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所升环流反应器培养小刺猴头菌过程中的菌体生物量、胞内外真菌多糖的积累规律,与同一菌株复元的子实体多糖的含量、组成分别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多糖的含量为0.0918g/g,而子实体仅为0.0378g/g,发酵液为多糖含量达0.285g/l,它们的单糖构成比例均相同,即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20.2:5.2:1,但液体深层培养的菌丝体多糖与人工栽培的子实体多糖的电荷性能不同。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小刺猴头菌发酵液小分子指纹图谱与多糖含量的相关性。在小刺猴头菌摇床培养发酵液整个发酵周期内取得的样品经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依次萃取,HPLC检测分析。选择二氯甲烷层的3种小分子物质含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SAS软件和SIMCA-P 11.5软件对其与发酵液多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酵液二氯甲烷层的3,4,5号峰小分子与发酵液多糖在含量变化上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对小刺猴头过滤掉发酵液的发酵菌丝体,水提和碱提后获得的均一组分多糖HMP-w1.1和HMP-a1.1进行结构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HMP-w1.1是分子量为36.3 kD的α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HMP-a1.1是分子量为42.8 kD的β型吡喃糖,单糖组成为甘露糖(Man),半乳糖醛酸(GalU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岩藻糖(Fuc)。综合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的试验结果,推断HMP-w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1→4、1→4,6、1→6、1→2、1→2,6;HMP-a1.1的糖苷键构型可能为1→6、1→2、1→2,6。  相似文献   

4.
猴头菌液体培养下的生理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猴头(Hericium erinaceus)菌株He-1为供试株,探讨猴头菌生理特性。实验表明,钾、镁、磷为猴头菌生长所必需。1-2PPm的三十烷醇、1-3ppsn的α一蔡乙酸和叫噪乙酸、100-1000μg/1的硫胺素、40μg/1的生物素分别具促进菌丝生长作用。其生长pH的生长范围广,最适PH4-5,并在不适PH下具自身生理调节机制。最适生长温度25-3090,40 C抑制生长但不致死。前期定期振荡虽能促进菌丝生长,但在整个培养期定期振荡不能增加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裂褶菌深层培养及多糖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深层培养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产生多糖,对产多糖的适宜培养基,最佳时间,高产菌株进行了研究。从南京灵谷寺及南京大学校园生长的裂褶菌子实体分离到3株产多糖的裂褶菌菌株,编号南大835,南大843,南大853。对南大843用6种不同培养基进行深层培养,测定和比较了多糖和菌丝产量,其结果表明黄豆粉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是适于裂褶菌合成多糖的培养基,能培养出密集、白色、均匀的菌球和丰富的多糖。其组成为(g/L):葡萄糖30,黄豆粉5,酵母膏2,KH_2PO_4 1,MgSO_4·7H_2O0.5。pH5.5。最适发酵条件:pH5—5.5,温度26—28℃,振速:100—110次/分,当pH降至4.9—4.7,残糖量在1%以下,5—6天可终止发酵。在培养6天的浓缩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后大量白色粘稠、纤维状的多糖被沉淀下来。在上述发酵条件下,3个菌株比较结果,南大853能明显提高多糖产量,6天的培养液中多糖量可达5.5—6g/L,南大843和南大835分别是5g/L和2.8g/L。  相似文献   

6.
灵芝菌丝体深层培养及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革 《生物学杂志》1997,14(2):16-17
灵芝SD-22菌株培养条件,培养基组分、pH、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对该菌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均有影响。初步确定了灵芝多糖提取工艺。在优化条件下,生物量为1.86g/100ml培养基,灵芝多糖产量为51mg/100ml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杜金  胡静  隋玉龙  杨杨  吴宗翰  宋慧 《菌物研究》2013,11(2):116-119
通过建立S180荷瘤小鼠试验动物模型,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灌胃的方法将不同组别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喂服到荷瘤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其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可增加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质量,提高荷瘤小鼠血清的IL-2和TNF-α含量,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9.
真菌深层培养过程的房室结构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横纹黑蛋巢菌深层培养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房室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RBF网络这各房室的输入,输出关系,并进一步对整个生化过程作了建模型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性能较佳,对真菌培养过程的观测数据拟合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简单的真菌深层培养过程网络模型。输入变量为可在线测量的排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网络权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训练。所获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预测培养过程的状态变量。研究表明遗传算法训练此类神经网络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云芝液体培养及富集硒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云芝 (Polystictusversicolor)液体培养及富集硒研究。在培养温度 2 5~ 2 8℃ ,pH5 5~ 6 0 ,振荡速度 16 0r/min ,培养基中硒含量为 2 0mg/kg的条件下 ,云芝生物转化量及硒回收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猴头菌培养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猴头菌培养物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猴头菌固体培养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麦角甾醇、β-谷甾醇、5α-豆甾-3,6-二酮、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吲哚甲醛。其中化合物15,8,10均为首次从猴头菌培养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灵芝菌诱变育种与深层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紫外线对灵芝菌进行了诱变处理,选育到一株高产菌株UV-60S,其菌体干重达13.1g/L,粗多糖含量为640mg/L,分别比原菌株提高了21.3%和30.6%;并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优化了深层培养的工艺条件,使菌体产量与胞外多糖含量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5.3%和18.8%。  相似文献   

14.
对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以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为指标,通过L16(45)和L9(34)正交表进行了两次正交试验,筛选出桑木层孔菌最适液体培养条件为:麦芽糖30 g/L,酵母浸粉和蛋白胨15 g/L(质量比2 1),KH2PO4和CaCl25.5 g/L(质量比1 1),初始pH6.0;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装液量为120 mL/250 mL,最适接种量为10%。在此条件下液体发酵培养7 d后,桑木层孔菌生物量达到23.375 g/L,胞外多糖产量达到3.993 g/L。  相似文献   

15.
灵芝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对灵芝(GanodermaLucidum)液体发酵的适用温度、摇瓶装量、摇瓶转速、培养基初始pH、碳、氮源及其最适浓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的适用温度为25℃,摇瓶装量为100~120ml/500ml三角瓶,摇瓶转速为120~150rpm,培养基初始pH为45~50,适用碳,氮源分别是玉米粉,黄豆饼粉,其最适浓度分别为3%、25%  相似文献   

16.
猴头菌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探讨了猴头菌原生质体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用0.6 mol/L氯化钾配制成含1%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的复合酶,在30℃,pH 5.5时酶解3 h,可得到最多的原生质体,为以后进行猴头菌的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刺猴头发酵浸膏多糖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旭  宋慧  沈思捷  尚红梅  王丽娜 《菌物研究》2012,(4):240-243,249
以小刺猴头发酵浸膏多糖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对肉鸡肝脏及血清中T-SOD和CAT的活力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1 000,3 000,5 000 mg/kg)的小刺猴头发酵浸膏多糖,试验期为28 d,检测肉鸡血清及肝脏中T-SOD和CAT的活力及MDA的含量。结果显示:当添加量为1 000,3 000 mg/kg时,肉鸡血清及肝脏中的T-SOD和CAT的活力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添加量为1 000,3 000,5 000 mg/kg时,肉鸡血清及肝脏中MDA的含量与空白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小刺猴头发酵浸膏多糖可以增强肉鸡血清及肝脏中的SOD和CAT的活力,而对MDA有抑制或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猴头菌多糖是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抗突变、抗衰老等多种功效。目前对于猴头菌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分析上,有关不同基质栽培对于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研究不同基质栽培的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筛选出高产优质猴头菌的栽培配方。【方法】采用7种不同配方的基质经工厂化栽培获得不同的猴头菌子实体,对其子实体产量和粗多糖含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测定,并对7种不同基质栽培获得的猴头菌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等理化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其对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株释放NO的差异。【结果】综合各项指标表明,配方2 (木屑30%,玉米芯40%,棉籽壳15%,玉米粉2%,麸皮6%,米糠5%,石膏1%,石灰1%)和配方7 (玉米芯39%,棉籽壳10%,麸皮10%,米糠30%,大豆皮5%,甜菜渣4%,碳酸钙2%)栽培获得的猴头菌子实体具有较高的多糖含量和活性。【结论】所选配方适合作为栽培猴头菌深加工原料的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9.
灰树花深层培养的生长动力学与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灰树花的生长特性,建立了灰树花的生长速率模型和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并运用SIMULINK仿真环境,建立了灰树花在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因素通气量和pH对菌丝生物影响的模型,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