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过程中小胶质细胞(MG)向树突状细胞(DC)转化情况;方法:线栓法建立CIRI小鼠模型;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G转化为DC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MG活化情况,MG转化为DC情况及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情况;结果:CIRI过程中MG(CD11b+)表达DC(CD11c+)表面标志;与Sham组相比,不同时间点CIRI小鼠脑组织中,活化的MG(CD11b+CD45med)显著增多(P1d0.01,2 d、4 d、6 d组P0.001),活化的MG转化为DC(CD11b+CD45med CD11c+)的数量显著增多(P0.001),4 d时达到高峰,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显著增多(P0.001,P0.01,P0.05),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表达MHC-II显著增多(P0.001),4 d组与1 d、2 d、6 d组相比,CD11b+CD45med CD11c+MHC-II+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01,P0.001,P0.05);结论:CIRI过程中MG能够转化为DC,并且,由MG转化而来的DC具有抗原递呈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卵白蛋白诱导的WHBE(white hair black eyes)兔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MR)的表达及功能,以阐明其对变应原易感的机制。分离WHBE兔外周血单核细胞,以20 ng/m 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20 ng/m L IL-4(interleukin-4)在体外联合诱导培养6 d,获得的细胞显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86和人白细胞DR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的表达,结果显示,WHBE兔和日本大耳白(Japanese white,JW)兔外周血DCs经卵白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后,CD86和HLA-DR表达水平均升高,其中,WHBE兔CD86水平高于JW兔。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OVA诱导后,两个品系兔外周血DCs的MR m RNA相对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WHBE兔显著高于JW兔(P0.05)。抗原摄取实验发现,DCs经OVA刺激24 h后,抗原摄取能力低于对照组,MR抑制剂能显著降低DCs的抗原摄取率(P0.05,P0.01)。WHBE兔DCs抗原摄取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ourscence indensity,MFI)均高于JW兔相同处理组,其中MFI值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研究结果表明,OVA诱发后,WHBE兔DCs可能通过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抗原识别受体MR的高表达,使抗原递呈功能增强,介导Th2型细胞过度活化,导致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WHBE兔MR的表达及功能特点可能是影响WHBE兔DCs对变应原敏感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和比较新疆野生与栽培一枝蒿多糖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超声法制备野生及栽培一枝蒿粗多糖;Sevage法除蛋白;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成熟;ELISA法检测IL-12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含量分别为26.18%和22.14%,去除蛋白质后多糖含量分别为30.94%和27.06%;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均可以显著增强小鼠骨髓来源CD11c+DCs表面分子CD40,CD86及CD80的表达(P0.05);显著促进IL-12和TNF-α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且相同剂量对DCs的免疫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蛋白和不除蛋白的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的免疫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野生和栽培一枝蒿多糖含量差异较小,并均可以促进小鼠骨髓来源DCs的成熟和功能,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研究热灭活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孢子对健康人外周血单核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探讨DCs在T.asahii感染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诱导培养正常人外周血DCs,与不同浓度的热灭活T.asahii孢子进行孵育,DCs与T.asahii浓度比分别为1∶1、1∶5和1∶10,RPMI-1640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组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及阳性对照,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组DCs形态的变化;瑞氏-姬姆萨染色观察实验组DCs对T.asahii的吞噬情况并计算吞噬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孵育过程中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24 h时实验组部分DCs内可观察到不止一个被吞噬的T.asahii孢子,吞噬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DCs形态发生明显改变,且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8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升高水平低于LPS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外周血DCs吞噬热灭活的T.asahii孢子后,形态发生改变,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升高,DCs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5.
从力学生物学的角度探索生理层流剪切力(shear stress,SS)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形态、细胞骨架和免疫表型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常规方法从CD14~+单核细胞诱导获得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 DCs)和成熟DCs(mature DCs,m DCs),旋转锥板装置给DCs加载10 dyn/cm~2的剪切力,观察DCs形态和细胞骨架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Cs表面分子CD80、CD83和CD86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在流体剪切力的作用下,DCs的细胞直径变小(p0.05),细胞骨架(F-actin)发生了明显的重组。DCs的免疫表型分子CD80、CD83和CD86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的表达均受到影响。因此,DCs能够对生理层流剪切力作出应答,生理层流剪切力可能是DCs免疫功能的一个负调控因子,支持"力学免疫学(mechanoimmunology)"和"免疫力学生物学(immunomechanobiology)"的学术观点,这对于深入理解DCs的免疫调节功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CD19单链抗体可变区(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 Fv能特异性识别结合B细胞表面的CD19分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调节性B细胞(Breg)的主要特征之一。旨在构建CD19sc Fv和IL-10受体1(IL-10R1)胞外段的重组融合蛋白,拟用该融合蛋白捕捉和封闭Breg细胞分泌的IL-10。方法:CD19sc Fv和IL-10R1胞外段克隆到p ET-28a原核质粒上,E.coli BL21(DE3)工程菌表达蛋白通过镍柱富集和纯化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Pull down实验验证蛋白与CD19分子和IL-10细胞因子的结合。结果:成功表达CD19sc Fv-IL-10R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能在体外同时结合CD19和IL-10分子。结论:CD19sc Fv-IL-10R1融合蛋白在体外可以同时结合CD19分子和IL-10分子,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可作为特异性抑制Breg的生物小分子。  相似文献   

7.
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尽管目前化疗效果显著,但仍有部分儿童和成人B-ALL患者疗效较差、预后不佳.研究表明,ALL细胞表面免疫共刺激分子CD80(B7.1)表达降低或不表达,导致白血病细胞不能有效地被细胞毒T细胞(CTL)识别杀伤.然而,几乎所有的B-ALL细胞均表达CD19表面抗原.因此,本研究利用前期构建的CD19单链抗体(scFv)/CD80融合基因及表达的融合蛋白,通过融合蛋白中抗CD19scFv,将CD80结合到B-ALL白血病细胞表面,靶向激活CTL细胞,起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在体外共培养实验中,该融合蛋白结合B-ALL细胞系Nalm-6细胞后,可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并产生较显著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以Nalm-6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Mus musculus)中建立白血病动物模型,CD19scFv/CD80融合蛋白联合输注淋巴细胞可显著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本研究表明,该融合蛋白可使逃避免疫监视的B-ALL细胞有效地转化成抗原提呈细胞,进而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患者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4管用8色抗体组合对28例AMK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同时结合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等检查结果。结果:28例AMKL患者中阳性表达率较高的是巨核细胞相关抗体:CD41a、CD61、CD42b、CD36,阳性率分别为81. 48%、92. 86%、72. 00%、70. 83%,其中,CD41a、CD61、CD42b三种抗体共表达的患者占53. 57%,至少表达两种抗体的患者占82. 14%。髓系祖细胞相关标志:CD117、CD34、CD38、HLA-D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 29%、42. 86%、64. 29%和46. 15%,与非APL的AML患者相比表达率均较低(P 0.01);髓系全程抗原CD13、CD33在AMKL中阳性表达率与非APL的AML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髓系中后期抗原CD15及单核系抗原CD64、CD14、CD300e和胞浆抗原MPO、cCD79a和cCD3均阴性。与非Down综合征相关AMKL(non-DS-AMKL)相比,CD7与CD11b的表达在Down综合征相关AMKL(DS-AMKL)中较高(P 0.05)。AMKL患者中17例(65.4%)为复杂染色体核型,5例为+21染色体异常;仅5例患者核型正常。25例行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24例(96%)患者WT1基因表达增高(40.24±59.14%),12例患者(70.58%) EVI1基因表达增高(53.93±37.98%),4例患者融合基因阳性(2例MLL-AF9阳性,1例TLS-ERG,1例P210 BCL/ABL)。结论:AMKL中82.14%患者表达至少两种巨核细胞相关标志,髓系祖细胞标志表达相对较低,多为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WT1及EVI1异常表达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表面重要的表型分子CD8α和CD207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DCs抗细菌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实验从草鱼DCs的cDNA中扩增CD8α和CD207胞外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CD8α/CD207,并转化到感受态细胞Transetta (DE3),表达纯化后制备CD8α和CD207多克隆抗体。利用qPCR、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揭示草鱼CD8α和CD207在抗细菌免疫过程中发挥的功能。结果显示,制备的草鱼CD8α和CD207多克隆抗体既可以识别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也能识别鱼体内和培养细胞的内源性蛋白。从功能上看,灭活嗜水气单胞菌处理草鱼DCs后,在24h内, CD8α和CD207的表达量均有显著上调(P<0.05);且CD8α和CD207分子在草鱼DCs呈递抗原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草鱼DCs表现出与哺乳动物相似的保守免疫表型和功能,研究结果为阐明草鱼DCs介导的适应性免疫调节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分化阶段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重要肌动蛋白微丝结合蛋白的表达变化。人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和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CD14+单核细胞,用细胞因子将单核细胞(monocytes,MOs)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immature DCs,im DCs)和成熟DCs(mature DCs,m DCs)。分别提取不同分化阶段DCs的总蛋白和总RNA,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芯片检测部分细胞骨架微丝(filament actin,F-actin)结合蛋白的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单核细胞经im DCs向m DCs分化的过程中,一些F-actin的单体隔离蛋白、加帽蛋白、交联蛋白、解聚蛋白和成核蛋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一些重要的F-actin结合蛋白在DCs不同分化阶段具有不同的表达水平,DCs的结构和功能受到这些蛋白的协同作用和精密调控,是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构基础,这对于深入理解DCs的免疫调节功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分子及成熟度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er,FACS)检测分析DCs表面成熟标志分子CD83和T细胞辅助分子CD58、CD54、CD40、CD80、CD86、HLA-DR、HLA-ABC表达水平;结果:体外诱导培养5 d细胞即高表达DCs标志分子CD11c,细胞成熟度与细胞表面T细胞辅助分子的表达水平随培养天数的增加有一定提高,但显著低于大肠杆菌LPS刺激的DCs;结论:诱导培养6 d DCs表型为CD83 low、CD58low、CD54 low、CD40 low、CD80 low、CD86 low、HLA-DRhigh、HLA-ABChigh,为不成熟DCs.  相似文献   

12.
研究和比较新疆野生与栽培一枝蒿多糖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成熟和功能的影响。超声法制备野生及栽培一枝蒿粗多糖;Sevage法除蛋白;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成熟;ELISA法检测IL-12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含量分别为26.18%和22.14%,去除蛋白质后多糖含量分别为30.94%和27.06%;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均可以显著增强小鼠骨髓来源CD11c+DCs表面分子CD40,CD86及CD80的表达(P<0.05);显著促进IL-12和TNF-α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且相同剂量对DCs的免疫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蛋白和不除蛋白的野生及栽培一枝蒿多糖的免疫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野生和栽培一枝蒿多糖含量差异较小,并均可以促进小鼠骨髓来源DCs的成熟和功能,且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内皮细胞的免疫学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通过表达多种免疫相关分子与或影响免疫过程,能以MHC-II类分子限制性方式提呈抗原,同时可通过B7/CD28,CD40/CD40L,CD58/CD2等途径向T细胞提供活化所必需的共刺激信号,EC表达的粘附分子介导EC与不同白细胞亚群间相互作用,对白细胞粘附穿过EC进入组织间隙参与炎症反应,淋巴细胞归巢或再循环等过程有重要意义,EC可表达补体调节因子调节补体系统活化,EC受多种因素激活后所表达的免疫相关分子表达上调,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本文将对EC免疫学方面的功能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小反刍兽疫(PPR)是羊、骆驼等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A类传染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目前,PPR在全球仍呈现区域性流行和多地散发势态.为探讨PPRV及N蛋白体外诱导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不同时间对PBMCs免疫应答效应的影响.本研究将PPRVNigeria75/1疫苗毒(1 MOI)、重组N蛋白(10μg/mL)和RPMI 1640(阴性对照)体外刺激PBMCs 48h、72h、96h.采用CCK-8法检测PBMCs细胞增殖情况;qRT-PCR及ELISA检测炎症因子包括IL-1β、IL-6、IL-10、TNF-a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及分泌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CD4+和CD8+的表达、及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表面分子CD40、CD86、CD80的表达、以及检测PPRV感染PBMCs引起的细胞凋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PRV能够抑制PBMCs的体外增殖,显著促进炎症因子IL-1β、IL-6、IL-10、TNF-α、IFN-γ的表达(P<0.05).并且PPRV感染PBMCs产生细胞凋亡,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另外PPRV体外刺激DCs,CD40、CD86、CD80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提示PPRV具有刺激DCs细胞成熟与分化的功能.进一步研究发现PPRV N蛋白体外刺激PBMCs能引起与PPRV作用相同的免疫效应.本研究表明PPRV Nigeria75/1疫苗毒体外感染PBMCs主要引起炎症反应与细胞凋亡、促进单核来源DCs成熟与分化,并且N蛋白参与PPRV引起的各项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党旖旎  李军 《生物磁学》2013,(26):5197-5200,518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介导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toll.1ikereceptor,TL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Remrecognitionreceptors,PRRs),可识别入侵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epatterns,PAMPs),通过招募接头蛋白、活化蛋白激酶和激活转录因子进行信号传导,从而引起效应细胞的活化和促炎因子的释放。不同亚型的DCs分布有不同的TLRs,多种TLRs可识别外来入侵的病原体成分,发挥重要的免疫学作用:诱导DCs分化成熟,摄取递呈抗原,促进DCs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作用。在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疾病状态下,DCs表面TLRs的表达上调或下调,并且存在功能障碍,可影响DCs的分化成熟,导致其功能低下,这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TLRs及其信号通路对树突状细胞的活化及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15s抗原、CD44v6和E 上皮钙粘附素 (E cadherin ,ED)表达与胆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43例胆管癌组织中CD15s抗原、CD44v6和ED表达 ,综合分析了CD15s抗原、CD44v6和ED蛋白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在胆管癌组织中 ,CD15s抗原、CD44v6和E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7 4%、 6 2 8%和 5 3 5 %。CD15s抗原和CD44v6呈高表达及ED呈低表达与胆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CD15s表达与CD44v6表达呈正相关 (r =0 49,P <0 0 0 1) ;CD15s抗原和CD44v6表达与ED表达呈负相关 (r =- 0 45 ,r=- 0 5 2 ,P <0 0 0 1)。结论 CD15s抗原、CD44v6和ED异常表达提示胆管癌生物学行为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活化/抑制CD59 分子对T 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分别电转入pSUPER-siCD59 质粒及用CD59 活化 抗体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电转情况及CD59 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及表达;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 Western blot检测CD59 分子表达及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ZAP70磷酸化水平。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电转染细胞表达绿 色荧光,转染效率约为40%。转染pSUPER-siCD59 质粒后CD59荧光强度强度降低,CD59 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与正常Jurkat 细胞分布一致。抗体活化后CD59 在细胞膜成簇状分布。抗体活后细胞增殖速率和磷酸化ZAP70 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 (P<0.05),而细胞电转质粒后则恰恰相反。结论:CD59 通过与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T 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活化/抑制cD59分子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Jurkat细胞分别电转入pSUPER-siCD59质粒及用CD59活化抗体刺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电转情况及cD59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及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Westernblot检测CD59分子表达及T细胞活化相关蛋白ZAP70磷酸化水平。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电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转染效率约为40%。转染pSUPER-siCD59质粒后CD59荧光强度强度降低,CD59分子均匀分布于细胞膜与正常Jurkat细胞分布一致。抗体活化后CD59在细胞膜成簇状分布。抗体活后细胞增殖速率和磷酸化ZAP70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细胞电转质粒后则恰恰相反。结论:CD59通过与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相关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调控因素,并对共刺激分子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小鼠动物模型后,将BALB/c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LPS、CD28+LPS三组,进行脾淋巴细胞的分离,通过RT-PCR、ELISA等方法检测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组别中的表达.结果:经CD28活化型单克隆抗体(CD28mAb)刺激后的BALB/c小鼠组中共刺激分子CD40配体(CD40L)、杀伤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结论:共刺激分子CD28对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对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Toll样受体2(TLR 2)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过程中HBe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Ficoll分离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将第7天的细胞分成三组,分别为HBeAg刺激组、OVA无关蛋白对照组和未刺激组,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细胞袁面TLR2以及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过HBeAg刺激9h后,CD1 1c+细胞表面TLR 2的表达水平较未刺激组以及OVA无关蛋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同时可见CD11c+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结论:HBeAg可以下调DCs表面TLR2受体的表达,并上调其表面负性调节因子PD-L1的表达.HBV可通过HBeAg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相关表面受体,从而影响了其正常功能,并最终影响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作用,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