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980—1981年先后自北京、昆明、福州等地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Sing.]上分离到一种真菌,在PDA上的培养性状与蘑菇轮枝菌(Vertieillium psalliotae Tresch.)和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Aphanocladium aranearum(Petch) Gams var sincase J.D.Chen]近 似。镜检可见其兼具上述两种菌的形态。经反复多次纯化,并挑取单孢子培养,肯定了这种真菌是纯菌。在培养基上已保存4年,形态稳定。它具典型蘑菇轮枝菌形态,而其丝枝霉型瓶梗的形成和瘪缩时间、长度、原瓶梗数量、末端瓶梗数及排列密度等,都与蛛网丝枝霉中国变种有一定差异,与丝枝霉属其它种亦不同,故定为两型丝枝霉新种(Aphanocladium dimorphum sp-nov.)。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新种的形态,井对文甲所提的五种真菌及其与Engyodontium属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枝孢样枝孢霉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起暗色丝孢霉病的枝孢霉属,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暗色孢科。该属50余种。枝孢样枝孢霉为腐生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某些动物的粪便、蔬菜、腐木、鸟巢、腐烂水果中。人因皮肤外伤接触后有被感染的机会。它也是真菌过敏症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目前对枝孢样枝孢霉的系统报道较少,现就其生理生化代谢、生态学、病理学及临床和抗真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双孢蘑菇不同品种感染有害疣孢霉后防御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春元  李玉 《菌物学报》2015,34(3):504-510
通过测定同一时期不同品种双孢蘑菇子实体接种和未接种情况下,子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等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为研究双孢蘑菇品种对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的抗病性差异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以双孢蘑菇As258、As2796和W192为材料,在接种处理后,各品种双孢蘑菇子实体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不同。双孢蘑菇W192品种4种酶活峰值最高,其次是As2796和As258。说明这4种酶与双孢蘑菇抗有害疣孢霉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枝孢霉丝孢真菌生物学特性,根据枝孢霉属当前分类系统,选取6株代表菌株,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生长pH和培养基中葡萄糖、蛋白胨浓度对该类菌种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 5种常用表面活性剂对该类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6株枝孢霉真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pH为5.0~6.5,葡...  相似文献   

5.
有害疣孢霉菌与双孢蘑菇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铧  王松  张扬  温志强 《菌物学报》2014,33(2):440-448
通过菌丝对峙、双重培养,以及对发病双孢蘑菇子实体的显微观察,探讨有害疣孢霉菌Mycogone perniciosa(MP0012)与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在菌丝对峙生长阶段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不侵入双孢蘑菇菌丝体内,两者可交叉生长,对双孢蘑菇生长影响不显著;对峙与双重培养均显示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会产生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的挥发性物质,造成双孢蘑菇菌丝扭结断裂。同时试验证实了双孢蘑菇菌丝会促进有害疣孢霉菌厚垣孢子的产生和萌发、菌丝生长和发育。侵染实验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可直接侵染双孢蘑菇子实体,引起双孢蘑菇子实体病害;对罹病子实体显微观察结果发现,发病前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表面长出绒毛状病原菌丝,菌柄中空,菌褶褐变腐烂并长出病原菌丝;发病中期双孢蘑菇子实体内菌丝组织会出现萎缩裂解现象,在近有害疣孢霉菌菌丝一侧的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细胞壁被降解;发病后期双孢蘑菇子实体菌丝组织基本消失。由此初步判断有害疣孢霉菌对双孢蘑菇的寄生类型偏向于死体营养型。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江苏、浙江两省采到的一些样品中分离得到六株毛霉菌种并鉴定为分别属于三个变种的同一个新种,即单孢共头霉原变种(Syncephalastrum monosporum Zheng et al.sp. nov. var. monosporum),单孢共头霉冠囊变种(Syncephalastrum monosporum Zheng et al. var. cristatum Zheng et al. var. nov.),以及单孢共头霉多重生变种(Syncephalastrum monosporum Zheng et al. var. pluriproliferum Zheng et al. var. nov.).它们与共头霉属的唯一已知种总状共头霉(Syncephalastrum racemosum Cohn ex Schroeter)的主要区别在于全部孢子囊都是单孢的小型孢子囊(柱孢囊)而不是像后者一样孢子成单行排列的多袍柱孢囊.我们把这些菌归人共头霉属而没有为它们专门成立一个新属的理由除因它们与总状共头霉有明显的亲缘关系外,主要还因我们认为在不具备其它重要区别特征的情况下,在毛霉目的分类中,无论在科级或属级的水平上,都不应过分强调单孢孢子囊的作用.尽管单孢共头霉是毛霉目内唯一具单孢子柱孢囊的种,我们仍然把它们归入共头霉属内.至于我们为什么要把这六株菌鉴定为一个种的三个变种而不是三个各自独立的种,则是由于我们承认共头霉属的唯一已知种总状共头霉是一个变异性很大的种而并没有把它分成许多不同的种,因此,我们对这个属的另外一个种,即单孢共头霉同样采用较大的种概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枝状枝孢引起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方法采用10%KOH镜检、真菌培养、小培养、温度试验、明胶液化试验、体外药敏试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损脓液10%KOH镜检见有棕黄色分隔菌丝;沙堡弱培养基(SDA)培养出局限性、绒状、橄榄绿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小培养,孢梗多侧生于菌丝上,不分枝,产孢后不延伸、不膨大,淡褐色,具孢痕,枝孢呈长三角形,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于其上,形成分枝的孢子链;最适应生长温度为25—27℃;能液化明胶。因此,本菌株符合枝状枝孢特征。而皮损组织病理显示真皮内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肉芽肿病理相,伴有真菌菌丝孢子侵犯,诊断为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给予患者口服0.4g/d,8周后皮损基本消退,目前仍在服药及随访。结论本病例的致病菌为枝状枝孢,选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王有智  郭芳等 《菌物系统》2002,21(2):192-195
本文对中国的枝顶孢属丝孢菌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3个新记录种,并给出了全部13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吴希禹  付永平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5):646-657
香菇是我国产量最高的食用菌之一,因其独特浓郁的风味而广受赞誉。然而随着香菇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各种病害的发生也日趋频繁。近期在浙江省庆元县多个菇棚内发现一种新病害。为了明确致病菌,本研究通过对罹病香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获得纯化菌株QS02,随后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通过柯赫氏法则的验证,确定该病原菌为树状枝葡霉Cladobotryum dendroides。同时,本文还对该病原菌展开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pH区间为5–6;光照对该菌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是由树状枝葡霉引起的香菇蛛网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双孢106’是‘A20’通过单孢选育的品种。子实体散生,少量丛生,近半球形。菌盖白色,表面光洁,直径3.5-5.0cm,厚2.0-3.0cm,质地致密;菌柄白色,粗短,近圆柱形,基部略膨大,长2.0-2.8cm。发菌适温22-2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0-24℃,最适温度16-18℃。鲜菇粗纤维含量1.00%,蛋白质含量3.54%,氨基酸总量2.84%。该品种出菇早,子实体圆整、结实,产量高,商品化等级高。适宜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11.
张志群  许有德 《微生物学杂志》1999,19(4):64-64,F003
我们于1994年引进台湾双抱蘑菇菌种及相关的栽培技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经过大面积栽培试验,生物转化率为35%左右,最高可达50%,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料的质量要求稻草:新鲜并且干燥,水分含量18%以下。硫酸按:白色结晶,含氮量21%。尿素:白色结晶,含氮量46%。过磷酸钙:黄褐色或灰色粉末,PZq含量15%。轻质碳酸钙:白色至灰色粉末,op含量95%以上,pH7.0~8.so熟石灰:白色粉末,pH11Lll。大米糠:黄白色粉末,无酸臭味,且不得结决。2菇房结构和栽培床的搭建①菇房结构:利用空闲民房作菇房,也可建成大棚式…  相似文献   

12.
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AFLP指纹技术对双孢蘑菇的20个野生菌株和5个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AFLP指纹揭示出20个野生异核体菌株所固的基因型。5个商业品种表现出比较一致的AFLP指纹,但也显示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差别。由单孢分离获得的同核体菌株携带着部分异核体菌株的AFLP指纹;由同一子实体分离得到的大部分单孢菌株是异核体菌株,它们具有与其亲本一致的AFLP指纹。UPGMA分析揭示出2个与地理分布(美洲、欧洲)和相对应的组。研究结果表明:(1)在野生菌株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2)大多数单孢分离的菌株具有与母本一致的遗传物质;(3)野生菌株间的遗传变异大于栽培品种间的变异;(4)在双孢蘑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AFLP技术是非常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国的枝顶孢属丝孢菌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3个新记录种,并给出了全部13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蘑菇氨酸曾被怀疑具有潜在的致癌效应,但其生理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议.为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含量,本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我国5个双孢蘑菇产区30份新鲜双孢蘑菇样品中蘑菇氨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我国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含量范围较广,为155.6~934.4mg/kg FW.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菌株类型、培养料类型和采收季节等因素对蘑菇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不同栽培条件下生产的双孢蘑菇中蘑菇氨酸的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测定了双孢蘑菇子实体中氨基酸、矿质元素、多糖、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粗纤维、核苷酸、维生素C和SOD等含量。结果表明,粗蛋白含量为37.86%,在测定的18种氨基酸中含有17种氨基酸,8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3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N)为0.73。还含有丰富的多糖、纤维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核苷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枝孢属一新种:萝藦枝孢CladosporiummetaplexisZ.Y.ZhangetX.Y.Wang,Sp.nov.和二个新记录种:叶生枝孢槭变种C.eriphyllum(Pers.)Martinvar.acerinumSaccardo和绳状枝孢C.funiculosumYamamoto。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17.
18.
在研究食品冷库中嗜冷微生物区系时,获得很多冷育型真菌。地丝霉和金孢菌类在这些菌中占优势。其中一菌在PYE上于18℃培养14天,菌落白色,厚毡状,中央常有淡黄色渗出液滴,菌落直径33mm,背面浅黄褐色,有辐射沟纹,老后仍为白色。菌丝分隔,直径1.0—2.0μm。该菌有明显的分生孢子梗,直立,宽度1.0—2.0μm,长10—25(—35)μm,无色或淡黄色,分生孢子梗具分枝,由分枝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或淡黄色,顶端者为梨形、倒卵形或楔状,间生者矩椭圆形或桶状,1.5—2.5×2.5—3.5(—4.0)μm,光滑、1—3成链。该菌生长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8℃,30℃不生长。此菌产生果胶酶,但是不分解角朊。该菌从冷库中生霉的蒜苗上分离得。其特征与Carmichael(1962),Domsch等(1980)所订正的金孢菌属(Chrysosporium Corda)中各种,以及Sigler和Carmichael(1976),Oorschot(1980)所订正的地丝霉属(Geomyces Traaen)中各种均有显著的差异,而其性状符合地丝霉属的特征集要。故命名为光滑地丝霉Geomyces laevis Z.Q.Li et Cui。模式:菌株AS 3.4605为模式菌株,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研究室;模式标本HMAS No.54875保存在该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寄生于蕨类植物上的枝孢属Cladosporium二新种扇蕨枝孢C.Neocheiropteridis和巢蕨枝孢C. neottopteridis.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20.
磁场对双孢蘑菇2796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0.07T、0.1T、0.3T、0.4T磁场强度的磁场处理培养在PDA上双孢蘑菇2796菌丝体,经转接种培养后,测定其生长速度及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0.3T磁场强度对双孢蘑菇2796菌丝体损伤最严重,使其生长速度下降33.03%,差异极显著.核酸和可溶性蛋白的曲线均降至最低;EST的Rf<0.25的几条酶带消失,Rf=0.838和0.875的酶带酶活降低。蛋白质的色谱分析表明,不同剂量的磁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