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种子,播种。种子的萌发”这章有很多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已经研究得非常透澈了。早在革命以前的学校里,就有一部分极其进步的教师,他们受了季米里亚席夫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影响,研究出来了很多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五大类植物激素以及呼吸代谢等方面简述需光种子萌发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对需光种子萌发研究的方法、理论假说和某些实验结果稍加评论。同时从钙调素和多胺角度指出这一领域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3.
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干热河谷的落叶大乔木.河谷内,木棉成年树木生长良好,有大量结实,而其周围却很少有种苗出现.通过室内条件研究木棉种子的物理特性和萌发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了解该物种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为探讨木棉在干热河谷内自然种群更新难和萌发阶段对这一特殊生境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经测定,木棉种子千粒重为39.08 g,比同科的其它物种要轻.四唑(TTC,1.O%)染色测定种子生活力的结果表明有生活力种子占64.0%.种皮对吸胀无障碍,种子在25℃吸胀2d时就开始萌发.检测了环境因子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而且对温度有较广的适应性,15-35℃都可以萌发,25-35℃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但随温度升高,萌发速率加快,幼苗长势增加;萌发过程对渗透胁迫敏感,聚乙二醇(PEG)浓度为0.10 g/mL时萌发率较对照显著下降,0.15 g/mL时种子就不能萌发;室温吸胀24h的种子对热激敏感,42℃热激2h后萌发率就已经显著下降;室湿下水杨酸(SA,1,10,100 mg/L)浸种24h,没有提高种子在萌发期间对干旱和热激的抗性.可见,高温和干旱是限制木棉种子成功萌发的关键因子,然而发现,温度较高时水分过大也会造成萌发后幼苗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新疆干旱区植物藜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干旱区分布的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的种子有黑色和褐色两种类型。对藜的异型性种子从形态结构、不同环境因素及激素或化学物质对萌发的影响以及同工酶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萌发及适应异质环境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藜的异型性种子在形态结构、萌发休眠特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黑色种子种皮厚且硬,休眠,萌发慢,萌发率低;褐色种子种皮薄而软,不休眠,萌发快且萌发率高;(2)黑色种子的休眠可通过切除胚根外缘种皮得以完全解除;(3)赤霉素、乙烯利对黑色种子的萌发无明显促进作用;KNO3可较显著促进黑色种子的萌发;协同使用乙烯利和KNO3时,可显著提高黑种子萌发率,完全打破休眠;(4)黑色种子和褐色种子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同工酶谱带存在差异;(5)黑色种子的萌发需要光照,而褐色种子则对光不敏感;低温贮藏对二者的萌发均无显著影响,尽管黑色种子的萌发率有波动。研究结果初步显示黑色种子的休眠是内源(胚)和外源(种皮)因素共同所致。藜的种子异型性及其萌发机理的形成是其对新疆干旱区异质化环境的高度适应。  相似文献   

5.
星油藤种子萌发的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成熟种子特征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星油藤种子的萌发对温度非常敏感,低温(15℃)下种子的萌发率极低;在25℃~35℃的适宜温度下,2周内种子全部萌发,25℃/15℃的变温没有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光照不是星油藤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但能使种子在变温条件下萌发率降低。种子经极度脱水(1.55%)和液氮处理24 h后,在合适温度(30℃)下仍能全部萌发。常温环境(25℃~35℃,适宜水分)下星油藤种子就可以非常好地萌发,这也是原产地热带雨林林下幼苗更新良好的原因,因此,星油藤适宜采用种子育苗。  相似文献   

6.
利用种子萌发获得子代样品确定子代基因型以衡量适合度时,需要最大程度地提高种子萌发率,降低早期近交衰退对适合度估计的影响。以戟叶酸模(Rumex hastatus D. Don)种子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萌发密度和有、无赤霉素处理的全交互实验,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赤霉素和萌发密度对种子萌发率、出土子叶长度、首粒种子萌发时间和半数种子萌发时间4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个指标在不同萌发密度情况下均无显著差异;赤霉素处理并未影响种子萌发率和首粒种子萌发时间,但经赤霉素处理后,出土子叶长度显著增大,半数种子萌发时间显著推迟。  相似文献   

7.
荒漠一年生植物在严峻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其特殊的萌发时间格局,即种子异时萌发:在特定条件下,同胞种子群形态一致的部分种子可以即时萌发,而另一部分仍保留在种子库中的现象。目前对荒漠一年生植物的异时萌发研究多集中在种子萌发特性、萌发后性状及繁殖分配等方面。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种子异时萌发性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种子异时萌发的概念;2)具有异时萌发性的一年生植物种类及分布;3)异时萌发对植物生活史类型及模式的影响;4)异时萌发的植株在表型响应上的不同,如存活率、物候特征、繁殖产量、生物量分配等;5)异时萌发的生物学和环境因素。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这有助于从更深层面理解荒漠一年生植物的异时萌发特性及其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光照和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大百合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以24 h光照20℃恒温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有影响,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11 d开始萌动,3周左右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前经不同预处理的大百合种子的萌发率不同。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上部种子次之,下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孑遗植物水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种子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两个方面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孑遗植物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种子萌发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萌发温度对水杉种子的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有较大影响 ,在 19-2 8℃范围内 ,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活力指数、脱氢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 (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 ,其中在 2 4℃条件下最高 ;当温度低于 15℃或者高于 32℃时 ,种子活力很低 ;10℃条件下种子几乎不萌发。可以认为 ,水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 19- 2 8℃ ,最适温度为 2 4℃。光照萌发试验表明 ,6 5 μmol·m-2 ·s-1(12h/d)光照对水杉种子的萌发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黑暗条件更适于水杉种子的萌发。自然状态下水杉种子质量很差 ,空瘪率超过 90 % ,加之产地春季温度不适于水杉种子的萌发 ,这两者可能是限制水杉种群更新的重要因素。这也许是水杉种群中缺乏幼苗和幼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了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研究方法、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因素和外部生态因子.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研究方法大多局限于室内培养箱和气候室模拟发芽法.种子休眠是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生理因素;荒漠木本植物种子大小、质量和色泽与种子成熟度及活力密切相关;种皮通透性差是种子萌发的重要障碍,一般通过磨砺、削切、预冷、化学试剂处理等降低或消除其影响;种子含水量与贮藏寿命和吸胀力密切相关.适宜温度是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先决条件,变温促进萌发;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制约条件;光照并非是大多数荒漠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沙埋通过综合调控光、温和水而影响种子萌发;盐分胁迫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应加强多因素影响及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团花种子休眠和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的问题已有许多研究和论述,并确定这一过程是受内源抑制剂和促进剂间的相互作用控制的。温带林木种子的休眠,如欧洲榛、白蜡树、苹果、红松等要经过低温层积才能解除。在这过程中种子内发生了物质变化和生理后熟。但对热带种子的休眠报导不多。我们就对团花种子的休眠和解除的研究,为这方面提供一些资料。团花[Anthocephalus chinensis(Lam)  相似文献   

12.
3种锦鸡儿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对本地种白毛锦鸡儿(Caragana licentiana)和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以及外来种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种子进行了室内和野外萌发试验。结果表明,白毛锦鸡儿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20℃,5℃时种子不萌发,甘蒙锦鸡儿最适萌发温度为10-20℃,在5℃和30℃时萌发率显著低于其它温度下的萌发率,中间锦鸡儿种子最适萌发温度为15-30℃,5℃下的萌发率为8.5%。室内萌发试验和野外萌发试验都表明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速度缓慢,这体现在达到最大萌发率需要的时间长,萌发速度慢,且有4.0%的硬实种子,甘蒙锦鸡儿种子萌发的速度快,无硬实种子,高温下萌发受到一定的抑制。中间锦鸡儿种子在高温下萌发率高,速度快。启运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25%,甘蒙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的分别为3.75%和2.50%。白毛锦鸡儿种子萌发需要的土壤含水量低,种子萌发慢,且有小部分硬实种子,这可能是白毛锦鸡儿适应特殊环境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11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种子萌发特性,并分析了种子萌发能力与种子大小和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种植物中,仅有5种植物(金花小檗、匙叶小檗、锥花小檗、鲜黄小檗和刺黄花)种子萌发率超过50%,其中金花小檗最高(86.7%);有2种植物(巴东小檗、华西小檗)种子始终没有萌发,其余4种植物种子萌发率均在10%以下;种子萌发开始时间均在10d以后,匙叶小檗种子萌发的持续时间最长(40d)。11种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持续时间与种子大小均呈显著负相关,而萌发开始时间与种子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萌发率、萌发速率、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均有较弱的正关联,萌发开始时间与海拔有较弱的负关联。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西双版纳季节雨林冠层树种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在持续光照还是在周期性光照条件下,3种不同强度光照处理的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率都很高,均与对照(全黑暗)无显著差异;光照可加快种子萌发速度(降低萌发速率系数),提高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人工遮荫有利于绒毛番龙眼种子萌发率的提高,在100%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 NS)下萌发率最低(27.8%),而在0.6% NS处理萌发率最高(78.9%);萌发速率系数在全光照下最大,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萌发指数和幼苗活力指数则随遮荫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遮荫萌发实验中,绒毛番龙眼种子的萌发可能主要受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影响,即强光下剧烈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暂时水分亏缺导致种子脱水死亡或萌发延迟;已经"萌发"的种子也可能因短期水分胁迫而不能生长到"第一对真叶出现"这一萌发标准就死亡,从而降低种子萌发率.在绒毛番龙眼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既要注意避免强光下温度升高引起的种子过度脱水死亡,又要保证提供适宜光照条件以提高萌发质量和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某些兰科植物的种子成熟前,在无菌萌发过程中有较高的萌发率,而成熟后萌发率急剧下降。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对三种兜兰属植物种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并对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种子进行无菌播种,80d后统计其萌发率,以探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与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种胚刚发育到椭球形胚的时候,胚柄尚存,种皮细胞尚未皱缩,此时三种兜兰的萌发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这是适合兜兰属植物萌发的最佳时期;此后,种皮开始皱缩,木质素类物质积累导致种皮透水性下降,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其后期萌发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白菜种子和萝卜种子是探究种子萌发实验的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都渴望种子萌发快、易观察、易激发学生兴趣且价格便宜。北方常见的种子有白菜种子、萝卜种子、大豆种子、绿豆种子、番茄种子、玉米种子、菠菜种子、辣椒种子和香菜种子。我们对这几种新收获的种子在萌发的时间上进行了探究,采取单因子变量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南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储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南亚热带森林 90种木本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的大小、含水量等特征及种子萌发 ,并对其中有足够萌发个体的种 (45种 )进行了萌发分析和对有足够萌发个体和足够种子的种 (41种 )进行了种子或果实储存对萌发影响的研究。肉质果实种子和肉质种子萌发率较干燥种子高 ,两者差异显著。大多数种播种 6 0d内萌发。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较干燥种子的休眠期长 ,留土萌发种子较出土萌发种子休眠期长。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之间、夏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与冬季和春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之间休眠期长短差异不显著。萌发率与新鲜种子含水量无显著的相关 ,但种子中水分含量的减少明显影响萌发率 ,尤其是在种子自然干燥的最初 3d。当种子的水分含量减至 2 0 % (约在种子自然干燥 10~ 14d)时 ,种子萌发率降至很低。萌发率随储存时间 (密封 ,(4± 1)℃ )而下降 ,但储存一个月下降不大 (- 8.3% ) ,储存 3个月后 ,显著下降。果实储存与种子储存之间、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储存之间、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储存与干燥种子储存之间 ,萌发率差异一般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真菌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生长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真菌在兰科种子萌发中的应用、真菌侵染的过程、种子和根系消化真菌的途径及共生真菌的分布等方面,综述了真菌与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及菌根关系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研究的有关问题及真菌在兰科种子萌发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深刻影响着土壤表层特性,进而对植物种子散布、萌发和定居产生极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生物土壤结皮与植物关系的研究很少见到,并且这些有限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着争议。研究了不同年龄的两种生物土壤结皮(苔藓结皮和藻类结皮)对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种子萌发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这两种结皮在失去活性前后对油蒿、雾冰藜和小画眉草(Eragrostis poaeoides)种子萌发的影响。苔藓和藻类结皮的出现对油蒿和雾冰藜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结皮年龄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的差异。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结皮类型和活性对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的作用。雾冰藜在两种结皮上的萌发有显著的差异而油蒿和小画眉草在两种结皮上的萌发没有显著差异。活藻类显著地增加了三种植物的种子萌发,活苔藓仅增加了油蒿和雾冰藜种子萌发量而对小画眉草种子的萌发没有作用,研究表明,生物土壤结皮对一些植物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真菌在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生长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真菌在兰科种子萌发中的应用、真菌侵染的过程、种子和根系消化真菌的途径及共生真菌的分布等方面,综述了真菌与兰科植物种子萌发及菌根关系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该研究的有关问题及真菌在兰科种子萌发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