,引起产孢减少和毒力减退等生产性状的退化?针对这些问题,研究一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转外源蝎毒基因工程菌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的变异现象,发现工程株也和野生型菌种一样会发生菌落局变,但所插入的蝎毒基因并未丢失。与野生型出发菌株及其单孢分离株相比,工程株的角变率居高不下而产孢量及对松毛虫的毒力显著降低。然而,从该工程株筛选出的一株单孢分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对蔗根土天牛Dorysthenes granulosus具有良好杀虫活性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JC002菌株生长和产孢所需要的最适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测试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及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对JC002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JC002菌株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是葡萄糖30 g、蛋白胨15 g、马铃薯200 g、琼脂20 g、水1 000 mL;蔗糖、NaNO3是菌落生长及产孢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菌株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5℃,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7.0;紫外光对菌株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但对产孢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紫外光照射时间越长,产孢越少。【结论】本研究为JC002菌株的大量培养及其孢子制剂的大量生产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分离自小麦、马铃薯、番茄和茄子上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2个种(链格孢和茄链格孢)的96个菌株,用枯草杆菌生长抑制试验筛选链格孢霉醇(AOH)和链格孢霉醇单甲醚(AME)的产生菌株,有48株产生毒性作用(占所测菌株的50%)。18株产强、中毒性菌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有13株产AOH和AME(占所测菌株的72.2%)。链格孢的产毒素菌株率比茄链格孢低。但产毒素含量却是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其中产AOH和AME的最高含量,链格孢菌株XA-8分别为280和5140mg/kg,而茄链格孢菌株SA-10分别为95.9和94.3mg/kg。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800-806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进行产孢培养基的配方改良。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产孢量影响较大的3种原料为花生、麦麸和玉米粉,进而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最终得出使产孢量最大的配方为花生∶麦麸∶玉米粉=2.6∶3.5∶3.9。经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且新配方的产孢量是PDA培养基产孢量的1.92倍。  相似文献   

17.
胶孢镰刀菌产生串珠镰刀菌素的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红  吴江 《真菌学报》1995,14(2):116-122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接种浓度、发酵时间、菌株和基质对蜡蚧轮枝菌固体发酵的产孢量都有显著影响,而对孢子活力的影响不明显,萌发率均在90%以上.在5至7天内,随发酵时间的延长产孢量有明显增长;7至10天则变化不大;15天时产孢量和孢子活力均显著降低.随接种孢子浓度每增加1倍,菌株(VLFNL95-01)发酵的产孢量平均提高15.6%,浓度加大至32倍则提高71.9%.3个菌株比较,VLFNL95-01产孢量明显高得多.不同固体基质发酵的结果有显著差异,产孢量最高的(正交3号配方)比其次的(黄豆饼粉+玉米碎粒+磷酸盐)就提高了95.1%.  相似文献   

19.
对前期筛选得到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杀蜱真菌Beauveria bassiana AT17菌株进行相关生物学性状的研究,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培养的技术和方法,同时对其液固双相发酵技术进行优化,在于提供优质高效的生防材料,为其真菌制剂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实践和理论基础。通过采用单因素筛选方案对其最适基础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液固双相发酵配方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在PDA、PPDA、PDAY、SDAY、SMAY 5种培养基上均能较好生长,在PDA上生长最快,在PDAY上产孢量最大。温度对菌丝的生长和产孢影响显著,25°C菌丝生长最快,且产孢量最大。B.bassiana AT17菌株在pH 4-10范围内均可生长,在偏碱性环境内生长最快,在pH 5-6的偏酸性环境内产孢量最大。综合评价真菌各项指标后,葡萄糖和酵母粉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固体物料麦麸+玉米粉+米粉与基础培养液3/4 SDAY按2:1均匀混合后,添加0.05%K+可作为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物料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20.
来源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生物学性状(培养特征、产孢量、菌落生长速率及孢子萌发中时)、生态学性状(毒力、水分活性、紫外照射活率、水浴活率)及生物化学性状(草酸水平、蛋白酶产量、几丁质酶产量、葡萄糖苷酶产量、酯酶及脂肪酶产量)经观察测定,共得到15个指标。对不同性状集团及其组合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学性状与生态学性状的相关主要为产孢量与菌株毒力及孢子水浴活率之间的相关。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性状间的相关主要为产孢量与蛋白酶及草酸水平的相关;生态学与生物化学性状间的相关主要为水浴活率与草酸水平及蛋白酶产量间的相关;含培养特征的生物生态与生物化学性状的相关主要由菌落颜色、产孢量、毒力、水浴活率与蛋白酶、葡萄糖苷酶相关引起的;而不含培养特征的生物生态与生物化学性状相关主要由产孢量、毒力、水浴活率与草酸水平、蛋白酶、几丁质酶相关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