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点银纹夜蛾(Plusia nigrisigna)幼虫主要危害大豆和十字花科蔬菜,豆田中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等多种害虫常常混合发生,结果往往严重影响大豆产量。1979年8月,我们从大  相似文献   

2.
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udinger)是大豆主要食叶害虫,严重发生时对大豆产量影响很大。我们从1979年6月起,从自然息病死亡的银纹夜蛾虫体中分离到一种多角体病毒,并对其形态特征和杀虫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udinger)幼虫是大豆主要食叶害虫。在泰安地区,历年约占大豆害虫总发生量的70%以上;除大豆外,还为害甘蓝、白菜、棉麻等作物。 1979年6月,发现室内饲养的银纹夜蛾幼虫有倒挂死亡的虫体,经鉴定是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现将其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泽井的故事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那些远离名濑的村落医生都很少。因此,抗毒血清作为急救用品在没有医生的村落里,一般都是由村长保存在自己家里的.有蛇咬伤发生时,由那些当过卫生兵有打针经验的村民来注射,然后用车或担架在山路上颠簸几个钟头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所需要的时间还要受天气的影响。”“我作为卫生科长,经常要到各个村落去调查各种疾病的发病情况,为了表示尊重,都要到村长家去拜访一下.常常碰到一些村长认为抗毒血清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而把它放到神坛那样的地方.虽然他们的心很诚挚,但那些都是太阳直射的地方,要不然就是湿度很高,我真怀疑一年的有效期实际上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与渡濑氏鼠耳蝠M.rufoniger在物种识别及学名和中文名使用上一直混乱。以广东和江西采集的部分鼠耳蝠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厘定。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标本应为"渡濑氏鼠耳蝠",其形态特征却与国内文献中的"绯鼠耳蝠"(学名错用为M.formosus)形态描述相符合,结合历史文献,可确定国内鉴定的"绯鼠耳蝠"应为渡濑氏鼠耳蝠,国内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而近似种金黄鼠耳蝠仅在台湾和江西有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6.
张丽峰 《昆虫学报》1962,(4):428-429
薄荷(Mentha arvensis L.)是重要的芳香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可用以提炼薄荷素油及薄荷脑,为医药用品和食用品上重要的原料。可是经常遭受黑纹金斑蛾(Plusia nigrisigna Walker)的为害,使产量受到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正>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中生活着一种有趣的隆头濑鱼。说起它,几乎所有的潜水爱好者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并配合一句由衷的赞叹:"隆头濑鱼,超级逗!"这话可一点儿也不夸张,不论长相还是个性,它都具备十足的"笑果"。不信?请往下看!怪模怪样真搞笑关于隆头濑鱼的模样,基本可以这么形容——肿就一个字!瞧,它的额头向前突出,脑门上顶了一个十分显眼的"大肿块"。而且,这个"肿块"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1964年黑点银纹夜蛾Plusia nigrisigna Walker在甘肃省不少地区豌豆地内猖獗为害。陇南各地尤甚,以成县为例:几乎遍及全县山、川地带所有公社。有些地块的幼虫每平方米达278头,致使植株叶片被毁迨尽,甚至豆荚亦未能免遭其害。群众估计,减产当在70—80%。 同年,在成县对其幼虫的形态变异、生活习性、幼虫密度与形态变异的关系以及田间防治效果都作了初步观察,择要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统计推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正确地评价不同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为害差异,本文通过使用Jackknife方法(刀切法),采用合适的生殖力生命表构建方法,对朱砂叶螨实验种群在不同的4个桑树品种上生殖力表的内禀增长率进行了统计推断。结果表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75%±10%、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西农6071 (山桑 Morus bombycis Koidz.,2x)、和田白桑 (白桑 M. alba Linne, 3x)、新一之濑 (白桑 M. alba Linne, 2x)和大石(广东桑 M. atropurpurea Roxb., 3x) 4个桑树品种上朱砂叶螨rm值大小依次为0.41894(0.41043~0.42746)、0.37065(0.36604~0.37526)、0.36171(0.35778~0.36563)和0.35253(0.34757~0.35748)。通过对“伪值”样本同秩的成对t检验比较,这4个桑树品种对朱砂叶螨内禀增长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果说明朱砂叶螨对4种桑树的易感性,以西农6071、和田白桑、新一之濑、大石顺序渐弱。  相似文献   

10.
硝酸银对桑树遗传转化的作用(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调查了硝酸银对农杆菌介导的桑(Morus alba L.)品种“新一之濑”遗传转化的作用。在抗性筛选培养基中添加2mg L^-1硝酸银,桑叶盘褐化死亡率减少7.2%,抗性芽分化率增加3.9%,外源基因转化频率增加9.6%,“假阳性”转化体减少42.5%。感染农杆菌的桑叶盘经MS培养基培养、农杆菌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等实验证实,硝酸银对工程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提高桑树转化频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新描述和图示了产于台湾兰屿的渡濑雅美蛛Yamia watasei Kishida 1920.由于颚叶无发声器,认为本种不属于棒刺蛛亚科Selenocosmoinae,应暂放在雅美蛛亚科Yamiinae.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2.
三种颜色诱盆在棉田的诱虫效果初步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传仁  齐力 《昆虫知识》2005,42(2):190-192
在无化学诱剂的条件下,使用粉红、蓝和绿色3种诱盆对棉田昆虫进行了诱集,结果表明:粉红诱盆对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棉铃虫Helieoverpa armigera(Htibner)有较高的诱集能力,但对蜜蜂杀伤力大;蓝色诱盆对棉铃虫和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udinger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对红铃虫无诱集能力;绿色诱盆几乎无诱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 1974年和1976年长濑第一次发现在Sprague-Dawlgy大鼠中存在着一种缺白蛋白血症的大鼠。当他打算繁殖这些大鼠时,这些大鼠却已被解剖,并且也未能从剩余的群体中找到缺白蛋白血症大鼠。 另一方面,Hattori等人用高胆固醇食物(2%)饲喂大鼠3天后,出现了血胆固  相似文献   

14.
现在一说起“化石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以为是美国学者J.W.威尔斯教授发现并创立的。却不知道有一位比威尔斯研究“化石钟”早了数十年的中国古生物学家、台湾大学教授马延英博士。奇妙的“化石钟” 1963年3月,科学史上发生了一起并不大的、然而使人震惊的事件,即美国古生物学家J.W.威尔斯运用“化石钟”的资料,解决了地球物理学者、天文学者长期以来无法验证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对与雄树相距遥远,孤立生长的银杏雌树,照样子孙满堂,颇有些迷惑不解。自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池野一郎博士和他的助手平濑作五郎在东京小石川植物园的一株银杏树上,惊奇地发现了银杏花粉萌发时产生大量有两个鞭毛且能游动的精子,终于揭开了银杏受精的奥秘。  相似文献   

16.
1956年 F.W.Went教授在“美国植物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的五十周年纪念集中,曾经撰写过一篇题为“植物生理学在美国的五十年”的论文。二十三年后,今天我荣幸地在你们的面前讲  相似文献   

17.
早在1869年,米切尔就在细胞核中发现了核酸,然而揭示核酸奥秘却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 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华特·休顿(Walter S. Sutton)提出了“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因子究竟在什么地方?”的疑问,后来他在研究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相吻合,因此得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结论。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才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1910年摩尔根(T.H.Morgan)在研究果蝇的遗传时,发现了基因的连锁和伴性遗传现象。1916年摩尔根的学生勃利奇(C.B.Bridges)发表了一篇题为“分离现象是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证明”的论  相似文献   

18.
“基因”一词的由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翼之GAO  Yi-zhi 《遗传》2000,22(2):107-108
1909年,约翰森创造“基因”(gene)一词作为遗传单位的名称。该词是由德?弗里斯创造的“泛生子”(pangene)一词缩短而成的,而“泛生子”一词则衍生于达尔文提出的“泛生论”(theory of pangenesis)。约翰森的这一创造堪称“推陈出新”的典范。 Abstract: In1909,Johannsen coined the word “gene”, shortened from the pangene of de Vries and ultimately derived from Darwin’s word pangenesis,to denote the unit of heredity.It was an outstanding example of“weeding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the new ”.  相似文献   

19.
蛭弧菌     
1962年,H.Stolp在德国土壤中发现一种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小弧菌,为此他荣获了R.Koch奖金。Stolp等人把这种不寻常的有机体称为食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拉丁文“Bdello”为“水蛭”之意;“Vibrio”为“颤动”之意,是弧菌运动时的表现,“bacteriovorus”是“吃细菌”之意)。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版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六年,心理学家A.纽厄尔和H.A.西蒙等人,模拟人思维活动的某些规则,编制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证明了名著“数学原理”第二章的全部定理。这一实验的成功,揭开了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力活动的序幕,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的真正开端。这一年夏天,在数学家J.麦卡锡的倡议下,十位有志趣于这一领域的学者,为这个领域的研究拟定了一个大纲,并正式采用了“人工智能”这个名称。这样,“人工智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